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情月刊第141期-2012.04
瀏覽次數:3506次
本月內容
|
|
|
農委會陳保基主委關心花蓮地區有機產業發展
 |
‧農委會陳保基主委,關心花蓮地區有機農業發展 |
為整合台灣農業農、林、漁、牧各產業、建立橫向溝通平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陳保基主任委員,於3月30日假本場主持「農委會花蓮地區所屬機關業務聯繫會議」,邀集包括本場等6個會屬機關,了解各機關業務推動以及未來重點工作。陳主委會後接著主持「花蓮地區有機農業發展座談會」,邀集花蓮地區推動有機農業相關的農會總幹事、產銷班班長及新進農民等,就有機農產業進行意見交流。
農委會花蓮地區所屬機關業務聯繫會議
在6個農委會會屬機關首長進行業務簡報後,陳主委表示新進農民輔導應加強與農村再生計畫結合,營造地區亮點,當成西部地區的示範。如農村再生協助瑞穗奇美部落修築農水路,使之青年返鄉、水稻復耕;另外本場協助豐濱港口部落,在林務局及其他單位協助其疏通舊有水圳後,場內有機水稻團隊進駐社區、建立有機示範點,都是很好的例子。
陳主委認為有機農業在花蓮非常具有未來性,會屬機關也積極投入相關推動工作,建議加強整合休閒農業、農村再生計畫等,促進花蓮地區農業發展,並照顧原住民部落,改善其農業生產狀況。陳主委並在會中強調:召開聯繫會議是為了加強所屬機關間溝通,共同主導規劃相關活動、開創花蓮地區農業新氣象!
花蓮地區有機農業發展座談會
本次座談會邀請農糧署李蒼郎署長說明有機農業發展政策,隨後即開放與會人員提案、進行雙向交流。與會的農會總幹事、產銷班班長及新進農民等發言踴躍,相關建議有: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應考量作物多元化不宜集中種植水稻、建請協助東華有機專區台糖土地長期承租以保障農友權益等,陳主委分別指示在場相關業務主辦單位一一予以回應。陳主委表示當初高考分發就是到花蓮種畜繁殖場服務,因此他對花蓮很有感情,且相較於西部,花蓮農業生產環境特殊,建議縣府針對地方特色做出完整規劃,農委會將全力協助縣府成為夥伴,一起讓青年回鄉,為台灣農業出力。
TOP↑
|
當有機村跨足二三級產業 本場舉辦有機村教育訓練
除了默默在土地耕作,農民應該要更懂得表達自己,為自己的產品發聲。不論是農家自製美味的農產品加工,亦或是自家隔壁的那條溪流,都應該找到其與眾不同的魅力,並且學習把特色說出來。該如何做呢?本場陸續舉辦多場教育訓練,讓大家換個角度想,才發現原來家鄉這麼有特色!
在地伴手禮 禮輕情更重
 |
‧有機村村民介紹自村的產品 |
農村媽媽們對於吃不完的農產,以日曬或是鹽漬製作的加工產品,是許多在異鄉遊子念念不忘的家鄉味,在食品添加物氾濫的今天更是最自然不過的選擇。這麼一個以在地的農產製作,並有著傳統農業社會濃厚的人情味的伴手禮,如果只因為包裝標示不清楚而錯失與人結緣的機會,就真正可惜了農村母親們的心意。
有鑑於此,本場為輔導有機村發展,加強在地農產品行銷以提升有機村經濟效益,特定於3月15日、16日分別在花蓮、宜蘭辦理「101年度開發有機農產伴手禮教育訓練」。課程中先由國立宜蘭大學吳柏青副校長引導說明開發伴手禮的要件,從方便攜帶、定價以及創造故事性等要素來規劃;接著農委會輔導處湯惠媄技正及本場推廣課沈聰明課長,與學員們針對現有有機農產伴手禮的研發與推廣,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在花蓮場次,光復鄉大豐大富有機村以及富里鄉富麗有機群聚,各村拿出目前已有的產品,例如竹田村提供村內之「九案水頭米」、羅山村筍乾、黃豆、蓮花…等、永豐村的手工黑糖以及豐南村的鴨蛋、桔醬、梅乾…等,講師們分別給各村提供多項建議,其中豐富各產品之故事性、製作產品使用解說文字單張、從包材到印刷字體等盡量要有當地特色、部分產品直接地產地銷等,是各村伴手禮皆可朝向之目標。而在宜蘭場次,吳副校長提醒行健村雖然米品包材使用目前很興盛的花布袋,但缺乏行健特色及相關故事性,應該找出村內有何吸引人的地方。
大家雖然都對自家產品很了解,在場也都很會解說,但是在包裝上卻看不到這些資訊,遊客回家後沒辦法繼續加深印象,且對產品的使用方法也不清楚,因此吳副校長建議包裝好看雖然可以提升外在形象,但是農村應該要積極營造在地品牌,加強和地方本身的連結,方能在市場上脫穎而出。最後,本場農業推廣課沈聰明課長表示:「這次的課程只是開始而已!」各村產品未來應該將上述的課程內容化為具體行動,馬上改善後再重新呈現,相信會有耳目一新的發展。
TOP↑
|
有機綠色樂活遊 低碳旅行愛地球
 |
‧盤點討論有機村的綠色旅遊 |
當大家都在談到農村體驗農家樂,在地生活的農友們,可曾真正想過其中的遊程該如何安排?而遊客來到最純淨的有機村,更應該從「綠色」概念出發,讓綠色產業串連整個活動,本場3月27日邀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宋秉明老師,以案例說明並帶領大家執行「開發有機農村綠色旅遊」,藉由綠色旅遊行程串連有機村現有資源。
甚麼是綠色旅遊?除了發揚在地資源、體驗在地生活,更重要的是將節能減碳的概念融入遊程,宋老師表示食、住、交通、購物等任何旅遊中會發生的事情,都可以帶入綠色概念、將之串聯,而綠色,在某些方面也代表了「慢」,以悠閒的心情慢慢體驗,讓遊客停留在社區裡的時間更多,才能有更多機會消費農村所提供的產品。
在建立研習者綠色旅遊的意識後,課程更針對田園體驗活動、在地健康餐製備及解說示範、自行車遊程設計等方向說明。其中健康餐的部分宋老師將課程場景拉到羅山田媽媽餐廳,請鍾阿盛夫婦示範菜色,並逐一說明餐食背後的由來及故事,並透過在地食材生產說明包括食物里程、有機耕作、健康烹調等可以向遊客解說的事項。
聽了講師們的解說,各村的參加學員對自家的遊程規劃都躍躍欲試,因為大家對自己村落的景點都很了解,因此羅山、豐南村等將特色風景區搭配體驗農家、DIY教室等景點條列,竹田村則直接把村內地圖畫出,在標出特色景點後大夥討論可以進行的遊程。大家除了既有的思維,更努力將當日所學的綠色概念融入,雖然目前所規劃的遊程還不是那麼完整,但來日方長可繼續努力。
課程中,有部分學員提出:「綠色旅遊是否會太曲高和寡?」宋老師表示有機村發展休閒觀光本來就有別於一般旅遊模式,而農村珍貴的核心價值是需要時間慢慢發酵,習慣傳統趕行程的遊客來去匆匆,到了有機村可能會有「無景可看、無事可做」的感覺,因此宋老師建議綠色旅遊要抓住對的消費客群,才能創造最大效益。
本場舉辦教育訓練,目的不在於給個既有模式讓村民模仿操作,因為每個地方風景、組成的人不同,只有當地人最了解當地特色,因此在課程設計力求帶給村民新觀點及新思維,本場更希望透過不間斷的教育訓練,一次次集中村民的凝聚力,讓想法轉成實際行動,變成更加成熟的有機村運作。
TOP↑
|
本場有機村輔導小記 富麗有機樂活群聚-永豐村
 |
‧本場研究人員與陳烈旗農友討論咖啡生長 |
本場積極輔導有機農業,並於轄區發展有機村及有機聚落,除辦理加工、休閒旅遊等教育訓練,對於各農友面臨有機栽培亦或病蟲害防治問題,皆竭盡本分協助其解決,3月20及22日本場范美玲副場長率作物環境課植物保護以及農業推廣課研究人員,至富里鄉富麗有機群聚的永豐村,輔導改善永豐鱉溪手工黑糖包裝設計以及富里鄉咖啡產銷班咖啡樹生長衰弱等問題。
鱉溪手工黑糖工坊
潘進添夫婦自台糖糖廠退休後,憑藉著舊時炒糖的記憶,親手種植甘蔗並成立永豐鱉溪手工黑糖工坊。潘先生表示初期甘蔗種原不易取得,且某些甘蔗品種較不適合製糖,因此摸索了一段時間,本場亦曾協助其聯絡台糖研究所萬丹甘蔗育種場蕭主任,鑑定目前所種之品種為ROC-15號,台糖專家亦針對潘先生目前的狀況建議應增加甘蔗品種調節產期等。3月20日本場特地在潘氏伉儷炒糖的時候造訪,詳細記錄其炒糖過程,在採訪中發現夫婦倆對於包裝設計以及文案宣傳深感困擾,因此將以明確標示生產者資料以及強調手工黑糖等特點,協助包裝設計。
富里鄉咖啡產銷班第4班
於富里鄉農會碾米廠的花東縱谷咖啡商行,由富里鄉咖啡產銷班第4班張承昌班長經營。雖然咖啡業務已非本場所轄,但仍秉持服務農友的精神,至張班長的咖啡園針對病蟲害的部份給予建議,而後其反應班內陳烈旗班員之咖啡樹勢生長衰弱,希望場內專家能至現場診斷。3月22日范美玲副場長率植物保護人員至永豐村陳農友之咖啡園區,初步判斷葉子並無蟲孔以及沒有明顯病害徵狀,又觀察到咖啡樹上有乾枯之蔓藤纏繞,另外,部份田區亦有排水不良之情形,研判影響到咖啡樹生育,目前枯枝清除後樹體已冒新葉恢復生長,但研究團隊仍將園區的土壤帶回化驗,以判定是否因肥料問題影響生長。
其實場內同仁對於服務轄區農友,皆不分作物且不遺餘力,除了植物病蟲害診斷,另外還有土壤免費檢測以及米質檢測,各農友皆可將樣品以郵寄、親送或是與研究人員相約至田區現場說明,期望農民能確實解決問題,並感受政府服務用心。
TOP↑
|
有朋自遠方來
富麗有機樂活群聚-竹田村 蒞臨本場
 |
‧竹田村致贈紀念品感謝本場積極推動竹田有機村 |
由於本場研究成果豐碩、場區環境優美且富教育意涵,因此有許多觀光客到場參觀,同時也是本地鄉親的後花園。場內的有機夥伴「富麗樂活有機聚落」的竹田村特別於4月6日自富里包車蒞場訪問,瞭解本場主要研究成果及有機水稻栽培、米質檢驗等相關業務。
本場積極輔導轄區有機產業,平時場內輔導人員不時下鄉輔導關心、舉辦教育訓練,這次竹田村村民蒞臨,本場黃鵬場長除表達熱烈歡迎之意,並與農友們分享場內土壤肥力檢測等多項免費服務,也強調有機村的發展應朝向休閒樂活特色方向努力,農民不僅要會種也要會說故事,亦期盼農民及回鄉子弟能多參與農改場舉辦之各項教育訓練以充實解說知識。
由於竹田村主要作物為水稻,因此宣課長特別向村民們介紹本場最新培育之水稻新品種花蓮21號,其為高產、分蘗多,且抗稻熱病及褐飛蝨,米質食味佳是極優良之新興品種,在場部分農民亦表示今年試種到目前無止都很不錯。另外並強力推薦本場有機水稻育苗先鋒-連續式稻種溫湯消毒機,其消毒率強、同時打破稻種休眠,讓種子可以快速發芽且降低秧苗得病,不論是有機或慣行農法都適合。宣課長並介紹適合有機村作物多元發展之小果蕃茄花蓮亞蔬13及21號、苦瓜新品種1至5號、大豆花蓮1號以及中草藥當歸、丹參、黃芩及薑黃等。其後實地參觀米質實驗室,鼓勵農民可拿自己種出來的米來檢測,以改善施肥方式。
參訪村民中,湯日增先生是剛回鄉2年的青年農民,他特別對於土壤以及米質檢測等免費服務特別有興趣,不但仔細詢問本場土壤實驗室,更詳細聆聽米質實驗室目前已有之設備以資利用,他並希望能收到場內農民學院課程資訊,在農餘之時充實專業知識。竹田村村長劉貴春表示農改場長期來為農民提供各種作物之新技術、病蟲害診斷以及教育訓練課程,讓農民從改善技術做起,提升產品品質,使農民都能增加收入並活絡農村經濟成長,所以此行也特別代表村民向農改場表達感謝之意。
TOP↑
|
農友請注意 盡速拉起病蟲害封鎖線
 |
‧施肥過多造成葉片柔弱,稻熱病發生嚴重 |
宜花二縣種植大宗作物水稻及文旦的農友要注意囉!因為天氣忽冷忽熱,水稻稻熱病來勢洶洶,而文旦正是幼果期,是顧好果實外觀關鍵時期。
水稻稻熱病「拉警報」
葉稻熱病近日於花蓮地區開始拉起警報,富里鄉局部田區已陸續傳出疫情。
稻熱病發病與否與氣溫、雨水及氮肥施用情形等因素密切相關,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下,降雨日數越多,發病漸趨嚴重,若未能及時防治,稻熱病能在短時間內如同瘟疫般蔓延擴散。本場提醒農友在水稻肥培管理上應注意三要素之配合,若為栽培台梗4號等需肥量較少的品種,追肥切勿施用過多氮肥,以免造成植株徒長,葉片柔弱,因而增加染病機會,加速本病蔓延,如已施用較多氮肥、水稻葉色濃綠者,則可利用排灌水方式稀釋過多肥份;如已發現稻熱病發生,則應停施氮肥,可酌施矽酸爐渣以增加稻株抗病能力。在葉稻熱病發生期間,稻田不可過度曬田,以免病情加劇。另因露水存在時間較長的地區發病通常較為嚴重。尤其易發生稻熱病的山區,其防治時機更應提早。農友可藉由注意病勢進展來取決防治策略:當被害率達5%,而且大多是灰綠色的感病型新病斑,就要趕快防治;若稻熱病斑數量少且為深褐色,氣候又轉變較為乾燥則可不必防治,有機栽培的農友則可施用微生物製劑及亞磷酸等非農藥資材進行防治。
文旦幼果防薊馬
在三月柚花盛開後,緊接著就是文旦的幼果期。近年來文旦的品質不斷提昇,除了藉由合理化施肥提昇其口感與風味外,漂亮的果實外觀也成為提昇文旦商品價值追求目標。影響文旦外觀的因子很多,包括:枝條磨擦、黑點病、銹蜱與薊馬等,而這時柚花謝後幼果初長時期,以防治薊馬危害為主,其主要發生盛期是文旦開花期及幼果期。薊馬體型細小,農友容易忽略它的存在。
在文旦幼果期,薊馬會以刺吸式口器刺破文旦表皮細胞,刺吸取食汁液,所造成的傷害會隨著果實成長而逐漸明顯,造成後期果皮粗糙而且無光澤。由於薊馬繁殖速度相當快,建議於幼果期進行防治工作,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一般栽培可使用48.34%丁基加保扶乳劑進行防治工作,有機栽培則可於開花初期在每棵文旦樹上懸掛藍色黏板,以降低薊馬的族群密度。
農友施藥相關防治藥劑時,需遵守藥劑包裝所標示的稀釋倍數、施藥方法及注意事項。若在病蟲害防治技術或藥劑使用方面有疑問,可洽本場作物環境課植物保護研究室,電話03-8521108轉360。
TOP↑
|
自然又省工的農田綠籬
 |
‧以經濟作物玉米當有機農田綠籬,具多功能效果 |
當農田生態變得過度單一,人力介入如肥料、農藥等就會越用越多,發展有機農業因為對環境友善,自然的物種多樣性便會增多,因此大家常看到有機田裡有水鳥築巢生蛋,亦或有許多對污染較敏感的昆蟲於其中發現。本場向來致力於有機農業之各項研究,其中「綠籬於有機農業環境建構」可說是僱用大自然的害蟲剋星來幫忙我們,而且花費不多就能達到大功效!
過去幾年,本場在許多有機農場推廣綠籬種植,調查發現益蟲變多、害蟲減少。而所謂的益蟲,便是利用綠籬能吸引「食肉的」昆蟲前來棲息,讓這些天敵去吃農田害蟲。例如將馬利筋種植於蘿蔔田旁,喜歡馬利筋的瓢蟲們可有效抑制白蘿蔔蚜蟲的發生;金露花、扶桑的蜘蛛則可捕食四季豆上的葉蟬。場內研究人員經過三年不斷試驗和調查,篩選數種適合種植於農田的綠籬種類,並進一步證明它們對於害蟲防治的效果。
選擇綠籬除了上述庭園觀賞植物,經濟作物玉米亦是非常好的選項,由於玉米上會有玉米蚜蟲危害,剛好又是瓢蟲害吃的食物,因此以玉米當綠籬,除了可以有實際的經濟收益、增添農田生物多樣性,又不似多年生的觀賞植物無法移除,有非常彈性的時間和空間做生產調整。所以誰說農田裡一定只能種單一作物呢?來選幾種適合自己的本場推薦綠籬植物種在田區周圍吧!讓這些小益蟲們變成農友的好朋友。
TOP↑
|
101年5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
作物別 |
病蟲害種類 |
時期 |
水 稻 |
穗稻熱病 |
中上旬 |
葉稻熱病 |
全月 |
螟蟲 (一點螟、二化螟) |
全月 |
|
紋枯病 |
全月 |
|
白葉枯病 |
全月 |
玉 米 |
煤紋病、玉米螟 |
中下旬 |
落花生 |
葉斑病 |
全月 |
芋 頭 |
疫 病 |
全月 |
雜糧、蔬菜 |
斜紋夜盜蟲、銀葉粉蝨 |
全月 |
十字花科
蔬菜 |
小菜蛾 |
中上旬 |
黃條葉蚤 |
全月 |
蔬菜、瓜果 |
銀葉粉蝨 |
全月 |
青蔥、韭菜 |
銹病 |
中上旬 |
青蔥 |
紫斑病、甜菜葉蛾 |
全月 |
瓜果類 |
瓜實蠅 |
全月 |
果樹 |
果實蠅 |
全月 |
柑桔類、文旦 |
銹蜱、星天牛 |
全月 |
黑點病、黑星病 |
全月 |
TOP↑
|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 維護機關:地址:97365 花蓮縣吉安鄉吉安村吉安路二段150號
- 電話:03-8521108
- 傳真:03-8535902
- 本網站發表之所有文章,係為學術研究成果,不得引用於產品及食品之標示、宣傳及廣告。若不當引用,應自負法律責任。
|
© www.hdares.gov.tw
https://www.hdares.gov.tw/ws.php?id=2787
202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