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
Menu
:::

原力亮點

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森-川-里-海生態農業倡議之推動

瀏覽次數:549次

    為協助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新社部落、Dipit部落農產業發展,並兼顧農村生態環境與農友生計,本場與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召集在地組織、水保局花蓮分局、花蓮林區管理處、農糧署東區分署,以及學術機構、其他政府部門、民間機構/綠色企業等共21個單位,共組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森-川-里-海」生態農業倡議多元權益關係人參與平台。平台以在地組織的需求為核心,分別於不同議題協助、關注新社村的發展,分工合作推動新社村生態農業、水田復耕、地景多樣性營造、原住民文化復振、環境教育、生態和綠色旅遊等工作,並開啟長期性海陸域農林漁業之生物多樣性資源調查和監測、評估和增進地景/海景之回復力,邁向以里山倡議精神及生態農業技術。透過群策群力,共同促進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噶瑪蘭族新社部落和阿美族Dipit部落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永續農村願景之實現。

圖片1: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具有豐富的農村景觀,從上游至下游囊括了森林、河川、鄰里及海洋
►圖片1: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具有豐富的農村景觀,從上游至下游囊括了森林、河川、鄰里及海洋

 

緣起

    本場自民國102年起,輔導花蓮縣豐濱鄉新社部落水稻有機栽培及友善栽培,由0.1公頃開始,至今已增加至4公頃。

    部落族人農忙時是農夫,農閒時則是漁夫,他們觀察到漁獲減少、珊瑚礁白化,也靠海維生的他們,因此擔心是否是因慣行栽培影響了海洋生態。隨著部落與環境相關的議題逐漸明朗,更多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NGO)如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洄瀾風生態公司、地球公民基金會等開始關注新社部落,並投入研究、調查。花蓮林管處、水保局花蓮分局及農糧署東區分署等相關政府部門的資源與研究也從四面八方湧入。新社村山裡的Dipit部落也有相似的處境及需求,為使各界資源有效運用及貼近在地居民實際需求,並連結地景海景尺度上下游,包括森林、溪流、梯田及海洋連結關係,急需資源整合及建立跨域平台邀請產官學各界與當地村民共同經營。

 

多元權益關係人參與平台之發起及運作

    105年10月11日,推動里山倡議多年的李光中副教授(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地景與社區發展研究室),與本場邀請相關政府單位及在地組織,籌備組成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森-川-里-海」多元權益關係人參與平台。11月底由核心工作小組成員召開第一次正式會議,12月邀集非政府組織、民間企業及其他政府相關部門召開第一次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森-川-里-海」多元權益關係人參與平台會議。

    會議中決議106年起,每一至兩個月召開一次核心工作小組會議,每三個月召開一次多元權益關係人參與平台會議,並隨時依據部落需求調整運作模式。希望透過多次會議及部落踏查,依據里山倡議三摺法與五大行動面向,共同討論出各單位在部落的工作項目,避免資源重複投入。

圖片2:初期會議決議每一至兩個月召開工作小組會議,每三個月召開多元權益關係人參與平臺會議
►圖片2:初期會議決議每一至兩個月召開工作小組會議,每三個月召開多元權益關係人參與平臺會議

本場於新社、Dipit部落之最新進展

一、導入生態農業技術與調查

    本場本著農業技術輔導單位之職掌,持續協助新社、Dipit部落作物有機栽培技術,如水稻、紅藜、黃豆、苦蕎等,同時導入最新有機或生態農業技術在部落進行試驗或示範,例如利用間作苦蕎或本場研發之植物源除草劑來防除紅藜間雜草。本場亦積極輔導部落農友申請有機及友善驗證,結合現有資源來解決部落急需申請之加工或栽培相關機械問題。

圖片3:本場為部落水路修繕爭取經費,並邀請國內學者提供水路生態工法之專業意見
►圖片3:本場為部落水路修繕爭取經費,並邀請國內學者提供水路生態工法之專業意見

   

    此外,本場亦於新社村進行生態農業之試驗調查,盤點與監測水稻田農業生物多樣性,並周年調查周邊陸域動植物相。試驗亦探討不同地景和操作模式下水稻田之碳氮循環,以土壤性質、氣象資料以及農業操作行為等資料評估水稻田的碳排放,以整體環境為尺度作考量,提供最佳之作物栽培管理模式。另為降低水稻田逕流水中氮、磷影響海洋環境,本場嘗試於新社半島田區設置植生緩衝帶,利用作物吸收逕流水中多餘的肥料,期盼透過試驗證明設置效果,並納入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為廣納各方專家學者意見,分別於107及108年度辦理兩場次工作坊,以調整本場生態農業試驗之研究方向。

圖片4:本場與花蓮林管處合辦「臺日里山倡議經驗實地交流座談」,與日本里山倡議專家學者分享及交流「森-川-里-海」生態農業倡議之推動經驗
►圖片4:本場與花蓮林管處合辦「臺日里山倡議經驗實地交流座談」,與日本里山倡議專家學者分享及交流「森-川-里-海」生態農業倡議之推動經驗

    為改善部落長久以來農田水源供應不穩定之問題,本場向會內農田水利處爭取經費與計畫,截至107年度已爭取1,100萬元,修繕部落水路,並邀請國內生態工程專家針對部落水路修繕提供專業意見。

圖片5:農委會林聰賢主委至部落與在地居民座談,高度肯定各單位之努力與主動協同跨域合作,並針對部落需求提出回應
►圖片5:農委會林聰賢主委至部落與在地居民座談,高度肯定各單位之努力與主動協同跨域合作,並針對部落需求提出回應

 

二、在地作物保種與食農教育推動

    本場於新社及Dipit部落收集在地野菜、原生豆類等各項作物之種原,進行繁殖、保種。並協助當地的新社國小辦理農業技術體驗活動,以及協助辦理海洋文化傳承活動,也邀請部落農友進行地方野菜認識、採集與烹煮,以結合在地學校認識在地資源之盤點與應用。並於新社國小辦理在地青農與校園實踐食農教育系列講座,與花蓮縣各校教師分享新社國小推動食農教育之經驗。

    本場亦透過與部落農友、居民、及長者的訪談,撰寫及編製原住民野菜食藝及編織等手工藝,出版「族人的廚房」、「部落農耕生活工藝誌」及「里海故事」等推廣書籍,獲得讀者熱烈迴響,深刻認識在地文化及部落旅遊。

圖片6:族人的廚房及部落農耕生活工藝誌的新書發表會
►圖片6:族人的廚房及部落農耕生活工藝誌的新書發表會

三、經驗交流與分享

    除了積極推動及協助部落教育、文化與農業技術之輔導與推廣,本場積極展示推動多元權益關係人參與平台之成果,並與花蓮林管處共同辦理「臺日里山倡議經驗實地交流座談」,與日本里山倡議學者分享及交流「森-川-里-海」生態農業倡議之推動經驗,獲得日本專家之肯定與鼓勵。農委會林前主任委員聰賢更於106年11月至部落與當地居民座談,高度肯定各單位之努力與主動協同跨域合作,並針對部落需求予以回應,更建議可邀請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及漁業署加入多元權益關係人參與平台,共同解決當地農友問題。

圖片7:在地青農與校園實踐食農教育講座使教師們獲益良多
►圖片7:在地青農與校園實踐食農教育講座使教師們獲益良多

生態農業倡議的下一步

    本場未來將持續協助部落作物有機栽培技術,並監測與調查農業生物多樣性,進行生態農業相關試驗研究。除技術輔導外,多元權益關係人參與平台亦將持續運作,隨時瞭解部落需求,尋求外部單位之協助,期待這樣跨域合作的運作模式,成功成為農村再生的新典範,幫助更多有需要的部落。

圖片8:農委會所屬機關各單位歷任首長皆相當重視跨域平台運作,全力支持及動員
►圖片8:農委會所屬機關各單位歷任首長皆相當重視跨域平台運作,全力支持及動員

文章作者: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陳季呈研究員

作物環境課        邱淑媛   課長

徐仲禹助理研究員

農業推廣課       劉興榮   課長

孫正華副研究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