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專訊79期-地產地消專輯2012.03
第79期|2012.03月出刊|本期PDF下載 |
本場於2月20日邀請李旭清女士,分享其創辦「迴鄉有機生活農場經營與願景」的緣起、目前經營狀況以及未來發展,熱情的李女士不是隻身前來,而是把迴鄉各事業體三位主要負責人,農場場長李光仁、加工及甘露小舖負責夥伴潘慧菁以及農場體驗活動夥伴蔡三益,一起來分享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
聆聽國立中興大學萬鍾汶教授以「在地化農業之發展思維與推動策略」為題演講後記作者:曾竫萌 助理研究員、袁浩雲
全球化的浪潮襲捲各行各業,我們在市面上看到的農產品,很可能是從世界各地而來,如:美國的蔬果、泰國的米、日本的山藥等,雖然滿足民眾嚐鮮的慾望,卻衝擊在地農產品的銷售與農友的收益。這些出口產品的處理、包裝、運輸等,消耗大量能源,而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漫長,提高食品安全的風險,國際間遂衍生農業生產及消費在地化的倡議。在地的農業該如何走出自己的路?爰此本場日前特別邀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萬鍾汶教授來場演講,萬教授以「在地化農業之發展思維與推動策略」為題,回顧歐、美、日等國農業在地化的經驗,對照國內目前發展情形,就全球化與在地化之關聯、在地化農業之內涵、其他國家發展在地化農業之意識以及擬定我國未來推動策略等面向進行說明,讓本場同仁對農業在地化的概念與作法有概括性的了解,以下將演講內容摘要如後。
|
一起來逛農夫市集 共享樂活美好食光作者:曾竫萌 助理研究員、陳佳瑜
熱鬧的菜市場,有賣蔬菜、水果等林林種種的攤位,人來人往穿梭其中的畫面,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超市或量販店,則陳列了一應俱全的食、衣、住、行、育、樂相關產品,成為時下消費者採買的第一選擇。然而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重視健康安全與環保,面對這些玲瑯滿目的產品卻感到不知所措,困惑於到底是不是有機或無毒、對健康或環境好不好。在生產端,農友也有了很大的自覺,長期施用農藥造成自身健康亮起紅燈,過度施用化學肥料造成土壤酸化,有人便放棄使用農藥、化肥的慣行農法,從改善農田的生產環境著手或採行有機農法。此外,近年在農委會大力推動青年返鄉從農下,不少新進青年農民原本就認同有機與環保的觀念,從農時便採用了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因此,原來的傳統菜市場、超市或量販店,就顯得較不足以有效媒合消費端與生產端,傳統的通路缺少生產者現身說法,消費者在挑選產品時仍有不少疑慮,而農友用心生產的產品到了傳統通路,也無法突顯其特別的價值。加上國人環保意識高漲,「農夫市集」便應運而生了,從2006年旗美農民市集、2007年合樸農學市集、中興大學有機農夫市集開始,這股風潮席捲全台,其後各地陸續成立當地的農夫市集,也促進了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的實現。
|
健康安全的平民蔬菜-葉菜甘藷作者:胡正榮 助理研究員
葉菜甘藷其實就是俗稱的地瓜葉,也稱為番藷葉,生命力旺盛且容易栽種,又可多次採收,是早期農村社會常見的鄉土蔬菜,也是早期常見的養豬飼料來源,總被認為是清苦人家在食用的蔬菜。近年來其營養價值日受重視,且被亞洲蔬菜研究中心列為十大抗氧化蔬菜之一,在生機健康飲食盛行的今日,一夕間鹹魚大翻身成為當紅的餐桌青菜。
|
花蓮地區大豆有機栽培技術介紹作者:余德發 副研究員、陳任芳 副研究員
近年來由於消費型態的改變,國人對於農產品的消費,除了強調品質外,對於安全、環保的需求,日趨重視,因此,如何生產安全農產品以確保消費者的健康,是未來農業發展的重要研究方向。大豆,在台灣俗稱為黃豆,原產於中國東北或華北,屬一年生之豆科植物,大豆依種皮顏色及利用性不同而有許多不同的品種,包括黃豆、黑豆、青皮豆、毛豆。其籽粒蛋白質含量高為日常食品中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傳統上大豆可用來製做豆腐、豆漿、豆花、豆乾、豆醬、醬油、食用油及人造奶油等,用途十分廣泛,國內需求量極大,但從70年代開始因大豆廉價進口的壓力下,國產大豆實無競爭力,栽培面積日趨減少,近年來由於國人對於養生保健日趨重視,因大豆在保健用途上具有保健的功效,因此種植有機大豆不失為一良好選擇。採用適合品種,運用有機質肥料和非農藥資材,營造出適合大豆生長的生態環境,生產出安全、品質佳且非基因改造有機大豆。
|
當歸之有機栽培管理與利用作者:張同吳 副研究員
當歸(Angelica spp.)為繖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神農本草經》中將之列為中品藥,為一使用很廣泛的傳統中藥材,利用部位為根部,有活血補血、調經止痛及潤腸通便等功效。近年來學者在藥理研究及臨床上主要應用於貧血、高血壓、慢性氣管炎、氣喘及心血管疾病、促進血液循環、調節免疫系統等功效。在中國的藥典中記載有超過80種以上的方劑以當歸為主要原料,在歐洲及美洲等國家亦以當歸的根部作為婦女保健用的產品及化妝品之利用。當歸主要成分為揮發油、醣類、氨基酸、阿魏酸、藳本內酯等成分,其中阿魏酸、藳本內酯為重要的生理活性成分。臺灣每年自國外進口的當歸數量很多,但進口當歸常有不當炮製與農藥殘留及重金屬之問題,影響民眾在當歸使用上有安全之虞,因此,為了生產安全、品質優良之中藥材供消費者使用,本場已建立有機栽培體系,從種子播種、育苗、種植、施肥、病蟲害管理、收穫適期、成分分析及收穫後之調製、加工、貯藏及包裝等,建立標準化模式,以生產安全、品質佳之藥材,並期望與進口之藥材進行市場區隔,推動東部地區有機中草藥產業之發展。
|
手工純釀醬油DIY作者:邱淑媛 助理研究員、賴明基 約聘助理
每日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醬油為中國傳統的農產加工品,且早在化學添加物出現之前民間即普遍製作及食用,因此,只要注意原料的使用及避免添加物污染,絕對可以製作出符合有機規範的純釀醬油(以下簡稱純釀醬油)。雖然醬油釀造所需的時間很長,但程序很簡單,請您試著這樣做:
|
箭竹筍剝殼機之研發作者:施清田 副研究員、黃 鵬 場長、楊大吉 副研究員兼課長
箭竹筍種植面積全國大約有2,000多公頃,花蓮及宜蘭地區大約佔有1,000公頃,是轄區地方特產及原住民產業主要經濟收入之一。箭竹筍在每年的3~4月為盛產期,這個時候採收的箭竹筍滋味鮮美,不論是炒、烤或是生吃都會令人回味無窮。箭竹筍從山上採收以後的處理方式,大多是以人工剝殼後在市場或路邊販售筍肉,既費時又費工。箭竹筍富含高纖維質並含有豐富的水份、低脂肪、低熱量、蛋白質及鈣、鐵、維生素A、維生素C等物質,是極佳的山珍野味、天然食品,也是現代人最需要的健康食品,所以在市面上受到一般大眾的喜愛。箭竹筍屬於禾本科植物,在箭竹筍的外部包覆著一層堅韌的筍殼,一般消費者甚少自行處理,因此在交易時都是必須先將筍殼剝除後才會在市場上進行販售。
|
本場慶豐田區
|
‧為推動有機農業,本場慶豐田區採有機栽培模式耕作,田間農作物以施用有機質肥料進行肥培,以及非農藥資材進行病蟲害防治,以維護珍貴的生態環境及促進農業永續經營。 |
本場吉安鄉慶豐村田區,自84年以來即以有機進行栽培試驗,本場於1月30日取得中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有機農 產品驗證證書,產品範圍包括水稻、大豆、甘藷、花生、玉米等雜糧以及當歸、丹參等保健作物,共1.6公頃。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