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宜蘭地區哈密瓜一年兩收模式 有效提升轄區特色甜瓜產業
作者:林文華副研究員
 |
‧宜蘭夏秋季種植之脆質哈密瓜「卡蜜拉」品種 |
前言
脆質哈密瓜為宜蘭地方特色農產之一,主要產地為壯圍鄉及鄰近蘭陽溪中下游一帶。由於質地爽脆,香甜可口,一直以來為高價甜瓜的代表,深受頂級消費者青睞,每年均供不應求。而壯圍鄉亦因生產脆質哈密瓜聞名全臺,故有「哈密瓜的故鄉」的美稱。
然而宜蘭為颱風好發地區,每年7-10 月為颱風季,哈密瓜農因應當地氣候特色,一直以來每年只種植一期作;看著其他地區每年可種兩期以上,宜蘭瓜農們不勝唏噓,經常叨念著一句話:「如果可以再種一期,該有多好!」
導入適栽新品種,宜蘭溫室脆質哈密瓜展露頭角
為因應近年日趨嚴重的氣候異常現象,農業部持續關注農友生產困境,也積極鼓勵與補助設施栽培。宜蘭部分瓜農亦開始嘗試使用設施栽培。然而壯圍當地幾位資深瓜農,嘗試將當地最具特色之脆質哈密瓜品種`新世紀´導入設施栽培,經多次測試,無奈就是種不好,最後放棄在溫室內種脆質哈密瓜的念頭。
本場積極尋求突破溫室內種不好哈密瓜的解方,以一圓瓜農們利用溫室種哈密瓜的夢想。首先便是盤點溫室內種植脆質哈密瓜的問題,包含果實較小、外觀不佳、畸形果比例高、糖度不足等,多方搜集資訊與品種來擬定改善方案。研究人員分析市場上的甜瓜新品種之後,篩選出多種脆質哈密瓜品種進行測試,並找了宜蘭青農陳文正等人合作,在溫室內進行品種試種比較。經過2 年的試種與評估,順利在溫室內篩出最具潛力的脆質哈密瓜品種。
109~110 年本場先後導入7 個脆質哈密瓜品種在宜蘭設施中進行春作慣行產期的栽培生產,試種結果「卡蜜拉」品種在溫室內的採收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度)等多項表現都優於其他品種,且大幅領先農民慣常種植的「新世紀」品種,產量也不遑多讓。因此也順利找出第一個適合在宜蘭溫室內春作種植的脆質哈密瓜品種。
研發增產新技術,優勢品種產量大增30%以上
雖然新品種「卡蜜拉」在宜蘭溫室中適應良好,採收率、品質表現都名列前茅,但果實較小、單果重較輕這先天缺憾也隨之浮現,雖然高採收率讓產量不致過低,但也讓改種她的設施瓜農感嘆:離成功只剩下最後一哩路了,卻跨不過產量這一關。
本場隨即針對果實較小問題尋求解決之道,透過調整定植期及優化留果模式,成功建立宜蘭地區設施生產「卡蜜拉」的高效增產模式,讓溫室內的瓜果重量大幅增加30%以上。並透過技術移轉,讓設施瓜農享受優勢新品種與高產新技術帶來的甜美果實。該項增產技術也帶動宜蘭地區設施瓜農逐漸嘗試新品種的種植,目前已有20%以上的宜蘭溫室甜瓜農友嘗試「卡蜜拉」種植,相比4年前沒人敢種,著實跨出一大步。
TOP↑|全文PDF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