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專訊112期-有機與生態農業專輯2020.06
第112期|2020.06月出刊|本期PDF下載 |
|
||||
定期監測、共同防治 本場關心宜蘭茭白筍產業
茭白筍為宜蘭縣礁溪鄉重要作物,108年本場接獲農友來報,有新興蟲害節蟎危害,場內植保研究室及蘭陽分場相當重視,除了盡速輔導防治外,今年更於3月開始監測該蟲發生密度。 肉眼看不到的茭白筍節蟎,只有0.02公分,主要危害茭白筍葉片,而農友往往要等到植株葉片不正常捲葉才能發現,若不管理會造成茭白筍筍子變小,影響產量。該蟲在夏季會造成嚴重危害,因此本場自3月開始查看種苗是否帶蟲,種植一個月後開始監測,並於6月開始隔周進行田間調查,未來將視蟲口數量決定監測密度。 目前已知節蟎會隨風傳播,防檢局已公告可使用可濕性硫磺粉劑防治,有機栽培可使用石灰硫磺合劑,農友若發現茭白筍葉片捲曲情形,應盡早防治。 除節蟎外,108年本場輔導礁溪蔬菜產銷班進行二化螟共同防治,防治成效良好,今年也同樣提醒班員繼續懸掛費洛蒙進行共同防治,以維護茭白筍品質和收益。 |
||||
田間原生野花介紹作者:游之穎助理研究員、林立助理研究員、廖婉蓁研究助理 蘭陽分場作物與生態研究室
前言 農田裡的野花野草扮演農業生態系生物多樣性的要角。隨著國人對生態與環境保護意識提升,對於野花野草的態度也逐漸轉變,但許多早期隨處可見的原生野花已難復見。本場致力於友善環境的有機農法開發與推廣,及生態農業的研究,並研發原生野花植生毯,有助於農田植被復育,營造有益昆蟲棲所,增加農田生物多樣性,重建農田生態服務系統,冀望讓農業與生態永續共榮。以下介紹幾種農田周邊可觀察到的臺灣原生野花(參考特生中心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不僅可應用於農田生態景觀營造,許多還有民俗應用功能,可應用於食農教育、環境教育及休閒農場導覽解說等。希望大家多多認識,不妨留下一些生長空間讓它們繼續為臺灣綻放美麗的身影吧! 水芹菜 科別:繖形花科 水芹菜,喜生長於水邊潮溼地,常見於水田溝渠邊及山林步道旁。屬繖形花科,花朵數量多,可吸引多種昆蟲及節肢動物,如橙瓢蟲、食蚜蠅、蜂、蝴蝶及蜘蛛等,亦可做為野菜利用。 魚腥草 科別:三白草科 魚腥草,因具有特殊氣味而得名。是臺灣傳統民俗保健上常應用的原生植物,可煮茶或煮雞湯。東南亞國家亦會利用其走莖涼拌生菜沙拉。日本稱之為十藥,亦為常用之民俗保健植物。喜半遮陰潮濕環境,早期常見於農田潮濕地或山邊林下。具匍匐走莖在半遮陰潮濕地易擴展之優勢地被。 |
||||
有機水稻自主育苗作業作者:郭東禎助理研究員 作物環境課農機研究室
前言 在臺灣種植水稻有成熟的一貫化作業流程,更有完善的代耕產業。最常見的流程是農友向育苗場訂購秧苗,約定好品種、數量,再媒合插秧機代耕業者安排機插時間,接著只要在插秧前整平田區即可。育苗場集約育苗可以大量提供品質穩定成本合宜的秧苗,但是對於品種和栽培曆有特殊需求的,就難達到細緻地客製化服務了。但對於有機小農來說,提高產品的差異化和精準栽培以減少病、蟲、草、螺等危害,正是最重要的課題。 向育苗場購買秧苗雖然方便但排程無法自主,宜蘭地區水稻的最佳插秧時段在2月底到3月初左右,常發生稻苗供不應求的狀況,若提前或延後插秧在水稻抽穗揚花期會碰到梅雨或颱風,嚴重影響收穫,若是能自由控制排程,適度調整育苗時間即可避免影響,自主育苗的優勢就在於此。不僅如此,若秧苗綠化時間足夠,水稻植高超過5指,淹水高度相對也能較高,對雜草防治有利,較成熟的稻苗也較能抵抗福壽螺的危害,對於有機水稻管理有相當大的幫助。當然更不用說品種的選擇也不再受限於育苗場業者,選擇食味值高或是其他具有特色的品種,能提高自己商品的特殊性,以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所以本場整理歸納了有機水稻自主育苗的作業流程,也引進了三臺機具,希望能幫助稻農在育苗上多一個選擇。 資材處理 稻種在育苗前須經過鹽水選、溫湯以及浸種催芽的步驟,將稻種倒進比重大的鹽水中,使其中被蟲蛀、空包彈或是比重小的稻種浮起,留下的皆是飽滿充實的稻種間接提高發芽率。鹽水選後接著溫湯,溫湯的主要目的就是消毒,高溫可以殺菌,溫湯的原理也是一樣透過將稻種浸泡溫熱水使得稻種表面病菌得以被去除。除此之外溫湯也能讓稻種認為環境溫暖適中,藉此打破休眠,使得稻種的發芽率提高。留下來的稻種要做進一步浸種催芽的處理,而要讓植物發芽需要給予足夠的水分,浸種的目的就是讓稻種吸飽水份而發芽,而催芽則是將吸飽水份的稻種置於溫暖的環境下,促使稻種發芽。 |
||||
畦間中耕除草機之研發與輔導作者:張光華副研究員、簡宏諭研究助理 作物環境課農機研究室、蔡秉芸助理研究員 作物改良課農藝研究室
前言 在農委會的大糧倉計畫和有機友善政策之下,本場積極推動有機雜糧生產機械化,持續研發作業能力和價格符合生產規模的農業機械導入產業使用。本年度開發完成「附掛式畦間中耕除草機」,適合採單畦雙行種植的旱田作物使用,為有機栽培的除草困境新添利器。 目前花蓮大豆的種植面積約300公頃,其中採有機栽培的占比一半以上。大豆栽培可選擇平畦或作畦種植。作畦的好處是遇強降雨有利排水,缺水時可以溝灌,所以傳統上採用作畦栽培;平畦種植則因為行距較寬,有利通風減少病蟲害發生,而且車輛進出容易,有利於機械除草。以往有機大豆產業的單位面積小,加上一直沒有合適的畦間除草機問市,因此本場曾推廣農友平畦種植,再以中耕機單行除草;隨著耕作面積增加,107年本場也推出乘坐式的「附掛式旱田除草機」提高機械除草效能。 不過作畦栽培仍是國內種植大豆的主流規格,而且落花生同樣也使用這種單畦雙行方式種植,總面積將近3萬公頃。因此在推動大豆和花生有機種植的路上,乘坐式畦間中耕除草機的開發有其必要性。 研發適用作畦栽培的除草機 作畦栽培規格的除草機械有迴轉耕刀型和圓碟犁型2種,農友們分別引進日本Niplo及Iseki的除草機使用。迴轉耕刀型以曳引機動力旋轉,切削表土除草,能應付各種草況和土壤質地。不過迴轉耕刀除草在畦側會有死角無法防除,此外田間若有石礫,耕刀也有斷裂的可能。圓碟犁型式比較貼近畦的形狀,在畦底和畦側都有不錯的防除效果,而且較能耐受石礫撞擊,此外拖曳作業的工作效率也比耕刀型快3倍以上。但目前引進的兩種除草機都只能使用在畦間除草,涵蓋範圍只有需要除草面積的一半不到,畦面的雜草還是無力防除,只能仰賴人力補足。 經過與在地農友的討論,並且依據先前開發除草機的經驗,本場決定採用破土犁、圓碟犁和彈性除草爪的組合,設計兩種除草器模組進行雜草防除。除草原理是先將土壤犁鬆使雜草基部鬆動,再以除草爪耙除或以碟犁翻起。分二階段處理可以增加耕除雜草和讓雜草凋零的機會,以提高防除率。 |
||||
米點滴日本甘酒,新興稻米發酵飲料作者:李睿家助理研究員 作物改良課農藝研究室
前言 隨著農友栽培技術及機械化發展稻米單位面積產量逐年上升,根據農糧署統計,108年度稻米收穫面積約27萬公頃,年收穫量約為170萬公噸,但隨著飲食西化,個人年均稻米消費量逐漸下降造成稻米供應過剩,因此強化稻米多元化利用成為近年重要政策,包括米麵包、米麵條、加工米、飼料米等等,並加強米食文化的推廣。日本為重要稻米生產國,在米食文化推廣上多有著墨,近年臺日交流頻繁,品嘗一杯熱呼呼的甘酒逐漸成為臺人遊日的冬季體驗,本場以轄區內特色稻米品種進行甘酒製作,希望能讓民眾在國內就能享受甘酒的風味,並增進國產稻米消費利用,本文針對甘酒及本場品種簡單介紹。 甘酒簡介 米食文化在亞洲各地皆有發展,以稻米為主材料的發酵飲品種類繁多,如臺灣有甜酒釀、韓國有甜米釀(식혜)及朝鮮甘酒(단술),而日本也具有其特色米發酵飲品-甘酒(あまざけ)又稱米花釀。甘酒含有大量營養成分,包含葡萄糖、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葉酸、膳食纖維、低聚醣及游離胺基酸(半胱胺酸、精胺酸、麩醯胺酸)等,隨電視節目宣傳有「喝的點滴」的稱號。近年來有報導指出甘酒因富含游離胺基酸具抗氧化作用;在動物試驗中,長期餵食小鼠甘酒發現其具調節生理機能及促進新陳代謝的潛力;在人體試驗中,藉由儀器測試及問卷調查,發現長期服用甘酒能改善腸胃細菌生態促進排便順暢、幫助入睡且具有養顏美容的功效,因此甘酒在日本被認為是具有多重功效的健康食品。 |
||||
文旦柚花之除花與利用作者:劉啟祥助理研究員 作物改良課園藝研究室、陳柏翰助理研究員 作物環境課農產加工研究室
前言 文旦柚是我國重要經濟果樹之一,黃綠甘甜的文旦果實,是秋日金風中的饗宴;而皎白馥郁的文旦柚花,則是明媚春光裡的盛事。人間三月,潔白的文旦柚花悄然綻放,清新卻濃郁的香氣,隨著柔和的春風,飄送到大地,滿山遍野的花香,為純樸的文旦產地帶來浪漫的氣息。隨著近年文旦產業的逐步發展,具有鮮明特色與香氣的柚花,自然也是產業多元發展的重點;而是否藉由柚花的利用也可達到減少著果降低不良果比例的效果,也有待釐清的。本場於今年柚花花期進行相關試驗觀察,本文謹就目前初步結果與相關試驗進行報告,敬請各位指正。 柚花除花試驗 本場於今(109)年3月選取樹齡9年、尚未完全進入經濟生產階段之文旦果園,依據目前產地主要的除花方式進行除花作業。目前柚花材料主要是提供柚花茶生產的原料,必須採收香氣最濃的文旦柚花。因此,除花時需要乾燥的環境以利香氣的呈現,故而清晨露水未乾時並不採收,下雨天或雨後潮濕的狀態也不適合採收。而香氣最濃的柚花則是指花朵完整並已膨大,花瓣剛開始開放至完全開放之柚花;若花瓣已經反折或是白色的花瓣已經改變顏色,則該朵柚花香氣已降,並不是理想的加工原料。柚花採集後集中由加工業者收購,所支付的是新鮮柚花重量的金額,並不支付採收的工資。而柚花加工業者都希望取得的柚花原料品質整齊,不需再次篩選淘汰不適當的柚花,據以保障生產的柚花茶的品質。 由前述除花條件可以發現,生產柚花茶用的柚花是以個別單一柚花進行判斷是否採集,與一視同仁大量採收之作業不同;參考茶青的採收方式,柚花的採集較偏向「一心二葉」的手採茶,而非講求效率的機械採茶。若然遭逢降雨、花朵生長部位不易採摘甚至漏採等因素,一旦過了適當採集的時間,也就聽憑謝花與著果。因此,進行柚花採集的文旦果園,往往也會有文旦果實的著果與生產。例如本場今年度以9年生文旦果園進行的除花,於生理落果結束後的調查結果即可發現,未進行除花處理之文旦著果數為170顆果實,除花處理之文旦著果數為93顆,雖然著果數目明顯減少,但依然仍有文旦果實的生長。 |
||||
帶著青農學習趣作者:王義善助理研究員、邱于珊研究助理、劉興榮課長兼副研究員 農業推廣課農業經營研究室
本場與宜蘭縣農會於9月份聯合辦理青年農民縣外交流研習活動,此次行程規劃三天兩夜,並拜訪了許多單位,如農糧署、農業試驗所、埔里大坪頂百香果農、日月潭紅茶廠、臺灣穀堡、十二寮休閒農業區等處。除了宜蘭縣青農報名參加外,宜蘭縣農會的理事長、總幹事及兩位理事也共襄盛舉,期盼藉由三天二夜的實地觀摩和交流,能激發青農們在生產技術、銷售模式上的創新想法,並促成跨區或異業之合作機會。
栽培技術應與時俱進 此行第一站來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並由農業化學組李豔琪助理研究員為大家教授蔬果作物合理化肥培管理要點,她提到近年觀察農田中氮肥有施用過多的現象;為了因應氣候變遷下劇烈的天氣變化,氣溫高和雨水過多時,應降低氮肥施用量,以符合肥料報酬漸減率,避免不必要的施肥,徒增生產成本。接著由農場管理組吳錫家副研究員引領一行人至短期蔬果栽培溫室實地導覽,介紹半自動養液供應系統、環境微氣候監測系統、微霧噴霧裝置、立體式棚架及防蟲隔離等設計。同行的青農們對滴灌養液系統和椰纖包特別感興趣,紛紛向吳副研究員請教設施栽培細節,也希望能將這套設施生產技術廣泛應用於宜蘭地區,以期提升設施栽培的質量與量能。 同業分享吸取經驗 第二站來到埔里大坪頂的詹家果の王百香果農場,由第四屆百大青農,也是現任埔里青農聯誼會分會長詹雯馨分享其百香果種植經驗,大坪頂的百香果品種以臺農1號和滿天星為主。而這裡的百香果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栽培方式,就是睡在〝吊床〞上,其實這個方法,主要是預防果實成熟後,掉落地面撞擊受損,致使發酵變酸或污染果園環境。詹雯馨同時也不藏私的分享百香果挑選小技巧,比如「果皮要選擇呈現深紫紅色的,重量則要越重越好」等方法。另臺中農改場埔里分場長陳俊位也親自到場為青農們介紹百香果栽培技術,如將整包肥料放置在百香果植株和植株間,讓肥份慢慢釋放,不僅保暖保濕,也能維持百香果果實產量穩定。 |
||||
農民學院結訓學員專訪—用創新思維打造夢想中的農業烏托邦百大青農黃柏凱作者:林正木助理研究員 農業推廣課農業推廣教育研究室
前言 雙親在農業都相當具有成就,父親是連續兩屆擔任百大青農的陪伴師,母親則是榮獲十大神農模範農民,然而農二代黃柏凱一開始卻未走向農業道路,承襲父母親傑出的表現。 高中時代親身感受農人的辛苦及看天吃飯的壓力後,從此發誓不走農業這條路,到了大學仍帶著這信念選擇唸化學系,打算完全脫離農業。直到大學暑假時到國外農場打工換宿,徹底顛覆了對農業的印象,也讓他拿起鋤頭開始去重新認識農業。以下將介紹黃柏凱近年來務農的經歷及作為,並提供新進青農踏入農業之參考。
高中時代幫農經歷 成為農業逃兵 高中時期,每當假日同學總是三五成群結伴開心出去玩時,黃柏凱卻要留在農場幫忙農務,休假時光總是在工作中度過,辛酸的一面是同年紀的同儕無法體會。儘管是農家子弟,經歷過勞苦的工作經驗後,黃柏凱發誓不再走農業這條既辛苦又孤單的道路。 隨性的父母親,也不強求兒子務農,反而尊重他的決定及性向。因此,高中畢業考完大學後選擇念第二類組理工科的化學系,未來想要往化學領域發展,「我是在農村長大的農業逃兵」,黃柏凱這樣調侃自己。 出國打工機會 重返農業職場 許多臺灣學生嚮往到國外打工,不僅可以開拓國際視野,還可以體驗異國農村生活,黃柏凱也不例外,大學升三年級的暑假到國外藍莓農場打工換宿,曾到過澳洲、加拿大。 這次的國外體驗是個重大契機,讓黃柏凱體認到就算是已開發國家,農業仍然是重要的民生基礎產業,不少在地青農也樂於投入農業;同時也見識到國外現代農機已普及化,讓農業可以很輕鬆又有效率,比較高中時期幫家裡辛苦務農差別很大。因此,出國打工成為黃柏凱重返農業職場轉捩點,決定回臺灣後投入農業,而且就從有機農業開始。 |
||||
了解土壤 本場辦理土壤與農業資源循環利用課程
要種好作物,就要先了解土壤與肥料管理。本場於6月18-19日辦理農民學院進階選修訓練-土壤與農業資源循環利用管理實務班,邀請多位土壤肥料專業教授,為農友現身授課。 本次課程重點為土壤與肥培基礎知識及田間管理技術,以及循環農業理念與運用。邀請3位台大及中興退休教授,包括鍾仁賜、陳尊賢、黃裕銘老師,說明土壤基礎知識、施肥,及植物營養與土壤有機質管理等課程。 本場土肥研究室倪李豐助研員則介紹本場免費土壤檢測服務,並帶領學員至實驗室了解土壤分析流程,以及循環農業介紹,並於田間實際製作生物炭。讓農友經由良好的土壤及肥料管理,提升作物品質及產量,永續利用土壤資源。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