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進入抽穗期,農友請慎防秘夜蛾及黑椿象危害
編號:1140507
近日宜蘭花蓮水稻即將陸續抽穗,部分地區的水稻開始有秘夜蛾屬害蟲及黑椿象危害情形發生,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呼籲農友於稻叢茂密的情況下,請務必需注意此兩種害蟲,以確保維持水稻產量。
近年宜花東水稻本田上發生秘夜蛾屬的昆蟲危害情形,包括羅氏秘夜蛾和分秘夜蛾,危害時期主要在一期作分櫱期至黃熟期,其幼蟲啃食稻叢葉片,造成稻葉明顯缺刻,若未即時防治稻葉將有可能被啃食殆盡,影響後續產量。幼蟲危害時殘留大量糞便於稻叢基部,接續蟲體即在裡面化蛹;結穗時期幼蟲雖不取食稻穗穀粒,但會咬斷稻穗枝梗,造成稻穗掉落。由於秘夜蛾性喜藏匿於植株基部的稻葉取食,因此農友若未撥開稻叢查看,初期難以察覺。近日於宜蘭縣三星鄉和花蓮縣玉里鎮開始陸續有秘夜蛾危害水稻情形發生,請農友提高警覺並於發現蟲體,把握時機防治。
水稻黑椿象近年於台東縣關山鎮和池上鄉的有機水稻田曾大面積發生,造成水稻減產,113年於花蓮縣富里鄉零星稻田開始發現少量蟲體,今(114)年一期稻作仍有部份田區零星發生,因轄內有30%以上有機水稻田,請農友務必提高警覺慎防黑椿象危害。黑椿象同樣主要棲息於稻叢基部,數量少時不易觀察,但巡田時於每叢稻葉上看到平均有一食痕時,如白色條斑或葉尖白化時,則需要進行防治,避免族群擴大。
防治方法上,花蓮農改場建議水稻農友於稻叢茂密時定期巡田,可隨機撥開稻叢查看基部位置是否有秘夜蛾或黑椿象。在秘夜蛾的防治部分,若發現有糞便殘留或葉片出現缺刻等異常現象,便可再往基部發現秘夜蛾蟲體,此時即可施用藥劑防治,可參考植物保護資訊系統使用水稻夜蛾類核准藥劑,如培丹、第滅寧等,有機友善栽培者可使用蘇力菌。施藥前可將田水位提高以將蟲體往上趕增加藥劑接觸機會,施藥時藥液需盡量噴至稻叢基部位置。在黑椿象部分,慣行田可施用速殺氟、治滅蝨、加保扶、丁基加保扶、繁米松等核准藥劑;有機友善防治部份,目前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及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已分別開發黑殭菌及黑卵蜂兩類資材,若農友有防治黑椿象需求,可與本場植保研究室聯絡。
如有病蟲害防治相關疑問,可洽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病蟲害防治服務專線03-8535915,或加入花蓮區農改場官方LINE帳號,享受更便捷的線上諮詢服務。
撰稿人 |
電話:03-8521108轉3600 |
---|---|
作物環境科副研究員林 立 |
|
新聞聯絡人 |
電話:03-8541881 e-mail:jmt@hdares.gov.tw |
農業推廣科副研究員曾竫萌 |
電話:+886-3-852-1108~10 | 傳真:+886-3-853-5902
土壤及作物營養:+886-3-853-4914
最佳瀏覽解析度1920 x1080以上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 版權所有 HDARES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本網站發表之所有文章、圖文係版權所有,係為學術研究成果,非經本場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不得引用於產品及食品之標示、宣傳及廣告。若不當引用,應自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