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專訊115期-青蔥產業新技術與農業新知專輯2021.03
第115期|2021.03月出刊|本期PDF下載 |
|
||||
作物病蟲診斷,線上諮詢hen方便
宜花地區幅員廣大,栽培的作物種類及品種眾多,病蟲害問題多樣,所以本場特別提供LINE線上診斷服務。只要在LINE官方帳號搜尋「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即可加入好友,除了可不定期收到本場重要農業相關訊息之外,亦可上傳農作物病蟲害照片進行洽詢。 為了可以更準確診斷病蟲害,照片必須清晰,並請盡量說明作物名稱、問題發生情形、以及土壤、肥培、用藥等資訊,以有助於診斷及給予適當的防治建議。 由於許多農作物的病蟲害有類似徵狀,或者有些徵狀並不明顯,可能無法直接從照片研判病因,若需要實體鏡檢或是實驗室分析檢驗,還是會請農友親送或郵寄植體,如農友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有任何問題,仍歡迎親自送件、電話(03-8521108分機3605)、或利用農友服務信箱等,向本場植物保護研究室諮詢。 |
||||
青蔥甜菜夜蛾防治技術作者:林 立助理研究員、陳怡樺研究助理 作物環境課植物保護研究室
前言 青蔥為亞洲地區重要的辛香料調味品,宜蘭縣因氣候環境特殊,所產青蔥品質優良,為重要的經濟作物。據農情報告資源網統計,宜蘭縣108年度全年栽培面積566公頃,主要栽培在三星鄉、壯圍鄉、宜蘭市及員山鄉等鄉鎮。109年夏季因氣候持續高溫且乾燥無雨,甜菜夜蛾危害青蔥情形較往年嚴重,甚至有部分蔥田廢耕重新定植,因此本場和宜蘭防疫所,以及在地農會合作,進行性費洛蒙懸掛及相關試驗調查,以提供農民有效之防治策略參考。 甜菜夜蛾生態習性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ubner)為鱗翅目夜蛾科害蟲,幼蟲寄主範圍廣,除了青蔥之外,葫蘆科瓜菜類、豆科、茄科、十字花科、禾本科之玉米等皆有危害記錄。甜菜夜蛾完成一世代最短21天、長則達79天,在田間多有世代重疊現象。成蟲將卵塊產於蔥葉表面,甫孵化之幼蟲有群棲性,於蔥葉表皮啃食呈細微薄膜狀,幼蟲亦喜好躲藏於蔥葉凹折處,因此施藥時難以接觸到。隨著齡期增長,幼蟲會咬穿蔥葉潛入蔥管內躲藏,持續啃食葉肉,因此又被蔥農稱為「管仔蟲」。被危害之蔥管可見明顯白膜及破洞食痕,失去商品價值。目前防治方法除了施用化學藥劑之外,共同懸掛性費洛蒙仍為有效降低族群密度方法,為證明共同防治成效,本場針對共同防治蔥田進行為期半年之甜菜夜蛾密度追蹤,以數據提醒農民懸掛費洛蒙之重要性。 |
||||
青蔥落實IPM 收益更佳農藥減作者:蔡依真助理研究員、謝文棟研究助理、王俊翔研究助理、歐海仁助理教授 作物環境課植物保護研究室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
前言 青蔥是我國相當重要的辛香料蔬菜,尤其三星蔥更是名聞遐邇,常成為颱風過後的指標性作物,故蔥農對青蔥的產量品質都非常重視,在病蟲害防治上更是不敢大意。近年來,宜蘭地區蔥農遭遇嚴重的黑腐病、二點葉蟎及甜菜夜蛾等問題,可能由於氣候暖化、旱澇加劇,或對於新發生害物生態的不熟悉,較容易過度用藥的情形,而更加依賴化學防治,甚至反映有疑似抗藥性的問題產生,也相對提高了藥劑殘留上的風險。有鑑於大家對食安的日益重視,及呼應地區農會對在地青蔥產業提升之目標,本場近年在青蔥產區積極推動作物病蟲害整合性管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簡稱IPM),並藉此落實我國政府的化學農藥減量政策。 從產業所遇問題協助農友對症管理 宜蘭地區的青蔥產區,農友們除了施用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外,大多數都有懸掛甜菜夜蛾或斜紋夜蛾性費洛蒙做共同防治的習慣;在田區管理上,也會跟水稻田輪作,並盡量選擇外觀健康的分株苗來進行定植。根據本場的蔥農訪談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防治資材選擇上,有8成以上施用過蘇力菌等生物農藥或植物保護資材,顯示宜蘭蔥農對安全性高的微生物製劑和資材接受度極高,相當重視青蔥的安全生產。 |
||||
宜花地區常見作物病蟲害解析-水稻篇作者:彭慧美約聘人員 作物環境課植物保護研究室
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過去一年多來,全世界人類籠罩在新冠肺炎的陰霾中,農作物也在難以捉摸的氣候環境下接受考驗,宜花地區在去年初時天氣忽冷忽熱,四月中旬強烈冷氣團報到,五月梅雨之後久旱不雨,十月過後經常下雨之後出大太陽,年尾則是霪雨綿綿不斷,農作物生長在這些逆境之中,如果植株本身不夠強健,會很容易受到病蟲的侵襲,以下是宜花地區水稻近年較常發生的病蟲害。 水稻常見病害 一、稻熱病 感染初期會在葉片上形成褐色或暗綠色小斑點,逐步擴大成紡錘型,病斑周圍為褐色,略帶黃暈,中間則為灰白色(圖1);在水稻的各生育期都可能被病菌感染,天氣忽冷忽熱會降低水稻的抵抗力,濕度高則有利於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發芽及感染。 二、胡麻葉枯病 初期病徵和稻熱病非常相似,但病斑擴大之後,病斑會較稻熱病侷限,呈橢圓形或紡錘形,外圍的黃暈擴大,可明顯和稻熱病區分(圖2),高溫高濕有利於病勢發展。 三、紋枯病 在高溫多濕的環境,特別是在下雨過後,天氣轉為悶熱時最易發生,感染初期會在葉鞘上形成灰綠色水浸狀斑點,由下位葉開始再向上蔓延,當濕度大時,迅速擴大成虎斑狀(圖3)。 |
||||
宜花地區常見作物病蟲害解析-蔬菜病害篇作者:彭慧美約聘人員 作物環境課植物保護研究室
病蟲害防治的迷思 宜花地區種植的作物種類多,常見的蔬菜種類也很多,病蟲害的數目就不在話下了,部分農友常有的迷思就是想要用農藥預防所有可能的病蟲害,或者把土壤裡的所有菌全部殺死,發生病害之後就希望能夠根治,或者不能容忍有雜草,甚至想要百分之百都沒有任何病蟲害,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每一種蔬菜病害都有其好發的環境條件,大部分的病害易發生在潮濕的環境,少數則是在乾旱的環境,由於病害的種類繁多,以下僅介紹數種宜花常見病害。 宜花常見蔬菜病害簡介 一、細菌性軟腐病 常見的軟腐病菌有兩種,其中一種適合在28-30℃生長,另一種則是在34-37℃,共同點是都好發於潮溼的環境,受害的組織會軟化腐爛並且發出臭味(圖1),發現病株一定要及時清除,避免病害快速擴散。 二、露菌病 主要發生在葉片,低溫高濕時容易由外圍葉片開始感染並向上蔓延,病斑具有明顯被葉脈侷限的角斑(圖2),潮濕時會在葉背產生分生孢子,可藉由空氣傳播至其他葉片。 |
||||
花蓮區農產加值打樣中心服務概況及輔導商品化成果作者:陳柏翰助理研究員、陳怡茹研究助理、黃懷瑩研究助理、陳金村研究助理、賴明基約聘人員、邱淑媛副研究員兼課長、杜麗華場長 作物環境課農產加工研究室
前言 花蓮區農產加值打樣中心自營運起已滿兩年時間,在109年度成功輔導商品化的產品有3件,而預計商品化之案件有1件,這4件產品各有所長,皆能將他們原有的作物的特色表現出來。 服務概況 109年度打樣中心所提供加工技術諮詢服務共131人次、114件打樣試製服務,包括乾燥類52件、粉碎類35件、焙炒類11件、茶包類13件、品質檢測3件。作物類別則以蔬菜類最多、水果類次之,常見有洛神、薑黃、紅藜、樹豆、薑等作物。 可見農產品原料仍以乾燥處理需求最多,乾燥後可增加保存性,或是進一步粉碎製成粉末原料供作飲品、烘焙品、甜點等應用,也可粉碎後再經由農民自身調配成獨家配方製成茶包類產品,讓有想法的農民能夠多加打樣測試以獲得較理想的結果,打樣中心也辦理加工課程及宣傳、中心導覽等服務,若有商品化需求則協助進行打樣操作、成本評估、市場性評估、遵守食品法規相關規範之加工品生產。 輔導具潛力之打樣案件商品化成果 在輔導打樣案件時也會先了解農民是否有商品化需求,經評估具有潛力且農民有意願者,打樣中心會持續追蹤並提供協助,在109年度成功輔導商品化之產品有3件及預計商品化之案件1件,屬於茶包產品及粉末產品應用。 |
||||
農民學院結訓學員專訪 傳承、轉型與發揚擘畫有機新藍圖-花蓮青農李菡茂作者:林正木助理研究員 農業推廣課農業推廣教育研究室
前言 80年次的青農李菡茂,一路走來的學經歷與農業關係匪淺。不僅是一位農家子弟,又具農業相關科系背景,然而從小對農業不感興趣。雖然從小聽從父親的話,往農業科系就讀,但是自己未來是否會從農仍是未知數,一直快到大學畢業,父親經數次的遊說後,兒子才確定要往農業發展,在父親的經驗基礎上,發展不同的道路,展現農場新的經營風貌。以下將介紹青農李菡茂近年返鄉務農的經過及作為,也希望能夠做為未來有志從農青年的學習標竿。 因家人鼓勵棄工從農 李菡茂的父親李家豐在有機農業深耕多年,成果卓著,近年來更獲得第31屆十大神農獎的殊榮。為了讓家業能夠薪火相傳,希望兒子未來繼承衣缽,一代接一代。然而李菡茂對農業沒有好感,回想讀國中時同學在假日都可以放假玩在一起,只有他得和父親在農場渡過,尤其一到颱風季節,災後復原不分你我,更忙得不可開交,因對農業印象不佳,反而對當時流行的數位遊戲及電子組件較感興趣。 對工科的興趣甚於農科的李菡茂,憶起國中不愛唸書,卻對電動玩具很熱忱,不僅喜歡玩,也愛研究電子零件及DIY組裝,因此對工科熱忱開始在心中萌芽。雖然對電動遊戲及電子配件很有興趣,但是孝順的李菡茂疼惜打拼多年的家業已開花結果,就順從父親的意思,放棄自己的興趣,轉向農業科系發展。因此,從高中一路到大學,無一不與農業相關科系就讀,奠定專業又系統性的農業知識。 |
||||
東南亞第一的泰國東西種苗公司作者:王啟正副研究員 作物改良課園藝研究室
前言 東西種苗公司(East-WestSeedCompany)最先設立於菲律賓,為一位荷蘭人與一位菲律賓人聯手創立,分別來自東方與西方,所以稱為東西種苗,經過努力經營,營業額在東南亞漸漸成長為東南亞第一的種苗公司,在印尼、越南、泰國、緬甸及越南都有設立分公司,後來考量泰國位於東南亞的樞紐,交通方便,政經相對穩定,才將總部搬來泰國,本場呼應政府新南向政策至泰國進行番茄新品種之海外試種,於泰國海外試種調查期間與東西種苗公司人員進行交流並參觀該公司的研究站及總部,茲介紹如下: 東西種苗公司總部 東西種苗公司總部位於泰國曼谷旁的暖武里府(Nonthaburi),總部區域內主要有兩大部門,一個是總部辦公室,一個是種子處理包裝工廠。總部大樓是2016年開始啟用(圖1),建築新穎、美輪美奐,包含人事、會計、出納及營業部門,共約有50個員工,總部功能主要是負責針對公司財務及營業銷售,新大樓同時也規劃許多洽談辦公室及會議室,供各國買主及訪客進行會議與參訪。由於總部是從菲律賓搬移過來,原有菲律賓之公司則降為分公司,有許多國際營業人員仍留在菲律賓上班。 總公司辦公室旁為種子包裝廠,包裝廠約有100位員工。其中種子貯存庫為短期貯存之用,從採種地區運過來存放,同時會針對種子純度、發芽率等進行檢測(圖2),檢測後即刻再進行包裝發送世界各地,因此溫度溫度控制在20℃,相對溼度30%,在此包裝處理的過程中好似大型的物流業,每件貨品都有條碼,在進貨及出貨過程中都經過工作人員進行條碼掃描確認(圖3)。 |
||||
農師傅再訓練 水稻育苗、補秧及施肥技術
為補充農村人力,農委會協助農會成立農業技術團。本場為充實農師傅職業技能,今年度在宜蘭及花蓮轄區,各安排10場專業訓練,由水稻育苗、補秧及施肥等秧苗期管理開始,為二地的農師傅們提升知識及技術。 課程除了課堂外理論,分別於宜蘭五結中興育苗中心,以及花蓮富里鍾阿盛、彭禾農藝水稻田區,進行插秧與補秧技術、水稻異品種辨識及雜草管理等實作。 中興育苗中心方福在農友提醒農師傅,搬運苗盤時,應注意姿勢及施力技巧,以免腰椎及膝蓋受傷。鍾阿盛農友現場示範水田除草技術,彭詠順農友則示範植保機輔助稻田管理。 在經過幾場訓練後,農師傅們都覺得農場主即時傳授的經驗,對良好的完成工作十分有幫助。本場也將持續協助農師傅充實專業職能,辦理包括蔬菜、金柑、高接梨、蓮霧、文旦、青梅、金針及茶葉等實務訓練,成為各農場主的好幫手。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