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
Menu
:::

原力亮點

樹豆栽培管理

瀏覽次數:2828次

    樹豆耐旱又耐貧瘠,同時富含蛋白質及礦物質,具有在極端氣候下持續穩定提供糧食的潛力,有鑑於此,位於印度的國際半乾旱作物研究中心將樹豆列為6大重要目標研究作物之一,強化育種及相關研究工作,樹豆的發展潛力可見一斑。目前樹豆主要產地為台東及花蓮地區,栽培面積分別約為65及25公頃。樹豆根系具優良的固氮作用使土壤更加肥沃,除了採收成熟種子,國外也會採收葉片作為青刈飼料,枝條則當作燃料,是能全方位利用的作物,也因為富含蛋白質,提供原鄉部落勇士們充足的體力,因此又有「勇士豆」的美稱。樹豆在原住民傳統的文化及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早期原住民遷徙時,便帶著豆類的種子移動,不僅可以做為糧食,同時也在生活的新土地上,種下一棵家鄉的味道,花蓮縣光復鄉的馬太鞍(Fata'an)部落在阿美族族語中即為樹豆的意思,顯示樹豆曾經在部落中生生不息。近年樹豆產業於原鄉地區逐漸復甦,為了進一步提升樹豆品質,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也積極輔導農友提升樹豆栽培技術,期望未來提供更優質的樹豆供消費者嘗鮮。

 

植株特性

    樹豆起源於印度,為熱帶作物,植株忌冷怕濕。15℃以下種子發芽困難且植株生長遲緩,最適生長溫度介於18-30℃,不過在35℃以下仍可正常發育。

 

一、根系

    樹豆的根系發達,具有明顯主根,可以深達2-5公尺,不僅可以改善堅硬土壤,優良的固氮作用也可以使土壤更加肥沃。然而在水分含量高、排水不良或土層淺薄的栽培地點,會使根系分布在較接近土表的淺層,使植株不耐強風吹襲。

 

二、莖

    樹豆為矮灌木,植株沒有明顯主莖,分枝數依據品種及栽培季節不同,大多會有5-20個分枝。主莖高度一般介於1-2.5公尺。木質化的主莖與分枝質地較脆,強風易造成枝條斷裂,因此栽培須避開有強風處,栽培時也可設立加固的支柱,避免颱風侵襲時植株因斷裂或倒伏而死亡。

 

三、葉

    初生葉多為披針形的單葉對生,而後生長的葉片則為三出複葉,表面多具有絨毛,小葉形狀包含披針形、長橢圓形及卵形。植株成熟後也會有落葉現象。

 

四、花

    樹豆開花位置多位於樹冠,並為無限生長型花序,因此開花期長,植株成熟一致性較低。樹豆為短日植物,台灣多數地方品種對光週期敏感,因此多於秋冬日照長度漸短後才會開花,花蓮地區樹豆多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開始進入開花期,約於11月中下旬進入盛花期。

圖片2:花蓮樹豆每年約於10月進入開花期
►圖片1:花蓮樹豆每年約於10月進入開花期

五、豆莢及種子

    樹豆種子有白色、褐色至深黑色豐富多樣,依據不同品種豆莢粒數約2-9粒。多數豆莢具有裂莢性,因此成熟後應及時採收,避免田間損失。

圖片3:樹豆成熟時具有半落葉性,待種子成熟乾燥後即可進行採收
►圖片2:樹豆成熟時具有半落葉性,待種子成熟乾燥後即可進行採收

栽培管理

一、整地

    於播種前7-10日進行粗整地,以降低田間雜草數量及地下害蟲,播種前進行第二次整地,施加基肥並完全混合。因樹豆對淹水敏感,因此田區應開設排水溝,加強田區排水。

圖片4:樹豆莖部質地脆,且於高濕土讓根系生長淺,強風常易造成倒伏,栽培前應選避風處,必要時可立支柱加強固定
►圖片3:樹豆莖部質地脆,且於高濕土讓根系生長淺,強風常易造成倒伏,栽培前應選避風處,必要時可立支柱加強固定

二、播種定植

    種子應選用充實飽滿且無發霉與畸形等不良外觀的優良種子,為避免炭疽病、黑點病等種傳病害發生,播種前可用50%免賴得可濕性粉劑1,000倍溶液浸泡4-6小時,有機栽培者可以54℃溫水攪拌10分鐘進行消毒作業。

    播種於每年2-5月進行,行株距1.5-2X1.5-2公尺,也可以配合密植技術,行株距調整為1X1公尺,延後播種期至7月中下旬,可以維持相近的產量,同時增加一期作田間利用性。

三、施肥

    樹豆施肥每公頃需氮素10-20公斤、磷酐45-60公斤、氧化鉀30-40公斤。整地前施用全量的磷酐及40%的氮素和氧化鉀當作基肥,建議使用有機質含量較高的肥料。於發芽後約30日進行第一次追肥,發芽後60日施用第二次追肥,並於開花前施用第三次追肥,每次施用量氮肥及鉀肥施用全量20%。但為方便田間操作,每公頃可使用39號複合肥100-120公斤當作基肥,每次追肥使用43號肥60-80公斤,條施於作物旁。

四、雜草管理

    樹豆初期生長勢較緩慢,易造成雜草與植株強勢競爭,造成樹豆生長受抑制、徒長及缺株等問題。播種後可使用萌前除草劑,如每公頃使用46.7%可滅蹤乳劑1公升稀釋600倍,均勻噴灑於田區。後期配合追肥進行中耕除草。

五、收穫儲藏

    樹豆多為非停心型生長,使得植株成熟期長且不一致,成熟期差異在土壤濕度較高的地方尤其明顯。成熟豆莢呈褐色,輕敲豆莢有豆子碰撞豆莢的聲音,田間約7-8成豆莢成熟時進行採收。採收時以鐮刀割取枝條成綑,曝曬至部份豆莢開裂,即可敲擊或輾壓脫粒。種子含水量11-12%左右最適合儲藏,此時以石頭敲擊種子隨即碎裂。貯藏前,可用2-3層塑膠袋分別包裝密封,置於5-10℃,相對濕度50-65%的冷藏庫中貯藏即可。

圖片5:多數樹豆品種具有裂莢性,因此田間應把握採收時機,於全區約 7-8 成乾燥時採收,以避免損失
►圖片4:多數樹豆品種具有裂莢性,因此田間應把握採收時機,於全區約 7-8 成乾燥時採收,以避免損失

病蟲害管理

    樹豆作為雜糧進行生產,收穫主體為乾燥種子,因此在營養生長期發生少量病蟲危害,對產量影響不大的情況下,不需要進行高強度的防治工作,以避免過高的管理成本投入,降低農作物的生產收益。另外防治時間點也對病蟲害防治有明顯的影響。

一、蟲害

    豆莢螟與波紋小灰蝶常啃食葉片、嫩莖及豆莢,受害部位皆可看到明顯蛀孔造成大量減產。防治方面,利用老熟幼蟲潛入土中結繭化蛹特性,可於種植前整地翻犁後浸水1日以上,淹死幼蟲及蛹。並於蕾期或幼蟲開始危害時進行防治,惟化學藥劑須遵守安全採收期規定。因豆科作物多有此類害蟲,因此田間應避免連作或混植其他豆科作物。

圖片7:豆莢螟除了侵害花蕾及豆莢,也會躲藏於葉片中
►圖片5:豆莢螟除了侵害花蕾及豆莢,也會躲藏於葉片中

    蚜蟲及葉蟎則常危害新梢與嫩葉,刺吸葉面造成扭曲或斑點產生,進一步造成植株生長不良。可使用苦楝油、礦物油等資材進行防治。

圖片6:儲藏不當可能造成豆象嚴重危害
►圖片6:儲藏不當可能造成豆象嚴重危害

    豆象為倉儲害蟲,成蟲會至田間或倉中活動產卵,孵化幼蟲會蛀食成熟種子,使種子出現圓孔狀蛀孔,圓孔周圍會被產卵,大量發生時易產生發熱現象,使種子變質。儲藏前曬乾並確保乾燥環境無豆象,小量保存使用。倉庫於儲藏前應徹底清庫,避免害蟲大量累積於倉儲造成危害。

二、病害

    樹豆苗期容易因為降雨、淹水等因素造成疫病、根腐等問題,植株葉片枝條呈脫水萎凋狀,疫病菌感染造成莖基部腐爛、隘縮失去支撐力,植株易折斷枯死,造成植株大量死亡。萎凋病為土壤病害,全期均可能發生,幼株發病無法正常發育即死亡,中後期植株發病使植株一側枯萎,沿著枯萎枝條向下觀察,有時莖上會有粉白色孢子及延伸狀壞疽狀病斑,嚴重時造成全株死亡,目前無有效防治方法,建議能與其他穀類如水稻、高粱進行輪作或休耕。葉片則易感染炭疽病及葉斑病,造成不規則斑紋或角斑,炭疽病嚴重時在莖、莢、葉形成黑色分生孢子盤等病兆。栽培時需選擇良好種子,必要時播種前種子以54℃溫水攪拌10分鐘浸種消毒,並避免密植保持通風,以減少病害發生機會。

圖片8:萎凋病常使植株一側枯萎,進一步造成全株死亡
►圖片7:萎凋病常使植株一側枯萎,進一步造成全株死亡

結語

    樹豆具有豐富營養,同時對於環境適應性強,能夠維持穩定的糧食供應。然而目前栽培方法仍多仰賴許多人工,造成勞力成本高,使得樹豆不易於一般市場上購得。農業機械化、智慧化、省工化是目前趨勢,開發機械化栽培樹豆將有利於降低成本並提升栽培面積,讓市場有更多產品流通,促進消費者認識樹豆,讓消費者獲得更多健康的好選擇,同時使原鄉特色作物的產業復興,形成共好的局面。

文章作者: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蔡秉芸助理研究員

呂柏寬助理研究員

詹凱竣助理研究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