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的古坑慈心有機農場
陳明泉場長來場分享 有機農場之規劃與建設
|
‧古坑慈心有機農場陳明泉場長,於3月27日來場演講 |
古坑崙仔溪畔,這塊曾經被放棄的土地,慈心基金會利用5年的時間,從清除石頭、養地開始,在細心的進行規劃與建設下,讓這15公頃的漫漫黃土,變成綠意遍佈、鳥叫蛙鳴的有機生態綠洲。
過去那裡種植了50年的甘蔗,大量的化肥和農藥造成土壤嚴重酸化,導致農作物生產變得不符合經濟效益,最後甚至成為工業及醫療廢棄物堆置的地點。陳明泉與其他慈心團隊成員,在確定租下這片土地後,第一步便是聘請專業公司清運廢棄物,而隨後整地挖出的大量石頭,以及沒有水源、植物、動物等種種不樂觀的情形,都成為慈心團隊的巨大挑戰。
陳明泉場長表示,為改善土壤質地並增加有機質含量,初期農場不斷種綠肥,並引進日本曝氣式堆肥方法自製有機肥施灑,同時進行進、出水系統規劃。因為原地水資源不足,慈心特別重視水循環利用系統的建置,目前農場回收所有水源,包括雨水以及民生用水,每周約可處理300人次汙水量,經過處理後再灌溉利用。
陳場長建議,有機農場的規劃最初應先觀察地形,找出高低點,將提供人員使用的建築設施,設置於全場區最高處,以利收集廢水後可利用重力導向低窪處,並建置多個蓄水池(該農場有6個)進行曝曬,各個蓄水池內則種植不同的植物進行過濾,隨後進入滯洪池沉澱,經過定期檢驗合格後,再利用太陽能、風力等能源送至田區灌溉。
而有機農場使用區塊的規劃,陳明泉場長表示若以建物設施、農業設施以及生態環境營造三大部分,應該先建置生態環境,最後才是建物,其中又以濕地為最好的投資,如古坑農場1/3的面積都是經濟型濕地,不但種植茭白筍、芋頭、睡蓮等經濟水生作物,更吸引許多保育物種進駐棲息。
除了水資源循環系統外,農場亦有綠色能源系統,例如太陽能提供白日的電力,少量儲存的部分則提供空調、冷藏設備,同時設置台電電力的自動轉換開關,最大化的利用綠色能源。
經過了7年的時間,農場已形成一個完整的小生態系統,除了昆蟲、兩棲類動物,隨著老鼠與蛇的增加,大冠鳩與其他鷹類也成為常客,而因為人與動物間的彼此尊重,它們也成為農業生產的好幫手,使得古坑慈心有機農場達到生產、生活、生命以及生態-四生永續經營目標。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