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情月刊第205期-2017.08
![]() |
第205期|2017.8月號|PDF檔下載 |
尼莎與海棠雙颱前後襲臺,尤其宜蘭深受強風侵襲危害,農委會林聰賢主委7月31日至宜蘭三星鄉關心青蔥及文旦等農損情形,林主委並指示農委會所屬查報有關單位在專業認定下,從簡、從速、從優辦理後續之災害補助。 三星蔥每年在颱風的侵擾下,總會遭受極大折損,因此本場積極研發簡易防颱網室,並於蔥農林東海田區進行試驗測試,歷經104、105年強颱侵襲,結構未受損且青蔥維持良好,今年更進行水平式防風網試驗,在這次雙颱侵襲下有效的保護其中的青蔥植株。 林主委在瞭解防風網的效用後,對本場研究成果表示肯定,他並表示農委會以積極的行動幫助農民,取代過去補貼政策的消極模式。而針對本次風災,林主委指示各農業改良場配合地方政府辦理勘災等相關救助作業,啟動技術輔導幫忙農民做好災後防治工作,以協助農民儘速恢復生產,減少農民損失。
|
蘭陽報導
|
![]() |
‧農委會林聰賢主委(上左三)關心有機及友善農業,特至宜蘭縣員山鄉參訪曾繁宜農友的友善碾米廠,並與其他23位有機或友善農友們交流座談 |
為瞭解農友有機及友善生產現況,農委會林聰賢主委於8月11日拜訪宜蘭縣員山鄉種田阿爸曾繁宜農友的友善碾米廠,並與其它23位有機或友善栽培農友交流座談。
農委會推廣有機農業,第三方驗證行之有年,惟部分農友因經費、理念等原因未申請有機驗證,但卻是認真施行友善耕作,因此今年友善耕作首度納入農委會輔導管理,希望能逐步引導與有機接軌,預期目標今年底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面積達1萬公頃。
本次參與座談的農友大多種植水稻,部分農友栽培柑橘、薑、竹筍、蔬菜等,在與林主委進行座談時,提出許多問題進行討論,包括對秈稻及糯稻的品種需求、竹炭製作等,並且許多農友對天敵防治很有興趣,希望能多瞭解原生植被草毯相關資訊。
另外農友們預計聯合種植40公頃大豆,以及更新老舊果園等,本場將協助栽培輔導。林主委並針對極端氣候問題,建議本場引薦耐熱的甘藍品種提供宜蘭農友種植,另外宣導友善耕作、農業缺工、機械化、堆肥製作等農業政策,讓在場農友更瞭解農委會的支持與協助。
本場啟動災後技術服務團
檢視設施防災成果、協助復耕
![]() |
‧本場於颱風過後舉辦青蔥防災體系建置觀摩會,相較於露天折損嚴重,設施內青蔥生長良好 |
今年第一個尼莎颱風襲臺,本場關心轄內農產業,於7月30日風雨稍歇後,范美玲場長即率專家團隊親赴災區勘災關心農友,了解農損情形並即時成立災後復耕技術服務團、提供相關技術輔導,自8月14日止已服務560位農友、371公頃。
在宜蘭方面,本場技術服務團持續進行文旦、青蔥、茭白筍、檳榔心芋、番石榴、觀賞盆花、金柑、蔬菜等作物栽培復耕輔導,花蓮則就水稻、龍鬚菜、硬質玉米、香蕉、油茶等作物進行病蟲害、肥培等管理輔導。另外本場專案輔導之青年農民因設施或作物損傷造成之損失,本場亦輔導申辦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等,讓青農可順利恢復農場營運。
本次風災後,范場長就場內設施試驗防災情形進行檢視,發現成果斐然,均有效達成防災目的。於三星鄉設置水平式防風網栽培青蔥,災後網室內青蔥生長情形良好,對照露天田區則受損約20-30%,並於8月1日舉辦宜蘭縣青蔥防災體系建置觀摩會。礁溪鄉網室金柑試驗區,本次風災後網室內落果約1%以下,枝葉幾無受損,露天果園則有5-30%不等之落果率,且枝葉折損枝增加疫病感染風險。
冬山鄉文旦試驗田以改良式PE防風罩防護果樹,沒有防護的文旦落果率30-40%,而防風處理者約5-15%。本場園藝研究室表示,舊式防風罩基部沒有固定且強度低、容易被風吹開,場內改良後強度較高,可保護樹體降低文旦落果率。針對此成果,本場於8月3日假冬山鄉龍進豐農友園區,召開文旦防風罩減災技術觀摩會,展示防風罩成效。
范場長與專家團隊後續前往頭城鎮果樹產銷班第1班、員山、壯圍鄉等,瞭解班員們番石榴受損情形,以及與青農陳文正、黃王杰農友討論復耕及網室損壞修復等事宜。她表示本場朝品種選育、設施防災等方向持續研究,讓農友能在極端氣候下順利生產高品質的農產品。
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
提升油茶產量及品質 掌握4個施肥時間點
![]() |
‧本場植物保護研究室呂柏寬助理研究員(左)於課程講解如何自製油茶非農藥防治資材,以及誘蟲器 |
本場於7月25日假花蓮縣卓溪鄉崙山部落,舉辦油茶產量及品質提升訓練系列課程第3場次-油茶果實肥培及病蟲害管理,課程包括課堂理論與田間實作,提供農民操作新知及實作技巧。
課程講師除本場植保研究室外,特別邀請茶改場羅士凱副研究員,講解油茶樹生理特性、施肥適當時間、施肥種類與用量等油茶肥培管理知識及觀念。羅副研究員表示,油茶的肥培管理需掌握3月、6月、8月及11月4個時間點,尤其8月份起油茶果實膨大油分開始充實,需消耗大量養分,把握適當時機補充油茶所需養分是提高產量的關鍵。
在病蟲害防治方面,本場表示以往栽培油茶農友在遇到病蟲害防治上很難找到非農藥防治措施及資材,本次訓練課程則教導農友如何自製上衝式及翼式誘蟲器,利用性費洛蒙防治蛾類害蟲,並現場示範如何配製4-4式波爾多液來防治炭疽病、藻斑病等病害,幫助農友降低油茶園病蟲危害。
本次訓練玉溪地區農會蔡宗翰總幹事特別到場鼓勵農友,他表示部落種植油茶由來已久,但在田間栽培與病蟲害管理多採放任式管理,藉由專家們提供技術協助及講習教導,對部落油茶產業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卓溪鄉油茶產銷班第一班景友惠班長表示,透過這次的課程學習到油茶肥培及病蟲害管理的正確知識及操作方法,對油茶園的管理更有信心了。第一次來參加系列課程的光復鄉茶樹產銷班第一班,以及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花東區處等種植油茶的農友也表示,詳細的課程講解與實際田間操作方式,對油茶園的管理及產量、品質提升都有相當大的助益。
本場為改善老油茶園之產量及生產品質、避免大小年,在栽培管理關鍵時間點,辦理油茶產量及品質提升訓練系列課程,讓農友依照課程之栽培技術與田間管理辦法,管理自家油茶園,促進油茶生長、生產高品質的油茶產品。
守護土地、確保食安、擴大農民收益
農委會重大農業政策說明
![]() |
‧農委會來場說明會內重大農業政策,本場范美玲場長希望現場縣府、各公所、農會人員以及農友,回到所屬鄉鎮後廣為宣傳 |
為使大眾瞭解農委會重大農業政策,農委會於各區改良場舉辦相關說明會,本場於7月25日舉辦,邀請宜花縣府、各公所及各級農會、產銷班與農民,來場聆聽由農委會企劃處、輔導處、農金局以及農糧署等單位,說明各個重要政策。
首先由企劃處韓寶珠科長說明農委會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包括十大重點政策-1.推動對地綠色環境給付、2.穩定農民收益、3.提升畜禽產業競爭力、4.推廣友善環境耕作、5.農業資源永續利用、6.科技創新強勢出擊、7.提升糧食安全、8.確保農產品安全、9.增加農產品內外銷多元通路、10.提高農業附加價值之規劃及辦理情形與預期效益。
隨後就十大重點政策說明-農產品標章整合規劃、對地綠色環境給付措施、大糧倉計畫、友善環境及有機農業、提高獎勵強固型農業設施建置、農業保險制度等議題。另外針對農業季節性缺工、菜價等問題,亦由輔導處及農糧署進行說明。
•農產品標章整合規劃,為將現行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優良農產品標章、有機農產品標章,及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等4項標章制度,規劃整合為「有機農產品標章」及「TGAP標章」等二項標章,使消費者容易瞭解、經營業者方便選擇。
•綠色對地環境給付措施,是為調整保價收購與休耕補貼為對地綠色環境給付,包括稻作直接給付與保價收購制度並行、生產環境維護措施,以及鼓勵農友轉(契)雜糧等。
•大糧倉計畫則希望減少水稻面積及活化休耕地,發展替代進口之國產雜糧,包括建構代耕體系並擴大規模、建立集團產區及採後處理中心、導入追溯及驗證制度及建立市場區隔,以及發展多元加工品及行銷,落實地產地消等措施。
•友善環境耕作及有機農業政策,是將友善環境耕作納入產業輔導管理,逐步引導與有機接軌、帶動有機農業成長,措施包括發布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審認要點、開辦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貼、提供驗證及資材設施(備)補助,以及發展有機集團栽培區、拓展多元有機行銷通路等。
•提高獎勵強固型農業設施建置,為輔導農戶興設結構加強型溫網室設施,提升防災生產效能,生產高品質蔬果產品,引導提升經營效率及穩定市場供需。
•農業保險制度可協助農漁民分散農業經營風險,保障農民基本收益或彌補損失,已陸續推出梨、芒果、臺東縣釋迦、水稻等保險項目。
•改善農業季節性缺工2.0措施計畫,成立專業技術團、農業耕新團,及運用外役監受刑人,由調度單位媒合至各農場工作,協助改善農家短期缺工問題。
本場范美玲場長歡迎農委會、農金局及農糧署的夥伴,來場進行會內重大政策說明,她並希望大家在瞭解各項政策後,回到所屬鄉鎮廣為宣傳,讓農委會政策順利推展。
攜手阿美中會 本場擴大服務部落農友轉型友善耕作
![]() |
‧本場至阿美中會的督旮薾部落指導族人水稻、金針友善耕作、病蟲害防治、以及液肥製作等技術 |
為輔導部落轉型有機栽培以及友善耕作,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阿美中會尋求本場提供栽培技術協助,本場成立技術服務團,於7月7日由蔡宜峯副場長帶隊前進部落,解決現有問題,以及有機栽培技術指導。
總幹事那麼好.ㄚ讓牧師表示,阿美中會長年投入原住民扶助工作,從建立安全健康的生活環境,到推動原鄉產業發展,期望透過在地產業的開發提供就業機會,帶領部落青年回流,惟族人對有機栽培、堆肥與病蟲害管理技術缺乏認識,希望本場提供技術輔導。
阿美中會所囊括的教會分佈廣闊,故本次參訪田區包括吉安鄉龍鬚菜、光復太巴塱甜龍筍及檸檬、瑞穗鶴岡文旦柚、玉里督旮薾部落的紫糯稻及金針,以及富興部落的鳳梨等。各個作物亦有不同問題,例如甜龍筍受粉介殼蟲危害、紫糯稻則有稻熱病發生,另外農友對於液肥作物的使用以及製作、筍類加工等均有興趣。
本場范美玲場長得知農民需求後,立即召集場內相關專家,由具有生物性有機肥專長的蔡宜峰副場長,帶領有機栽培、植物保護及農產品加工的研究人員,走入部落為農民提供整合性的技術服務,除了作物栽培、病蟲害防治與土壤肥力管理技術外,還提供農產品加工及加值建議。
范場長表示,部落農民在哪裡,本場就在哪裡,日後透過與阿美中會的跨域合作,深入原鄉部落,讓本場擴大服務未加入農民團體及產銷班的部落農友,解決他們在耕作時遭遇到的技術問題,讓他們更有信心轉型友善耕作。
農場缺工? 快來詢問農業專業技術團、耕新團
![]() |
‧宜蘭與花蓮農業專業技術團各30名的農師傅均接受專業訓練並順利結業,即日起可提供服務 |
隨著宜蘭及花蓮2個農業專業技術團專業訓練結束,並順利錄取各30名的農師傅,另外還有3個耕新團共60位農耕士,即日起開始上工,歡迎缺工的農場主踴躍提出申請。
農委會為改善農業季節性缺工,提出改善農業季節性缺工2.0措施,補助農會及團體成立農業專業技術團及農業耕新團,要求雇主應至少給予農業師傅及農耕士最低薪資每日1,064元保障,以提供合理勞動條件,並提供機會讓農師傅傳承老農專業技術,同時改善農場缺工問題。
目前宜蘭、花蓮各有1團農業專業技術團,調度單位分別為蘭陽基金會以及富里鄉農會,而農業耕新團則有3團,調度單位分別為蘭陽基金會、吉安鄉農會以及壽豐鄉農會,有需要的農場主可向以上單位洽詢。
農業專業技術團的農師傅,均接受10天的專業訓練,學習不同作物之管理技術,並且邀請專業農友擔任講師傳授經驗,同時安排至產銷班員的田區現場觀摩實習,例如宜蘭邀請神農獎得主林東海農友擔任講師,並至三星高接梨產銷班園區學習管理技術與經營特色。花蓮則前往瑞穗3個文旦園實習,其中2位是百大青年農民游胡偉及林誠雄農友,手把手的教導學員文旦栽培技巧,期望他們在未來,藉由這些經驗可望全年都有工作。
本場范美玲場長表示,缺工問題,尤其是季節性的缺工一直困擾著各個農場主,今農委會「推動改善農業季節性缺工2.0措施」,就是希望解決農民人力需求問題,同時培養專業農業師傅,讓經驗傳承也讓農業可以永續發展。她鼓勵所有農師傅虛心學習、努力工作,本場會在未來持續協助大家精進技術。
口感綿密、抗病好種植
本場育成抗病毒南瓜新品種
![]() |
‧本場發表好栽培、產量高、口感好的抗病毒南瓜新品種 |
本場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共同育成南瓜抗病新品種-花蓮亞蔬1號及2號,於7月19日假吉安鄉陳得福農友田區召開觀摩會,此2個品種可抗2種病毒,適合有機及友善農業栽培,預計明年上市。
本場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自101年開始,正式合作抗病毒南瓜品系的選拔及觀察試驗,把非洲抗病野生南瓜的抗病性用傳統的回交育種方式雜交導入傳統的木瓜型南瓜,使新育成的2個品種具有本土南瓜風味、產量高,又具有抗矮南瓜黃化嵌紋病毒病與胡瓜嵌紋病毒病2種病毒。
為避開病毒病發生,一般中國型南瓜產期集中二至五月,由於盛產價格較低,而花亞1號與花亞2號具抗病毒能力,可延後種植並於七月初到八月中收成,只要注意梅雨季疫病的防治與開花期的瓜實蠅防治,每公頃產量可達32噸以上,而有機栽培可達20噸以上,配合較高的市場價格,農民可獲好收益。
示範農友陳得福表示,本次試驗除了每月換1次克蠅香誘殺瓜蠅,只有在梅雨季時噴2次藥劑,不但好管理產量也高。觀摩會現場亦提供農友試吃,反應十分良好。本品種可於晚春種植,並於價錢較高的七月開始採收,且其形狀為橢圓形及文旦形,比傳統的木瓜型南瓜好裝箱,相信在拍賣市場上可以賣一個好價錢。
106年9月 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
作物別 | 病蟲害種類 | 時期 |
---|---|---|
水稻 | 紋枯病、白葉枯病 | 全月 |
褐飛蝨、螟蟲 | 全月 | |
稻苞蟲 | 全月 | |
落花生 | 葉班病、斜紋夜蛾 | 全月 |
小綠葉蟬、小黃薊馬 | 下旬 | |
玉米 | 玉米螟 | 下旬 |
葉班病 | 全月 | |
水芋 | 斜紋夜蛾 | 全月 |
葉菜類 | 小菜蛾、黃條葉蚤 | 全月 |
斜紋夜盜蟲 | 全月 | |
青蔥、蔬菜類 | 軟腐病 | 全月 |
疫病 | 下旬 | |
青蔥、韭菜 | 薊馬、潛蠅 | 全月 |
青蔥 | 甜菜夜蛾 | 全月 |
蔬菜、瓜果類 | 銀葉粉蝨 | 全月 |
甜菜夜蛾 | 全月 | |
瓜實蠅 | 全月 | |
果樹類 | 東方果實蠅 | 全月 |
柑桔 | 潛葉蛾 | 下旬 |
葉 蟎 | 全月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