ㄍㄨ˙ㄍㄨㄞ救星來也!白頭韭菜作畦機振興吉安鄉地方傳統農產業
|
‧本場研發白頭韭菜作畦機,可為農友節省人力成本95% |
吉安四寶之一白頭韭菜,傳統栽培需要大量人力開溝作畦,但因為近年農村人口老化缺工,導致面積逐年減少,因此本場為維持地方農產業,特別研發適合白頭韭菜的作畦農機,較人力大幅提高作業效率20倍、節省人事成本超過95%,而且機械做出來的畦溝,經過老農友認證結實程度完勝人工製作的喔!
香氣足、味道甜的白頭韭菜,是台北拍賣市場的最愛,曾創下每日8公噸的銷售量,如今卻因為人力不足的問題,造成生產面積銳減,供貨量自然也逐年下降。本場與吉安鄉農會憂心地區困境,因此自110年開始研發適合白頭韭菜農業機械,今年於11月16日召開觀摩會,農友直呼看到白頭韭菜的產業救星。
傳統作畦方法,老農友們暱稱為「ㄍㄨ˙ㄍㄨㄞ」,就是掘小溝的意思。傳統白頭韭菜畦溝,是在大平畦上面再挖掘小溝,相互方向垂直交錯,形成一種在轄區內僅於吉安鄉可見的特殊栽培方式。由於韭菜為連續採收作物,生長期最多可達2年,又要滿足鄉內白頭的需求,因此需要深度足夠又穩固結實的畦溝。
本場農機研究室簡宏諭研究助理表示,雖然傳統大小溝為垂直交錯,但囿於機械設計,研究室研發的作畦機械,製作出的大小溝畦皆為同一方向。主力壓出深溝的原件為鎮壓滾輪,並搭配撥土板、快速成形板等裝置,讓土壤既可集中方便壓出形狀,又能讓成形的畦溝堅固耐用。
機械作畦尺寸與現行規格相近,組件是附掛於鄉內慣用的曳引機,農友不用再購買前趨動力設備,另外也方便讓高腳噴藥車進入田間操作。至於農友最關心的成本問題,經過本場計算,本機械每公頃可節省5萬2千元,作畦機械購入後,僅需操作8.6公頃即可回收設備成本。
「我們足足等了3年!」吉安鄉農會張德奇總幹事表示,為了這台白頭韭菜作畦機,和場內團隊經過好幾次的討論與修改,終於看到了這台可行性很高的機械。他很高興的向現場農友宣布,農會將購入2台設備並聘請代耕團隊,協助鄉內韭菜農友處理種植前的作畦程序,如此農友們就可安心進行後續的種植作業。
當日觀摩會農會也邀請許多老韭菜農友至現場給予意見,超過30年的潘文忠班長與夥伴們都稱讚機械做出來的畦溝很結實,認為可取代傳統人工作畦,雖然種植與採收的方向和過往不一樣,手勢難免不習慣,但在大量的節省人力及成本誘因下,機械作畦仍大有可為。
除了大幅節省人力外,機械作畦較傳統栽培可多種13%的韭菜,在單株和慣行重量相近下,因為種植植株數量多,總重量可增加17%。另外為多元應用,作物環境科邱淑媛科長嘗試將青蔥、小米、羅蔓種植種植於這種畦溝內,目前生育良好,農友可參考應用。
本場楊大吉場長表示,作畦機是專門為吉安鄉特殊的白頭韭菜產業所設計,在商業價值上可能不符合開發成本,但為了地區農友,本場盡心投入資源,先解決目前最頭痛的缺乏作畦勞力問題,未來將進一步開發種植、覆蓋等一貫作業機械,為農友打造最省工的農業機械模組。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