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情月刊第181期-2015.8
第181期|2015.8月號|PDF檔下載 |
2015年臺灣國際生物科技大展於7月23-26日在臺北世貿南港展覽館盛大展開,本場參展項目為新品種培育與育種技術「花蓮苦瓜1至6號」。 陳保基主任委員於7月24日親臨現場視察館內所有參展項目,逐一檢視各項展示重點,本場黃鵬場長現場向主委解說,場內育成之苦瓜品種技轉成果豐盛,花蓮苦瓜1至5號共技轉10次,金額達525萬,其中3家技轉廠商-奇萊美地農場、觀自在農場、寰宇生技公司亦親至現場展示研發產品,並提供消費者進行試喝、試吃活動。
|
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
|
‧本場研發之附掛式旱田播種機 |
在本場協助下,花蓮大豆生產自手工時代跨入機械栽培,從播種、收穫到選別均以機械替代勞力,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擴大大豆產能。
過去花蓮大豆生產因規模小,農友無力負擔昂貴機械,多以人力操作農事,而在此惡性循環下更不易擴大面積,而近年農委會推行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政策,許多農友投入國產雜糧栽培,花蓮大豆面積今年更邁入100公頃,個別農友最大種植面積每期作達15公頃,因此研發農友可負擔的農業機械刻不容緩。
現行坊間農機種類,真空播種機、收穫機以及色彩選別機十分成熟,而轄區目前包括鳳榮地區農會、光復鄉吳展治農友等有真空播種機可代耕,玉里鎮曾國旗農友為農糧署補助收穫機,青年農民蕭旭暘則從屏東借調收穫機械,以及趙俐雅與其他2位小農合購收穫機等,惟大豆產品選別問題仍未解決。
因此在研發功能相近、價格合理小型農機之目的下,本場開發附掛式旱田播種機,整地同時作畦,且種子箱模組化,可隨意調整行株距,更重要的是造價較真空播種機便宜3成,替農友節省許多時間及成本。
在大豆選別上,本場研發初級選別機,以最簡單的原理打造經濟實惠選別機械,亦即以2個斜面滾動、針對不圓整的形狀做選擇,試驗結果機械淨選別效率高達95%,良品大豆的部分幾乎無瑕疵,可以直接出貨販售。
這對地區小農無疑是一劑強心針,本機在試驗初期納入許多農友意見,後續雛型機更獲得農友肯定,今年一期作本機接受轄區眾多農友測試,目前正進入技術移轉程序,預計年底前可上市嘉惠農友。
本場黃鵬場長表示,為即時解決農友困難,本場研發重點為開發小農可負擔成本的小型農機,並把握時機研發附掛式旱田播種機、大豆初級選別機,未來將進一步往更高階的色彩選別機研究,讓小農能以最低預算生產安全、品質佳且非基因改造的國產有機大豆,並促進農業耕作環境永續發展。
三人同心、其力斷金 青農互助共合作
‧由左而右為藍于昇、王彥棠以及趙俐雅,3人合作集結彼此力量 |
有台灣後花園美名的宜蘭及花蓮,吸引了有志青年,尤其在農業領域方面,因為純淨無汙染的自然環境,許多青年農民特意來此尋找機會,其中趙俐雅、王彥棠以及藍于昇互相合作、集結彼此力量,找出小農生存之道。
三位青農來自全台各地,趙俐雅原是台大研究助理,在台大山地農場工作了7年,但後期的工作偏向行政不符合志趣,王彥堂之前在嘉義當藥廠業務,藍于昇原本則是北部一家設計公司的業務企劃,3人在偶然機會下,在花蓮壽豐鄉接觸到有機農業,開始了小農生活。
藉由本場農民學院的連結,3位小農相識了。趙俐雅先在有機雜糧班認識藍于昇,兩人一直保持著良好友誼,除了種子互通有無,若遇到作物栽培問題也想辦法一起解決。之後趙俐雅又在農民學院中遇到王彥堂,兩人因理念相近而合組了「青鳥生態有機農場」,藍于昇則以「小農小事」為品牌在網路販售自家農產品。
而目前,3個人則是「公田」的共同耕作者。公田有8公頃,除了小部分種植蔬菜,其他一起進行水稻與大豆的輪作,之所以選擇這2種作物,是因為水稻好管理,大豆則合適與水稻輪作,目前成果不差,銷售得也很不錯,種植面積還在逐步擴大當中。
除了一起耕種,機械也是一起買。年輕人經費不足,先由王彥堂向親戚借錢,買來機器後大家再分攤,他們以這種方式已經買下中耕機、大豆採收機以及曳引機。而藍于昇在西部家中還有一批機器,未來也打算運過來一同使用,他表示:「大家都是小農,不需要各自買些重複的設備,有機器大家一起用,這樣既經濟又實惠。」
因為農民學院而相識的3人,以合作的方式共同經營一方土地,此舉不但擴大小農的經營規模,同時縮減機械成本,是非常好的合作模式,但藍于昇表示,彼此之間不能太計較,相處心態必須開放,這樣才能走得下去。本場鼓勵青農返鄉從農,更樂見轄內青農相互扶持,場內將以技術本位做為各青農堅強之後盾。
種芋頭用走莖苗 省工又高產
‧檳榔心芋側生苗(左)及走莖苗(右) |
想要種出高產量與品質的檳榔心芋,本場推薦使用「走莖苗」做為種苗,不但提高產量、節省清除側芽的人工成本,更降低植株染病風險。
檳榔心芋是宜蘭縣員山鄉重要作物,以高畦生產,主要栽培地區遍佈蓁巷村等地,栽培面積近25公頃,而三星鄉等地近年來栽培面積亦逐漸增加。本場為提升生產效率,針對種苗來源進行比較評估,期望透過精確的比較與量化數據來驗證種苗來源對檳榔心芋植株生育有影響,進而推薦合適的種苗來源給農友。
目前農友使用的種苗有2種,其一為走莖苗,是從成熟植株基部長出的匍匐走莖尾端長出的不定芽,側生苗則是在植株旁直接萌生的側芽。前者距成熟植株較遠,具有獨立的根系,後者緊依植株生長,容易限制母株發育,部分農民會因此清除側生芽,而農民多依據過往習慣選擇用苗,為較有經驗者會因走莖苗較容易取得而選用。
因此為了解種苗選擇對檳榔心芋的影響,本場進行試驗後顯示,種植走莖苗長成的植株萌發側芽數量較少,有5成植株不長側芽,比側生苗植株高約3成,明顯有利於檳榔心芋生長及提高產量,且大幅減少50%以上除側芽花費人力,更能降低因除側芽造成的植株感病風險。
為推廣試驗成果,本場7月16日於員山鄉黃建發農友示範田辦理「種苗來源對檳榔心芋生育影響成果示範觀摩暨安全用藥講習會」,黃建發農友表示,先前種植檳榔心芋便發現使用不同種苗生育情形均不同,田間管理很不方便,尤其除側芽很容易傷到植株造成感染,不除芋頭又長不好,如果全部都用走莖萌生苗來種,就可以省掉這些麻煩,這樣田間管理效率自然高,也輕鬆多了。
確認了種苗來源,保持種苗生長整齊是下個研究方向,另外在運銷方面,員山鄉農會為提高共同運銷產值,希望農友可減少每顆芋頭的重量,因此本場亦將進行相關的技術試驗研究,期望能提高該鄉作物產值,提升農友獲利。
種苗粉衣處理 幫助青蔥度炎夏
‧青蔥種苗以木黴菌等有益微生物粉衣處理,可提升產量 |
青蔥生產多以分株苗移植,惟種苗可能攜帶疫病、軟腐病及根蟎等病蟲害,即使更換新田亦難以降低青蔥受害率,而農友為加強防治,常過度依賴化學農藥使用。為確保食安,本場利用微生物製劑等安全性高之資材粉衣處理種苗,可有效促進青蔥分株苗生長勢,並減少病蟲害造成之缺株或後續蔓延為害,讓青蔥健康管理從健康種苗開始做起。
將無病毒蔥苗定植田間前,先將蔥苗基部以清潔的水噴濕,再利用木黴菌、菌根菌等有益微生物,以等比例混合矽藻土後直接粉衣種苗基部後即可種植。試驗顯示種苗處理後,可顯著提升植株存活率約20%,不但降低農民夏季栽培常遇之青蔥缺株補植問題,更減少後續用藥防治之成本及殘留風險,尤其在連續種植青蔥之連作田,因疫病菌及根蟎常藉由分株苗繁殖時傳播,利用此技術可有效減輕後續防治壓力,是幫助青蔥度過炎夏的首要關鍵。
本場植物保護研究室指出,利用種苗粉衣處理技術,可促進蔥株根系生長旺盛,採收時產量明顯高於不處理蔥苗約25%,每分地可增加4萬元之收益(以每公斤100元價格計算),另提醒農友在操作本技術時,應戴口罩以避免吸入粉塵。
本技術操作簡單,同時兼顧生產成本及資材易取得性等農民實際需求考量,故農友接受度高,已逐步推廣於農業生產經營專區,普及率達50%,不論是慣行或有機農友均可參考使用。若農民對該技術操作細節及病蟲害防治方面有疑問,可洽詢本場作物環境課植保研究室,電話03-8521108轉360、390或病蟲害防治服務專線03-8535915。
借鏡日本經驗
本場邀請侯俐安記者及吳柏青副校長來場演講
‧聯合報侯俐安記者 |
日本農業發展一直是台灣借鏡之對象,不僅止於生產技術、加工項目,甚至在對消費者農業教育方面,都有值得學習之處,因此本場於7月6、20日邀請聯合報侯俐安記者,以及宜蘭大學吳柏青副校長來場進行日本農業相關演講。
飲食革命 翻轉餐桌之台日食育
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關心偏鄉教育,隨之注意校園內的飲食-營養午餐,因此特派記者至義大利、美國、日本進行有關於食的報導,協助消費者重掌健康飲食的主控權,而侯記者為引領讀者了解日本推動的食農教育,親身接觸日本農民市集、學校、生產者等,期望藉著日本經驗對台灣食育有所貢獻。
日本於2005年公布食育基本法,從中央政府、地方自治團體,與學校、生產者、衛生所等共同推動國民飲食教育,隨後日本農業協同組合以推動地產地消運動、促進對農業農村理解等課題,從農業體驗教育活動、農家民宿、農民市集,以及學校營養午餐、餐廳等各層面進行輔導推動。
而台灣的食農教育正萌芽,不論是政府抑或民間組織、學校均對此有所重視,而侯記者憑藉日本經驗表示:「理論講起來很難,但做就對了。」她認為台灣優勢在於創造力與延伸度,而現在許多單位也在各自的領域上努力,尤其在孩童的教育上,更應種下種籽,期望未來水到渠成的一天。
日本沖繩縣苦瓜及金針產業參訪
宜蘭大學吳柏青副校長長期關心花蓮金針產業,協助安全金針規範擬定及建立標章,他認為金針產業與其他使用二氧化硫的醃漬蔬菜,需要有所轉變,因此鎖定與台灣氣候環境相似的日本沖繩縣,帶領花蓮針農及有機農友進行苦瓜及金針產業參訪。
沖繩在日本有長壽美名,市面健康產品不勝枚舉,苦瓜更是其中代表,而金針助眠研究亦十分透徹,因此吳副校長特別拜訪沖繩健康生物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江口直美小姐,以及沖繩金針普及協會,了解金針在沖繩栽培利用及研究成果,從而決定以找出金針容易引人腹瀉的成分為未來研究方向。
由於日本金針利用多為葉片,因此一同參訪的針農對出口沖繩躍躍欲試,另外本身種植有機苦瓜的黃王杰農友,參考沖繩直立式苦瓜栽培方法,於自家田區嘗試,不但採收方便,更期望能增加產量。
本場邀請各領域專家來場演講,藉由對方專業擴展場內視野及研發能量,共同開創台灣新農業。
本場新進人員介紹
‧張芝蓉 |
張芝蓉 助理研究員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
※資格:公務人員園藝高考錄取
※經歷:台北市政府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工程員、花蓮縣政府農業處 技士
※工作職掌:休閒農業、家政經營輔導及研究
※到職日:104年7月15日
※電話:(03)852-1108轉190。
生態農業與里山倡議國際研討會
‧生態農業與里山倡議國際研討會 |
104年9月 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
作物別 | 病蟲害種類 | 時 期 |
---|---|---|
水稻 | 紋枯病、白葉枯病 | 全月 |
褐飛蝨、螟蟲 | 全月 | |
稻苞蟲 | 全月 | |
落花生 | 葉班病、斜紋夜蛾 | 全月 |
小綠葉蟬、小黃薊馬 | 下旬 | |
玉米 | 玉米螟 | 下旬 |
葉班病 | 全月 | |
水芋 | 斜紋夜蛾 | 全月 |
葉菜類 | 小菜蛾、黃條葉蚤 | 全月 |
斜紋夜盜蟲 | 全月 | |
青蔥、蔬菜類 | 軟腐病 | 全月 |
疫病 | 下旬 | |
青蔥、韭菜 | 薊馬、潛蠅 | 全月 |
青 蔥 | 甜菜夜蛾 | 全月 |
蔬菜、瓜果類 | 銀葉粉蝨 | 全月 |
甜菜夜蛾 | 全月 | |
瓜實蠅 | 全月 | |
果樹類 | 東方果實蠅 | 全月 |
柑 桔 | 潛葉蛾 | 下旬 |
葉 蟎 | 全月 |
本場官網網址於8月20日變更為http://www.hdares.gov.tw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