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場新聞


首頁 > 最新消息 > 本場新聞 > 振興傳統作物 為太巴塱部落打造亮點作物

振興傳統作物 為太巴塱部落打造亮點作物

瀏覽次數:1759次

編號:1040201

為活絡太巴塱部落農業發展,開創地方傳統作物新生命,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2月3日在紅糯米生活館辦理原住民農業專業訓練-花蓮縣太巴塱部落紅糯米及原生蔬菜栽培管理班,有來自太巴塱部落、富興農場及農民學院學員,甚至遠道台北的學員亦來共襄盛舉,另與會來賓有農糧署東區分署、光豐地區農會輔導單位共同關心部落發展,參與人員相當踴躍。

太巴塱「Tafalon」主要是阿美族組成部落,是花蓮縣阿美族大本營,早年族人在聚落的溪岸發現許多白色小螃蟹稱為Tafalon,便將部落取名為「太巴塱」。部落裡生產作物有稻米、糯米、箭竹筍及各式野菜,其中頗具文化性的地方特產為紅糯米,經長年種植後,種源混雜情形相關嚴重,致產量及品質逐漸降低。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振興紅糯米產業,於2012育成紅色香糯新品種「花蓮22號」,隨即部落技轉該品種,首先由幾位族人試種,但是技術仍未成熟,產量及品質不穩定,因此開辦本次訓練課程,希冀提升栽培管理技術。

黃鵬場長親自主持開訓,首先向參與的學員致上歡迎詞,並表示今年一期作紅糯米在開始種植前,還會再請研究人員提醒農友栽培管理的注意事項,以提升紅糯米的栽培技術,希望將紅糯米作為部落亮點作物,同時促進其他產業的行銷機會,活絡地方經濟發展。最後,期勉各位農友有任何問題可以多加利用花蓮農改場資源,農改場秉持為民服務精神,解決農業技術性的疑難雜症,農改場也會做好協助轉介的角色。課程開始前,黃鵬場長邀請東區分署來賓余宣穎專員宣導政策,讓原住民農友能夠清楚瞭解目前農業政策及輔導措施,不要讓權益睡著了。

課程內容由本場部落窗口潘昶儒副研究員規劃安排,針對太巴塱農民需求及產業發展,規劃以紅糯米為主軸,野菜為輔的課程,包含紅糯米栽培技術、紅糯米肥培管理、紅糯米病蟲害防治等,由農改場水稻栽培潘昶儒副研究員、土壤肥料徐仲禹助理研究員及植物保護陳任芳副研究員為農民從栽培、肥培到病蟲害做完整的介紹,尤其把栽培管理應注意的事項詳細說明,避免農友疏忽。原生蔬菜栽培技術,亦由本場蔬菜栽培全中和副研究員說明各式野菜栽培管理、運銷現況及利用價值。另外,介紹農改場推廣新興野菜如土人參、番杏栽培管理及用途介紹,現場農改場還提供新興野菜種苗給農友種植。經過一天的訓練課程後,農友表示非常滿意及肯定。

扶助原住民農業發展是花蓮農改場近年來重點業務,依農改場各課室專長均有任務分工,並於各部落分配連絡窗口,經常到部落關心及提供適當的輔導。農改場亦會引介其他單位的資源如水保局、農糧署等單位,進行跨域合作計畫,相信在公部門、地方協會、部落農友共同努力下,振興太巴塱傳統作物,打造亮點作物是指日可待!

本則訊息提供人員

撰稿人

電話:03-8521108#190
e-mail:chengmu@mail.hdais.gov.tw

農業推廣課助理研究員林正木

新聞連絡人

電話:03-8541881
e-mail:jmt@mail.hdais.gov.tw

農業推廣課助理研究員曾竫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