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專訊87期-農業新科技與新知專輯2014.03
第87期|2014.3月出刊| 本期PDF下載 |
|
||||
生產管理資訊化 本場舉辦產銷班經營管理教育訓練
為推廣生產管理系統相關理念與操作,本場於1月16、17日分別假花蓮玉里高中及宜蘭羅東巨匠電腦辦理103年度農業產銷班經營管理教育訓練,課程內容主要讓學員了解農業生產組織經營管理系統,讓農民生產也可數據資訊化。 本系統包含進銷存管理、生產作業管理、人事薪資管理、財務會計管理以及農民組織管理,農委會已購買該系統版權,農民可上網申請帳號,即可使用簡易版本(網址為 https://agrerp.coa.gov.tw/)。除當日的訓練課程外,日後學員對於訓練課程中不瞭解或是不熟悉的疑問,講師亦提供後續指導與服務。 本次研習宜蘭、花蓮均報名熱烈,宜蘭縣五結鄉林水泉老班長,雖然已75歲以上了,仍堅持參加訓練;無獨有偶,花蓮亦有一位瑞穗文旦產銷班的老農參與課程,兩位農民與其他學員一樣,在課程中均用心學習,雖然執滑鼠的手微微顫抖,但仍認真操作,令人佩服學到老之精神。 藉由此次的教育訓練課程,本場期盼提升強化農友及產銷班,對農業生產組織認知、生產管理系統相關理念與操作,以提昇實質競爭力。另本年度農民學院課程陸續開課,若有興趣請把握時間上網報名(農民學院網址http://academy.coa.gov.tw/)。 |
||||
水稻「花蓮21號」優質栽培管理技術介紹作者:潘昶儒 副研究員、林泰佑 助理研究員、黃佳興 助理研究員
前 言 優良水稻推薦品種「花蓮21號」是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針對提升國產稻米品質及市場競爭力需求,以豐產、質優及抗病蟲害等特性為品種選育目標,歷經十年培育的水稻新品種。水稻花蓮21號於97年二期作完成命名後,旋即參加全國98及99年兩年四期作之水稻新品種示範,示範結果顯示本品種具有豐產、省肥及米飯口感優良等特性,於100年經優良水稻推薦品種審查會議通過,列入優良水稻推薦品種,提供給國內重視稻米品質之稻作農友栽培品種新選擇。 水稻花蓮21號品種特性 水稻花蓮21號屬於中晚熟稉型水稻,一期作平均生育日數(由插秧至成熟)為129日,株高平均為99公分,每叢穗數約有18支,一穗內約有86粒穀粒,稔實率為89%,食味口感平均表現優於台稉9號;二期作平均生育日數為120日,株高平均為97公分,每叢穗數約為13支,一穗粒數約為99粒,稔實率為76%,食味口感與台稉9號相同。在產量表現方面,水稻花蓮21號第一期作平均稻穀產量為6,957公斤/公頃;第二期作平均稻穀產量為5,185公斤/公頃。綜合結果顯現本品種為生育日數適中、穗數多、食味品質佳及產量高之水稻新品種。 花蓮21號具有較強之分蘗能力,且對氮肥利用效率高,且屬於省肥品種,在較低氮肥用量下即可有良好產量表現,且在水稻生育初期即可達到旺盛之分蘗數,田間栽培可減少肥料施用,降低生產成本。由於花蓮21號具有省肥及分蘗強等特性,轄區有機水稻栽培農友特地嘗試以有機栽培方式來種植本品種,試種成果表現良好,可做為轄區有機水稻栽培農友品種新選擇。此外,花蓮21號糙米飯口感軟黏,相較於其它水稻品種則有更佳之糙米飯口感表現,可推薦提供給注重養生保健之民眾,做為烹煮糙米飯之最佳選擇。 水稻花蓮21號優質栽培管理要領 一、掌握插秧適期,避開低溫冷害 水稻花蓮21號第一期作秧苗耐寒性雖屬抗級,但田間栽培時仍不宜過早種植,以免因寒害而發生缺株損失,花蓮地區一期稻作建議於元月下旬起插秧。插秧初期及水稻孕穗、抽穗期間如發生低溫氣象時,栽培田間宜進行灌水處理,以減輕低溫冷害之危害。二期稻作栽培時宜避免晚植,花蓮地區插秧適期建議在農曆立秋節氣(國曆8月7日前後)前插秧,避免水稻生育後期孕穗至抽穗開花期間因低溫逆境而發生低溫冷害。 |
||||
夏季韭菜生產改善因應管理作者:胡正榮 助理研究員
前 言 韭菜在全臺灣地區生產面積達約1000公頃,花蓮縣生產面積為70公頃,彰化縣以生產韭菜花苔為主,花蓮及桃園地區以生產葉用青刈為主。韭菜是花蓮吉安地區相當重要的特色蔬菜,但於夏季因抽苔開花及颱風侵襲造成減產問題,本場篩選夏季長日不易開花的葉用韭菜種類於吉安地區試作,並於颱風季節配合畦面覆蓋紗網,以改善生產問題,茲將相關生產改善因應管理重點介紹如下文。 夏季韭菜生產改善管理技術 一、選種不開花種類 韭菜可依照食用部位再分為葉用韭菜及花苔用韭菜兩類,葉用韭菜係指食用葉片及葉鞘部分,在臺灣主要栽培種為呂宋種及其地方變異的地方品系,花苔用韭菜則以年花韭菜為主。韭菜為長日植物,日照16小時以上才能花芽分化,目前花蓮地區栽培的地方種葉用韭菜常在每年7至9月間抽苔開花,種植到第二年後開花量甚大,經調查地方種韭菜夏秋季抽苔開花造成青韭商品產量減少可高達四成,影響農友夏季收益甚鉅。通常農友的因應方式為田間人工摘除花苔,亦曾以遮光網短日處理抑制地方種韭菜開花,前者費工、費時且採收後品質不穩定,後者亦因費工且影響植株生育,現今無人採用,目前都以田間摘除花苔搭配採後處理剔除花苔,來達到可商品化的葉用韭菜產品。 有鑑於地方種韭菜抽苔開花造成減產及品質不穩定的問題,本場篩選夏季長日不易開花的葉用韭菜種類於吉安地區試作,連續二年的調查結果,地方種韭菜夏季抽苔開花率達100%,造成商品產量減損率達四成,而試作種韭菜夏秋季均未有抽苔開花情形。且試作種之總產量均高於地方種,其中‘Super New Belt’總產量每分地14,116公斤,‘広巾’是11,876公斤,地方種則是9,747公斤,產量差距達2成以上,且初期產量均高於地方種,雖然試作種的韭白較細、葉身寬度較地方種小,但產量高峰較早於地方種,較為早生,可較早採收。在食味口感上地方種較有韭菜的辛辣香味,韭白較脆,但纖維感較重,而試作種則較無纖維感且甜味較高,各具特色。 |
||||
青蔥採後處理技術作者:楊素絲 副研究員
前 言 宜蘭縣青蔥全年栽培面積約700公頃,所產青蔥品質優良,蔥白長且質地細緻,年產值可高達5-6億元,是宜蘭縣最重要也最具經濟價值的蔬菜作物。但青蔥性喜冷涼,夏季栽培不易,加上經常發生颱風豪雨等天然災害,致使供應量不穩定、價格波動不已。為保障農民收益,以下將介紹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研發之青蔥採收後處理技術供農友參考應用,藉由改進採後處理技術來延長青蔥貯藏時間,並減少採收時不當操作造成青蔥品質劣變,降低蔥農與消費者之損失。 青蔥採收時期 青蔥產期為全年,分株繁殖的青蔥收成日數約為定植後75-100天,需配合植株外形及青蔥生長時期溫度來推斷預期採收日期,適採期之青蔥植株分蘗數以8株/欉以上,蔥葉無明顯曲折為準。 青蔥採收後仍然持續進行呼吸作用,溫度越高其呼吸速率亦越高,品質劣變速率越快,因此,青蔥採收時段應避免在中午高溫時進行。青蔥於清晨採收最佳,其次為傍晚,因為清晨植株之溫度較低,採收堆疊後之溫度蓄積量也低,可將失重率壓低在3%以下,相對因失水而造成的黃化率也可以降低,以維護良好的青蔥品質。 採收時天候以晴天或陰天為佳。雨天採收時操作較困難,而且會有植株含水量較高、蔥葉被雨水打傷等問題,一般在晴天採收之腐爛率在0.5%以下,而雨天採收,若蔥身已有機械損傷且含水量較高,腐爛率會增加至20%以上。 清洗、分級及冷藏 採收後之青蔥送到集貨場後,進行清洗工作,去除青蔥上之污泥、老葉及病蟲害葉等。清洗時以乾淨及流動之清水清洗即可,若以非流動水清洗,則會降低清潔的效果,甚至會影響青蔥品質。清洗後的青蔥以葉身完整、無葉尖黃化、蔥白長、無病蟲為害者最佳,將青蔥依特級、優級與良級分級後,每公斤紮成一束,豎立於乾燥且通風的地方晾乾,經過晾乾的蔥把,再移至冷藏庫中冷藏。 要進行貯藏之青蔥必需要直立放置,否則青蔥葉會因背地性之關係,導致蔥葉彎曲,而影響外觀表現,最適貯藏溫度為5℃,在一般室溫(25-30℃)下,貯藏壽命約3-5天。 此外,青蔥0.3-0.6公斤小包裝冷藏時,應以防霧袋包裝,失重率較低,可保持較高的鮮重,蔥葉色澤變化亦較少,防霧袋小包裝青蔥可維持較佳之外觀及口感,冷藏14天後仍可保持商品價值。 |
||||
開花植物於農田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者:林 立 助理研究員、楊大吉 副研究員兼課長
前 言 「生物多樣性」在農田害蟲管理方面為相當重要的概念,多樣的生物種類可營造較穩定的生態系統,避免發生害蟲遽增的情況而使農民措手不及。至於如何增加田間的生物多樣性呢?於農田中種植多樣化的植物為最主要的辦法,尤其是開花特性強的植物,除可增加賴其維生的植食性動物外,更能保留多種有益天敵,因此開花植物在農田生態系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開花植物的功能 一、吸引有益天敵 大部分的害蟲天敵除了依賴其獵物的養分之外,幾乎都需要再額外取食花朵上的花粉與花蜜,因此在田邊種植富含花朵的植物便能有效地吸引並維持有益天敵族群。哪些天敵需要攝取花朵上的養分呢?其包含瓢蟲、食蚜蠅、寄生蜂、草蛉、捕食性花椿象等。一般人通常認為這些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敵一生當中皆攝取「葷食」,但事實上牠們同樣需要來自花粉花蜜的「素食」養分補充才得以穩定繁殖下一代,尤其在成蟲的階段需要量最大,所以提供充滿花朵的棲地環境給牠們,方可間接獲得控制害蟲的回饋以減少經濟損失,此乃種植開花植物最主要的目的。 二、保育授粉昆蟲 另外,如同一般人的印象,花朵會吸引大量蜜蜂前來訪花,而在台灣除了蜜蜂以外的授粉昆蟲還包含熊蜂、野蜂、麗蠅、食蚜蠅等等,這些昆蟲同樣會徘徊周旋於開花植物上。人類食用的作物總類當中有75%需要借助授粉動物才得以順利產生果實和種子,因此種植開花性植物可將這些授粉動物吸引至周邊農田而增加作物授粉的機會和產量。尤其自2005年全球蜜蜂族群大量消失的趨勢延燒至今,保育授粉昆蟲的工作更顯得格外重要。 三、其他附加價值 除上述功能之外,開花植物也兼具美觀、抑制雜草和防止土壤流失的附加價值。花朵本身就是令人賞心悅目的美麗景象,若巧妙運用不同的色調或高度層次搭配更能豐富農田景象。有些開花植物亦能作為覆蓋植物,草花生長滿佈土表後有效抑制雜草生長。植物茁壯後的根系蔓佈並抓住農田土壤,將有助減少農田經由雨水沖刷而流失的現象。 上述功能皆屬於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概念,簡而言之即為人類必須營造生態友善的環境,將能使生態系統發揮它的天職回饋予人類各種服務,不論是間接或直接的,生態系中的每個成員都在幫助人類增進生存上的福利。 |
||||
青蔥截切機介紹作者:施清田 副研究員兼課長、張光華 助理研究員、黃 鵬 場長、楊大吉 副研究員兼課長
前 言 宜蘭縣為台灣青蔥重要產地,栽培主要品種為四季蔥、北蔥等二類,其中四季蔥蔥白長且質地細緻,品質優良,產值高,為宜蘭縣最重要的蔬菜作物,惟青蔥性喜冷涼,夏季栽培不易,加上經常發生颱風豪雨等災害,致使供應量不穩定、價格波動很大,故冀望藉由青蔥採後截切處理技術來延長青蔥貯藏時間,期能降低天然災害對青蔥之影響,穩定青蔥供應。新鮮的青蔥水分含量約為90-92%,視季節而有些許變化。青蔥本身含有黏液存在於蔥管中,黏液不具青蔥特有的芳香氣味,但會造成青蔥加工時之困難及影響貯藏時間,因此,如何降低青蔥截切時減少擠壓破損及截切斷面之破壞汁液滲出,為青蔥有效加工利用重要關鍵之一。 青蔥截切機之設計 青蔥截切機係一種切菜機之結構改良,主要係由上輸送帶延設有配重桿以供配重塊結合定位,而馬達驅動的切菜刀末端具有對應輸送裝置切削位置外側的內弧形倒勾刀鋒面,使可針對青菜的種類不同而由配重塊施加適當壓力定位,並在切菜刀切削過程中防止將青菜外推、壓爛者。 青蔥截切機之構造 開發成功之青蔥截切機,主要結構包含暫存台、進料槽、調速控制、輸送裝置、上壓制輸送帶、下輸送帶、配重桿、配重、切菜刀內弧形倒勾及動力傳動輸送等裝置組合而成:
|
||||
發芽米—健康美味的新選擇作者:邱淑媛 助理研究員
前 言 米飯是國人最重要的主食,近年來米飯的平均年消費量約為每人45公斤,大部分民眾習慣吃白米。由於飲食精緻化及平均壽命延長,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大腸癌等健康問題因應發生,有鑑於此,行政院衛生署於民國100年公布的國人飲食指標,建議國人應以全榖根莖類為主食,以提高營養素密度及膳食纖維的攝取量,促進國人健康。發芽米是將糙米浸泡吸水並使糙米長出0.5-1 mm長的芽體,屬於富含膳食纖維的全穀類,具有促進腸道蠕動的功能,長期攝食具有降低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發生機率,是促進健康的最佳選擇。 發芽米是健康美味的新選擇 發芽米是以糙米為原料加工而成。糙米是白米碾白之前的狀態,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多種機能性成分。糙米與白米之營養成分比較於表一,糙米之粗纖維、膳食纖維、維生素E、B群維生素及除了鈉與鈣之外的其它礦物質含量均較白米高。膳食性纖維可刺激腸道蠕動並降低熱量吸收速率,具有穩定血糖之功效,維生素為天然抗氧化劑,水溶性維生素可提高新陳代謝速率,礦物質則與身體之組成及酵素的活性有關。此外,糙米更含有豐富的穀固醇、生育三烯醇、阿魏酸等有益健康的重要成分。穀固醇具有抑制膽固醇再吸收、降膽固醇、調節血脂、抗腫瘤、護肝等能力;生育三烯醇具有抗氧化、抗癌、降膽固醇、保護腦神經、護肝、延緩皮膚老化等功能;阿魏酸則具有抗氧化能力。雖然糙米之營養素密度較白米高,對健康有好處,但一般普遍認為糙米比較硬,口感較差,接受度不高,相當可惜。 改善糙米適口性最佳的方法,是將糙米進一步孵育為發芽米。發芽米發源於日本,具有米飯質地香甜柔軟、烹煮前免浸泡、容易消化以及富含膳食纖維、B群維生素、礦物質、維生素E、阿魏酸及穀固醇等多種促進健康成分等特性。將糙米浸泡於水中一段時間,胚芽活化生長後得到的產品即是發芽米。由於酵素的作用,糙米的米質軟化,甜度增加,容易消化,口感與白飯相當接近,但糙米中的多種促進健康的成份均完整保留於發芽米中。此外,因為發芽會造成米粒澱粉分子排列方式的改變,改變快速消化澱粉與慢速消化澱粉的比例,提高米飯的吸收率,並縮短烹調前的泡水時間。此外,芽體活化後會累積GABA等生理活性物質。GABA是γ-胺基丁酸的簡稱,為神經傳導物質,與心跳、血壓及疼痛的生理反應的舒緩有關,也可刺激胰島素分泌,具有調節血糖的功能。動物試驗及針對健康受試者的試驗結果均顯示發芽米具有穩定血糖的功效,動物試驗則顯示食用發芽米能保護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細胞退化。因此,發芽米的營養價值比糙米更高,是兼具健康及美味的新選擇。發芽米在1995年開始有商品出售,2000年被引進台灣販賣,目前市場上主要流通的商品是由國內業者自行生產。 |
||||
荷蘭蝴蝶蘭設施自動化生產參訪簡介作者:葉育哲 助理研究員
前 言 本文為筆者於101年底時執行荷蘭花卉生產技術研習,參訪多間蝴蝶蘭生產公司的心得簡介。文中所述的精密設施,不一定全部都能適用在台灣的氣候環境,但許多先進且讓我們意想不到的自動化生產設備能讓我們作為借鏡,一窺為何荷蘭能成為花卉大國。希望能提供最先進的技術資訊,讓轄區內利用設施栽培生產的農民參考,以降低生產成本及提高產品品質。 盤床栽培設施 荷蘭的蝴蝶蘭都是以盤床方式栽培,小苗以半自動化方式換盆放上盤床後,從此該株蝴蝶蘭就一直待在盤床上。種苗剛上盆時,盤床上每平方公尺種植85株蝴蝶蘭,15禮拜後隨著植株長大而將株距放大至55株/m2,經過28週的栽培後就會送進18℃的冷房催花,整個栽培期約42-46週,蝴蝶蘭就隨盤床在各個生長階段所適合的溫室中移動,直到插花梗支柱或出貨包裝前都不再需要經過人工移動管理。 盤床的調度移動由電腦操作,像拼圖般在溫室內循環移動。本次參觀的不同公司其盤床系統皆有各自不同的移動方式,有利用自動台車以軌道方式搬動盤床,也有以人工半自動方式的台車來搬動盤床,還有利用天車的方式吊掛移動盤床。自動化台車式系統較天車式系統節省約四分之ㄧ成本,但這種系統需配置台車移動的軌道,相對降低了溫室可栽培面積。盤床的澆水也有好幾種方式,一般是由上澆灌的自動澆水設施在盤床經過時進行,出貨時澆水設施的噴頭則改由盤床兩側澆灌,以避免淋溼花朵。 自動選別系統 這次參訪自動化設施規模最大的為Maarel Orchids公司,其的生產線全部自動化盤床生產,每個盤床栽培600株成株,栽培介質為椰纖混合樹皮種植,所栽培的幼苗來源包括有荷蘭主流的聚盤苗,另有Floricultura公司為利自動化上盆所開發的穴盤苗。該穴盤苗為以椰纖栽培,其塑膠盆器僅有4條邊構成,再放入透明穴盤裝盛,此種型式苗株除了不會限制根的伸展,又可增加根部的光合作用效率,更重要的是單盆單株方便換盆,也有利自動化的上盆作業。該公司上盆時為半自動化,插花梗支柱與出貨包裝的人力幾乎佔了所有的人工成本。 |
||||
秀林佳民部落休耕地活化 本場輔導硬質玉米栽培管理
為鼓勵農友莫廢良田,農委會推動小地主大佃農、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政策,在轄區內已逐漸看到成果,過去年年休耕之田區已有復耕跡象,而在102年年末,新城鄉秀林村佳民部落,亦向本場表達復耕意願。 102年12月6日本場舉辦硬質玉米新品種(系)田間示範觀摩會,佳民部落之花蓮縣原住民新部落發展協會總幹事謝美華、執行長林俊雄,均到本場瞭解硬質玉米相關資訊,隨後本場黃鵬場長率相關同仁至部落了解輔導需求,並舉辦硬質玉米栽培講習會,同時請東區分署隨行說明活化休耕地政策。 為確實掌握部落栽培進度,本場特成立輔導團隊,囊括特作與加工研究室,以及土壤肥料研究室,以每週一次的持續訪視,對進行農友即時輔導。 輔導團隊隨即至協會提供相關技術輔導之資料、完成各區土壤採樣,並針對各田區土壤做出適當施肥建議。由於本場良好之示範及溝通,部落原預定種植4.8公頃,目前已增加至7.3公頃。 各田區經過施撒石灰之土質改良後,定於農曆年後整地、播種,本場將密切注意部落狀況,持續相關輔導。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