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情月刊第218期-2018.09
第218期|2018.9月號|PDF檔下載 |
每年九月白露來臨,就是文旦柚豐收的時節,而今年宜蘭花蓮氣候穩定,生產的柚子不但外觀表皮漂亮,同時果肉細密、湯汁甜美,平均甜度多超過11度,除了中秋佳節送禮之外,也是平日攝取膳食纖維及多種維生素最好的選擇。
|
本場與農糧署胡忠一署長 關心宜花文旦產業
為了解轄區文旦銷售情形,農糧署胡忠一署長8月日與本場研究同仁,至花蓮縣瑞穗鄉訪視果樹產銷班第29班,班長羅峰、百大青農林誠雄及其他班員與署長一行交流座談,並感謝署長到場關心。
|
文旦全利用-精油聞香、蜜餞甜嘴、果汁濃郁
|
‧適用於文旦的削皮機械,在不傷果肉的情形下,可均勻的將文旦青皮、白囊分別取出 |
轄區文旦由於栽培技術穩定、品質優良,因此本場輔導農友文旦加工,目標為全果利用,設計加工流程以及削皮機械,預計生產精油、柚皮糖蜜餞以及果汁、果茶、果醬等優質的農產加工品。
大家對文旦果實應該不陌生,從外到內包括充滿油胞的綠色外皮、中間厚實的白囊,以及內部甘甜的果肉,因此本場就文旦果實三個部設計不同的加工流程。
文旦青綠色的外果皮富含有精油成分,單獨萃取可作清潔或驅蚊用途;中間白囊部分可滲糖、乾燥後製作柚皮糖;果肉用途最多,在去除內膜後製成果汁,做為後續飲料或茶品的添加,或者成為果醬、釀酒等原料。
為將文旦完整分離,本場農機研究室改善高雄改良場研發之鳳梨銷皮機,調整機械刀具之切削深度、寬度及轉速,可應用於文旦去青皮、削白囊、留果肉等加工前處理作業。機械削皮寬窄深淺一致,可以讓文旦加工的原料規格化,有利於穩定後續的加工品質,惟文旦辭水後果皮縮皺且果囊變乾無彈性,不利機械去皮,建議農友及早完成分級作業,進行加工前處理,做好銷售分流的安排。
在後續加工方面,精油部分本場已完成研發流程,並開發SPA精油、相關洗浴用品以及美容產品。另外本場加工研究室亦著重於柚皮白囊蜜餞之口味調製,同時媒合瑞穗鄉農會與工研院,共同合作開發文旦榨汁作業,取果汁後可做為調和飲料之基底,或果醬、果茶、果酒等利用。
針對農友及民眾部分,本場將持續輔導文旦加工製作,同時規劃經濟量產模式,並建立完整完旦加工產業鏈,解決轄區文旦格外品堆積問題,為農友創造更多收益。
手作蕎麥麵點太實用 新社族人開心揉麵團
‧本場聘請專業師資到部落指導麵點製作 |
「哎呀,你捏得這是什麼饅頭啊?醜死了!」「是一朵花啊,難道你看不出來嗎?」,這是本場在新社舉辦的蕎麥體驗活動設計工作坊,現場大夥兒一起動手揉麵團,做麵條、捏饅頭,洋溢一片歡笑聲。
本場在豐濱鄉的復興部落輔導族人種植有機水稻、黃豆、紅藜、蕎麥等作物,而且不只在農業技術上協助而已,為了幫族人在二級的加工,以及三級的休閒產業上找出口,因此在新社部落舉辦了一場「蕎麥體驗活動設計工作坊」,讓新社、復興部落兩族人一起來學做蕎麥麵、蕎麥饅頭。
此一工作坊邀請了臺灣觀光學院老師何金源,指導手作蕎麥麵條與蕎麥饅頭做法,他一步驟、一步驟的拆解,讓族人都能立即上手,學會製做簡單的麵點。
「學會這些實用麵點,以後的運用面會蠻廣泛的。」新社部落族人林小慧認為,這種非常實用的麵點製作,以後若放到福氣站中成為教學活動,讓阿公阿嬤們自己動手來學做,然後做完自己再煮來吃,這樣不但可以讓老人家實際活動到,還增加了彼此感情。而且不只福氣站,此一DIY活動,就算放到新社國小讓學童們自己動手做,一樣也很合適。
此外,新社、復興兩部落族人幾乎都是務農為生,難免有時出現生產過剩情況,「這時後若是能把過剩的南瓜、地瓜等加入麵糰當中做成麵點,不但可以解決過剩問題,還能變成餐點讓來體驗的遊客食用,一舉數得。」
用途這麼廣,族人們學得興致勃勃,而他們也將成為種子學員,再教導其他族人一起做實用麵點。
本場邀請郭華仁教授來場
分享國際保種歷程及全民參與式保種經驗
‧臺灣大學郭華仁名譽教授(第一排左五)來場,就全民參與保種發表演講 |
農民及社區自古就有留種、交換種子的習慣,惟隨著專利法及品種權法規的訂定,育種者及農民權益遭到限縮,而各界欲收集種原、發展保種活動前,亦應了解相關智慧財產權問題。故本場於8月28日邀請臺灣大學郭華仁名譽教授來場,就種苗相關智財權發展歷程、參與式保種、農民育種以及參與式育種等議題演講。
在過去,農民可相互流通、自由販賣種子,但近百年來,種苗公共財逐漸私有化,轉變層面可歸納有技術及法規2個方向。在技術方面其一為雜交技術的興起,種苗掌握在個別公司手中,其二則是基因改造技術,如2003年孟山都公司發展出終結者基因,種子死亡無法自行留種。
在法規方面,則以智財權-專利法、品種權,綁定新育成品種,但為農業發展,其中品種權針對育種者及農民免責。育種者用他人品種育種,需要得到他人授權,農民免責則根據國家規範而不同。在臺灣只有水稻、大豆(除毛豆外)、落花生、綠豆、紅豆、玉米,才能享受農民免責-具自行留種、選種自用的權利。
其中印度品更保障農民權利,亦即育種者或公司之品種改良若使用農民品種(亦即已存在古老品種,此依法原不能申請專利及品種權),要將部分利潤回饋到地方種源基金。另外印度亦允許農民保存、留種、播種、交換、分享及販賣等小規模經濟活動。
目前全球民間保種工作有許多形式,其中透過固定的種子交換活動,讓農民與保種組織合作,農場沒辦法照顧到的品種,透過農民持續繁殖,這就是參與式保種的意義。另外美國亦興起種子圖書館,目前已有460家圖書館參與,民眾「借」種子,採收後再將種子歸還。
郭教授最後提到農民可隨著時代演變,能找出最適合當地的品種,只不過時間會很長,且農民缺乏遺傳學知識。故目前發展出參與式育種,亦即農民及育種者合作,育種者針對農民需求進行雜交工作。到第三、四代分送給不同地區的農場,再指導農民選種,農民也會自行判斷,該如何選才能滿足自身需求。
目前臺灣各界紛紛興起保種工作,郭教授亦持續推動農民保種運動,建立觀點種子網收集國內保種資訊,他表示將於10月14日舉辦臺灣首次全國種子交換會,期望更活絡臺灣保種運動。
陸稻返鄉回部落 本場協助設置採種田
‧本場自各部落收集陸稻種原,經過多年後返回部落重拾陸稻栽培傳統 |
陸稻回鄉,本場經由O'rip生活旅人工作室負責人黃啟瑞先生的媒合下,於8月30日攜8種陸稻品系,栽培於光復馬太鞍部落。由於耆老表示部落原有之陸稻品系大多失傳,期望藉此田區成為部落陸稻之採種田,找回失落的陸稻栽培傳統。
本場經年輔導原鄉農業,除了蔬菜、雜糧及根莖類,原住民族之陸稻用於祭祀及慶典,一直是珍貴且稀有的存在。過去場內之稻作研究室自民國70年起陸續收集陸稻品系,更在90年初期,時常聽到部落老人家感嘆材料恐有失傳之虞,因此開始有系統蒐集陸稻品系達247種。
而在時代的演變下,因為主流品種的淘汰、機械採收的限制,以及耆老凋零。光復鄉馬太鞍部落目前主要留存的陸稻品系,以無芒、種皮白色的糯米Balinono為主,不再保留其他陸稻品系。因此本場這次準備自壽豐鄉月眉、卓溪鄉卓清、崙山,以及豐濱鄉靜浦部落等地收集之10種品系,讓部落老人家辨認。
他們在辨識的同時不斷回憶過去,老人家表示馬太鞍過去曾有3種無芒的白糯米,並對上述10個品系中,2種黑芒紅糯米、1種白芒白糯米有過栽種印象。當地的張進華頭目亦敘述40-50年前在山上砍樹燒草、隨後直播陸稻,以及抽取稻穗、手工脫穀的栽培、採收方式。
另外場內亦準備8種陸稻品系提供部落農友栽培,其中包括在阿美部落-富源,以及布農部落-古風、崙天、崙山等地收集的品系,其主要特性為對光敏感的白糯米,適合於二期作栽培。除了在馬太鞍酋長撒巴勒奧家族的田區,特別設置一塊栽培採種田外,百大青農柯春伎及部分農友亦嘗試帶回栽種。
本場近年持續進行原民特色作物保種工作,在陸稻品系的保存方面,更是每年不斷的繁殖與更新。並於其中純化選育出2個品種-花蓮22與24號,除了紅香糯花蓮22號之前以技轉方式返回太巴塱部落後,今則以另一種方式返回部落,讓民間與公部門單位一起在保種之路共同努力、相互支持。
美國中西部州議會領袖及國會助理來訪
關心有機農業、極端氣候等問題
‧外交部帶領美國州議員領袖來場,了解臺灣農業發展情形,以及本場育種現況 |
為促進國際合作與交流,美國國會助理分別於8月10、15日,以及中西部農業州之州議會領袖31日來場交流,他們關心臺灣有機農業栽培、驗證、進出口等問題,以及極端氣候預防、基改作物栽培情形。
外交部帶領美國國會助理訪問團,以及中西部州議會領袖訪問團來場參訪,其助理團來自田納西、南卡羅來納、密西根、華盛頓、加州及德州;州議員亦來自南達科他、內布拉斯加、密蘇里、堪薩斯及北達科他等農業州,在聽完簡報後大夥對我國農業相當有興趣。
他們提出許多問題,包括有機農業、作物育種時程、有機農產品進出口現況、政府對於農業人口老化的因應作為、農業大學或農業教育訓練單位對農業人力的培育、農田灌溉系統的設置與管理情形,以及基改作物研究及栽培現況等,雙方交流熱絡。
座談後助理訪問團參觀場內綠籬草毯示範圃,讓外賓認識生態服務系統如何運用於防治害蟲,並參訪米質分析實驗室,了解如何利用儀器測定白米外觀、蛋白質含量及食味值等,並實際官能品評轄區主要品種-高雄139號之白米Q彈口感及風味。
州議員訪問團本場則準備大豆花蓮1號及2號製作之豆漿供大家品嘗,會後至大豆及鵲豆試驗田,了解宜蘭花蓮大豆生長特性以及鵲豆高溫逆境試驗,作為新品種研發依據。州議員及助理們均對場內細心接待表達感謝,雙方並互贈紀念品,期望未來有更深入之交流與合作。
本場輔導新社森川里海 多元權益關係合作夥伴案例
於IPSI網站線上分享
‧新社森-川-里-海生態農業倡議,獲IPSI網站線上刊登網址為https://goo.gl/Z58gB4 |
本場與國立東華大學、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新社噶瑪蘭部落及復興Dipit部落以及其他單位共同合作之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森-川-里-海」生態農業倡議多元權益關係人參與案例,由東華大學李光中副教授撰寫相關文章,近日於國際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IPSI)之網站上發表分享。
本案自105年10月啟動,由包括本場之6個核心成員、20個相關組織共同組成多元權益相關平台,以當地部落需求為主體,共同制定不同的長短期行動計畫,期望有助於當地的發展與進步。
此案例亦為臺灣農村提供一種新可能,目前宜蘭頭城及雙連埤皆從中學習經驗,同時本案例亦讓世界看到台灣里山精神,以及台灣生態農業新面貌。
107年10月 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
作物別 | 病蟲害種類 | 時 期 |
---|---|---|
水稻 | 紋枯病、白葉枯病 | 全月 |
褐飛蝨、螟蟲 | 全月 | |
稻苞蟲 | 全月 | |
落花生 | 葉班病、斜紋夜蛾 | 全月 |
小綠葉蟬、小黃薊馬 | 下旬 | |
玉米 | 玉米螟 | 下旬 |
葉班病 | 全月 | |
水芋 | 斜紋夜蛾 | 全月 |
葉菜類 | 小菜蛾、黃條葉蚤 | 全月 |
斜紋夜盜蟲 | 全月 | |
青蔥、蔬菜類 | 軟腐病 | 全月 |
疫病 | 下旬 | |
青蔥、韭菜 | 薊馬、潛蠅 | 全月 |
青 蔥 | 甜菜夜蛾 | 全月 |
蔬菜、瓜果類 | 銀葉粉蝨 | 全月 |
甜菜夜蛾 | 全月 | |
瓜實蠅 | 全月 | |
果樹類 | 東方果實蠅 | 全月 |
柑 桔 | 潛葉蛾 | 下旬 |
葉 蟎 | 全月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