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計畫簡介

花蓮全縣是原住民族地區,主要的族群包括阿美族、太魯閣族、布農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等。原住民族群擁有豐富的傳統農耕知識、生態管理經驗,有利於維持農業的多樣性與永續性。然而隨著原鄉人口外流、在地耆老凋零,生活型態轉變,原民傳統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逐漸消失,慶幸的是,各部落正在努力尋回自己的傳統智慧與文化,為此,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進入原鄉部落,除了進行農業科研與技術輔導之外,也盤點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作為提高糧食安全及因應氣候變遷的參考,並為保存與推廣原民傳統農耕智慧盡心力。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自111年起執行「找回原力-原鄉生態永續新農業核心技術研發與擴散」計畫,盤點原鄉傳統農耕及飲食文化即為工作項目之一,每年選定花蓮地區不同部落進行盤點,訪談部落耆老與農友,紀錄有關部落傳統作物種植、採集、應用、傳統食用方式與文化等資料,並逐年建立資料庫,因此自112年起與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合作,利用開放博物館平台建置本數位典藏網站,促進調查成果推廣與應用,期能運用原住民族的傳統智慧與知識,以協助部落發展特色農業產業。

精選部落

精選部落

卓清部落

卓清村涵蓋了三個部落,分別為Saiku清水部落、Taklauk卓樂部落 及Lamungan南安部落。布農族最早的居住地,經常被提到的是位於西部平原的 Lamongan「那母岸」,傳說那母岸是一處土壤為赤色,檳榔樹長得非常的繁茂之地。

大同大禮部落

地處海拔1100公尺以上的大同部落,舊稱砂卡礑(Skadang),太魯閣語是「臼齒」的意思。

撒固兒部落

文獻上最早出現撒奇萊雅族的紀錄,可推至荷西時期,西班牙人當時已經紀錄到奇萊平原上,有撒奇萊雅族居住。

砂荖部落

砂荖部落位於花蓮縣光復鄉的東南隅,193縣道上光復往瑞穗的一個部落,部落一邊是花東縱谷,一邊則是海岸山脈,居住於部落的族人,一部分人從海岸山脈遷居而來,一部分則是太巴塱與馬太鞍移居而來,是一個小而美的阿美族部落,部落居民多務農為主。

奇美部落

奇美是阿美族「秀姑巒阿美」群最古老的部落之一,在古老的神話裡,神靈後代 Sera 跟 Nakaw 因為大洪水而遷移到奇美生活。在奇美部落起源歌謠中也提及

農耕知識特輯

農耕知識特輯

日常傳統飲食油芒豆豆雜糧粥

傳統食用方式,是將收成的油芒成串掛在屋簷下,需要食用時再脫粒加入雜糧飯中,或是煮成雜糧粥。油芒還有一個特性,由於殼不易軟化,煮食的時候需加入木灰水,這也是部落留傳下來的智慧。

玉米

屋簷下掛著曬乾呈現金黃色澤的玉米,曬乾的玉米耐保存,在布農族不僅是保種,更是平日的常備儲糧,過去也是布農族的主食之一。在部落種植的是硬質玉米,也就是飼料玉米,耐旱好種植,也很營養。

遺失又獲得的散穗高粱

已許久不曾在部落見到的散穗高粱,南安的頭目夫人一次在山上整地時,發現古老的耕地長出了遺失多年的散穗高粱,驚喜之餘拿來布農豆豆班分享,大家一邊將種原帶回自己耕地種植,一邊回憶起以前散穗高粱的滋味,種回自家耕地,今年都有了第一批收成。

海金沙

海金沙是奇美部落名稱的由來。在部落遷移的過程裡,隨處可見的海金沙,有著強韌的生命力。 海金沙看似細長的莖,其實韌性十足,早期被拿來當作綑綁物品的繩索。除此之外,在許多部落也都有聽過耆老分享,以前部落會捉青蛙補充蛋白質。在野外就地取材很重要,採集海金沙的葉軸當繩索使用,將捕獲的青蛙,就能串成一串帶走。

豇豆

四季皆可以種植收成的豇豆,又稱為八月豆。夏天很多野菜都會長不好,八月豆很耐旱,這時候沒有什麼蔬菜,但八月豆是夏天最為盛產的蔬菜,多的還可以拿來曬,保存起來。八月豆是深受部落喜愛的豆類。耐旱又好照顧,更是經常出現在夏季的餐桌上。

翼豆

翼豆在部落也是常見豆類蔬菜之一,住家旁的棚架上,或菜園裡都可以發現翼豆的蹤跡。翼豆的處理,將翼豆豆莢頭尾的筋絲去除之後,依照果莢長短或切或折成適口大小,簡單清炒就能吃出清脆口感。此外部落還有新吃法,川燙之後,加上芥末,保留原味與口感,且又增加嗆辣的滋味。

林投

林投是海邊很好的顧沙植物,盤根錯節且耐鹽耐海風吹襲,也是部落會採集利用的植物之一。鄰河海居住的sakidaya族人,善於使用林投葉編織。編織好的林投葉,都是族人外出工作時,方便攜帶的便當。

山棕的採集智慧

採集山棕心要找到未經開花結果的山棕,才有甜美的心髓可以採集。已經開花結果的山棕心,纖維會慢慢木質化。採集過的山棕心之後,旁邊會長出側芽繼續生長,因此採集時,會同時整理老化的莖葉,讓旁邊側芽有空間生長。

阿美族的雞心辣椒

走進野菜市集,就會被ina攤子上琳琅滿目醃漬物吸引,其中又以辣椒最為醒目,小小的辣椒大約3到4公分,有鮮紅色還有綠色,醃漬好用玻璃瓶或米酒瓶裝著。

苧麻

苧麻採收之後,要成為可以織布的苧麻線,是一項工序繁複的工作。首先要刮纖,將苧麻莖取下,刮除有黏性的表皮。再經過浸泡、沖洗,日曬才能看出那絲絲分明的苧麻紗線。如果纖維摸起來還有膠質的感覺,要再經過沖洗日曬。曬好的苧麻,要進入下一個工序,從捻線到績麻,耗時又費工。捻線加強了苧麻的韌性,績麻成綑才能完成可以織布的線材。

精選展覽故事

精選展覽故事

河海的子孫

撒奇萊雅族廚房 

博覽藏品

探索203個藏品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d0b544e2e5cc669cabd0e446241e6d4" target="_blank">雨來菇種植</a>
雨來菇種植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a215e132a85796e237ad833f69cd198" target="_blank">市場上販售的siraw</a>
市場上販售的siraw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8d82ffac75d8488a2a206a719150e344" target="_blank">山苦瓜花蓮3號果實外觀</a>
山苦瓜花蓮3號果實外觀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5af5c3ee8743b727ace0f66d3ea2c88b" target="_blank">除去玉米的種皮</a>
除去玉米的種皮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4e12fd72d1015157a2eb2259b7fbd770" target="_blank">小米穗</a>
小米穗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3075b076a787f1d8b505edf871014b52" target="_blank">山胡椒花苞美如珍珠</a>
山胡椒花苞美如珍珠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c85bb6562a141a56e4e96e5ad40e43a" target="_blank">山胡椒新鮮果實呈現翠綠色</a>
山胡椒新鮮果實呈現翠綠色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21827f8b43abc4413b12fc1fb7f507c0" target="_blank">黃藤的藤條</a>
黃藤的藤條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2f8f1c3c69906742c0cd3a0297e00c18" target="_blank">身上佈滿了尖刺的林投葉</a>
身上佈滿了尖刺的林投葉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4be5c77316e2fa0a4c688a32a849d15e" target="_blank">八寶湯</a>
八寶湯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34a7efd71cd1abaa18fcbf056f5d7312" target="_blank">siraw製作步驟—排列並緊壓</a>
siraw製作步驟—排列並緊壓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0bb9fe6db54e25007aaee2ee5565e75" target="_blank">山苦瓜獲國家新創獎</a>
山苦瓜獲國家新創獎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85bc275167534341b10ec7e7a359db59" target="_blank">山胡椒肉圓</a>
山胡椒肉圓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d94170c264c3eafdd730553dcdb67671" target="_blank">將玉米顆粒用杵臼打碎</a>
將玉米顆粒用杵臼打碎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529aef5cc9746e3444eaa2324f36e9ca" target="_blank">翼豆的花</a>
翼豆的花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4cb1405d09e9dc4bd2d0a9d14c1fe219" target="_blank">阿美族採集的paw(細葉碎米薺)</a>
阿美族採集的paw(細葉碎米薺)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d6282c893941ec9e67b7bc7d2a2c091c" target="_blank">用鹽醃過的火蔥</a>
用鹽醃過的火蔥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f022874ceaefdaeab0c4162c191ba90" target="_blank">茅草根</a>
茅草根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8333aea10de685025a49dc5ef354a34" target="_blank">有機農場的苦瓜花蓮2號大面積生產</a>
有機農場的苦瓜花蓮2號大面積生產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a02a30d8f07d5f3828a20b23238a097" target="_blank">取下曬乾的玉米</a>
取下曬乾的玉米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d715560f46d843eb430c4371aa5d01be" target="_blank">路蕎</a>
路蕎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e6e08a588a4a3025539842373b4ba36" target="_blank">山胡椒香腸</a>
山胡椒香腸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e8cef79b2df561e807e0cfd92f018021" target="_blank">玉米穗</a>
玉米穗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