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
Menu
:::

原力亮點

種薑養活一家人 找到部落幸福出口-太魯閣族劉美紙班長

瀏覽次數:553次

    重光部落早年種植生薑聞名,這項日據時代留下的產業,曾帶給部落豐衣足食,經過50年後,雖然規模不如往年,仍屹立不搖在部落裡生根,由族人延續其生命,其中一位幕後功臣便是產銷班班長劉美紙(族名:mi cyu)。她是如何維繫部落傳統產業至今?除了保有一級生產,又如何走出與上一代創新的模式,發展二級加工品,為夕陽產業注入新的活水。

重光部落
►重光部落

接棒上一代產業 延續至今

    小時候經常會協助父母親農事,在耳濡目染下,劉美紙對生薑並不陌生,而且對它產生了好感,也奠定了未來從事此產業的基本底子。長大之後長得眉清目秀,她的天命真子是部落的幸運人,同時夫家也是生薑人家,一連串的巧合,似乎是上天不讓劉美紙與生薑斷絕關係。嫁到夫家後,隨著公婆年紀老邁,與另一半傳承了生薑農地,為產業維繫命脈,譜寫家族產業紀元。

部落生薑(圖3)
►部落生薑

自學及傳承 學習雙管齊下

    劉美紙在小時候透過參與農事工作,並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在沒有任何刻意學習下,反而對於經年累月的工作駕輕就熟,父母親也不會是未來會嫁人的女兒,就性別差遇,在潛移默化下種植技術自然而然傳給下一代。劉美紙現在的種植技術眉角,是邊幫忙邊學習所養成的,有些還是自己經驗累積摸索出來,譬如棘手的腐爛問題,劉美紙表示:「生薑種植時最怕下雨積水,除了施用防腐劑外,還可以妥善規劃工時與人力,及時在一天內做完的效率,大多可以避免天有不測風雲的風險」。

經年累月種薑駕輕就熟(圖4)
►經年累月種薑駕輕就熟

精準工時 防止天氣來搗亂

    每逢下雨土面積水時,最讓劉美紙擔心的事情̶是引起病菌感染,導致莖基部組織逐漸腐爛,有時最慘連收成都付之一炬,「下雨時雨水會從地上部的莖尖部份進入植株內部,病菌也會順勢而下,逐漸會讓生薑生病腐爛」劉美紙的經驗表示。適合種植的時間是春分至清明,也剛好碰到清明雨季,為了減少下雨造成腐爛,劉美紙堅持「一天完工的目標」。現在已能精算出多大的耕作面積,需要多少的人力,而且每一位工人都事先安排好工作的任務,大家才不致凌而不亂,將每一位人的功能發揮到最大。此外,為了不讓工作空轉,前一天還會把半塊地事先開溝,當日的每項工作環節才能順利進行。

每一位工人都事先安排好工作的任務(圖5)
►每一位工人都事先安排好工作的任務

積極組織產銷班 動了族人參加

    早年部落種植生薑的族人都是各自經營,少有相互學習或分享資訊,劉美紙認為,現代農業要單打獨鬥很難立足,而且目前輔導單位都是以產銷班為輔導對象,為了改善部落農業詬病,整合族人力量,積極成立產銷班。一開始籌備產銷班並不順利,劉美紙認為,成立共同組織必須先取得大家的共識,利益及風險共享與分擔。對於取得共識花了不少的時間遊走於班員間,劉美紙的積極態度及無私奉獻,感動了族人參加產銷班,也從一開始的16位增加到20位,未來也會有新進的族人加入,劉美紙更希望有活力、創造力的年輕人,或是富有職場經驗的退休人員加入行列。重光部落附近有知名景點鋰魚潭、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以及部落興起咖啡經營,相信這些有新思維的班員,可以結合在地優勢,發展農業三級產業,成為吸引更多在外地打拼的年輕特色產業,找到回家的路。

積極成立產銷班(圖6) 有活力、創造力的年輕人(圖7)
►積極成立產銷班(左圖)/有活力、創造力的年輕人

為班員謀福利 爭取軟硬體

    原本大家都是關心自己的種植情形,少有合作的機會,也造成獨資經營在投資也比較多,自從成立產銷班後,劉美紙不僅讓大家更團結了,也得到許多軟硬體幫助。劉美紙看到族人都是小農經營模式,農業成本相對高,組織成農業產銷班後,她向輔導單位爭取生產資材及設備,減輕班員經營成本,同時也爭取經費,辦理觀摩活動,增加班員的農業見聞。近日來代表產銷班參加農業輔導會議,希望能藉助外界的資源,讓傳統產業找到具競爭力的著力點,開創新的面貌。

參加農業輔導會議(圖11)
►參加農業輔導會議

為傳統產業找到出路

    前一代栽植多年的生薑,已累積不少的耕種經驗,生產技術無庸之疑,然而經過數十年後卻未看到新的改變。到了下一代的劉美紙,具備前衛視野及創新思維,除了傳承田間的生產技術外,班長不惜看到日治時期的產業可能會被時代淹沒,因此想要讓生薑走出不一樣的路。早期部落的生薑大部以生鮮販售,採收後有通路商收購,鮮少加工成其他產品,但是難保有價格崩盤的風險;劉美紙為了讓產業跳脫困窘,部份做成加工品,如醃薑、薑片,有效紓緩生薑的銷售壓力,也為生薑開拓了一條新用途。劉美紙也開闢一小塊地,種植部落其它的農產,如蕗蕎,推廣多樣的傳統產業。

醃薑(圖12) 推廣多樣的傳統產業蕗蕎(圖14) 薑片(圖13)
►醃薑(左圖)/推廣多樣的傳統產業蕗蕎(中圖)/薑片

無數次的失換成甜蜜的成功滋味

    成功不是一蹴可及,沒有經過失敗的洗禮,是很難到達成功的彼岸;劉美紙學習生薑加工,也是嘗盡了無數次失敗,才能換來到味的產品。透過上網查詢生薑加工製作,劉美紙找到了醃薑、薑片免費的教學影片,經過實際模仿操作後,發現並不是很容易,「雖然依照影片的方法一步一步跟著做還問題不大,仍然可以製作成樣品,但是難在無法抓到滿意的口感!」。劉美紙製成瑕疵的成品,花掉的原料、配料已數不清,然而她記起教訓,不斷改進自己的配方比例,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研發出滿意的辣味口感。另外,經驗也告訴她,醃薑一定要用嫩薑,薑片則用老薑,做出來的產品才能適口。

醃薑、薑片免費的教學影片(圖15) 不斷改進自己的配方比例(圖16)
►醃薑、薑片免費的教學影片(左圖)/不斷改進自己的配方比例

拓展直銷通路 增加銷售利潤

    劉美紙種植出品質不錯的農產品,最重要的是要能夠賣得出去,獲得利潤以維持家計。除了保有即有的盤商通路外,如全交由中盤或大盤商銷售。近年來配合公所的農產品行銷推廣活動,在人來人往的黃金地段設攤,請班員參加市集展售,也為其他班員銷售,好處共享。另外,公所為了招待嘉賓,及推廣在地的農特產品,也會指定產銷班的生薑為公所伴手禮,增加另一項通路型態。

請班員參加市集展售(圖17)
►請班員參加市集展售

不排斥小孩接手 認真經營才重要

    劉美紙認為,農業也是一項經濟事業,端看當事人如何看待。劉美紙的父母親也是靠種植生薑,養大孩子並成家立家。農二代的劉美紙嫁到夫家後,依然與丈夫靠著種植生薑,撐起一家老小,雖然已出社會的孩子未成為全職農夫,但是也會在工作之餘,不分男女都會抽空幫忙父母親,尤其貼心的女兒,運用自己的職場專業為產銷班拍攝生薑紀錄影片,為部落農特產品打開知名度,此外,田間的工作也會參與。

女兒拍攝部落生薑紀錄影片(圖18)
►女兒拍攝部落生薑紀錄影片

    兒子更是不可多得的田間好幫手,部份的粗重工作替代父親,讓身為母親的劉美紙即幸慰又高興。問到小孩子是否願意薪火相傳,母親抱持樂觀的態度,若要全職當青農,一定要認真經營,或是當做副業來做也可以,但是平時還是要有一份正當的本業,以維持日常生活。

 

文章作者: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林正木助理研究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