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
Menu
:::

本場新聞

首頁 > 最新消息 > 本場新聞 > 初英山下採芋頭 客家廚房體驗好療癒

初英山下採芋頭 客家廚房體驗好療癒

   line分享-另開新視窗 facebook分享-另開新視窗
瀏覽次數:1793次

編號:1061111

位在初英山下的吉安鄉南華,擁有來自木瓜溪的純淨水源,滋養著名聞遐邇的吉安芋頭,秋天正是大啖芋頭的好季節,為促進農產業朝六級化發展,將地產地消的概念結合客家飲食文化,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與O’rip生活旅人工作室合作,於11月18日舉辦南華客家廚房文化體驗活動,帶領消費者探索南華芋頭好吃的秘密,並體驗馬匹的輔助療癒力。

南華社區有一群自稱南華大嬸的婆婆媽媽們,解說當地的地理與產業特色,帶領訪客體驗芋頭採收,學習製作客家芋粿巧、芋頭稀飯、韭菜鴨蛋、客家酸菜過貓等在地特色料理,南華大嬸還教大家做客家紅糟。並拜訪馬匹輔助教育中心,學習如何與馬互動、認識馬術療癒及利用馬糞堆肥DIY盆栽。

本次活動由南華社區初英山文化交流協會接待,鍾寶珠引導訪客步行前往「南華村農村再生俱樂部」,社區巷道旁多是由石頭堆砌而成的矮石牆,寶珠姐說先人開墾這一帶時,整理出很多石塊,因此善加利用來堆砌,將形狀大小不一的石塊完美交疊起來,可見先人的智慧與巧手,近年社區便請有經驗的老師傅來恢復這項傳統手藝,並在石牆上種七里香發揮圍籬及降溫的功用。這些石牆的石縫中,自然長出了瓦氏鳳尾蕨、筆仔草等多種植物,社區長輩夏天時會採集煮成青草茶,稱為石牆上的青草茶,石縫也成了許多小生物的藏身之處,與周遭的植被,形成了小小生態圈。

南華地區的特產是吉安三寶:芋頭、韭菜及龍鬚菜,農友特地留下一方友善耕作的芋頭田,讓訪客體驗採收,「這些芋頭已經種了1年,累積了大量澱粉,現在正是最好吃的時候」社區媽媽說,大夥在農友的指導下用雙手搖一搖植株,再用一些力就拔出肥美的芋頭了。

大家帶著親手鮮採的芋頭來到社區俱樂部,南華大嬸料理團讓大家分組處理食材,芋頭進行去葉、削皮、切塊,接著再加入一些鹽、糯米粉及適量熱水混合、攪拌,準備製作客家芋粿巧,一旁的南華大嬸正在起油鍋把紅蔥頭、香菇爆香,加入小肉塊、胡椒粉等調味料拌炒,香氣逼人,大夥直吞口水,「爆香是客家料理的一大特色,工序和火候的掌握都很重要」林媽媽說。加入這些炒香的材料後繼續混拌,手要不斷用壓的方式,把所有的材料拌勻,這是芋粿巧吃起來Q彈的秘訣,「好香啊!我可以吃了嗎?」小朋友直問,「不行喔!還要放到蒸籠裡蒸熟,再忍耐一下囉。」接著,大嬸們帶著大夥製作芋頭稀飯、韭菜鴨蛋、客家酸菜過貓等在地特色料理,中午時享用這些自己動手做的道地客家料理,「真是人間美味!」訪客稱讚說。

南華社區初英山文化交流協會的鍾寶珠說,日據時代的台灣總督花蓮港種馬所就在南華,老一輩也稱這裡為牧場,3年多前這裡成立了台灣兒童發展協會馬匹輔助教育中心,透過馬匹來從事兒童發展的工作,與馬互動發揮療癒的效果,並和社區合作推出社區長輩騎乘日,讓長年在田間勞動的阿公阿嬤藉由騎乘來運動,也培力當地的小朋友擔任義工協助照顧馬兒。

教育中心教練示範解說和馬兒互動,可以從牠的耳朵和嘴巴的動作看出牠的情緒是緊張還是舒緩,訪客幫馬兒刷毛,初次與馬兒親密接觸,都感到非常新奇與有趣,大家還幫忙清理馬廄,將馬糞集中堆放田間以作為堆肥。教練也讓訪客練習揮鞭,解說如何利用馬鞭來指揮馬兒,強調利用鞭子輕點的刺激,馬兒就能接收指令而動作。最後教育中心志工們準備了腐熟的馬糞堆肥,帶領訪客種植多肉植物盆栽,讓大家帶回去做紀念。住在花蓮市的林小姐說透過這次活動,才發現南華客家農村的濃濃人情趣味,也對南華的客家農耕文化留下深刻印象。

 

 

本則訊息提供人員

撰稿人

電話:03-8541881
e-mail:jmt@hdares.gov.tw

農業推廣課副研究員曾竫萌

新聞聯絡人

電話:03-8541881
e-mail:jmt@hdares.gov.tw

農業推廣課副研究員曾竫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