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情月刊第255期-2021.10
第255期|2021.10月號|PDF檔下載 |
為視察農委會新農業業務執行成果,10月1日賴清德副總統率貴賓來場座談訪視,農委會陳添壽副主委亦到場接待。本場杜場長向賴副總統報告省工機械搭配智慧農業研發情形,以及轄區重要作物-文旦全果利用加工鏈等重要成果。賴副總統除了對有機大豆省工機械很感興趣外,同時也提示本場研究同仁,應掌握作物品種或知識技術等智慧財產權,共同守護優質的臺灣農業。 近年由於氣候變遷、農村勞動力不足等問題,農委會提出多項新農業因應政策。本場據此進行耐逆境作物選育、防減災及節水灌溉等技術,並導入智慧省工生產技術,讓農友可藉由大數據的累積及分析,精準管理田間作業並減低災害損失。 在提高農業附加價值方面,農委會規劃各區農改場建立農產品加值打樣中心、解決農友加工困境。本場藉此研發各項轄區重要作物加工產品,其中文旦在機械開發及加工技術相互配合下,已成功建立柚花及全果利用系列加工產品,完整鮮果加工產業鏈。 有機農業促進法立法後,有機農業研究中心建置案是立法後農委會第一個重大工程,因此本場向賴副總統報告籌建緣起及目前工程進度。本場並宣誓有機農業研究中心,將專責有機生態的研發與推廣,不但是臺灣更是亞洲第一,讓我國向有機國家願景目標大步邁進。 由於賴副總統來場時巧遇大雨,他表示臺灣農業也應如此遇雨則發。例如花東地區不論是初級農業,或者由農業帶動觀光,都有會有更好的發展。他建議逐步建立外銷管道,將地區優質農產品銷售到日本沖繩等鄰近國外地區,以拓展台灣農產品銷路。他同時也指示研究同仁,應保護已育成的品種及專業技術、避免外流,進而打擊本土農業。 陳添壽副主委則表示,為建構完整農民社會經濟安全網,會內近年積極推動農民福利政策,包括農民健康保險、農民職災保險、農業保險、農民退休儲金等4大福利措施。從保障健康到退休安養照顧,農委會都考慮到了,希望打破農業看天吃飯、相對弱勢的刻板印象,讓農民可以安心生產,永續臺灣農業發展。 除重點工作簡報外,本場也安排賴副總統視察場內大豆省工自動化,以及文旦全果利用加工鏈試驗成果。賴副總統關心產業現況發展,與本場交流大豆省工機械效率、有機大豆市場區隔,以及文旦產期、取肉設備效益及因應市場需求的文旦產品開發等。
|
圓規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宜花地區
|
‧陳副主委(右三)至光復關心大豆受災情形 |
中央氣象局10月10日發布圓規颱風海上警報,隨後穿過臺灣南部巴士海峽,雖未登陸但外圍環流於11-14日降下豪大雨,造成宜蘭及花蓮作物接連受損。為即時援助農友,並經過農糧署、花蓮縣政府及本場即時回報現況,農委會於13曰主動公告花蓮4種作物現金救助。陳添壽副主委更於14日親至花蓮,會同花蓮縣政府吳昆儒處長等一行,由北至南一路勘查災損情形,並承諾會內將依據從優、從寬、從簡等原則,積極協助農友救助農友並輔導復耕作業。
本場自10日起密切注意轄區各地風雨情形,並於線上回報各地災損狀況。在風雨稍歇後,本場與農糧署東區分署於12曰立即至吉安、壽豐等地關心災情,發現水稻淹水倒伏、香蕉植株倒伏折斷、設施蔬菜場域嚴重積水,以及大豆及玉米植株倒伏,田區淹水等情形。在上報農委會後,會內於13日晚間立即公告大豆、玉米、香蕉及玉里、富里的水稻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
隨後農委會陳添壽副主委在農糧署東區分署、花蓮縣政府、在地農會及本場偕同於14日至花蓮壽豐、光復、玉里及富里勘察災損情形。目前作物生長均接近採收階段,如光復大豆目前正值營養生長時期,當地柯春伎農友表示再一個月就能機械採收,雖然已採用作畦栽培,但因為連續降雨預計將大幅影響收成。
花蓮南區水稻田區依生育情形從幼穗分化到黃熟期不等,目前災損包括倒伏及田間淹水等,玉溪地區農會蔡宗翰總幹事、富里鄉農會張素華總幹事,均建請農委會協助水溝溢流、淺勢溪流疏濬等水土保持問題。另外本場後續亦將密切注意穗上發芽、不稔實等延續性災害發生。
陳副主委表示,陳吉仲主委非常關心花蓮地區受災農友,但目前正值立法院開議期間,無法親自到場關心,但會內所屬機關將與地方政府與農會,共同協助農友度過難關。他特別強調除了已主動公告的花蓮4項作物,其他地區若作物受損20%以上,請農友盡速至耕地所在公所申請現金救助,以及低利貸款所需受災證明,縣政府將依序匯報農糧署辦理。
有機農業研究中心金質獎評審委員盛讚 如鑽石般座落於花東縱谷平原
‧4單位同心協力朝向亞洲第一而努力 |
臺灣第一,也是亞洲第一個以有機生態為研究標的的專責研究單位一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有機農業研究中心,參選第21屆公共工程金質獎評審。10月10日召集人謝立委員率其他5位委員,在公共工程委員會江澎簡任技正帶領下,至中心現場,檢視優質工程品質、探勘建築設計之美,同時了解本中心生態農業先驅性技術。
有機農業研究中心自104年開始籌備,於107年委託內政部營建署代辦、108年獲行政院蘇院長支持經費核定,109年11月6日正式動工,預計於今年年底完工。本中心秉持綠建築及永續發展理念,設置雨水積磚、生態滯洪池等設施,基地融入原生樹種、原生野花草毯,以及天敵誘引等生態農業操作技術,將是臺灣最具生態特色的公共工程。
現場審查時,委員們也是這麼認為。王炤烈委員表示這是個很好的工程基地,他建議各項透水設施應持續監測確認成效,未來才能有具體數據加強宣傳推廣;盧友義建築師表示本案建築設計與環境相互融合、施工廠商積極主動,再加上本場以原生野花草毯取代一般假儉草地被植物,非常具有生態意義,建議推廣給其他工程建案。周光宙建築師更盛讚本工程建築基地,就像是5顆鑽石坐落於花東縱谷平原,更應注意後續維修保養。
由於本案由4個單位,除了本場及營建署,另外包括設計監造陳荊洲建築師事務所、施工廠商慶譽營造有限公司,共同協力建置。周光宙及楊蘭清委員同時讚許4個單位的有心、用心與細心,尤其本場全程參與各項設計施工及檢核督導會議,是非常不容易的。
金質獎是工程界最高殊榮,本場以鑽石級綠建築最高規格,積極爭取此項榮譽。本中心建置以生態為本,無論是初期規劃、整體設計,至建築施工都以此為依歸,完工後不但是第一個有機專責研究單位,同時也是有機農業重要里程碑,期許未來代表國家向外拓展有機農業的合作與交流。
鳳林中心埔西瓜生育障礙 本場分享試驗成果與建議,並提出來年研究規劃方向
‧本團隊由陳季呈研究員(左二)帶領,王啟正副研員(右一)、蔡依真助研員(右二)及簡梓丞助研員(左一)負責栽培、病蟲害防治及肥培管理等試驗研究 |
鳳林中心埔西瓜產業遭遇多重生長障礙問題,經過1整年的試驗結果,本場研究團隊10月6日於當地召開試驗分享座談會。除了報告試驗結果外,同時說明本場明年各項試驗規劃,期望有效解決地方產業問題。
本場向農友報告針對該區西瓜生育障礙試驗結果,其中病蟲害方面,包括蔓割病、根瘤線蟲、病毒病及小型害蟲,本場建議從土壤開始處理消毒,並持續監測西瓜田及鄰近其他南瓜、冬瓜等瓜田的小型害蟲,其他如根砧試驗明年也會繼續。在智能氣象監測方面,明年將導入智慧節水控水等技術,讓瓜農經營栽培能更精準。
這次座談該地產銷班班員全數到場並專注聆聽,本場杜麗華場長感謝地區農友積極配合場內同仁各項試驗研究,大家共同努力解決地區產業問題。現在一年的試驗計畫暫時有了階段性結果,本場未來將繼續努力迎接挑戰。
◆詳細試驗結果及栽培建議,請參考本場花蓮區農業專訊第117期。
把設備串聯起來 有機大豆採收後處理70歲老人家也可以獨立作業
‧大豆採收後處理設備,本場將機械串聯起來,相較人力可降低每公噸2,400元成本(設備可和上表相對應) |
大豆採後處理攸關銷售品質,為完善小農的生產效率,本場首次發表大豆粒徑分級機,並串聯4座採後機械,完成採後整合處理系統。本系統主要服務對象為經營面積10公頃左右的農場主,讓豆農們每日可處理1.6噸的大豆原料,相較人力可節省每公噸成本2,400元。
若沒有機械支援,大豆採收後的乾燥、除雜、選別、分級等處理,都相當耗時費力。且本場農機研究室觀察,即使各項步驟有相應機械,但彼此獨立作業,中間須以3-4名人力搬運物料及操作作業。因此本場以2種簡易機械,串連整合4種主要機械,組成大豆採後處理系統,選別精準度達99%以上、分級精度達98%以上。
「這整套流程,即使是我70歲的母親都可以操作!」瑪布隆柯春伎農友表示,機械設備是絕對必要的投資,除卻節省人力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快速完成採後處理作業,而且適當的分級可滿足加工廠的規格需求,農友出貨順利、成本回收也更快!
經處理後,除了分開大豆與雜質(石礫、豆莢等),豆子依照品質與大小可區分大、中、小及劣質品。柯春伎表示雜質和劣質大豆可回收田間當肥料使用,大及中粒交加工廠、下期種子亦自中粒選出,小粒豆則交醬油廠,因為其石豆比例較高,不適合需要破碎的加工方式,如此可讓每份收穫都能得到妥善應用、不造成浪費。
因應轄區大豆面積增加,本場近年不斷精進開發有機大豆省工機械設備,尤其在採後處理部分,106年推出簡易的大豆初級選別機,將日曬大豆初步分級,直到今年設備正式完備。大豆經過烘乾及其他設備篩選後,高速選別出良品大豆後,再經由大豆粒徑分級機,區分不同規格的大豆而有不同的銷售價格,經計算每公噸可提升售價5,000元。
大豆粒徑分級機由滾筒篩網形式,搭配2種沖孔尺寸,將良品大豆細分為大、中、小3個等級,並剔除石豆提升產品品質。本場農機研究室簡宏諭表示,粒徑分級機由於要縮小尺寸給小農們使用,耗費3年時間才終於成功,入料及選轉速度,以及滾筒傾斜角度都目前都已最優化。
光豐地區農會張明發總幹事表示,農會日前媒合國內食品大廠,為國產大豆找到更多銷售管道。本場杜麗華場長則表示,場內開發小型農機具,讓農友能以最低成本擁用最高效益的機械設備,適合面積10公頃左右的中小型農場。在本場、農會及其他農政單位協助下,農友盡可安心生產。
政令及其他宣導廣告
‧111年度香蕉收入保險 |
‧農遊劵888 農村好禮週週發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