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情月刊第212期-2018.03
第212期|2018.3月號|PDF檔下載 |
本場於3月2日假宜蘭縣壯圍鄉旺山休閒農場,舉辦宜蘭地區農產業推動與願景記者發表會,會中報告場內近年於宜蘭地區試驗研究、有機與友善農業推動、在地青農輔導現況,以及建構六級化產業等成果,記者們對於循環農業-再生紙漿穴盤研發、青蔥防減災技術、原生野花草毯、金柑新品種等議題討論熱烈。 焦點成果-循環農業、防減災技術、金柑新品種 為增加農業廢棄物利用效率,本場與宜蘭興中紙業合作,利用再生紙漿為原料開發育苗穴盤,期能改善塑膠製品對環境的影響。再生紙漿穴盤不用移植、整盤直接種植於土壤中,且可自然於土壤中分解,整體有機質含量超過90%,可增加土壤肥份,故除育苗外更可視為另類的有機肥。 而青蔥防減災技術主要為建置防風網室,於颱風期間可減少青蔥倒伏與折損。由於過去研究發現青蔥於網室內生育不良,本場找出使用百吉網可使其於網室正常生長,而相較於價格較高的強固型防颱網室,106年場內開發之簡易水平式防風網,防颱效果佳且成本低廉,目前持續改善搭建時機及技術,並積極推廣中。 近年金柑除了製作蜜餞外,亦朝鮮食方向推廣,為改善其適口性,多年前引進長壽金柑及寧波金柑,前者已適應當地氣候逐漸開始量產,寧波金柑仍在調整中,需要後續栽培技術改進。 其他研究成果 本場研究發展方向依循有機樂活、健康安全及原民產業輔導三大主軸,建立宜蘭在地特色作物之品種改良與栽培技術改進,如青蔥、銀柳、番石榴、金柑品種選育,以及綬草、檳榔心芋、蓮霧、番石榴等栽培、品質提升、病蟲害防治等栽培技術改進。同時積極推動青蔥、金柑及文旦等作物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生產優質、安全之農產品。 在有機及友善農業推動方面,本場發展生態服務農業,鼓勵農友於田埂、田區畸零地及果園,種植綠籬及原生開花植生毯,增加天敵及授粉昆蟲,控制農田病蟲害發生。建立有機中草藥新產業,推廣農友種植當歸、丹參、黨參及白芷,另外於行健有機村推廣魚茭共生、茭蕹及芋菜間作,大幅提高農地利用效率以及農友獲利。 輔導宜蘭在地青農,本場透過農民學院課程、觀摩會、講習會及實際探訪等,生產栽培技術、經營管理、農產品加工及行銷創意等多方面給予支持及建議。 宜蘭休閒農業發展已久,本場以在地優質安全農產品為根基,結合二級加工技術,配合料理、食農教育體驗、療育型農業旅遊、地區休閒農業,建構宜蘭地區六級化農產業。 本場范美玲場長表示,場內研究團隊積極推動宜蘭農產業發展,蘭陽分場除原本原生花卉研究外,近年更輔導在地農友發展中草藥產業,並帶入生態農業思維,配合場內各研究部門,以及區域其他單位共同努力,攜手在地農友打造宜蘭地區新農業。
|
不能申請農保嗎?快來了解實際耕作者從事農業生產工作認定作業農委會為讓以口頭約定方式使用他人農業用地之實際耕作者得以申請參加農民健康保險,即日起宜蘭及花蓮縣農友,可向本場洽辦「實際耕作者從事農業生產工作認定」申請事宜,本場將會同農地所在地之農會、鄉(鎮、市)公所及農糧署東區分署,派員辦理現地勘查,並進行口頭詢問,以確認申請者確實具備實際耕作之技術及能力。經審查符合資格者,將核發從農工作證明,各實耕者可持該文件向農會申請參加農保。 為讓農會及公所相關承辦人員了解該項作業,本場與農委會輔導處邀請其於3月6日來場參加說明會,除了說明認定作業外,亦現場解答大家所遇問題,例如目前實耕者經營面積認定基準,並無特用作物,故比照全年收入或成本;若實耕者之租用地位不同鄉鎮三處,即表示就要會同三處農會、公所與農糧署東區分署;實耕者若戶籍為不同縣市,且所屬耕作農地之鄉鎮市區亦不毗鄰,亦無法申請農保,需以不違反農審辦法之下辦理。若有其他疑義,本場將分別於宜蘭、花蓮辦理對農民說明會,或可來電本場農業推廣課王義善助理研究員(分機1906)以及曾惠真小姐(分機1909)洽詢。
|
在職要進修 缺工2.0技術團農師傅來上課
自106年8月開始上工的缺工2.0農業技術團,至今已在轄區服務超過半年,各個農場主均反應良好,為保持服務水準以及增加職場安全,以及農師傅亦欲充實新技能,調度單位蘭陽基金會及富里鄉農會趁農閒時,持續舉辦田間農業專業訓練。 在本場師資支援下,課程內容包括高接梨嫁接、蔬菜病蟲害管理、安全用藥、咖啡栽培管理、農機具使用等7場課程,除了課堂理論外,更有田間實習,讓農師傅們更快上手。部分農師傅未來亦有從農意願,他們認為現在學習更多新知識及技巧,對未來發展更有助益。
|
改善品質、加工學習、建立品牌
|
‧本場與萬榮鄉公所合作,於鄉內辦理7場次行動教室課程,本場與林新銀鄉長(中)期盼藉此提升萬榮鄉農產產值 |
為協助部落農產業發展,本場行動教室今年度與萬榮鄉公所合作,於鄉內舉辦7場課程,首二場為3月7日於馬遠及支亞干部落辦理桂竹筍栽培管理班、13日於紅葉及新白楊部落辦理柑橘類果樹栽培管理班、15日於紅葉部落辦理農產品品牌建立及包裝設計班,從改善栽培技術及作物品質開始,配合品牌行銷逐步提升部落農產業產值。
106年9月萬榮鄉公所至本場參訪,表達鄉內農友於農產栽培上的困難,及公所與場內合作意願,因此今年度本場與萬榮鄉公所共同辦理行動教室,課程針對鄉內主要作物-桂竹筍、箭竹筍、柑橘類果樹,舉辦栽培管理、餐包加工、品牌建立及產品包裝等系列課程,這也是本場行動教室與地方公部門首次合作。
為強化師資,首場桂竹筍栽培管理班,本場邀請桃園農改場顏勝雄助理研究員,介紹桂竹筍栽培管理等模式;農產品品牌建立及包裝設計班則邀請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潘文欽副研究員,介紹縣內農產品品牌發展情形,以及農產品設計包裝流程、案例介紹等。
萬榮鄉公所林新銀鄉長表示,鄉內各部落農友均有桂竹及箭竹筍產出,但多為放任的粗放管理,且對於保存、行銷較無概念,因此今年特與本場合作,希望朝精緻化栽培,並對於鄉內農特產有所提升。
本場蔡宜峯副場長感謝萬榮鄉公所與本場合作,共同為鄉內農業打拼,促進地方農業發展。另外萬榮鄉大宗產品桂竹及箭竹筍,目前管理模式雖然粗放,但換個角度看卻是貨真價實的友善栽培,因此若能持續精進栽培管理,配合有機、友善驗證申請,均有利於後續銷售及品牌建立。
後續本場將於4月26日假馬遠及西林部落舉辦桂竹筍餐包加工技術班,以及其他有機與友善耕作課程,歡迎在地族人及有興趣農友共襄盛舉。
來掃QR Code 本場原民特色作物休閒園區換新裝
‧園區入口具濃厚的原鄉特色意象 |
本場原民特色作物休閒園區重新規劃完成,現在除了個別作物簡易解說牌,每個大區更新增轉動式區域解說牌,若還想要更進一步了解園區植物,在個別解說牌上均附有QR Code,利用行動裝置的掃描功能,分別連結到各個主題館,讓民眾獲得更多資訊。
為促進花蓮及宜蘭地區農產業發展,本場於90年設置休閒教育農園,內部規劃水生植物區、藥用植物區、新興果樹區、原生蔬菜區及香草植物區,隨著場內開始積極發展原住民農產業,105年開始新增原住民特色作物區,並將園區正式更名為原民特色作物休閒園區,除作為保種及利用評估外,更兼具環境教育與生態體驗等功能。
今年度為更凸顯原住民農產業,特別在園區入口及圍籬增添原鄉部落意象,並新增區域解說牌,內含區域說明、QR Code說明、區內作物配置圖,以及作物近照及簡易說明。如原住民特色作物區即說明該區蒐集之作物種原包括禾穀類、豆類、根莖類、野菜類及香辛料類等,並展示作物種植相對位置。
而個別作物解說牌更是增加QR Code,連結內容多為場內於農委會知識入口網建置之原住民族農產業主題館、藥用植物主題館等,詳細說明作物生育特性、適合栽培地區、以及如何應用該植物等,雲端內容搭配田區實際種植作物,十足強化了環境教育功能。
自設置本園區即開始進行保種、休閒體驗與民眾教育,今本場持續充實原住民特色作物品系與相關資訊,配合其他5大區域,透過詳盡的展示引導參觀者認識作物特色與用途,相信有助於轄區農產業之推廣與發展。本園區開放時間為平日上班時間,可自由參觀、不需額外預約。
首場有機、友善環境耕作課程
於宜蘭縣行健有機村開辦 鼓勵農友與自然環境更友善共生
‧課餘農友詢問有機作物共生及間作模式應注意事項 |
為配合推動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政策,本場於2月13日假保證責任宜蘭縣行健有機農業生產合作社,辦理有機水稻及蔬菜(莖菜類)栽培管理班,說明作物有機栽培技術、共生及間作模式,期望擴大宜蘭有機及友善耕作面積,並協助花蓮宜蘭友善環境耕作審認團體推廣有機及友善驗證。
有鑑於有些農友不當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造成生態環境污染及人類健康危害,本場近年推動新農業政策-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並輔導地區有機聚落建立,其中宜蘭三星行健有機村已成為全台知名的有機聚落,村內有機米、茭白筍等均成為明星商品。
本次課程與行健有機農業生產合作社合作,除了針對三星地區有機及友善農業發展規劃課程外,場內將生態理念帶入有機栽培,並加入關鍵技術-共生及間作,為農友融合生態與有機栽培模式。課程包含有機水稻品種及栽培技術、茭白筍共生間作栽培技術、有機水稻及蔬菜(蔥、茭白筍)肥培管理、有機水稻及蔬菜(蔥、茭白筍)病蟲害防治。
張美理事長表示,感謝本場協助合作社推廣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現場上課的農友大都來自三星鄉及鄰近鄉鎮的農友,有些農友還有意願參加合作社的審認團體。學員們對於能充分利用土地、增加獲利的共生模式,以及蔬菜間作很有興趣,不但非常適合有機小農的經營,同時對於行銷及觀光均為很好的賣點。
本場生態農業研究案例 入選最新里山倡議主題彙編
|
‧本場建立東部水稻田生物多樣性指標,並納入綠色保育標章驗證標準,並以此案例入選里山倡議主題彙編 |
國際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IPSI)於今年2月出版里山倡議主題彙編(Satoyama Initiative Thematic Review)第三期,收入12個由IPSI成員組織提交的案例研究,本場以「台灣東部鄉村地區水稻田農業生物多樣性指標物種研發及結合綠色保育標章推廣」案例獲選刊登於該彙編。
自2015年起,IPSI訂定主題並邀請會員將案例報告撰寫成論文投稿,集結出刊《里山倡議主題彙編》。文章由IPSI秘書處-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UNU-IAS)審查挑選,入選後作者需要前往日本東京,參加為期3天的里山案例工作坊,以同儕評閱方式修訂彼此論文,並討論該年主題的相關議題和對策。
本場106年以「台灣東部鄉村地區水稻田農業生物多樣性指標物種研發及結合綠色保育標章推廣」入選,研究人員於該年6月赴日本參與工作坊,報告場內東部稻田生物多樣性指標物種-橙瓢蟲及長腳蛛之研究建立、營造天敵環境棲所,以及與林務局、慈心基金會合作,將其納入綠色保育標章評選標準與推廣情形。
這是繼第一期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以及第二期東華大學入選後,本期唯一入選的台灣案例,另外本場106年亦以臺灣無螫蜂田野調查及溫室授粉先期工作,獲選IPSI里山發展機制(SDM)計畫。本場將持續進行生態農業與里山倡議相關研究,拓展國際能見度。(里山倡議編彙第三期pdf檔網址:http://collections.unu.edu/eserv/UNU:6444/SITR_vol3.pdf)
農業缺工? 快來打電話詢問
‧農業技術服務團 |
【技術團】
»蘭陽基金會
謝小梅(03)925-1000#3603 傳真(03)925-2603
»富里鄉農會
林秋枝(03)882-1991 傳真(03)882-1990
【耕新團】
»蘭陽基金會(03)925-1000#3601
»吉安鄉農會(03)852-1151
»壽豐鄉農會(03)865-3799
107年4月 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
作物別 | 病蟲害種類 | 時 期 |
---|---|---|
水稻 | 負泥蟲 | 上旬 |
葉稻熱病 | 全月 | |
螟蟲(一點螟、二化螟) | 中下旬 | |
紋枯病 | 下旬 | |
水象鼻蟲 | 上旬 | |
玉米 | 煤紋病 | 全月 |
玉米螟 | 全月 | |
雜糧、蔬菜 | 斜紋夜盜蟲 | 全月 |
落花生 | 葉斑病 | 中下旬 |
芋 | 疫病 | 中上旬 |
韭菜、青蔥 | 锈病 | 全月 |
青蔥 | 紫斑病 | 全月 |
甜菜葉蛾 | 全月 | |
蔬菜、瓜果 | 銀葉粉蝨 | 全月 |
十字花科蔬菜 | 小菜蛾 | 全月 |
黃條葉蚤 | 全月 | |
落花生、蓮花 | 小黃薊馬 | 中下旬 |
瓜果類 | 瓜實蠅 | 全月 |
柑桔類 | 潛葉蛾 | 上旬 |
黑點病、黑星病 | 全月 | |
薊馬 | 全月 | |
梨 | 黑星病 | 上中旬 |
果樹類 | 果實蠅 | 全月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