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場新聞


首頁 > 最新消息 > 本場新聞 > 有機大豆再進化,花蓮農改場建立智慧省工生產技術平台

有機大豆再進化,花蓮農改場建立智慧省工生產技術平台

瀏覽次數:1218次

編號:1101202

國產有機大豆生產再進化!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推動高效率省工農機有成,小農耕作有機大豆面積連翻20倍,並首創智慧化監測系統導入大豆作物,農民預警管理用Line就能搞定!台灣每年消費大豆260萬公噸,平均每人每年消費110公斤,市場供應高度仰賴進口,每年進口量250萬公噸以上。響應轉作進口替代作物,花蓮有機大豆栽培近年來持續成長,目前栽培面積約250公頃。而為突破人力缺乏及氣候變遷造成的產業瓶頸,提升有機大豆產業競爭力,花蓮農改場研發改良農業機械及導入智慧化系統,整合推出全國首創的「有機大豆智慧省工生產技術平台」,不僅大幅提高生產效率,該平台更甫獲「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肯定。

花蓮農改場表示,以適合地區小農特色的低成本高效率農機為研發主軸,花蓮農改場研發推出一系列省工機械,包括附掛式旱田播種機、旱田除草機、畦間中耕除草機、選別分級設備、粒徑分級機等國產農機。解決有機大豆生產過程中播種、除草、選別分級等作業的困難。過去單一小農以人工生產有機大豆規模多在0.1至0.5公頃,目前單一小農耕作面積突破10公頃已不困難,生產面積翻轉20倍!而生產面積達20公頃以上的單一農場也已超過3場。由於播種、除草、選別的生產成本相較於以往降低9成以上。換算每包1斤裝的有機黃豆,農友可以多賺14元。

花蓮農改場推出有機大豆智慧化管理系統,翻轉「看天吃飯」的傳統印象,分析十年氣象大數據,首創「大豆智慧防災曆」,且應用大數據分析建立病蟲害及施肥等栽培建議。農友只要使用手機或平板,就可以看到自己田區的數據和攝影,實現遠距監控。在田區若出現如強降雨、土壤過度乾旱等需留意的情況,系統也會自動向綁定的LINE帳號發送警示訊息,提醒農友留意。該智慧管理系統,由花蓮場與阿龜微氣候(蜂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置,將田區氣象及土壤監測數據(如氣溫、光照、雨量、土壤電導度等)整合分析,搭配栽培生育期並結合花蓮農改場專家知識,建構大豆智慧生長模型、智慧防災曆及病蟲害管理自動提醒。輔以田間影像回傳,能快速掌握各田區狀況,預測生長期並提供即時栽培建議,對於農友生產人力和機械排程達到全方位的輔助效益。同時,透過區塊鏈導入,提升消費者對農友產品信任感,強化品牌形象。

花蓮農改場指出,由於小農規模特性,少有農戶能擁有生產過程需要的所有機械,常需與其他農友調度、共享或租用。該平台能夠更精準掌握生長期,有利於機械和人力調度安排。此外,宜蘭花蓮地區大豆栽培期間易有颱風、霪雨等問題,透過災害預測數據,能讓返鄉青農不需仰賴數年經驗累積,即能快速上手。同時有效避免災害影響收成,保障農民收益。目前與花蓮場合作的有機大豆農友耕作總面積約90公頃,占轄區宜蘭與花蓮縣的大豆生產面積三分之一,預估每年透過此平台可避開風險的生產值約540~900萬元。花蓮農改場希望透過「有機大豆智慧省工生產技術平台」邁向精準生產,協助農友穩定供貨並促進與加工業者長期合作。未來該平台模式也規劃套用至其他作物,應用於更廣泛的農業範疇,以推升台灣東部有機農業競爭力,促進農民收益!

本則訊息提供人員

撰稿人

電話:03-8521108轉3800
e-mail:kuanghua@hdares.gov.tw
電話:03-8521108轉2902
e-mail:kcchan@hdares.gov.tw

作物環境課副研究員張光華
作物改良課助理研究員詹凱竣

新聞聯絡人

電話:03-8541881
e-mail:jmt@hdares.gov.tw

農業推廣課副研究員曾竫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