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情月刊第236期-2020.03
第236期|2020.3月號| PDF檔下載 |
為關心新冠肺炎對休閒農業的衝擊,農委會陳吉仲主委於3月11日率會內團隊,在香格里拉休閒農場召開「因應武漢肺炎疫情-休閒農業輔導方案說明會(北區場)」,轄內休閒農場及田媽媽餐廳均到場參與。除說明會外,陳主委並至本場蘭陽分場以及礁溪鄉,了解場內農業技術研究發展,及訪視金柑農友產銷情形。 農委會輔導處針對疫情提出多種輔導方案,包括紓困周轉貸款協助外,更進一步提供場域硬體升級、員工訓練及薪資輔助、多元行銷主題以拓展客源,及農遊伴手商品開發優化獎勵等利多政策,並預計透過電子票券推動獎勵農遊措施、行銷宣傳推廣計畫,讓休閒農業市場盡速回溫。 會中陳吉仲主委除傾聽休閒農場及田媽媽的心聲外,更清楚說明會內相關政策,並與業者充分交換意見。他期待農委會攜手與在地休閒農場與田媽媽餐廳,共同為臺灣休閒農業開拓商機。 另為了解宜蘭縣農業發展,陳吉仲主委特別訪視本場蘭陽分場,本場杜麗華場長與分場研究同仁,說明分場辦理各項研究計畫,包括青蔥、仙草品種改良,青蔥健康種苗繁殖、降低青蔥連作障礙、青蔥智慧農業微氣候監測,搜集及建立原生野花種原繁殖栽培技術應用於休閒農場景觀佈置,及宜蘭二期稻作休耕田區試種滿江紅等研究內容。 說明會後,陳吉仲主委亦訪視宜蘭礁溪鄉金柑農友產銷情形。獲得首屆善農獎的游淑珍農友感謝農委會的輔導,包括農糧署產銷履歷及本場非農藥資材HLST合劑防治黑點病等。蘭陽金柑生產合作社林庭財理事主席表示,配合政府有機與友善耕作政策,社內金柑鮮果獲得市場認同,目前有機金柑每斤可賣到180元的高價。 最後金柑合作社的農友們力邀陳主委為金柑代言,期待今年12月主委能與農友共同推廣宜蘭特色的金柑產業。
|
柚花花開 本場評估除花對提高果實品質可行性
為提升轄區文旦柚果實品質,本場著手調查文旦柚除花對產量及品質的影響,今年於瑞穗鄉林誠雄農友設置試驗田。本場杜麗華場長於3月12日率陳季呈研究員、葉育哲課長、劉興榮課長與劉啟祥助研員,會同瑞穗農會黃盛皇總幹事,實地瞭解文旦果園生育狀況與除花作業情形。 除此之外,本場加工研究室同時進行柚花加工相關研究,包括精油萃取等多元利用,並開發更多柚花及果實相關加工產品,期待幫助文旦產業創造更高之收益!
|
緊急!發現薏仁危害案例、秋行軍蟲成蟲數偏高
|
‧初齡幼蟲取食葉片之葉肉組織常造成白色薄膜狀,此時是最佳防治時機 |
近日防檢局監測高風險作物產區(如玉米、牧草、大豆毛豆等),秋行軍蟲誘捕蟲數較高,且在嘉義及台中薏苡(又稱薏仁)田區發現該蟲危害,為臺灣受害作物再添一例。本場呼籲種植這些高風險寄主作物的農民,應加強田間巡查,戮力在作物苗期充分保護植株,並且早期發現、即早防治,才能確保作物收成。
文獻記載秋行軍蟲寄主植物多達353種,目前臺灣發現的秋行軍蟲危害案例,寄主為玉米、高粱、百慕達草,以及日前最新通報之危害薏仁案例。林立助研員聯繫花蓮薏苡產銷班,班員夏俊傑農友表示,今年班內一期作改種大豆。已請其轉知其他班員加強巡田,並依防檢局公告的8種藥劑防治(賜諾特、剋安勃、護賽寧、依芬寧、蘇力菌等)。
秋行軍蟲幼蟲偏好取食作物嫩葉,其中玉米危害時期,主要集中在苗期至輪生後期之間,之後蟲體便逐漸變少,因此要把握前期防治時機。本場植保研究室林立助研員表示,農友應盡量於蟲體1-3齡時就開始著手防治,然而因此時蟲體小不容易發現,建議農友可試著在作物苗期,如玉米種下後2-3週時,加強巡田,若觀察到葉片遭啃咬成小塊白色薄膜狀,立即全面施藥,藥劑需噴施全株葉片。
依照本場跑遍各案件現場經驗,玉米種下後最快第14日就可發現蟲體與危害徵狀,此時為最佳施藥時機點。除防治效果好之外,也有助於減少後續施藥次數。目前秋行軍蟲仍屬緊急防疫第二階段,農友若發現疫情請進行通報配合施藥。
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第二階段課程 宜蘭場落幕
‧食工所辦理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第二階段訓練課程,在本場協助下移至宜蘭縣農會上課,讓學員有更大的學習空間 |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於2月25、26日及3月4、5日,假宜蘭縣農會辦理推動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制度訓練班-第二階段「管理制度與食品安全類」課程,本次對象是針對第一階段測驗合格之學員。在完成第二階段課程並取得證書後,農友可申請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登記。
由於欲申請農產品初級加工場資格的農友,需取得加工技術及食品安全教育訓練40小時(含)以上及格證書。108年12月本場於轄區舉辦第一階段共19小時的課程,其餘課程則安排於今年度辦理,目前宜蘭場次已順利舉辦完成,共148位農友取得證明。
本場杜麗華場長表示,為了讓大家有較大的學習空間,本次課程移到宜蘭縣農會辦理,同時勉勵大家持續努力學習。宜蘭縣政府康立和處長表示,宜蘭農友對農產品加工迫切,頻頻反應加工場登記需求,因此感謝本場與食工所,於宜蘭就近辦理課程,若農友有加工及通路需求,縣府也會加強輔導及協助。
本場作物環境課邱淑媛課長,亦關心學員的加工需求及問題,除到現場解答學員的加工技術問題外,也介紹本場農產加值打樣中心的功能及服務項目,鼓勵學員善加應用。若未來有任何加工需求及技術問題,本場也會做好輔導角色及後盾。
西瓜病蟲害整合性管理 減藥、合理施肥好健康
‧本場舉辦西瓜病蟲害整合性管理及合理化施肥講習 會,希望農友培養減藥習慣 |
西瓜是花蓮地區重要產業,有鑑於去年鳳林地區部分田區西瓜蔓枯病及薊馬發生嚴重,3月5日本場於鳳林鎮中心埔蔬果運銷合作社,辦理西瓜病蟲害整合性管理及合理化施肥講習會,希望讓今年西瓜生產更順利。
花蓮地區栽培西瓜時期,第一期作正逢春雨及梅雨季節,氣溫暖涼不定且潮濕,第二期作夏季則經常受到颱風侵襲,造成莖葉出現傷口易使病原菌侵入,因此農友須注意加強管理與防治作業。
目前農友防治病蟲害,往往只依賴噴施化學農藥,可能會有農藥過量殘留、抗藥性產生的風險。因此農委會推動病蟲害整合性管理(IPM),是整合運用多種管理方法,來降低病蟲害發生,包括預防、監測及治療。
針對西瓜蔓枯病以及其他病蟲害,植物保護研究室蔡依真助研員鼓勵瓜農進行整合性管理,包括採用健康種苗、巡田監測病蟲害,並輪替使用不同作用機制藥劑,善用安全性較高的植保資材。在土壤肥料方面,徐仲禹助研員則向農友講解西瓜合理化施肥及應用有機質肥料,讓西瓜生育品質更加提升。
講習會中鳳榮地區農會推廣部林裕豐主任,表示農會將繼續提供服務及致力支持西瓜產業發展,花蓮縣政府動植物防疫所郭恕君股長則提醒農友應落實安全用藥。本場杜麗華場長則關心西瓜生育情形,她勉勵農友在氣候變遷環境下更要應用整合性管理模式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
發掘作物機能性成分 本場研究植物次級代謝物影響因子,並建立檢測平台
‧馬蘭具多酚、類黃酮、香豆素等成分 |
為了解作物機能性成分影響因子,本場進行菊科植物機能性成分研究,同時建立機能性成分分析平台,擴大作物機能性篩檢,以發掘出更多具有保健功效的作物,進而開發屬於在地的保健機能性產品。本場於3月3日以此為主題進行學術研討,分別由林詩容研究助理,以及游之穎助研員報告。
機能性成分是植物次級代謝物,如酚類、生物鹼等,並可依此製造出香料、農藥或藥劑等,而影響其含量的因素包含生物和環境因子,如品種、生育階段、光、水分、鹽分等。游之穎表示研究植物次級代謝物與環境交互關係,藉由瞭解其生合成路徑與機制,有助於提高作物的產量與品質,同時也有利於人類更有效、合理地利用植物的次級代謝物。
而近年本場作物機能性研究方向,包括育成多項機能性品種,並發展成分及抗氧化力分析的技術。在育成品種方面,苦瓜新品種目前製成多項保健產品,並走向植物新藥。在成份分析方面,以轄區具潛力之作物為材料,包括丹參、當歸、白芷等中草藥,已建立相關資料庫,並據此研發保健機能產品,如丹參消脂茶以及降血脂複方產品等。
因此本場積極發展檢測平台,目前由張同吳研究員及林詩容助理負責。為鼓勵同仁多加利用,林詩容於學術研討中說明樣品採集前處理、乾燥方式等,在成分萃取後進行抗氧化能力評估,包括總酚類化合物含量、總黃酮類化合物含量、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評估後再進行機能性成分定性及定量分析。
本場杜麗華場長強調,場內重點項目包括機能性保健產品開發,及發展植物源防治資材,必須先了解植物有效成分。因此檢測平台開放同仁使用,希望集眾人之力,發掘更多具有保健功效或特殊成分的植物,開發高附加價值的農特產品。
信賴溯源、生產智動化 清大黃能富院長來場演講
本場同步進行轄區智慧化大豆區塊鏈研究
‧本場於田區設置微氣象站及縮時攝影設備,進行智慧大豆區塊鏈研究 |
為導入智能系統,輔導農友加入區塊鏈、提升農業管理效能,本場邀請清華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同時為科技部通訊網路計畫召集人黃能富院長來場,演講「人工智慧在新農業的應用」,分享該團隊近年在農場導入物聯網收集田間大數據、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智能控制等經驗,以及結合農業區塊鏈信賴溯源產銷平台的應用成果。
黃院長首先說明智農系統架構,由田間微氣象站、無人機等設備,蒐集農場多樣性數據上傳雲端,經由農業達人技術智慧庫、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後,智動管理農場施肥、灌溉、照光等項目,讓生產智動化,農場主亦可通過APP管理農場環境及資材控制。
而智慧農場配合人工智慧加工或分級包裝後,經由冷鏈運輸至餐廳、超市或消費者。這些從生產到餐桌所有數據,均匯入農業區塊鏈信賴溯源產銷服務平臺,因為同時鏈結驗證單位、農業專家技術資訊,因此資訊公開、正確,不但消費者可溯源生產或運輸資料,未來農友在銀行貸款、保險取證時,此平臺皆可提供服務。
在生產智動化方面,黃院長以屏東帝王火龍果農場為例,除了智能控制、管理農場外,另利用航照、空拍,讓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應用於開花數計算,可做產量預測。採收後的分級亦可利用AI影像辨識,進行成熟度挑選後再以傳統重量分級,未來將進一步開發智慧眼鏡,應用於疏花蔬果的選擇上。目前本場農業機械研發,多針對物理式結構研究,在成本控制下,若能配合人工智慧,將對產業有更大的助益。
另外今年度本場進行「智慧化有機大豆生產環境監測及系統開發」計畫,於壽豐鄉王彥棠及光復鄉施清瀧農友田區,設置氣象站、土壤感測器、作物生長縮時攝影機等設備,並連結奧丁丁區塊鏈系統,即時收錄田區資訊。本場對照過去轄區大豆生長資料,例如暴雨、低溫、日照等環境影響因子,再對比今年收集之資料,以預測未來大豆生長期可能遭遇到的困難,並建立屬於專屬轄區品種的大豆生長模型。
本場109年農民學院課程出爐 歡迎線上報名
‧農民學院專業訓練網站【https://academy.coa.gov.tw/】 |
本場109年度農民學院課程出爐,即日起開放線上報名!請各位農友留意農民學院網站資訊。
報名資訊
»農民學院線上報名洽詢窗口:冠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朱育葶小姐(02)2301-2308。
»本場農民學院課程洽詢窗口:農業推廣課林正木先生(03)852-1108轉1960。
宣導
‧青農貸款5年免利息 政府補貼來相挺 |
‧專案農貸週轉金 貸款期限延長 |
‧因應新冠肺炎 最新輔導方案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