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成本就是賺錢 本場開發蕎麥應用無人機省工栽培技術
|
‧本場於水稻收割前即以無人機撒播蕎麥種子,不但節省人力播種、翻耕費用,還有彈性農時、碎稻稈抑制雜草及防鳥害等功能,最重要的是蕎麥發芽較快、根系廣,同時產量也衝高 |
農委會近年推動休耕轉作提升國產雜糧面積、稻作四選三等政策,在轄區農友大力支持下,花蓮縣蕎麥面積已達全國最高655公頃。在節省成本就是為農民賺錢的原則下,本場開發蕎麥應用無人機省工栽培技術,不但播種效率較人工提升5倍、不耕犁直接撒播每公頃節省6,000元翻耕成本,產量每公頃更是高出 600公斤。
在推薦休耕轉作並替代水稻生產的作物中,豐富營養、生長週期短、容易與水稻生產機械接軌的蕎麥脫穎而出。因此花蓮縣從104年玉里鎮0.6公頃開始,至今該鎮已有600公頃,其中由謝銘鍵班長帶領的雜糧產銷班第2班集團產區,即占全鎮2/3生產面積。
本場遵循農委會2023年農業施政重點-解決缺工及自動化的政策目標,以及陳吉仲主委指示以農業科技解決產業問題,展開無人機應用於農業栽培研究,並自111年11月試驗蕎麥省工技術,以無人機替代人力播種、施灑基肥及追肥,更嘗試在水稻尚未收割前就直接播種。在今年度2月15日首發本試驗成果,目前調查的發芽數、花房數及坪割產量,都顯示以無人機撒撥蕎麥顯著優於人工播種。
本場作物改良課葉育哲課長表示,本次蕎麥應用無人機試驗水稻收割前播種的處理表現頗佳。因為水稻採收後稻稈切碎覆蓋在種子上,可避免被鳥類啄食及減少雜草生長,如此不但較人工播種提升了5倍效率,以及節省整地翻耕成本6,000元,目前計算出來的坪割產量每公頃也比人工高600公斤。
蕎麥面積的快速增加,除了農糧署、農會及本場大力推動與支持外,有限責任臺灣黃金蕎麥生產合作社更是其中的大功臣。謝銘鍵班長表示,過去在水稻產業上他既栽培也負責銷售,一路走來非常辛苦,現在只要專心蕎麥生產,銷售部分就交給合作社。合作社林家寶理事主席也期望花蓮農友持續加入,他表示只要品質達標,歡迎農友和合作社契作,讓面積及早突破上千公頃。
本場杜麗華場長表示,無人機應用於農業絕對是省工省成本,本場先幫農友設計無人機相關試驗,找出實際執行參數及須注意細節,讓大家有依據可循。她也感謝各單位共同合作讓產銷更順利,場內將持續改進蕎麥產程,讓農友能更省工的生產國產雜糧。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