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
Menu
:::

原力亮點

堅持傳承信念 二代啟動未來 -太魯閣族劉文光班長傳承

瀏覽次數:646次

    12年前已經從鐵路局退休的劉文光(族名:Buys Makat),現年67歲的年齡應該是在家含飴弄孫或是與老伴遊山玩水,但是依然閒不下來,目前仍然在佳民部落奮鬥,為何如此努力?

    不蠻大家說是薪火相傳的問題,希望身體還能勞動時,把技術、設備逐漸傳授給下一代,不然之前的成果就會在這一代劃下句點;之前投資設備可能變成了蚊子設備,技術則就失傳。因此,心中湧出承襲後代的想法,讓家族事業傳承下去,部落產業也能夠永續發展。

佳民部落
佳民部落

從小就對農業有興趣

    時間往前倒退4、50年間,正是67歲的劉文光讀國中及高中的年代。父親當警察,母親則是家庭主婦兼農民。雖然父親白天要職勤,但是一到休假就變成拿著鋤頭的農夫,跟著太太做農活,種植地瓜、水稻、花生等。劉文光有10個兄弟姐妹,只要一動員,農務很快就做完,也不用其他親友協助。每次放假回家,他一定要都會從玉里回來幫忙,缺一不可,舉凡搬苗、除草、放牛樣樣都要學;其它插秧、補秧、施肥、採收等,不會也要硬著頭皮跟著學習。只要成員盡一分心力,對家裡的農務貢獻很大。或許是小時候經歷過農業的童年時光,也埋下了對農業的憧憬及興趣。

劉文光
►邁進耳順之年的劉文光

 

父母親反對讀農校及從農

    劉文光小時候課業還不錯,父母親對他期望很高並希望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認為種田實在太辛苦了,收入又會受到氣候及市場影響,是一份風險很大的工作;因此,反對劉文光讀農校或是回來種田。孝順的兒子聽從父母教誨,一直認真讀書及寫功課,結果沒有辜負老人家的心意,考取國立玉里高中,畢業後又順利進入鐵飯碗的鐵路局,一當就當了30年的司機員,從區間車開到自強號。劉文光表示,雖然鐵路局司機員是一份穩定的工作,但是當時薪水不高,又要養3位孩子加一位老婆,生活負擔還是很重,必須再另闢財源。劉文光除了開火車外,對於農業機械操作也很有興趣,因此沉睡在心中對農業的遐想湧上了心頭,因此決定從農業找尋出路。

 

火車司機兼職農夫

    部落農民有全職及兼職,能把農業當兼職來作還可以比正職收入還多的還真不多?劉文光就是一例。他想到對機械操作在行,以前又對農業也有興趣,而且附近農田都有整地需求,一般農民無資金購置大型的曳引機整地,因此嗅出市場需求。因此就斥資代款購置農機設備,副業經營農事代耕,賺取額外收入。劉文光表示,農事代耕的收入有時不比在鐵路局上班低,代耕是一項很好的兼差事業;靠代耕累積的收入,再增添其它農機設備或是更新,目前擁有的設備應有盡有,完全可以自行作業,行有力餘力還可以支援其他農友不同需求的代耕工作。

代款購置農機設備 支援其他農友代耕
►代款購置農機設備(左圖)/支援其他農友代耕

 

退休後成為機械自動化的專業農

    30年光陰奉獻給鐵路局後,終於劃下句點,從鐵路局退休。同時也將邁入專業農的里程碑,由於對部落農業發展有貢獻,地區農會還特別頒贈優秀農民獎。鐵路局退休前,其實他已經有接觸農業,利用工作之餘,除了自己有種植一些農作物外,如花生、地瓜,主要還是以代耕業務為主,支援其他農友耕作,是一位身兼兩職的公務人員。退休後成為專業農,可以全心全力從事農業,代耕業務的種類更多元,也配合小地主大佃農,承租更大的面樍,種植硬質玉米,完全`運用自動化農機整地、犁田、播種及採收,同時也找來了農校畢業的姪子來幫忙,部分行銷則由小女兒來銷售。

鐵路局退休的劉文光 地區農會頒贈優秀農民獎 種植父親時代就有的作物地瓜
►鐵路局退休的劉文光(左圖)/地區農會頒贈優秀農民獎(中圖)/種植父親時代就有的作物地瓜

 

投資提升工作效率 加速金流流動

    劉文光表示,面對代耕廣大的需求及自己擴大的面積,沒有大型農機具協助,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整地打田、播種收穫等需求。因此,投資了大型農機具,增添及更新設備。他表示,以前用牛力代耕,雖然比人力還好,但是牛無法一直耕作,效益及耐力有限;如果是機器設備,就沒有這問題,無論白天或夜晚都可一直耕作,只要適度保養就可以了。姪子劉子逸表示,大伯對保養故障排除很拿手,保養及簡單的故障排除都難不倒他。為了及時排除故障都有完整的保養及焊接工具,除非引擎壞掉才會特別送至原廠維修。敢衝敢冒險的劉文光,自己投資設備後,雖然要貸款購置,但也因為代耕需求大,工作的效率逐漸提升,這些用貸款來更新設備,正加快速度還清。

增添及更新設備
►增添及更新設備

 

申請小地主大佃農 走向規模生產

    劉文光看到小農經營的面積小,成本高,人工費用又高,造成收益有限,有時氣候不佳欠收或是市場滯銷,就血本無歸。因此,必須規模生產,有量就可以和買方有議論價錢的空間,不然只能受到廠商的牽制,主控權由他方控制。由於自己租產的農地有限,無法擴大生產,因此申請小地主大佃農,把無力耕種的老農農地承租才來。不僅可以活化農地,自己的農機具設備也可以提升使用效率,走向大農戶規模生產局面。邁向規模經濟生產,農機具設備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利用空間、時間,來快速換取利潤的利基。

承租農地擴大經營
►承租農地擴大經營

 

代耕收入有時不比農作物差

    劉文光主要是以代耕為主,種農作物為輔,但光靠用在農場的生產上很可惜,會造成農機具設備成為無用武之地。以代耕為從農目標的劉文光,為因應各式各樣農友及在地環境的條件需求,大型設備五花八門,包含挖土機、曳引機、收穫機、烘乾機等,以及附掛在曳引機、收穫機之設備皆有。每次農友要整地、播種、收穫、烘乾,劉文光及姪兒就會很忙碌,來自本鄉及鄰近鄉鎮的代耕需求供不應求,有時忙到應接不暇,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因此代耕收入不比農作物差。劉文光表示,農作物除了硬質玉米採小地主大佃農和飼料廠商採契作外,其他作物如地瓜、花生都是加減賺。有時會參加公所辦理之農產品售展地瓜活動或是指定為公所贈送貴賓的伴手禮

挖石塊的挖土機 整地翻土的曳引機
►挖石塊的挖土機(左圖)/整地翻土的曳引機

參加公所辦理之農產品售展 遊客參加挖地瓜活動 作為公所贈送貴賓的伴手禮 
►參加公所辦理之農產品售展(左圖)/遊客參加挖地瓜活動(中圖)/作為公所贈送貴賓的伴手禮

 

對二級加工有興不輸一級生產

    除了代耕、種植農作,劉文光對二級加工也很有興趣。一向要用農業設備的劉文光,二級加工作業也是如此,除了提升作業效率外,也不假手他人,品質的要求也可以自己控管。當時國人重視保養,保健產品因而流行,植物性相關保健茶飲很受消費者青睞,劉文光選擇了刺五加茶包,為了製作刺五加茶包(圖23),購置了一系列的加工設備,只要取得原料,就可以進入生產線大量生產,一天可以生產上千包以上的茶包都沒問題,此外也有自行製作酸菜(圖24),為農場又開創另一項多元的財源。

製作刺五加茶包 增加不同加工產品酸菜
►製作刺五加茶包(左圖)/增加不同加工產品酸菜

 

家族各司其職

    目前經營家族事業的人力有4位,其中主要的是劉文光、姪子劉子逸,其次為劉文光的弟弟、女兒劉加恩。大伯劉文光為分配工作總舵手,他只負責開曳引機整地翻田、開11頓的貨車載農機設備,以及指導姪子;姪子劉子逸則是負責開播種機、收穫機及作物生長期間的管理作業;劉文光的弟弟劉文忠,利用上班之餘開小台的貨車協助載送肥料及種苗;女兒劉加恩,是劉文光三千金中最小的女兒,後端地瓜銷售則運用時下年輕人最流行的臉書行銷,另外也會寄賣在部落族人的攤位上,在路邊設攤賣給族人。

女兒劉加恩運用時下年輕人最流行的臉書行銷 地瓜在族人的攤位上寄賣
►女兒劉加恩運用時下年輕人最流行的臉書行銷(左圖)/地瓜在族人的攤位上寄賣

 

堅負傳承下一代

    公職生涯已落幕,年事已近70歲的劉文光,農業工作仍然不捨得放手,辛苦了30幾年,已累計了不少農業知識及經驗,而更重要的是投資了那麼多的設備,近期又新添購新型農機設備,有的還在繳貸款,放棄耕作設備會造成紋子設備,也沒有收入去繳貸款。不過劉文光表示,如果收入穩定及補助的錢固定下來的話,3年就可以還清,就可以輕輕鬆鬆退休了。

    劉文光娓娓道來表示,雖說是可以輕輕鬆鬆退休,還是一直捨不得放手,原因是希望自己的寶貴農業知識及經驗,以及設備的維護及保養知識,要培養及繼承給下一代,不要到我這代就消失。因此,準備繼承給姪子劉子逸女兒劉加恩,男女興趣及工作可以互補,姪子負責田間管理工作,女兒劉加恩則負責後端消售,成為一條龍工作模式,規模擴大時也可以僱請族人協助,提供部落工作機會,如此劉文光才能放下100個心,安心退休,並成為後學的有力指導賢拜。

姪子開著收穫機收穫玉米
►姪子開著收穫機收穫玉米

 

文章作者: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林正木助理研究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