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水稻二期作慎防飛蝨危害
瀏覽次數:525次
編號:1120905
花蓮縣二期作水稻近期開始出現飛蝨危害,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呼籲農友把握時機進行防治工作,以維持水稻產量和品質。
飛蝨類害蟲近日於花蓮縣富里鄉部分田區開始發生,主要以白背飛蝨數量較多,密度高的田區已出現植株黃化、生長緩慢情形。白背飛蝨成蟲及若蟲平時群集於水稻中、上部吸食植株養液危害,被害稻株常由基部往上黃化,植株之光合作用及發育速率降低,若在結穗時期被害,則穗數及稔實率明顯下降。
而另一種飛蝨類害蟲為褐飛蝨,通常於稻叢基部為害,族群密度高時可使稻株於短期內迅速枯萎倒伏,此種枯萎情況在稻田中常呈圓圈狀分布,嚴重發生時則區塊相連而成全面枯萎,俗稱「蝨燒」。雖目前尚未監測到褐飛蝨族群,但仍提醒農民應勤勞巡田,隨時注意稻叢基部飛蝨蟲體,發現平均每叢稻約5隻飛蝨時,即應施藥防治。
在防治方面,慣行農友可使用速殺氟、治滅蝨、派滅淨等核准藥劑,並請遵照稀釋倍數與安全採收期;有機農友則可施用苦楝油或苦參鹼。另由於飛蝨偏好成群棲息於稻叢基部及中段,無論是使用藥劑或非農藥資材,在施用資材前可先將田間水位提高,促使飛蝨蟲體向上移動再施用資材,使藥液得以接觸到叢間基部提高防治效果,但若為施用粒劑時,稻田應保持約1公分淺水狀態。另外平時應適量施用氮肥,使稻株不致過於濃綠軟嫩,有助於減少害蟲及病害的發生。
若對蟲害防治或藥劑使用方面有疑問,請洽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作物環境科植物保護研究室,電話03-8535915。
撰稿人 |
電話:03-8521108轉3603 |
---|---|
作物環境科助理研究員林 立 |
|
新聞聯絡人 |
電話:03-8541881 e-mail:jmt@hdares.gov.tw |
農業推廣科副研究員曾竫萌 |
花蓮本場
地址:973044 花蓮縣吉安鄉吉安村吉安路二段150號
電話:+886-3-852-1108~10 | 傳真:+886-3-853-5902
電話:+886-3-852-1108~10 | 傳真:+886-3-853-5902
本場服務專線
農業諮詢服務:0800-521-108 | 作物病蟲害診斷:0800-069-880
土壤及作物營養:+886-3-853-4914
土壤及作物營養:+886-3-853-4914
蘭陽分場
自112年1月1日瀏覽人次: 1594872 本月瀏覽人次:39686
最佳瀏覽解析度1920 x1080以上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 版權所有 HDARES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本網站發表之所有文章、圖文係版權所有,係為學術研究成果,非經本場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不得引用於產品及食品之標示、宣傳及廣告。若不當引用,應自負法律責任。
最佳瀏覽解析度1920 x1080以上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 版權所有 HDARES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本網站發表之所有文章、圖文係版權所有,係為學術研究成果,非經本場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不得引用於產品及食品之標示、宣傳及廣告。若不當引用,應自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