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
Menu
  • 114年農用感知驅鳥器
  • 113黃佳興個人事業獎
  • 2025農業永續金獎
  • 林正木113年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
  • 倪禮豐助理研究員獲頒中華土壤肥料學會113「双桂土壤科學獎」
  • 林正木金推獎
  • 113農業部研發成果優良管理組
  • 陳季呈研究員優良管理人員獎
  • 榮獲2023apsaa銀獎
  • 2023國家創新獎
  • 本場榮獲 國家農業科學獎社經發展類
  • 榮獲2023TSAA特優
  • 蔡依真副研究員榮獲111年模範公務員
  • 綠色化學應用及創新獎
  • 有機中心榮獲金質獎和鑽石綠建築
  • 2021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
  • 榮獲第二屆永續善農獎「技術創新組」
:::

原力學堂

本場訂於5月7日在花蓮縣豐濱鄉新社部落辦理找回原力部落原力學堂「糧食作物栽培與設備操作養護班」

   line分享-另開新視窗 facebook分享-另開新視窗
瀏覽次數:531次

翻越海岸山脈 農改場至新社部落開設原力學堂

    為輔導原民農產業,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5月7日,假八個傻瓜農產品初級加工場舉辦找回原力部落原力學堂「新社部落糧食作物栽培與設備操作養護班」,現瑒除了有新社,也吸引復興、港口、靜浦等族人共襄盛舉,另外豐濱鄉邱福順鄉長、周崇仁秘書、新社村江素珍村長也前來關心與會。

 

    花蓮農改場楊大吉場長致詞表示,花蓮原住民人口及部落數在全國名列前茅,各部落依當地傳統文化、生態環境孕育不同特色農產物。花蓮農改場輔導原民農產業不遺餘力,早期為部落特色農產業投入不少輔導資源,建立生產技術、開發二級加值產品、導入休閒體驗行程等。近年來更結合其他農業試驗場所力量,把部落失落的種苗重新找回來,再透過技術及省工機械的導入,使原民特色作物發展,不僅保存珍貴部落文化,更期能帶動部落產業邁向新發展。

 

花蓮農改場楊大吉場長致詞 豐濱鄉邱福順鄉長致詞
♦花蓮農改場楊大吉場長致詞/♦豐濱鄉邱福順鄉長致詞

 

    座落在花蓮縣豐濱鄉的新社部落,以噶瑪蘭族為族群,主要農作物為水稻,在鄰海的臺地上有面積廣泛的梯田。此外近年來族人亦發展不同產業可能性,種植雜糧作物,並開發加工產品,增加多元收入。然而部落從事友善耕作,常要面臨雜草、缺工、鳥害、小型農具故障、栽培技術精進的問題。為了協助族人解決農業經營困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爰規劃糧食作物栽培、農業設備與機具操作與養護等課程,期望透過農業知識傳遞,以及與農業專家交流,為部落農業問題提出可行解方,提升原鄉農產業永續發展。

 

    上午第一節由花蓮農改場陳緯宸助理研究員,分享大豆栽培管理,包含優良品種介紹、播種與施肥適當時期及施用、常見病蟲害種類、防治及資材使用等知識,尤其針對當地常種的黑豆品種多加介紹。第二節由李易樺助理研究員,分享運用於水稻、雜糧田間設備介紹,除了介紹水稻、雜糧常用的農機設備等省工機具外,也分享近年來研發的雷射驅鳥器、附掛式旱田除草機等智慧型設備。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楊智哲助理研究員到新社部落噶瑪蘭族潘銀華稻農田區探討未來紙膜插秧技術導入可能性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楊智哲助理研究員到新社部落噶瑪蘭族潘銀華稻農田區探討未來紙膜插秧技術導入可能性

 

    下午第一節邀請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楊智哲助理研究員,分享紙膜插秧技術在有機水稻田運用,介紹紙膜在雜草防治效果、運用紙膜插秧技術秧苗成長表現情形、紙膜技術田間管理、成本分析等。接著由花蓮農改場李易樺助理研究員、簡宏諭先生,針對部落常用之割草機、噴霧機、中耕機等小型農機具,介紹保養及檢修原理、安全操作示範,為了提升學習效益,採分組及換組授課。

 

港口部落阿美族吳明和稻農對紙膜插秧技術相當有興趣與講師互動熱絡
♦港口部落阿美族吳明和稻農對紙膜插秧技術相當有興趣與講師互動熱絡

 

    八個傻瓜有機農作區負責人宮莉筠農友表示,感謝農改場事前與族人溝通討論課程安排,依問題需求規劃課程內容,因此本次課程獲得新社、復興、港口、靜浦等族人熱烈迴響,建議未來再到豐濱鄉為族人介紹農業新知。課程內容引起族人興趣,課堂中學員與講師互動相當熱絡,至下課仍意猶未盡,結訓後族人倘有任何問題,除了隨時與講師保持連繫外,花蓮農改場也會扮演好堅強的輔導後盾及轉介相關單位共同協力輔導部落產業。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簡宏諭及林瑋祥助教介紹中耕機保養及常見故障與排除技巧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簡宏諭及林瑋祥助教介紹中耕機保養及常見故障與排除技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