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專訊117期-解決地區產業重要問題專輯2021.09
第117期|2021.09月出刊|本期PDF下載 |
|
||||
地區產業龍鬚菜 應對夏季高溫有招數
夏季炎熱乾旱的氣候,常造成龍鬚菜植株生長障礙甚至死亡,尤其今年梅雨少,4-5月生產溫度偏高、雨量下降,已影響龍鬚菜生育。本場建議適度給水、搭設遮陰棚架,可增加106%的收穫量。 花蓮縣龍鬚菜4-5月是生長最旺盛的時期,6月後產量下降,往年直到9月為產量最低的時候,價格也從每公斤40元提升至90元。因此本場研究龍鬚菜龍鬚菜夏季生長條件,希望確保農友在夏季的收益。 本場觀察龍鬚菜靠近流水處的植株死亡較少,經試驗後適度給水,可讓龍鬚菜有足夠的水分可以行蒸散作用以降溫,須注意溝灌水溫不能過高,建議在太陽西下之後再行灌水,或是給水時讓水持續流動。同時縮短灌水週期,維持好土壤濕度避免植株缺水,建議以噴灌方式給水,同時兼具降溫效果。 另外搭設遮陰網,避免強光直接照射,也可以有效降低溫度。本場以50%遮陰網比較露天栽培的龍鬚菜產量,結果有遮陰的收穫量為117.9公斤/0.25分地,露天栽培為57.3公斤/0.25分地,顯示遮陰可提升夏季龍鬚菜產量106%。因此本場建議農友適當改善龍鬚菜生長環境,以利維持龍鬚菜夏季產量。
|
||||
花蓮鳳林中心埔西瓜生育問題診斷分析與因應策略及作為作者:陳季呈研究員
前言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有「總統瓜」美稱的花蓮鳳林中心埔西瓜,近年因受氣候變遷而影響其品質及產量,尤以108年1期作影響最大,中心埔約有5成西瓜,在生育中後期因氣溫忽高忽低及連續降雨而造成西瓜裂開壞死,使得農民損失嚴重;而109年1期作的西瓜也出現有西瓜裂開、果皮較黃的黃瓜,或收成的西瓜較小等情形,且在堤防內區塊發生尤甚,於是鳳林鎮農會在同年5月向本場提出請求協助,希望可以找到解決方法,改善鳳林中心埔西瓜發生的問題,以重振鳳林中心埔大西瓜之榮景。
西瓜產業介紹 花蓮西瓜栽培面積為全國之冠,根據農委會統計109年花蓮西瓜種植面積為1,869公頃,其中1期作面積1,073公頃,栽培品種以「華寶」大西瓜為主,產區自南向北集中於玉里鎮、鳳林鎮、瑞穗鄉、壽豐鄉,其中以鳳林鎮栽培西瓜500公頃面積最大。而萬里溪畔鄰近堤段邊區塊-中心埔,為鳳林鎮西瓜主要生產地,因其為河川沖積沙洲地,適合西瓜生長,再加上灌溉水來自中央山脈的純淨水源,與合宜的氣候條件,生產出口感「沙」、「脆」、「甜」的大西瓜,早已聞名全國,更多次為國宴指定水果,而贏得「國宴瓜」、「總統瓜」的美稱,是炎炎夏日裡消暑的首選水果,而花蓮大西瓜亦為花蓮的「綠金」產業,為農民帶來很好的收益。 西瓜為葫蘆科西瓜屬一年生草本蔓性植物,因原產非洲,其性喜高溫,但極不耐寒,依據相關文獻報告指出,西瓜種子發芽期適溫為26-30℃,植株定植後其生長快速,適宜莖葉生長的溫度為25-30℃,而當溫度低至12℃或高於40℃時,植株發育則會隨之減緩或停止。西瓜根系發育適宜溫度為25℃左右,開花授粉則為25-30℃左右較好,而果實成熟適溫為28-32℃左右,當西瓜開花授粉及果實成熟時,日夜溫差越大,生產的西瓜品質越佳。西瓜喜晴天、高溫、強日照,日照時間需10-12小時,且因生長快速,葉面積大,需水性高,故水分充足補充對西瓜生育相當重要。在土壤方面,西瓜對土壤的要求並不嚴苛,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如土壤富含有機質更好,土壤酸鹼值以5.5-6.5為宜;砂質土壤因土質吸熱快、地溫高、日夜溫差大,有利於西瓜早熟。西瓜忌連作,尤其前期作忌避葫蘆科瓜類蔬菜等作物。為防止西瓜生育期受蔓割病、蔓枯病危害,目前多由專業種苗場生產嫁接苗供應農友種植,西瓜根砧多為南瓜或扁蒲,而目前花蓮大西瓜多以荷蘭種與壯士種之根砧,嫁接華寶品種之大西瓜為主。 |
||||
西瓜嫁接苗之生產栽培與改進作者:王啟正副研究員
前言 西瓜為宜蘭及花蓮縣最大宗之蔬菜作物,光是一期作面積就分別佔733及1,073公頃,為宜花地區的重要農業產業,宜花兩縣因為其特殊的土壤與氣候,所生產的大西瓜品質良好、遠近馳名。然而,農民栽培大果西瓜的主要品種「華寶」西瓜已經多年,不免產生許多病害與蟲害,最主要的西瓜土壤病蟲害為蔓割病與根瘤線蟲,而利用嫁接抗病良好的根砧可以使西瓜植株抵抗蔓割病與根瘤線蟲的危害,本文將介紹西瓜根砧與嫁接苗的生產與利用。 蔬菜嫁接苗的生產簡介 嫁接係利用不同品種或種類的植物將其連接在一起而存活之技術,目的就是為了要抵抗土壤中的病蟲害及逆境。蔬菜要食用的上方部分稱為接穗,下方具有病蟲害逆境抗性的部分稱為根砧。接穗與根砧的接合過程中,接合處中間會增生成癒傷組織橋,隨後會分化成新的維管束組織幫助水分與養分的輸送,因此這個癒合過程影響嫁接苗的生長甚鉅,癒合不良通常會出現癒合組織生長慢及維管束輸送養分水分變慢的情形,甚至接穗發育不良至死亡。影響接穗與根砧癒合最重要的決定因子為嫁接親和性,因此至少要選擇同科蔬菜作物進行嫁接,同種作物尤佳,例如西瓜可嫁接在西瓜、南瓜及扁蒲上,但也依品種而有不同之親和性。 此外,接穗與根砧在嫁接時必須保持緊密接合,以免有空隙造成癒合不良,因此在削切接穗及根砧時要有熟練的技術,刀具必須鋒利,使得切口平滑再輔以適合的夾子或套管,以利緊密結合。接穗與根砧的粗細必須相配合,如番茄切接接穗與根砧大小必須相同,西瓜接穗必須為剛發芽的苗以利插接在根砧頂端的洞口。 嫁接後癒合及馴化環境亦十分重要,一般瓜果蔬菜嫁接苗癒合溫度為25℃,相對濕度為90%以上,嫁接後剛開始2-3日控制光照為完全黑暗,第3-4日可提供嫁接苗光源,約為500-600lux,隨後視生長狀況可將光源增強至2,000lux,直到接穗確定可由根砧獲取水、養分後才將嫁接苗移至戶外馴化。馴化目的在於促進嫁接苗適應戶外環境,一般建議在溫度25-30℃、相對濕度約80%、遮陰50%環境,以循序漸進方式進行馴化處理,以使嫁接苗適應未來定植後的生長環境。 |
||||
花蓮地區西瓜病毒病發生情形與建議防治策略作者:劉亭君技士防檢局高雄分局、蔡依真助理研究員、施智為研究助理、王俊翔研究助理
前言 花蓮地區西瓜分為二期作栽培,生育期間常面臨多種病蟲害問題,其中,病毒病為一、二期作均會面臨的病害,以110年一期作為例,西瓜產區栽培後期氣候高溫乾燥,導致病毒病及蟲媒薊馬危害提升,據本場田間調查結果發現,病毒病主要隨環境溫度與蟲量提升而漸增。國內早在1987年有針對在國內西瓜和甜瓜上的五種病毒病調查文章,但後來少有西瓜病毒病害相關研究與發表。本文茲就病毒病的危害徵狀、生態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供農友參考,以提前做好防範因應作為。 西瓜常見病毒種類、病徵及防治 臺灣地處熱帶、亞熱帶地區,物種多樣,氣候適宜,小型害蟲猖獗,非常適合病毒病發生。病毒病,泛指由多種病毒單獨或複合感染引起的病害,可經由小型昆蟲如蚜蟲、粉蝨或薊馬作為媒介傳播,也可能經由機械傳播。根據前人文獻指出,國內會危害西瓜的病毒種類包括甜瓜黃斑病毒(Melon yellow spot virus,MYSV)、西瓜銀斑病毒(Watermelon silver mottle virus,WsMOV)、南瓜捲葉病毒(Squash leaf curl Philippines virus,SqLCV)、矮南瓜黃化嵌紋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胡瓜嵌紋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胡瓜綠斑嵌紋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等。不同病毒種類的病徵和傳播途徑也有差異,本場經110年田間調查,發現鳳林地區西瓜病毒種類主要為甜瓜黃斑病毒及西瓜銀斑病毒。本文針對幾種花蓮地區西瓜上檢驗出之病毒介紹其病徵、發生生態與傳播途徑。 |
||||
西瓜病蟲害整合性管理-預防篇作者:蔡依真助理研究員、施智為研究助理
前言 西瓜在栽培管理上常面臨多種病蟲害問題,其病害種類包括:蔓枯病、炭疽病、病毒病、根瘤線蟲、細菌性果斑病、蔓割病等,蟲害則有薊馬、葉蟎、蚜蟲、夜蛾類、瓜實蠅、潛蠅及銀葉粉蝨等。因此,病蟲害管理是瓜農栽培工作上常需特別注意的重要課題;有鑑於消費者對食安的日益重視,與生產透明化和溯源的要求,農友如何利用更安全經濟的方式防治病蟲害更成為重中之重,也使得害物整合性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成為我國農藥減量政策中的重要一環。 俗話常說,預防勝於治療。雖是老生常談,但也是農友長久以來在病蟲害防治上多有的重要觀念。近年來,本場於田間主動勘查或接獲瓜農反映,發現花蓮西瓜產區,尤其鳳林中心埔一帶,常受到蔓枯病、蔓割病、薊馬或病毒病危害較為嚴重,瓜農表示有時施藥亦難以控制,或有少數核准用藥亦難以取得的問題。因此,本場自四年前開始啟動西瓜病蟲害調查、農友訪談與相關防治技術建立,研究工作與推廣輔導併行,讓農友多加認識IPM,以期逐步解決產區面臨問題。 害物整合性管理(IPM)簡介 害物整合性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簡稱為IPM。害物指的是對作物生長有害的生物,包括病害、蟲害、草害、有害動物等其他生物。IPM在農業經營系統下,利用多元的防治技術,盡量採用非化學農藥的防治方法,來控制有害生物族群,原則是將害物族群降低在經濟危害水準之下,不用到趕盡殺絕的程度。首先,生產者需要充分了解病蟲害的發生生態。例如:可傳播病毒的媒介昆蟲(如:薊馬、粉蝨)常好發於高溫乾燥的環境,如為預防病毒病發生傳播,應需特別注意監測與防治,以即時做到管理;若不得已需使用化學農藥時,則應慎選及慎用藥劑,努力將對環境與非目標生物之影響降到最低,以生產安全高品質農產品,同時兼顧人類健康及環境保護。 |
||||
西瓜病蟲害整合性管理-監測與治療篇作者:蔡依真助理研究員
前言 在西瓜病蟲害管理上,農友最常使用的方式就是化學防治,但為避免過度依賴化學農藥,病蟲害容易產生抗藥性而難以有效控制,也徒增環境與非目標生物的健康風險,建議農友應採用害物整合性管理(IPM),綜合利用不同防治技術。其中,IPM當中的監測與治療,實息息相關。舉例而言,以本場近年常跑西瓜產地及與農友互相交流觀察到的現象,重視及落實巡田監測的瓜農,即使栽培管理相當大面積,通常仍可即時掌握作物生長及病蟲害發生狀況,並據以調整施藥種類與頻度,或採行其他管理措施;反之,若監測不確實,僅倚靠過往經驗施藥者,則有較大風險未能即時因應環境變化,而錯過防治適期,後續需花更多成本補救。 落實監測,掌握病蟲害防治適期 監測是IPM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做好監測工作,可幫助農友決定採取預防或治療作為,而非僅依賴過去的防治習慣,否則可能導致防治不及,或徒增用藥成本。瓜農首先要先對當期作可能發生的病蟲害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包括害物種類、為害狀況、發生生態及疫情進展等,可利用目視巡田、性費洛蒙和黏紙等方式於田間綜合評估病蟲害發生情形及防治效果,監測方式分述如下: 一、目視法 農友巡田時,可以肉眼觀察作物病蟲害發生情形,及注意用藥後是否持續蔓延、或已獲得控制。若在苗盤看到疑似病毒、細菌性果斑病病株,應避免將罹病瓜苗移植至本田。在田間巡田時,外圍到田區中間都要巡視,尤其田區中央或產區中心往往較外圍通風性差,病蟲害通常較嚴重,應特別留心。若經強風豪雨或颱風過後,在植株受災後尚可維持生長之前提下,適度增加巡田頻率,更可即時掌握災情及疫情。除了觀察田間整體狀況,在小型害蟲的監測部分,以粉蝨為例,若翻葉觀察到每葉葉背超過2隻銀葉粉蝨,建議即需適時防治。 |
||||
甘藍有機栽培生育障礙問題探討-以西寶地區為例作者:呂柏寬助理研究員、徐仲禹技士花蓮林區管理處、彭慧美約聘人員、簡梓丞助理研究員、邱淑媛副研究員兼課長
前言 太魯閣國家公園景色優美,除了擁有知名的地理景觀外,海拔九百多公尺的西寶聚落也座落於此,因當地氣候較平地涼爽,有一片將近20公頃的農場,種植高品質的高山蔬果,其中有近7公頃面積是從事難度較高的有機栽培。當地生產的有機蔬果品項有少數果樹、青椒、番茄、夏南瓜、花胡瓜以及甘藍、白菜、蘿蔔、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其中甘藍為當地生產作物最重要生產品項。自109年起,農友陸續反映在甘藍的生長栽培上遭遇困難,亟需相關專業介入支援輔導,本場隨即成立專案團隊,長期針對該問題探討解決辦法。
障礙成因探討 109年1月,本場開始定期輔導,當時為休耕時期,尚未有甘藍栽培,每位農友依據自身狀況,均有反應不同問題標的。有反應園區甘藍生長不良甚至死亡,同時發現土中有白色蠕動蟲體,懷疑線蟲造成危害,因此經常使用蓖麻粕等資材,亦有反應田區植株根部腐爛為十字花科根瘤病感染,因此施用大量生石灰,但根據所反應的受害徵狀的描述以及現場遺留的前期作田區,似可排除上述線蟲以及根瘤病狀況,尚待後續栽培期觀察。本場於現地進行土壤採樣,進行土壤的成分分析,一般而言土壤中鈣含量1,000mg/kg即已充足,然根據109年第一期甘藍栽培前土壤數據顯示當地多數土壤鈣含量平均值已超過6,000mg/kg,顯示該區域土壤鈣含量極高,另使用石灰進行土壤改良目的主要是提高土中之酸鹼值,通常建議酸鹼值低於5.5之土壤進行使用,而當地區域多處土壤酸鹼值大於7,評估應不太需要增施石灰。 另因當地農友從事有機栽培田區不能使用化學藥劑進行土壤消毒防範病蟲害,且山區水源不足,土層多屬砂礫地,無法建議以淹水的方式進行處理。因此習慣使用石灰進行土壤處理。一般土壤改良使用之石灰種類主要有碳酸鈣、苦土石灰以及生石灰,追溯該地農友使用石灰習慣,各期作定植前均下高量的生石灰,除了大量增加土中之鈣含量外,生石灰於土中反應迅速,較易傷害土壤中有益生物,甘藍苗株定植後易使植株根系受損導致初期生育慢,此時若土壤中具有土傳性病害病原,則有助於病原感染受傷根系而發生嚴重影響。 |
||||
本場開發早收栽培技術、全果加工利用 全面解決文旦產業問題
文旦柚是宜蘭花蓮重要作物之一,其生產與銷售一直是本場關注重點。在生產方面,本場多年於產地進行技術改進,今年更提出早收栽培技術,讓農友不再受限白露的時序限制。加工方面,則朝文旦全果利用邁進,本場從綠皮、白皮到果肉,開發食品、飲品、清潔用品等原料加工技術,期望延長文旦銷售時間,完善文旦產銷鏈。 平均每3年,柚農就會因為白露和中秋差距時間過短,造成銷售壓力。因此本場統整近年輔導柚農的栽培技巧,在一整年期間適時施肥、澆水及修剪,讓文旦果實可於8月中下旬,即可達到10.5-12度、轉色良好、果肉細緻飽滿的銷售水準,如此農友將可自由調配銷售時期。 除銷售鮮果外,文旦部分格外品,則可進入加工程序。本場開發全果加工技術,從外層綠皮開始,白皮及果肉都能完全利用。產品包括精油、柚皮糖,柚鹽、沾醬、飲品及烘培等原物料。本場去除文旦柚皮的苦澀,又引進文旦取肉等機械,不但提升產品口感,又能大大地減低人力耗費。預期本場開發的文旦早收栽培及加工技術,可大力提升轄區文旦產業產值。 |
||||
政令及其他宣導廣告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