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情月刊第243期-2020.10
![]() |
第243期|2020.10月號| PDF檔下載 |
為加強青年參與公共事務,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舉辦全國巡迴座談,花蓮場次於9月30日在富里鄉天賜糧源合作社舉辦,會中邀請花蓮各界在地青年代表共15位參與,由鍾雨恩青年委員及唐鳳政務委員共同主持,在地機關包括水保局花蓮分局、農糧署東區分署、花蓮縣政府以及本場等都到場參加,其他部會則以視訊連線,了解並解答青年們所提出的議題,期望未來將在地建言納入政策。 本次會議為分組圓桌座談討論形式,議題包括「科技導入與運用」、「產銷效益」、「地方生活發展」等。在科技導入與應用部分,日出禾作社黃瀚表示無人機可大大縮短人力工時,但從考照到噴藥申請等現行法規及管理,對農民很不友善,希望能放寬限制以利推廣。此外,也有青年建議整合各種農業產銷系統、讓5G將鄉村列為優先發展地區,以彌補城鄉差距等建議與意見。 本次座談會除唐鳳政委外,青年發展署陳雪玉署長亦到場參與,並在會餘時間至富里水稻田區參訪,了解有機農業生產以及無人機運用對農業的重要性,因此他們都非常重視在地青年農民所提出的相關意見。經營天賜糧源的鍾雨恩農友,在107年經由本場及農委會的推薦下,擔任青諮會青年委員,帶領在地青年一同發聲,他特別歡迎大家來到富里了解農村發展,並積極展現在地青年的能量。
|
賀 富里鄉簡明志農友獲得109年稻米達人冠軍賽有機米組季軍
一年一度的稻米界盛事-稻米達人冠軍賽,於9月29日揭曉。本場轄區簡明志農友獲得有機米組季軍殊榮。另外玉里鎮李宗勳及富里鄉徐園順農友入圍全國賽好米達人組,三星鄉張添財、玉里鎮楊朝富及富里鄉黃治鴻農友,則入圍有機米達人組。 本場農藝研究室李睿家助研員表示,今年一期作氣候較往年更加難掌握,於4月初有低溫來襲,在6、7月時又要面對較高的氣溫,導致今年一期作稻米白堊質較多。但是達人們還是運用各種技術及智慧克服困難,為大家呈現台灣米優良品質。 榮獲有機米組季軍的簡明志農友,他不但是富里鄉農會理事長,也是花蓮有機米的始祖之一。本場82年推廣有機農業,簡明志農友不但首先響應,更於自家田區劃出花蓮第一塊有機水稻田。在27年的努力下,有機水稻不但品質和產量,都漸漸與慣行並駕齊驅,今獲得稻米達人季軍認同是實至名歸。
|
「阿柚皮啤這麼喝」 你想不到的文旦多種吃法
一般認為文旦是屬於中秋佳節的節慶水果,其實除了過節鮮食外,文旦還可以有多種吃法。本場將柚花、文旦果皮到果肉全部利用,開發出20餘種文旦加工產品,鹹甜搭配都非常適合,還有3款特別的文旦啤酒,喝得到文旦的多重滋味。 花蓮及宜蘭是文旦柚的重要產區,樹齡25年以上的老欉佔9成以上,但仍有部分10年以下的新植果樹。為了避免這些品質不穩定的新欉文旦流入市場,農委會陳吉仲主委今年2月份時指示應從源頭減少,以及加強大果多元化利用。因此本場從3月份開始進行人工除花試驗,發現除花確實能減少6成大果產量,而且不會影響後續果實品質,柚花銷售作為加工使用亦能增加收入。同時本場也針對新植果樹的大果及格外品,開發許多果皮及果肉的利用方式。 本場過去利用柚花,和茶葉一起薰製烘焙成柚花茶。現在本場陸續開發手工皂、香氛產品,製作柚花麥汁及啤酒等飲料。經過本場統計,果實與柚花都拿來加工利用,每分地可增加4,200-5,700元的收益,還可以減少後續果實的數量,避免格外品、大果文旦流入市面打壞行情,確實調節文旦產銷。 果皮及果肉的應用就更為廣泛,柚皮的綠皮及白皮、果肉,都有美味的加工或烹調利用,其中綠皮還可透過精油提取,製作成清新的清潔洗劑。例如從早餐開始,麵包可塗抹文旦果肉製成果醬,或者搭配果茶飲用;午餐則可製成沾淋醬佐白肉,再來個文旦柚冰品;晚餐的烤肉可輕灑柚子料理鹽、白皮可佃煮增加纖維質,佐餐則是文旦柚啤酒。除此之外,還有柚皮糖、餅乾、米香及牛軋糖等,利用柚子做出的各式點心。 本次一口氣推出3款文旦啤酒,是花蓮鳳林讚炭工坊劉得劭老師協助下,本場花了半年的時間,經過多次品評調整,釀造出3款分別利用柚花、柚皮以及果肉的文旦啤酒。這是暨去年發表的柚花氣泡飲後,本場再度推出的文旦風味特色飲料。每支啤酒都歷時21日釀造,且因為原料不同而各有風味。阿柚皮啤以柚皮釀成,精油味道突出;柚見白露加入果肉,入口微甜帶酸;柚花乃香則因為柚花的關係,香氣十足,細緻的泡沫口感都十分濃郁。 對於本場發展的文旦多元加工產品,轄區主要文旦產區農會總幹事,都非常認同這樣多元利用的加工策略。冬山鄉黃志耀總幹事樂見文旦加工利用,避免品質較差的大果流入市場,並且整體增加文旦流通;瑞穗鄉黃盛皇總幹事則表示今年已加工40萬台斤的文旦,期望本場盡快開發快速削皮及提取精油的機械;玉溪地區蔡宗翰總幹事則邀請場內邱淑媛課長,至地區說明及展示文旦加工流程及實品觀摩,讓文旦的多種吃法能讓產業更升級。 本場於9月25日在農委會辦理文旦20餘種加工產品發表記者會,受到與會來賓一致好評,並且表示非常期待相關產品能早日上市銷售。歡迎有興趣的農友及業者,向本場農產品加值打樣中心洽詢,連絡電話(03)852-1108轉3303。
|
高接梨整合管理 農友減藥獲利笑嘻嘻
高經濟價值的高接梨,更要注重品質及安全,本場輔導梨農以整合性管理,配合清園、導入資材並調整農藥使用,不但省工省成本,病蟲害防治也十分有效。單就解決果實蠅危害,試驗合作古鳳秋農友就因此每株梨樹可多近3千元收益。 本次整合性管理措施包括清園、資材替代以及農藥輪流施用,落實這些措施後,試驗區的高接梨黑星病罹病率輕微,梨木蝨為害情形與慣行栽培差異不大,但農藥使用卻大幅減少63.6%。古鳳秋的梨園最讓她頭痛的是果實蠅危害,因此本場除了全期懸掛甲基丁香油誘蟲器誘殺雄蟲外,更採用秘密武器-果實蠅乾式誘殺錠。 過去農友都以套袋維持高接梨果實品質,但即使是套2層袋子,果實卻因為與袋子緊密貼合,讓果實蠅雌蟲產卵管仍得以插入果實、造成腐爛。因此本場導入果實蠅乾式誘殺錠,只要在採收期前2個月懸掛,可直接誘殺雌蟲,危害率從14.4%降至1.7%,防治效果非常卓越。 古鳳秋農友感謝本場輔導協助,讓她收入大增。她同時分享其他有機防治技巧,例如噴油劑資材時,要注意稀釋倍數避免天氣太熱造成傷害,另外她也表示本場開發的HLST合劑(茶樹精),對葉螨防治很有效果。「其實植保資材和農藥效果差不多!」古鳳秋非常鼓勵其他梨農都可以來使用植保資材。 本場在今年梨穗寒害勘災時,了解到古鳳秋農友深受果實蠅的困擾,因此植保研究室蔡依真助研員即刻在她田區,設計此套整合性管理模式,試驗結果令人滿意,給農友示範了只要在對的時間用對的方法,農藥是可以被替代的。最後蔡依真也呼籲果實蠅需要共同防治,大家一起來吊誘殺劑保障區域安全。
|
本場改良炭化稻殼裝置 將剩餘資材變黑金
對中小型農家來說,稻殼是需要傷腦筋的問題,若是將剩餘稻殼轉化成生物炭,那便能成為良好的土壤改良資材。因此本場針對小農改良小型炭化裝置,同時與三升農機公司合作,開發適用於大型碾米廠的炭式燃糠爐,讓各種規模的農家與企業,都能燒製生物炭,達到農業剩餘資材循環再利用以及為地球減碳的目標。 炭化稻殼富含矽與鉀,還有優良的導水、通氣性,是非常好的土壤改良劑,除了可以減少病蟲害,也因為鉀肥有助於瓜果作物生產。其中微鹼特性,可以彌補介質泥炭土容易酸化的問題,經過本場試驗顯示,經過適當處理的炭化稻殼,可以完全替代珍珠石。 本場土肥研究室倪禮豐助研員表示,經過多次改良的小型炭化裝置,利用多項省力設計,可將操作規模放大,仍可一人操作,而且產品取出時更加方便、省力,非常適合中小型農戶。另外將炭化稻殼當成介質調整資材使用,植株生長良好,非常適合農民及業者應用。
|
抓準早期防治時機 設施導入天敵昆蟲好easy!
設施內施放天敵並非新鮮事,在最佳的時機點施放天敵,以及準確應用市面上可購得的天敵昆蟲種類,才能讓天敵防治效益更加提高。另外再搭配健康種苗、適當的病害管理等措施,天敵的使用可部分替代農藥及有機防治資材,以本次設施有機甜椒試驗為例,5個月內可減少油類資材使用頻度50%以上。 今年農委會科技處依據農試所林鳳琪研究員,所制定設施甜椒及番茄天敵釋放標準流程,邀集全台各改良場及30戶農友,一同在當地進行相同的操作。本場其中一戶選定壽豐鄉佳豐有機農場,在設施內適當的時機點施放草蛉、小黑花椿象等天敵昆蟲,以防治甜椒的關鍵害蟲-蚜蟲、薊馬等蟲害。 植保研究室林立助研員表示,試驗顯示防治效果非常良好,尤其是農友較不熟悉的天敵昆蟲-小黑花椿象,有效防治薊馬,使得表皮完整率甚至比慣行組還要高。 而天敵釋放最關鍵的則是時機點,因此定期監測、早期發現就非常重要。合作農友李菡茂表示,在蟲害剛發生初期,就要及時防治,否則等作物長大後表面因為受傷而外觀不佳,自然影響售價。而且天敵可以在設施內各個角落捕食害蟲,可說是全面防治。
|
園藝休閒的綠色照顧 療育阿公阿嬤們的身心靈
人老心不能老,本場為提升農村高齡者生活品質,特別規劃綠色照顧活動,由園藝治療團隊以休閒與療癒體驗活動,帶領壽豐鄉20位阿公阿嬤們,在充滿植物、手作與歡笑的場域,提升自身的五感感知及自我成就感。 本場自8月13日起,每週1次,直至9月24日,共舉辦8場次活動。由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團隊,與黎悠香草工作室團隊,共同擔任活動指導老師。內容包括沖泡花草茶、觸摸土壤種盆栽、艾草及其他保健植物認識與利用、水苔球製作,以及畢業花束。 這些休閒體驗活動,是利用各式植物與土壤的顏色、氣味及質地,讓大家的五感都能得到撫慰,同時讓他們練習表達、自我照護、小肌肉協調等,並達到記憶連結、失智預防、人際合作等功能,更提升了成就感。 本場農業推廣課王義善助研員表示,阿公阿嬤們都很有想法和創意,可以從中發現他們生活的歷練及智慧。除此之外,人與人彼此的交流互動,是課堂上延伸出來的最大收穫。因為有4對伴侶一起來參加,他們在課堂中彼此拌嘴調侃,甚至是「互相漏氣求進步」,但在最後畢業典禮上,也不吝於地留下秀恩愛的影像。 高齡者照護是近年越來越受重視的議題,而農村的自然元素與價值,正好讓阿公阿嬤們身心靈放鬆。希望他們能從這一次次的植物接觸,老得更健康、老得更開心。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