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專訊86期-國際交流專輯2013.12
第86期|2013.12月出刊| 本期PDF下載 |
|
||||
本場連續式種子熱水消毒機
|
‧由作物改良課施清課長(左)代表本場領獎,實至名歸 |
繼100年曳引機附掛式綠肥播種機獲銀牌、101年箭竹筍剝殼機獲金牌後,本場第3次獲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國家發明創作獎之評審肯定,以「連續式種子熱水消毒機」奪得102年國家發明創作獎銀牌獎。
連續式種子熱水消毒機是以物理方法,消毒稻種感染之徒長病、立枯病、稻熱病、胡麻葉枯病等水稻病害。以此機械消毒取代化學藥劑,相較於慣用法,可提早2-3天播種、縮短育苗期4-7天,減少管理風險。
本場作物改良課施清田課長為此機研發人之一,他表示本機自303件參賽者脫穎而出,為農委會相關單位唯一入選者,主要是因為此機械補足有機秧苗的環節,讓水稻有機栽培技術更加成熟,目前本機已推廣轄區產業運用,使用面積達1,000公頃,若全面推廣,每年將可節省藥劑費用1.5億元以上。
歐洲番茄新品種之演進
作者:王啟正 助理研究員
‧Rijk Zwaan公司新推出的抗白粉病串收小番茄品種(上方) |
前 言
番茄在2011年的栽培面積已達45.8億公頃、產量已達1,505億公噸,為全球栽培面積第一大宗的蔬菜,主要生產的番茄品種還是以作為漢堡食材的牛番茄和加工番茄為主。歐洲生產面積與產量最大的國家為土耳其、義大利和西班牙,生產的番茄多是以加工番茄品種居多,除了此龐大的加工番茄市場,尚有以高級生鮮果實出口的市場。歐洲於十年前番茄最大出口國為南歐的義大利及西班牙,且多為露天栽培,而這幾年荷蘭成為歐洲出口番茄最大的國家,主要原因為近十幾年來因為氣候暖化、病毒病猖獗,加上油料、工資昂貴,荷蘭有溫室自動化、海邊氣溫低、交通方便、水耕環控栽培技術高,加上因歐盟的無關稅障礙,可以生產比南歐國家品質高、價錢相當的番茄。筆者近十年前後兩度至荷蘭參訪,觀察到隨著世界潮流演變,所出口及栽種的番茄品種也有所變化,茲就大果牛番茄、小果鮮食番茄及加工番茄之品種變化趨勢論述如下。
牛番茄品種之演變
大果番茄主要是牛番茄品種,最大的用量還是在於餐飲業漢堡、三明治之番茄切片上,由於切片需求,番茄必須具備質地硬、切片時少汁的特性,因此成為牛番茄最重要的性狀。由於餐飲業大量使用,需求的是大型果,不會像小果切片時無用之邊材過多,因此,在歐美仍是以大型果為主的市場,重量在220~250公克、甚至250公克以上的品種(圖1)。然而近年來,小家庭需求量增加,大果牛番茄因為切片後一次用於小家庭的量實在過多,切片在冰箱中貯存風味變差,為了不用貯存過久,因此迎合家庭市場的中型牛番茄品種漸漸流行,這種品種重量約在150~200公克左右。而近年來各大型種苗公司也注意到這種市場改變,故致力於中型大果抗逆境番茄品種之育種。
另外為了因應鮮食市場的需求,串收型的中型牛番茄品種也逐漸流行,這種品種除可以串收之外,也有糖度較高、較多汁的品種出現。這樣的中果番茄在130~180公克左右,一串番茄通常有5~7個果實,以家庭需求來說可以作為直接鮮食或煮食兩用的番茄品種。再者,串收番茄相對於栽培業者也省去一些採收人力,也是近年來串收番茄較受歡迎的關係,因此荷蘭栽培業者也紛紛種植串收番茄,並靠著鹿特丹港及鐵路的交通優勢出口至英國、俄羅斯及德國。
探訪日本有機醬油加工企業
作者:邱淑媛 助理研究員
‧末廣醬油株式會社座落於山邊古樸的街道上 |
前 言
自唐朝開始,我國與日本即有許多交流,造就出兩國飲食型態相近的現況。去年筆者有幸奉派赴日本研習有機農產品加工,在中華民國MOA協會的協助下赴末廣醬油及丸天醬油兩家有機醬油加工場研習。末廣醬油的研習,主要是了解日本有機醬油的釀造程序。在丸天醬油的研習,主要是參訪醬料自動化生產線,了解企業化的產品包裝程序、維持產品品質穩定與安全的手段,以及品質管控的相關作為。茲將相關見聞摘錄,提供國內加工界的先進參考。
末廣醬油株式會社
一、釀造淡口醬油
日本的醬油分為濃口醬油與淡口醬油兩種,兩者使用之原料相同,釀造的麴菌與程序亦大致相同,但淡口醬油需要使用軟水釀造。此外,淡口醬油釀造時間較短,因此顏色較淡、旨味(鮮味)較小,鹽濃度稍高,用量較少即可達到相同的鹹度。末廣醬油釀造的是淡口醬油,釀造半年就可完成,但也可以將釀造時間延長至2年。
二、以國產有機豆麥為原料
進口的黃豆雖然價格便宜,但因黃豆是基因改造作物的大宗,有機加工法規不允許使用基因改造原料,加上有機具有環境友善的概念;為了減少糧食運送的能源消耗、確保釀造原料的品質以及扶植國內農業栽培,末廣醬油堅持使用日本國產的大豆與小麥為原料,例如大豆使用青森縣產大豆。釀造程序與一般釀造醬油沒有差異,先是將小麥以滾筒焙炒,趁熱經過震動篩及風選兩種程序,將碎粒、石頭及葉片等雜質去除,隨後粉碎、過篩後送進貯存桶儲存。大豆則以水洗淨,浸泡於清水中一夜,隔日將水份瀝除,以蒸煮器蒸熟,冷卻之後與粉碎的小麥混合,送入醱酵槽中製麴,培養約2天後出麴,加入食鹽水浸泡,並送入貯存槽,經過大約半年或更長的時間儲存(稱為熟成)使甘味釋出之後,再將浸泡液(稱為醬油醪)抽出進行壓榨。
三、客製化的生產
末廣醬油的生產規模在日本算不上是大廠,但算得上是歷史悠久的老廠,廠房內還有古蹟百年老煙囪可供參觀。為了與大宗市場區隔,末廣醬油提供釀造廠房及釀造技術的服務,接受客戶委託,以客戶提供的原料代工釀造醬油,因此廠內的每桶醬油醪都是獨一無二的,是「客戶」的醬油,不是工廠製式生產的醬油。在末廣醬油,每個貯存桶旁都可以看見懸掛的牌子,標示出該桶釀造的名稱(或原料產地名稱)及釀造日期。
國際稻米研究所應用生態工程法防治水稻蟲害之管理策略
作者:陳任芳 副研究員
‧營造健康的水稻田景觀:沿著水稻田邊種植不同種類的開花植物可輔助捕食性及寄生性天敵獵食害蟲 |
前 言
在田間常看到的長柄菊、一枝香、紫背草及藿香薊等雜草,它們真的一無是處嗎?你相信它也是有用的嗎?其實它們只是長在不該長的地方而已;由於雜草農作物之間的競爭養份,大多數農友都是使用殺草劑,除之為快;但這滿地的雜草在國際稻米研究所,還被刻意種在田埂用來進行水稻生態工程!此種應用生態工程法來進行蟲害的永續防治管理,可因而降低約87.5%的農藥用量。
生態工程法
什麼是生態工程法呢?國際稻米研究所(IRRI) Dr. K.L. Heong團隊的Dr. Nancy P. Castilla解釋說:它是一種管理策略,對生態系統可提高抵抗入侵性害蟲、調節蟲害族群密度及授粉等的服務功能,應用生態學的理論和應用,為農業生態系加強生態服務的作用基礎,在國外被定義為造福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的一種設計,並已經成為農業害蟲管理的一個新方向。
水稻田生態工程法的操作
經由Dr. Nancy P. Castilla的說明,瞭解原來水稻在大面積種植後,生態系景觀多樣性變低,能夠抑制害蟲的天敵族群密度也跟著降低,因此,必須考量如何去保留生物防治的功能,使天敵生長繁殖,以維持生態的平衡,避免害蟲在失去天敵控制下猖獗為害。所以水稻生態工程法則是為了在水稻栽培生產過程中,可恢復或建立水稻健康或免疫力的生態系統服務而設計的,整合各種有利生物防治功能的棲地操作及應用,包括確定關鍵性生物指標,進行監測、評估和量化生態系統服務,發展棲地的操作策略,以提高生物防治功能,並制訂合理化藥劑防治的辦法。
一般的田間操作包含合理化使用藥劑、田埂植被操作應用,並結合鄰近植被及水域棲所的管理、調節水稻種植時間及行株距、避開病蟲害主要發生時期等的操作方法,主要目的就是減少藥劑施用,加強捕食性及寄生性天敵之應用,保護天敵及種植蜜源植物,以達到生態平衡、環境保護及農業永續經營利用。降低農藥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有助於水稻生產蟲害的永續管理,可減少對生態服務的干擾。
在水稻生態系中有健康的生物多樣性,農民最後才不致於在支付高成本的農藥費用情形下,結果蟲害還是發生嚴重危害。因為一個健全的水稻田生態系統是比較可以抵禦及恢復害蟲所帶來的災害,生態工程法就是給自然界中的天敵一個生物多樣性的保障,確保農民水稻生產的可持續性。
耐水性佳的野菜-糯米糰
作者:全中和 副研究員
‧糯米團枝條直接扦插容易成活 |
前 言
糯米團(Hyrtanandra pentandra)為蕁麻科石薯屬植物,別名糯米草、糯米菜、紅米藤、紅飯藤、紅骨藤、米漿藤,多年生草本,多生長在靠近山邊樹蔭下或鄉下農田之大排水溝邊等水分充足的地方,植株部份浸在水裏同樣可以生長良好,耐水性佳;主要花期為6~10月,嫩芽和嫩莖葉可食用,最適宜在春夏季節採摘炒食,近年來在東部地區有原住民採食及加工作野菜水餃材料。
本場在花蓮縣光復鄉大豐村、富里鄉羅山村與吉安鄉本場試驗田進行之試作發現,糯米團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壤肥沃、疏鬆、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壤土種植,其生育、品質及產量較佳。但以缺乏有機質,通氣不良的粘質土種植則根系發育不良,葉片及芽體較易黃化、老化。糯米團耐寒、耐熱、耐濕、耐旱、耐強風、耐豪雨及耐瘠性均強,惟高熱及光照強的環境下容易老化,口感較差,適合食用部分減少,水分及養分管理良好生長期可以超過1年。
繁殖方法
糯米團一般用扦插繁殖,扦插繁殖採新鮮枝條1~2節扦插於穴盤,剪枝後即插於濕潤之泥碳土等介質上,早晚各噴一次水,不需沾發根劑,很容易成活,待長出新芽具3~5片新葉時即可定植於田間。晚秋至春天選擇陰涼天氣可以直接取長枝條扦插於畦面上,每2~3支枝條扦插於同一穴即可,扦插後保持畦面濕潤,是很好繁殖的野菜。
我家也有開心農場—家庭園藝之蟲害防治(蔬菜系列)
作者:蔡依真 助理研究員
‧黃條葉蚤 |
前 言
現代人生活繁忙,較少親近自然,除了投身網路上的農場遊戲之外,越來越多人開始學著利用居家空間打造屬於自己的「開心農場」,看著植物一天天長大,到可以採收食材、料理端上餐桌的時刻,其樂趣與成就感絕非虛擬遊戲所能比擬!然而,在實際栽培過程中所遇到的病蟲害,卻往往不如遊戲中僅僅單純噴藥即可全部解決;再加上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自己種的菜通常都會避免噴施化學農藥,因此,如何運用栽培管理及善用資材來種植健康作物的重要性實不可言喻。首先,我們可從種植健康種苗與抗病蟲害品種開始做起,挑選病蟲害少的蔬菜入手,如萵苣、地瓜葉、龍鬚菜、紅鳳菜…等等,對後續的除蟲防病會省力不少。若要種植較易被蟲為害的十字花科蔬菜,如高麗菜、小白菜、蘿蔔…等,亦建議與其他科作物混植,減少同類昆蟲集中某區覓食而造成嚴重危害的情形。此外,本場近年來研究綠籬作物營造「天敵的家」,發現如馬利筋、金露花、細葉雪茄花等常見植物上常可見到蜘蛛及瓢蟲等益蟲,種於農作物旁可讓這些天敵幫忙捕食我們植物上的害蟲。
家庭菜園常見蟲害
針對幾項家庭菜園常見之重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一、鱗翅目
代表害蟲:紋白蝶、小菜蛾、夜盜蟲
在菜園裡,常可見到把葉片啃得坑坑洞洞的蠕蟲,也就是一般民眾常講的「毛蟲」和「菜蟲」,而農友則多依本目幼蟲的外觀顏色將其統稱為「青蟲」或「黑蟲」。鱗翅目害蟲包括蝶類和蛾類的幼蟲,常見的有紋白蝶、小菜蛾與夜盜蟲。
紋白蝶的幼蟲特別喜歡把十字花科的葉子做為食草,在春天的菜園裡,常見牠們飛舞其中;小菜蛾的幼蟲也是愛吃十字花科蔬菜的饕客,由於其幼蟲受驚攪後有吐絲下垂之習性,所以菜農都叫它「吊絲蟲」。最後,另一類常見害蟲—夜盜蟲,顧名思義,成蟲與幼蟲都有晝伏夜出之特性,因其體型及取食量大、存活率高、雜食性且繁殖力強,以及富飛翔能力等種種優勢,而成為最讓農友頭痛的害蟲之一;舉例來說,夜盜蟲類中的球菜夜蛾(又名切根蟲),晚上才會從土中爬出,自地基部嚙斷嫩莖啃食;斜紋夜蛾幼蟲會藏匿於葉背或土中棲息,番茄夜蛾小時候則喜歡鑽入如甜玉米、番茄、結球萵苣等的嫩莖或嫩果危害,由於這些害蟲多具隱藏的特性,因而增加防治困難。
防治要點:
(1)田區耕作前先行全區浸水,以有效減少土中之夜盜蟲。
(2)栽培初期可用網目16目之阻隔網,防止成蟲產卵於葉上。
(3)使用性費洛蒙誘殺雄性成蟲,目前已有市售之斜紋夜盜及甜菜夜蛾性費洛蒙可供使用,平均1公頃田區使用2~4只誘蟲器可有效誘殺。
(4)若發現已遭受鱗翅目幼蟲為害,可在下午或傍晚噴施蘇力菌。害蟲吃下蘇力菌後,菌體產生的毒素會在昆蟲鹼性的腸道行破壞作用而造成死亡,從噴施到發生功效通常需要約二天;但對人體、禽畜類或其他昆蟲則沒有毒害,也沒有安全採收期,可安心使用。
(5)若栽植作物量少,手捕法殺蟲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花蓮地區文旦健康管理栽培制度之推動
作者:劉啟祥 助理研究員、徐仲禹 助理研究員、陳任芳 副研究員
‧光照均勻枝葉健康的果實 |
前 言
文旦為麻豆文旦(Citrus grandis Osbeck cv. Matou Wentan)的簡稱,亦稱為文旦柚,屬於芸香科(Rutaceae)柑橘屬之常綠果樹。花蓮宜蘭地區文旦栽培面積共達1,439公頃,佔全台文旦栽培面積的32%,是我國重要的文旦產地;也因此文旦就成為花蓮宜蘭地區最重要的果樹產業。在果農辛勤細心的栽培管理與各農政單位的輔導協助之下,花蓮宜蘭的文旦果品品質優良,逐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而近年來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的要求逐漸受到重視,政府積極推動作物健康管理生產體系,用以確保消費者食品安全與環境友善之目的,並能兼顧農友的收益與產業的永續經營。因此,本場在既有的文旦產業的輔導基礎上,更加強推動文旦健康管理栽培制度,以達到環境、農友與消費者三贏的共同成果。
文旦健康管理制度
什麼是文旦健康管理制度呢?就是整合肥培管理、整枝修剪與病蟲害防治等各種農業技術,強調作物栽培與環境發展共同進行。藉由合理施用肥料、適當使用農藥、清園作業等方式來營造環境的健康,再由環境的健康來創造作物的健康,進而達到保障農民及消費者的健康,並且能夠獲致良好產量與品質的目的。而為了在文旦產業推動這樣的栽培制度,本場自101年起成立了「文旦健康管理推動小組」,納入園藝、植物保護與土壤肥料等領域的研究同仁共同參與,並採取了新的措施:
一、每個月於產地辦理講習活動
為了讓果農可以更清楚瞭解文旦果園各項健康管理栽培技術,本場每個月在瑞穗鄉與玉里鎮等主要文旦產地辦理講習會,就近說明該月份果園管理的注意事項。由於是每個月辦理講習會,因此可以聚焦於當月份的管理作業,主題清楚不混淆,果農可以現學現用,也不會發生因為時間太長導致記憶模糊無法應用的問題。並且依據當月講習會的內容,選擇在產地果園內辦理講習,藉由果園現場的說明示範,更進一步加深果農的印象。例如文旦夏季修剪的講習,就是透過果樹實際的修剪,讓果農就近觀察,甚至自己現場試剪看看,可以充分達到講習示範的效果。本項逐月辦理的講習活動,受到果農們的歡迎;參加人數從一開始的數十位,到現在每次講習都會有超過百位以上的農友熱情參與。甚至還有果農表示以前是從來不參加講習活動的,現在則是要排除其他事務來參加。
金柑健康管理之介紹
作者:李建瑩 助理研究員、徐仲禹 助理研究員、巫宣毅 技士、陳任芳 副研究員
‧結實纍纍之金柑鮮果 |
前 言
金柑為柑橘類的一種,病蟲害與柑橘類相似,但生育情形、栽培方式、採收次數與食用部位卻差異甚大,因此病蟲害發生時機與施肥方式也不盡相同。金柑週年生育大致可分3~5月之春梢萌發及花芽分化期,6~8月春梢開始開花、著果及果實發育,9~10月果實充實與轉色,11月至隔年2月為主要採收期。本文依金柑4個生育時期,從栽培、施肥與病蟲害防治為各位農友說明。
春梢萌發及花芽分化期(3~5月)
一、栽培管理
金柑萌發新梢及開花的批次多,一年多達6~7次且可連續開花,採收時間長,可自10月中旬至隔年3月中旬,導致採收末期的果實品質差且多有病蟲害危害。因此3月中旬即建議可先割草以方便田間作業進行,再進行整枝修剪、清園與施用基肥,以促使植株萌發春梢與日後花芽的分化。
(一)整枝
整枝時可先分年規劃主幹與大枝條的修剪動作,藉以調整樹形,如移除下位枝條,減少因大雨使土壤病菌飛濺至葉片及果實以降低病害發生,並可避免採收期因果實太重而導致下位枝條垂地;樹冠中央適度疏剪,可矮化樹型、方便採收、改善通風、增加樹冠中間日照及減少病蟲害。
(二)修剪與清園
再進行小枝條修剪與加強清園作業,包括剪除直立枝、徒長枝、下垂枝、交錯枝、平行枝、過長枝、弱枝、病枝、枯枝與受介殼蟲感染的枝條,移除樹上掛果與撿除地面落果。仔細地清園可減少黑點病發生、防治介殼蟲與避免果實蠅孳生。所剪下枝條須移除田間,不要置放在樹頭周圍,避免變成病蟲害繁殖的溫床。
二、肥培管理
(一)土壤採樣與土壤改良
金柑採收結束前先進行土壤採樣與分析,以作為土壤改良與施肥之參考。土壤採樣詳細說明可參考各農業改良場網路資料。一般山坡地常有土壤酸化之現象,因此可以使用石灰資材改良土壤酸鹼度,若土壤同時缺鎂者,則使用苦土石灰等含鎂石灰資材為宜。為避免使用石灰資材導致土壤硬化,施用時應與土壤充分混合,若配合少量有機質肥料,則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二)基肥施用
為利春梢萌發,基肥施用宜於土壤改良後15~30天進行,並著重於施用氮肥與磷肥,如使用複合肥料可每株施用1~2公斤39號複合肥,若是使用單質肥料則每株施用300~600公克尿素及1~2公斤過磷酸鈣。
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
活化農地作物 小麥新選擇
‧本場研發附掛式旱作連續播種機,適合播種玉米、小麥以及豆類等雜糧作物 |
臺灣可以種小麥嗎?答案是肯定的,不過有些栽培事項不得不注意!
本場特作與加工研究室余德發表示,小麥為溫帶作物,一般分為春小麥以及冬小麥,但受限於本地氣候,僅能於冬季種植春小麥。花蓮地區建議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播種,因太早種植,植株在未成熟之際便開花結果,造成產量低下,若太晚種植則收穫期會延長,影響一期稻作。除了播種期要把握在秋裡作,值得注意的小麥也怕雨水,在排水不佳的田區容易倒伏。
本場黃鵬場長表示,為方便農友休耕地轉種雜糧作物,場內特研發附掛式旱作連續播種機,可在整地同時播種,且適用包括小麥、豆類、玉米等多項作物,一機多用,省時、省工、省成本。
目前小麥在花蓮已種植3年,過去分別於壽豐東華有機專區2公頃以及玉里東豐10公頃,以及今年光復邦查有機農場5公頃,其多為契作生產、無銷售問題。因此本場鼓勵農友以契作種植小麥,利用機械播種,收獲以水稻聯合收穫機代勞,轉種小麥沒煩惱。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