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專訊120期-氣候變遷調適技術專輯2022.06
![]() |
第120期|2022.06月出刊|本期PDF下載 |
|
||||
冬山鄉農會黃志耀總幹事來訪 本場文旦全果利用受關注
冬山鄉是宜蘭縣文旦主要產區,農會黃志耀總幹事6月16日率團隊來場,了解場內研發的文旦全果利用及量產技術。其中全國第一支的天然柚花啤酒,尤其獲得黃總的青睞,其他各式文旦加工產品及量產機械及技術,也都獲農會高度興趣,未來兩方合作指日可待。 「冬山鄉的農產業,文旦是最需要注意的一項。」黃總幹事表示,因為柚子深受節氣影響,後加工就變得很重要。他坦言農會目前雖然已有紅文旦清肉的產品包出現,但和本場研發的文旦清肉量產包比較起來,效率和儲存外觀本場更勝一籌,因此他非常關注場內的量產技術。 另外冬山農會正籌設地方創生的展售場域,未來將集合農村廚房、飲料吧、青農區、農業廢棄物再製生物炭等功能區域,因此本場所研發的文旦加工產品,正切合需要,尤其是柚花啤酒更可以是當地特色中的特色。「我們就是要找產業需要的東西!」黃總幹事強調。因此本場還特別介紹場內研發的連續式燒製炭化稻殼裝置等研究。 在了解場內眾多精采研發成果後,農會同仁一致認為此次來訪是不虛此行。本場杜麗華場長表示,冬山有產業、我們有技術,大家一起努力未來讓消費者全年都能吃到文旦柚。 |
||||
破除溫室魔咒 宜蘭溫室成功種出高價脆質哈密瓜作者:林文華助理研究員
前言 脆質哈密瓜為宜蘭地方特色農產,主要生產地為壯圍鄉及鄰近蘭陽溪中下游一帶。由於質地爽脆,香甜可口,一直以來為高價甜瓜的代表,與日本粗網紋系列洋香瓜一樣受頂級消費者青睞。而壯圍鄉亦因生產脆質哈密瓜聞名全台,故有「哈密瓜的故鄉」美稱。 然而近年氣候變遷,脆質哈密瓜的生產亦受嚴重影響,瓜農們無不叫苦連天,遇當年氣候較順,則可採收7-8成;如遇豪雨、霪雨較嚴重,甚或無法預期的晚寒與早颱,可能連兩成都採收不到。瓜農只能苦著張臉戲稱種瓜「比賭博還刺激」。 宜蘭哈密瓜農的溫室魔咒 為因應近年日趨嚴重的氣候異常現象,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以下簡稱本場)持續關注農友生產困境,也積極鼓勵與補助設施栽培。宜蘭部分瓜農亦開始嘗試使用設施栽培。然而壯圍當地幾位資深瓜農,嘗試將當地最具特色之脆質哈密瓜品種「新世紀」導入設施栽培,多次測試無奈就是種不好,除了果實畸型或太小,還有脆質哈密瓜表皮特有的網紋不容易顯現,結果就是整個溫室9成以上都是不合格品,讓他們完全放棄溫室栽培脆質哈密瓜的念頭,每年只能以露地栽培脆質哈密瓜來跟老天拼搏。而溫室內想種甜瓜,只有美濃瓜與部分洋香瓜表現比較穩定,生長與著果狀況較能符合預期。尤其夏季高溫時期更是難上加難,再有經驗的瓜農也不敢輕易嚐試脆質哈密瓜,甚至流傳一句話:「脆質哈密瓜在溫室種不起來!」 |
||||
與壯圍鄉農會攜手共應氣候變遷下哈密瓜栽培與病蟲害管理作者:蔡依真副研究員、吳佳宜助理研究員、林 立助理研究員、林文華助理研究員、郭 允壯圍農會儲備植物醫師
前言 壯圍鄉的高品質哈密瓜遠近馳名,每到端午佳節哈密瓜進入產季總是供不應求;然而,近年受到氣候暖化、劇烈天氣的影響,生產風險大幅提高,要達成穩定生產更是在在考驗著生產者的管理技術。本場多年來推動作物病蟲害整合性管理(Integrated PestManagement,簡稱IPM),並研發創新的生物農藥與安全資材,即為協助農友因應栽培面臨的病蟲害挑戰。今年年初,本場受壯圍鄉農會邀請,與壯圍鄉農會儲備植物醫師共同在瓜農田區測試新研發資材與新品種的表現,並發現在整合管理的情況下沒有增加成本,且防治成效良好;因此,本場與壯圍鄉農會於5月23日在官漢煤班長田區合辦「壯圍鄉哈密瓜栽培技術及病蟲害整合性管理示範觀摩會」,現場交流互動踴躍,大家都相當肯定新品種與IPM 的成效。 本場攜手壯圍鄉農會力推儲備植物醫師,強化在地服務與產業升級 一、緣起 壯圍鄉耕作面積總計約2,000多公頃,農作物計有水稻、青蔥、大蒜、番茄、落花生、哈密瓜及各種瓜果及小面積有機蔬菜(蔬菜第八班)等,產銷班組織計有13班,班員300餘名,哈密瓜為壯圍鄉主力特色產品,但近年班員高齡化,在管理技術上已有長年習慣做法,但近年受到氣候暖化劇烈天氣影響,梅雨及東北季風影響作物病蟲害容易發生嚴重,農會長期有感農友較易過度依賴化學農藥,陳玉華總幹事相當重視壯圍哈密瓜產業,期望能在本場專業輔導技術提昇之下讓產業再升級,也希望透過駐地植物醫師的力量,共同強化與協助農友在生產成本及安全用藥上加以把關,避免不必要的支出浪費與對降低用藥對環境之影響。因此,壯圍鄉農會110年即經由本場推薦,成功申請到農委會的儲備植物醫師計畫,聘用植物醫師郭允在地服務,並針對壯圍鄉主力作物-哈密瓜產業進行現況分析,今年(111年)和本場共同在地設試驗示範點,與農友密切合作試驗與進行討論。 |
||||
天敵於設施甜椒及番茄蟲害防治應用作者:林 立助理研究員、潘光琦研究助理、何雅婷研究助理
前言 農委會積極推動十年農藥減量政策,期望以綜合防治方式降低農作物化學農藥使用量,其中生物防治的天敵部分也是協助減少農藥使用的重要角色,而天敵的應用在設施環境中比在露天環境更能發揮良好的防治效果。農試所和各區農業改良場在2020年於所轄試行推動,依照農試所在甜椒和番茄長期研究的經驗所制定的天敵釋放操作指引進行輔導和示範,鼓勵合作農民善加應用天敵。本場亦將兩種設施作物的推動過程整理分享,以提供農民參考。 設施甜椒 由於本場轄區內設施作物以有機栽培比例居多,難以找到慣行作物進行農操作,因此本場選擇於花蓮縣壽豐鄉設施規模較大的佳豐有機農場進行合作示範。甜椒上主要的關鍵害蟲為蚜蟲、薊馬和細蟎三種;蚜蟲主要危害心葉吸取植物汁液,致使心葉皺縮不展,並分泌蜜露誘發煤煙病,亦是病毒病之媒介昆蟲;薊馬於葉背吸食後呈現捲曲、褐色斑,開花期蟲體移至花部銼吸及產卵,幼果被害呈粗糙之疤痕,果實漸大疤痕愈顯著;細蟎於植株頂端心芽危害,葉呈狹長皺縮畸形,花芽被害後導致幼果表皮上留有灰色粗疤,嚴重時幼果脫落。針對上述三種甜椒關鍵害蟲,農試所訂定一份「設施甜椒關鍵病蟲害綜合管理標準作業流程」進行監測和防治,該資料整理。 示範過程中分為天敵操作組(T)和農民慣行組(CK)進行防治操作,每組各三棟網室作為三重複,每棟網室0.15分地。天敵操作組以表一內容進行每週監測和防治,農民慣行組則以農民慣用方式---每週皆施用礦物油和苦楝油(無論蟲害發生多寡)。2020年3月定植甜椒一個月後,4月起每週監測上述關鍵害蟲:蚜蟲、薊馬、細蟎的密度,直至10月,期間依據施用天敵和各項有機資材的次數,整理如表2。而甜椒結果後調查果皮為害率,總共調查六次,計算平均完整果實比例。 |
||||
因應氣候變遷下之青蔥病蟲害管理策略作者:蔡依真副研究員
前言 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種種挑戰,是所有人都要面臨的重要課題;尤其對農業生產者來說,天氣變化時也常伴隨著病蟲害問題。農友可能面臨過去沒遭遇過的新興害物,或次要病蟲害的崛起,可能因對其發生生態的不熟悉,增加防治壓力,較容易有過度用藥的現象,甚至延伸疑似抗藥性的情形,也相對提高了藥劑殘留上的風險。這幾年來氣候暖化下,高溫、旱澇加劇等劇烈天氣增加,蔥農在病蟲害防治上也反映與過往相較整體成效受到影響,有些甚至因管理不良而全園提早結束無法採收,對收益衝擊甚鉅,是特別需要正視的課題。 氣候變遷下加劇的病蟲害問題 一、冬季多雨日照少,特別小心黑腐病 宜蘭地區冬季多雨,有句俗話說:竹風蘭雨,「竹風」指的是強勁的新竹風,「蘭雨」則是在講宜蘭地區冬天多雨的情形。近30年來,宜蘭平均年降雨量超過2,700毫米,比全台平均值(約2,500)還多。以宜蘭蔥農反映產地黑腐病嚴重的107年冬季那時,經查蘭陽分場三星氣象站資料,可見在地降雨日數與往年平均值相較明顯較多;根據國外報告指出,黑腐病菌在降雨過後病原孢子濃度可顯著增加,進而提高感染風險;而蔥葉在氣溫20-25℃,葉面濕度維持24-48小時後,黑腐病菌均可感染造成明顯病徵。因此,青蔥栽培時若遇到降雨時間長(連帶造成日照不足),再加上若氮肥沒控制好,施用過多或不足,植株葉片軟弱或生長勢差的情況下,若無即時施藥,或未選擇系統性藥劑加以處理,黑腐病均容易嚴重發生,常看到全區一片乾尾的狀況,葉上布滿黃斑或黑斑,嚴重影響青蔥品質,農友叫苦連天。 |
||||
蓮霧栽培導入智農監測與管理優化作者:徐子芳助理研究員
前言 宜蘭地區蓮霧栽培品種以粉紅種(俗稱南洋種)為主,種植面積約152公頃,雖然只佔全國面積的4.8%,但為台灣最北邊的蓮霧產區,所生產的蓮霧果肉細緻鮮脆、清甜多汁。為避開中南部盛產期及春、夏季高溫多雨,農民將產期調節至4-6月採果。但進行產期調節的蓮霧,於冬季常遇到強烈的東北季風和冷氣團,造成花芽、花蕾和幼果寒害情形嚴重。本場於107年起積極投入蓮霧寒害防護相關研究,除發現防風網及簡易塑膠布設施(以下簡稱簡易設施)可減少蓮霧花果受低溫損害之外,其中簡易設施還可減少春、夏季裂果率。 為提升災害應變能力、減少災損,本場於110年導入智慧農業微氣候監測系統,分析各氣象因子與寒害及春、夏季裂果之關聯性,研擬預警條件及防災策略,並建置生產資訊平台,提供農民參考應用。 智慧農業微氣候監測系統於蓮霧之應用 蓮霧園導入智慧農業微氣候監測系統,除輔助本場進行防減災相關試驗研究,亦可協助農民災害應變。於果園設置氣象站及縮時攝影機,隨時可用手機或電腦連結雲端平台,監測果園的氣溫、光照、濕度、雨量、風速、風向等微氣候資料及田間即時影像,並可蒐集、整合感測數據,自訂時間範圍及氣象因子進行比較分析,以曲線圖呈現。另有LINE警示功能,可設定各氣象因子警示條件,即時進行災害預防或復耕措施。 在蓮霧寒害防護方面,氣象預報將有強烈大陸冷氣團或寒流時,預先到果園進行簡易設施塑膠布覆蓋處理。低溫過後,如氣溫快速回升,簡易設施內的高溫可能造成蓮霧損害更嚴重,監測系統會依設定的高溫警戒值(如28℃),透過LINE即時發佈高溫警訊,可立即到果園將簡易設施的塑膠布打開通風降溫,減少損害。在低溫期間,農民可使用手機監測果園的氣候狀態,並透過縮時攝影監測蓮霧生長情形,即時掌握低溫造成的影響,以利回溫後進行復育措施。 |
||||
不論天災或病蟲害 水稻收入保險,有效保障稻農收益
為確保稻農收益穩定,今年起一期稻作開辦「水稻收入保險」,感謝農民朋友對政策的支持,投保件數達19.4萬件、投保面積則超過13.2萬公頃,投保率達86%。 全球氣候變遷日趨嚴重,農業經營風險相對提高,面臨的災害型態多元,不再只有颳風下雨才會受災,低溫乾旱造成後續病蟲害等複合式的災害,也會讓收成減少。加上台灣稻作面積廣大,過去天然災害發生時,往往為了實地勘災,救助效率無法提升。 因此農委會開辦「水稻收入保險」,農民透過簡單的投保程序,只要當期鄉鎮區產量低於基準產量2成時,全區即可獲得每公頃1.8萬元的理賠金。不需要勘災、也不需要任何單位認定災害類別,公糧繳交期限結束後,經計算與基準產量減收達2成,理賠金即會撥付給農民朋友,時間不超過1.5個月,後續也無須抽查與勘查。 參與「基本型水稻收入保險」的農友,保險費由農委會全額補助,農友無須負擔保險費;沒有申報公糧的農友,可自由選擇加保「加強型水稻收入保險」,農委會補助1/2保險費,部分縣市政府也有加碼補助,農民最低只要繳交1成保費,保單即可生效。 提醒各位農友,「水稻收入保險」目前二期作正在開放申請(6/01-8/31),還沒投保的朋友,請把握時間投保,保障權益。(節錄自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臉書) |
||||
壯圍哈密瓜新鮮上市 新品種卡蜜拉、蜜寶亮相
壯圍素有「哈密瓜的故鄉」之稱,目前正值產期。本場杜麗華場長6月14日率洋香瓜輔導團隊,包括蘭陽分場、植保及農業推廣研究人員,前往壯圍關心產業狀況,並觀察瓜農對本場推廣的新品種-卡蜜拉及蜜寶市場接受度。 為改善壯圍鄉脆質哈密瓜一年一穫的情形,本場篩選新品種,搭配整套病蟲害整合管理模式,讓農友可於設施內種植二個期作。這次特別至旺山休閒農場,觀察農場內簡易設施的甜瓜生長情形,本場發現近年所篩選出的新品種哈密瓜「卡蜜拉」及「蜜寶」,不論是品質或外觀,都比既有品種「新世紀」來得更佳,糖度也都超過15度,非常具有商業價值。 除此之外,本場更在病蟲害管理上,進行整套的整合性管理,讓瓜農以本場研發的安全資材-瘋熱友及茶樹精,配合化學農藥,可減少59%農藥使用,成本還幾無差別。 未來本場將持續觀察並提升新品種哈密瓜的表現,期望未來為宜蘭哈密瓜開出一條新路。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