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專訊80期-樂活廊道專輯2012.06
第80期|2012.06月出刊|本期PDF下載 |
一群在光復鄉太巴塱地區的專業稻農,由那麼好‧ㄚ讓牧師帶領下,於4月27日參訪本場,了解場內多項服務項目以及水稻栽培相關技術諮詢,希望能從目前習慣的栽培方式逐漸轉型成更健康安全的作物生產。 本場首先介紹場內各課室以及其所提供給農民的服務項目,如合理化施肥建議、病蟲害諮詢用藥、有機申請流程及規章,以及農民學院各開課課程。在合理化施肥方面,其時正為水稻施穗肥之際,稻作研究室潘昶儒介紹葉色板,叮嚀農民在施肥前應該比照葉色,慣行田區葉色不應高過3級,有機田區葉色即使是2級也不嫌太淺,雖然會犧牲一些產量,但可避免病蟲害大發生並減低施藥機會。
|
宜蘭花蓮地區有機樂活休閒產業之現況與發展作者:吳明瑾 助理研究員
前 言 為了推動轄內生產安全、健康的作物,本場致力推廣有機農業,除生產栽培技術的輔導、農產品的加工應用,更希望將有機落實於生活中,整合納入環保、生態、休閒觀光與優質服務等領域的觀念與作法,期使農業不再只是單純的生產事業,更跨足綠色生態產業與服務業,發揮農業在創意與品味的新價值,因此近年來積極輔導宜蘭三星鄉行健有機村、花蓮光復鄉大豐大富有機生態村、以及富麗有機樂活聚落,發展有機村的一、二、三級產業,冀由「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為核心,並結合花蓮縣壽豐鄉的東華有機專區共同形成東部有機樂活廊道,運用在地有機農業與觀光休閒資源,以有機農業充實休閒產業,以休閒產業推廣有機農業。 宜花地區有機休閒產業之資源及未來發展方向 為串連宜蘭花蓮地區的有機產業,本場自民國100年起進行「東部有機樂活廊道之建構」科技計畫的研究,針對東部有機農作物生產栽培技術的改進、有機生產環境的建置以及有機農產的消費行為等進行多項研究試驗、分析及建議,其中在有機農業與休閒產業資源的整合及探討部分,本場更特別請國立東華大學宋秉明教授協助進行有機休閒產業的研究分析,透過文獻收集與田野訪談等調查,將宜蘭縣三星鄉行健有機村、花蓮縣壽豐鄉的東華有機專區、光復鄉大豐大富有機生態村、以及富里鄉富麗有機樂活聚落的有機休閒產業資源盤點分析報告摘節如下: 一、宜蘭縣三星行健有機村-慢活悠遊有機村 行健村位於宜蘭縣三星鄉的心臟地帶,是樂活廊道中最北端,位於宜蘭縣的重點區域,主為平原農地地形,居民多為務農,南北有行健溪、安農溪流貫流此區,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目前有機栽培達30餘公頃,作物包括:水稻、青蔥,茭白筍、季節蔬菜以及野菜、中草藥及黃豆等雜糧作物。村內有機農民組織,主要有「宜蘭縣三星鄉有機米產銷班第5班」以及「保證責任宜蘭縣行健有機農產生產合作社」,除了農產品販售外,兩個單位亦推動相關有機農業生態教學及體驗活動。 村內除有機農作外還有石頭城、泰安城集村生態聚落空間,沈氏古厝、三星石砌文化、石頭城摸乳巷、百年老樟、草湖玉尊宮發源地等歷史古蹟,配合三星地區經常舉辦的農業產業文化活動,如蔥蒜節、銀柳節、上將梨產業文化活動等,以及交通易達的便利性,可吸引都會區的消費者。因此交通便利加上綠色消費群的成長、政策與社經環境的支持,是行健有機村發展有機休閒產業的優勢與機會。 行健村的休閒產業發展,不同於鄰近的一般休閒農業區,強調的是有機村健康、自然、生態豐富的農村意象,以安靜、閒適及和諧的農村本質,營造農村的傳統美感,與鄰近高密度的休閒農業區有所區隔,期能吸引環境意識較高的未來族群。 行健有機村短程發展重點先求穩固有機生產面,擴大有機栽種面積及作物種類,同時亦為生態面及生活面的慢活住宿村打底。中程發展重點則以有機休閒產業的生態面,期能復育農村原有的、健康的生態系,並建構村內各組織的合作機制,一面繼續深耕生產面的基礎,並同時導入生活面的永續社區知能及意識。長程發展目標期待建構一個可以持續的有機村生活模式,從生產、生態及生活面著手,以住客及村民的幸福為依歸。
|
蝴蝶-生態教育的好教材作者:林立 助理研究員
前 言 相信許多人的童年記憶當中都有飼養蠶寶寶的經驗,從肥嫩的幼蟲,生長至蟲體化蛹、羽化變為成蟲、交配和產卵的過程當中,使小朋友對於生命的誕生和殞落有更親近的體會和認知。但是在觀察結束之後,面臨到的問題是繁殖出更多的蠶寶寶,卻又得想辦法拋棄或終止其生命的窘境。 蝴蝶生命樹 有鑑於此,花蓮棲地保育學會理事長傅元陽先生推行「用蝴蝶取代蠶寶寶」的理念,讓小朋友改用蝴蝶作為生態教育的素材,「蝴蝶生命樹」即成了當今最新的生態教育趨勢,所謂蝴蝶生命樹就是指一隻蝴蝶幼蟲搭配一棵食草盆栽,飼養過程就讓蝴蝶幼蟲自由爬行於盆栽植株上取食,觀察者便可透過每天的觀察了解蝴蝶幼蟲的取食、蛻皮和化蛹過程,由於蝴蝶寶寶的幼蟲期都須仰賴這盆食草維生,因此稱之為生命樹。 蝴蝶和蠶蛾一樣,同樣都屬於完全變態的鱗翅目昆蟲,且不具毒性,是相當平易近人的觀察對象,而且應用生命樹飼養過程中不需要再耗費時間力氣去戶外採集葉片來餵食,飼養至羽化後還可以將蝴蝶成蟲釋放至野外,吃剩的食草也可移植戶外讓其繼續生長,或是等待葉片重新萌芽生長後再繼續採集蝴蝶幼蟲來飼養,因此整個過程皆毋須擔心終止蟲體飼養或是殘忍結束生命之問題,是尊重生命和大地的最佳教材! 並不是每種蝴蝶都能作為生命樹教材,還須兼顧其食草是否適合種植於盆栽內,蝶種本身體型是否夠大容易觀察等特性,目前較常作為觀察對象的蝴蝶與食草組合分別為為琉球青斑蝶/鷗蔓、淡紋青斑蝶/華他卡、大鳳蝶/苦柚、琉璃蛺蝶/拔契以及枯葉蝶/台灣馬蘭等。
|
原生蔬菜在有機栽培之應用作者:胡正榮 助理研究員
前 言 在先民及原住民傳統的飲食文化中常佐食原生蔬菜,但隨著都會生活繁榮而逐漸被精緻的改良種蔬菜所取代,至今日健康與休閒風潮興起,有機農產品的需求增加,但對有機蔬菜的生產者而言,栽培時最好優先選擇生長快速、少病蟲害的蔬菜種類,將比較容易控制病蟲草害的發生。而原生蔬菜具有多項適合有機栽培的優勢特性,包括:生育強健、少病蟲害、高營養價值等,相當值得推薦給有機生產者進行栽培,以提供消費者更多有機蔬菜的新選擇。 原生蔬菜的定義 所謂原生蔬菜的定義,泛指在特定地區自然形成或由其他地區引入經過馴化的食用植物,其特性包括:非人為篩選改良、可粗放栽培、適應當地生態環境。早期農村地區野生或較粗放栽培的「鄉土蔬菜」,就屬於原生蔬菜的範疇,例如:葉菜甘藷(地瓜葉)、紅鳳菜、龍鬚菜、洛葵(皇宮菜)、過溝菜蕨(過貓)、馬齒莧、龍葵(黑甜菜)等,其中有些鄉土蔬菜經人為馴化栽培後,已有少量專業生產或是達到可運銷到批發市場拍賣的產銷規模,但是仍有部分種類尚待開發與推廣。另外本地原住民常採集的野菜如:假人參、野莧、刺莧、小葉灰藋、鵝兒腸、紫背草、昭和草、牧草心等,或是自行種植的山蘇、山苦瓜、木鼈子、翼豆、輪胎茄(輪胎苦瓜、紅茄)、箭竹筍、黃藤心等,也都屬於原生蔬菜。近二十年來一些本土或自國外引進當地的原生蔬菜,例如:香椿、刺楤、葉用黃麻(麻嬰)、黃秋葵、赤道櫻草、角菜(珍珠菜)、豆瓣菜等,在國內也有相當之研究與推廣,成為臺灣「新興蔬菜」的一角色。雖然原生蔬菜這個名詞聽起來陌生,但其實種類眾多,早已充斥在我們的蔬菜市場中。
|
簡易米食加工作者:邱淑媛 助理研究員
前 言 近年來因全球氣候變遷造成極端氣候引發的災難時有所聞,對環境友善的綠色消費已成為全球已開發國家消費市場的新興風潮。事實上,每個人對環境的改變都有責任,也都有能力做一點小小的貢獻。只要多選用在地生產的食物,就可以降低食物的運送里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宜蘭花蓮地區最主要的農產品是稻米。稻米可分為稉稻、秈稻與糯稻三大類,轄區內種植的稻米九成以上是日常食用的稉稻,秈稻約占8%,至於糯稻則僅有不到1%的量。稉米俗稱蓬萊米,是目前國人食用米飯的主要品種。至於秈米俗稱在來米,也是作為米飯食用,粒形較長,米飯質地較鬆散且稍硬,國內的消費市場較小,進口的泰國米即是秈米,國內的主要栽培品種是改良種軟秈米,口感與稉米較接近。除了米飯之外,秈米也是製作為米穀粉或濕磨做成粿粹,再進一步加工為米粉絲、蘿蔔糕等食品的原料。糯米則不論為長形(秈糯;市面上稱為長糯)或短圓形(稉糯;圓糯),米粒外觀均為白色不透明,烹調後米飯黏性極高,是喜慶節日製作油飯、年糕、湯圓等食品不可或缺的材料。
|
廚餘魔術師-立式雙槽處理機 廚餘變黑金作者:施清田 副研究員、楊大吉 副研究員兼課長、黃鵬 場長
前 言 根據統計台灣地區每天產生的家庭垃圾約30,000公噸,其中廚餘佔35%,在養豬尚未企業化前,農家常利用廚餘或餿水養豬;廚餘含有水分、粗蛋白質、粗脂肪、粗纖維、粗灰分及無氮抽出物。假如能將35%廚餘經由處理機轉化成植物能吸收之有機資材,施用於庭園花木、盆栽,以及滋養公園綠地與土壤,生生不息循環再利用方式,讓大地更加生機盎然,使家庭、社區、校園周遭的環境得到綠美化。從環保觀點,可解決廚餘廢棄物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從農業觀點,有機資材回歸大自然使用活化土壤;從社會經濟觀點,資源廢棄物有效再生利用及延長垃圾掩埋場與焚化爐之使用期限與效率。本場研發之廚餘魔術師-立式雙槽處理機能就地處理廚餘廢棄物,免除搬運及污染問題,達到廢棄物再生利用及生態環境保護效果,廚餘變黑金,使家庭、公寓、社區、大樓、餐廳、工廠、學校、軍營、醫院及遊樂場等環境得到美化,使資源得以永續利用及發展。達到節能減碳零廢棄,清淨家園樂活化,環保台灣,前進樂活,提升物料使用效率,綠產業新觀念,再回收循環,資源回收再生能源利用,創造靜脈產業,永續城鄉發展。
|
海灘野菜-番杏作者:全中和 副研究員
前 言 番杏為番杏科番杏屬(T e t r a g o n i a tetragonoides (Pall.)Kuntze)植物,分布於臺灣島、日本、南美洲、大洋洲及中國大陸之江蘇、雲南….等地,別名豬母耳、濱萵苣、毛菠菜、洋菠菜,肉質,一年生草本,一般生長於海灘上,莖葉肥厚,嫩莖葉可以食用,最宜在春夏季節採摘炒食,秋冬季開花;民間取之用於皮膚及胃用藥。 本場在花蓮縣海濱調查發現,番杏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在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力強的壤土上種植生長較好,土壤肥沃有利於優質高產,因此以選擇土壤肥沃、疏鬆、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耕地種植為宜。缺乏有機質,通氣不良的粘質土上,雖然仍可以成活,但根系發育不良,葉片及芽體較易黃化、老化。番杏耐高溫、耐旱、耐強風豪雨、耐瘠性均強,管理良好生長期可以超過6~8個月。
|
蓮霧常見果實病害之生態及綜合防治作者:蔡依真 助理研究員
前 言 蓮霧,桃金孃科,多年生常綠植物,喜好濕潤及肥沃土壤,需水量大且耐濕。在宜蘭地區栽培面積約398公頃(佔全省6.5%),生產期在6~7月間,產量達7,475公噸(約佔全省 11.7%),為該區重要果樹產業。然宜蘭地區因地處臺灣東北角,受先天氣候條件影響,雨水較多,若蓮霧中、大果期適逢大雨則易產生裂果及落果,當果實產生傷口,則更易遭病原菌侵入為害,使果實減少收成,影響產量甚鉅。目前在蓮霧栽培上已報導的13種病原,可感染危害根系、葉部、枝條與果實,其中果實病害以果腐病、炭疽病、疫病與黑腐病較為常見。本文茲就上述病害之生態、病徵及防治方法依種類分敘如下,以供農友參考: 果腐病 一、病害生態 蓮霧果腐病是由一種真菌( 學名 Pestalotiopsis eugeniae )造成,該菌喜歡 24~32℃的高溫環境,常發生於生長勢較弱的植株,會感染葉片及果實,而以果實受害較為嚴重。 二、病徵 感染葉片時則會形成不規則淡黃褐色病斑,末期有黑色小點散布,在環境適宜時釋放孢子傳播,孢子發芽後可穿透果皮直接侵入,或從傷口進入感染。當果實發病時,初呈水浸狀褪色斑或淡紫色斑點,後來病斑逐漸擴大, 表面散生黑色之分生孢子堆, 到後期病果脫水呈現木乃伊化而落果, 在紙袋內感染其他果實。
|
瓜實蠅之生態及防治技術作者:賴信順 助理研究員
前 言 瓜實蠅俗稱瓜仔蜂,完全不同於果園內常見的東方果實蠅,瓜實蠅主要危害的是葫蘆科瓜類。對於大多數的瓜農來說,瓜實蠅是最難處理的害蟲,因為在幼果期可能就會遭到瓜實蠅成蟲產卵危害,有些瓜類甚至到接近成熟期也難逃被危害的厄運。瓜實蠅之所以難防治,重點在於其活動方式特殊,因此討論如何防治瓜實蠅前,應該要先知道他的生活習性,才能完善整合相關的防治技術,使得瓜實蠅不再成為瓜農們揮之不去的夢魘。 瓜實蠅之生態習性 瓜實蠅屬於雙翅目,果實蠅科的昆蟲。其體型與東方果實蠅類似,但是在一般能直視分辨的特徵上仍有差異,譬如在前胸背版上東方果實蠅有兩條黃色條紋,而瓜實蠅則有3條,在翅膀的部分,瓜實蠅的翅膀上有明顯翅斑,東方果實蠅則無。雌成蟲一般會將卵產在瓜類果實皮下,對於絲瓜或花胡瓜甚至會出現果實流膠的情形,亦曾發現有將卵產在藤蔓或花上的情況。卵孵化後,幼蟲在果實內取食,發育至老熟幼蟲時,則會跳離開果實,鑽入土表的土縫中進行化蛹。成蟲飛行能力很強,一般棲息於瓜園周圍的雜木、玉米植株或果園內,成蟲飛進瓜園內僅於取食和產卵時期,活動的時間多在清晨與黃昏居多。
|
本場植物保護研究室的蟲蟲帳篷 提供農友蟲害鑑定服務
本場植物保護昆蟲實驗室以及大型網室內,有著一間間的小帳篷,有些內部有種植物,有些看起來空空如也(其實裡面有很多小蟲),原來這些都是養蟲帳篷,除了摸擬害蟲在自然界生長狀況,並繁殖大量危害作物之昆蟲,以提供各式物理或化學的藥劑測試,讓研究人員找出最有效及安全的蟲害防治方法,同時提供農友害蟲鑑定服務。 本場植物保護研究室於100年2月整修後正式啟用,新建立的養蟲室打造符合自然環境之條件,以光照控制模擬日光,裡面一籠籠的養蟲帳篷種植如番茄、花胡瓜等作物,將進行以蟲生真菌及微生物製劑等防治方法,對銀葉粉蝨之防治試驗。研究人員林立表示,這間養蟲室除了繁殖大量的供試昆蟲,亦接受農民送來場內尋求鑑定的昆蟲,由於有時農民送來的幼(若)蟲,必須養到成蟲才能判斷種類,以進一步建議農民防治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實驗室使用節能燈管並減少空調之使用,在不影響試驗結果下達到節能減碳之目標。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