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場新聞


首頁 > 最新消息 > 本場新聞 > 傳遞農業環境教育理念 花蓮農改場培育未來的環保尖兵

傳遞農業環境教育理念 花蓮農改場培育未來的環保尖兵

瀏覽次數:1594次

編號:1070407

行政院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推動環境教育不遺餘力,響應花蓮環保局的號召,投入培育環保小局長活動, 107 年 4 月 20 日在花蓮農改場試驗田區進行 紅藜迷宮體驗、維護生物多樣性-原鄉特色作物保種、土壤觀察家、土壤及肥培管理、農田昆蟲調查家、生生不息。營造農業有益生物棲所等農業環境教育課程 ,讓參與學習的 200 位花蓮縣國小老師及學生,都能在課程中認識農業環境、有機農業與生態農業的理念,影響未來環保尖兵的認知與行為,促進學生未來投入農業及推廣環境教育意願。

范美玲場長說,花蓮農改場是學習農業環境教育的單位,也很高興可以在環境教育中提供友善與生態農業的知識,今天參加活動的環保小局長可以透過教案學習,深入認識從腳踩的田地及口裡吃的食材,小朋友也可以在參與紅藜迷宮闖關與採收的體驗中,認識原住民特色作物。希望大家可以將今天看到學到的農業環境教育知識,帶回學校分享給更多的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愛護地球,友善照顧這塊土地。

土壤觀察家與土壤及肥培管理的課程主要是透過講述土壤特性、親自動手挖土的過程,使參與這次環保小局長的老師與學生探索土壤的特性,並知道農業生存必須依靠作物與土壤間的配合,建立土壤與環境間息息相關的觀念,並能支持友善農業,並願意將學到的知識分享給親朋好友。

農田昆蟲調查家、營造農業有益生物棲所的課程主要是透過講師介紹、觀察田間各類昆蟲的過程,使參與這次環保小局長的老師與學生了解植物與農業有益昆蟲的關係,了解適度保持農田環境的植物多樣性,可維持農田健全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維護生物多樣性-原鄉特色作物保種的課程主要是是透過講師導覽、原住民色作物特色作物的認識,了解遺傳多樣性與原住民與自然生態共存的智慧,學習到原鄉特色作物的應用,進而產生在日常農產品選擇更加多樣化的行動。

宜花地區具有豐富的人文及自然資源,花蓮農改場多年來持續推動有機農業與生態農業,一路往重視友善環境及維持生物樣性的目標前進,並透過農民、原民伙伴及消費者等傳達人類與環境共生之教育理念,改變農民也影響對農業環境永續的認知與行為。學生是未來環境保護活動的執行者,透過環保小局長活動與學校合作,可有效的將農業環境教育的理念向下扎根。

 

 

 

本則訊息提供人員

撰稿人

電話:03-8521108分機1905
e-mail:sunch@hdares.gov.tw

農業推廣課助理研究員 孫正華

新聞聯絡人

電話:03-8541881
e-mail:jmt@hdares.gov.tw

農業推廣課副研究員 曾竫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