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
Menu
:::

本場新聞

首頁 > 最新消息 > 本場新聞 > 富世琴聲悠揚 追尋同禮部落美好時光

富世琴聲悠揚 追尋同禮部落美好時光

   line分享-另開新視窗 facebook分享-另開新視窗
瀏覽次數:2813次

編號:1051202

為促進原住民農產業朝六級化發展,將地產地消的概念結合原住民傳統文化,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與O’rip生活旅人工作室合作,於12月3日舉辦「太魯閣族廚房小旅行」活動,帶領消費者深入體驗秀林鄉富世部落的傳統樂音與高山的飲食文化。

這是第三場【尋原味】花蓮人廚房的穿梭旅行的系列活動,來到山明水秀的太魯閣閣口,探訪附近的富世部落。民國68年,政府將世居在太魯閣峽谷上方的族人遷村至此,儘管山下生活便利,族人對於山林生活始終念念不忘。當地的歌勒文傳工作室就是族人馬邵.阿信為了傳承太魯閣族的生活智慧與傳統文化而成立,現由女兒都姆恩.馬邵和妹妹共同經營,負責接待本次的「太魯閣族廚房小旅行」,帶領訪客參觀傳統家屋、認識大同大禮的農耕與飲食文化、欣賞藤編工藝、體驗傳統樂器口簧琴DIY及木琴演奏。

首站參觀富世國小的太魯閣傳統家屋,都姆恩介紹過去族人在山上的生活概況,太魯閣的Tam(爸爸或叔叔)是狩獵高手, Bubu(媽媽或阿姨)則善於織布與樂舞。來到立霧溪口,都姆恩說著大同大禮部落從山上遷徙到富世的過程,並帶大家遙望遠方的同禮部落,緬懷先人。接者進入歌勒文傳工作室,這裡展示了各種昔日太魯閣族所使用的藤編器具,有各式大小背籃、魚籠、提袋、帽子等生活用品,訪客紛紛讚嘆他們的巧思與手藝,都姆恩說:「傳統太魯閣族男子擅長藤編,因為沒有兄弟,又怕父親的藤編技藝失傳,所以我們三姊妹突破傳統來繼承藤編工藝,從最費力的上山採藤、處理,到編織教學與販售,全部一手包辦」。

為了讓訪客認識同禮部落的飲食文化,O’rip特別事先商請族人從山上採集各種食材,包括飛機草(山茼蒿)、山胡椒、三腳貓(一種蕨類)等,花蓮農改場的研究人員則利用機會向族人請教傳統作物的相關知識,作為該場原住民作物保種工作的基礎。訪客都是第一次嘗到三腳貓,有人說像是帶有苦味的蘆筍,口感其實還不錯,都姆恩說:「我們的菜吃起來都苦苦的,藤心湯也是苦的、苦花魚是苦的,我們也很少特別調味喔!」O’rip表示:「這是享受大自然原來最初的味道,也是樂觀知足的表現,沒有過度的調味,反而突顯出每種食物的原味。」

訪客走入太魯閣廚房,分組輪流學習如何料理這些食材,有挑菜組、搗玉米組、肉類分切組、玉米濃湯組、竹筒飯組,訪客表示親自處理這些特別的食材,與族人深入互動,真是難得的深刻體驗。太魯閣族的傳統玉米濃湯,現在只有在節慶時才能吃的到,作法是將硬質玉米粗磨去種皮,加入豬肉、綠豆等食材,一起熬煮,玉米吃起來特別香軟可口,訪客們不知不覺地一個人就吃了兩三碗。

口簧琴是原住民族的古老樂器,利用竹子做成,是藉由簧片的震動及人們的口腔形成共鳴來產生聲音,聲音非常特別,族人用來娛樂、溝通,男女間傳遞愛意。秀林國中張老師教大家DIY製作這項傳統樂器,示範如何吹奏。訪客們費力地用雕刻刀刨著桂竹竹片,不時有人發出手好痠啊的呼聲,儘管如此,大夥仍奮力將竹片刻出2道長長的凹槽,再經過老師巧手修飾、綁上繩子,獨一無二的口簧琴終於大功告成,大家感到特別有成就感,一償想要了解口簧琴如何製作的宿願。

O’rip說木琴是太魯閣族獨特的樂器,全部由木頭製成,特別安排木琴體驗課程。都姆恩的妹妹演奏一首傳遞歡樂的曲子,木琴聲音清脆響亮,曲調輕快潑。都姆恩表示,木琴只有四個音階,音質好壞取決於與樹木的長短、乾濕及粗細。訪客不論大小朋友,不約而同地拿起棒子敲打木琴,聽著高高低低的清脆樂音從手下傳來,都感到非常的新奇與欣喜。

花蓮農改場表示透過部落深度體驗活動,除了讓訪客對太魯閣族文化留下深刻印象,也對該場在原住民農產業輔導工作上,產生更多的啟發。今年最後1場次的主題旅行將接著展開,探訪豐濱鄉新社部落的噶瑪蘭廚房,歡迎有興趣的民眾把握機會,請上O’rip生活旅人工作室粉絲專頁報名,一起來穿梭部落廚房,探索部落農耕與文化!

 

 

 

 

 

本則訊息提供人員

撰稿人

電話:03-8541881
e-mail:jmt@hdares.gov.tw

農業推廣課副研究員曾竫萌

新聞連絡人

電話:03-8541881
e-mail:jmt@hdares.gov.tw

農業推廣課副研究員曾竫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