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場於111年11月14日(一)上午8時30分於花蓮縣光復鄉舉辦「111 年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原民作物栽培管理及在地留種技術班」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蓮場)於本(111)年11月14日(一)在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辦理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原民作物栽培管理及在地留種技術班」,課程吸引來自太巴塱、其他部落及農友的熱情參與。
花蓮場劉興榮課長開訓
花蓮場劉興榮課長開訓表示,近年來透過原住民相關計劃執行,已有初步試驗成果,期望藉由與部落族人的分享與交流,增進對原民作物的農業新知及技術,強化經濟栽培的能力,提升原鄉特色產業競爭力。本次課程邀請研究同仁,分享花蓮原鄉部落特色種原在地留種技術、火蔥栽培管理與利用、樹豆栽培管理及機械化採收等課程。
花蓮原鄉部落特色種原在地留種技術,由花蓮場吳伊婷助理研究員授課,吳助理研究員表示原鄉特色作物種類豐富,部落以採集方式保種,無種原繁殖技術,藉由介紹現代化種原保存技術,可協助部落重新建立種原及保存遺傳資源。授完課程後,透過種原交流及分享,講師也提供種子給與會學員回去種植。
花蓮場吳伊婷助理研究員介紹火蔥栽培管理與利用(左圖)/花蓮場黃佳興助理研究員授課介紹樹豆栽培管理及機械化採收樹豆栽培管理及機械化採收,由花蓮場黃佳興助理研究員授課,黃助理研究員表示,樹豆為原鄉重要的雜糧作物,由於採用人工採收,造成成本大幅提升,透過課程介紹該場在栽培技術及機械化採收之目前研究成果,期能降低人力成本,並提升產品產量與品質。
火蔥栽培管理與利用,由花蓮場吳伊婷助理研究員授課,吳助理研究員表示,火蔥為阿美族重要野菜之一,目前最有規模的產區在壽豐鄉月眉村,藉由課程介紹火蔥試驗成果,包含不同區域栽植的火蔥,栽植的現況為何,以及病蟲害調查成果及防治要領,提供族人種植火蔥的參考,強化朝向經濟栽培所需的技術,提升競爭力。
太巴塱族人與講師互動熱絡(左圖)/與會族人認真聆聽及勤作筆記課程結束後,族人對安排的課程很滿意。在課程當中,與各位講師有非常熱列的互動。其中部落青農蕭明山表示,介紹的作物與部落連結性高,建議未來可以再安排相關實用的課程,增加族人的原民作物農業新知。呼籲各位族人有任何問題,花蓮場會扮演好輔導的角色,族人隨時可以與講師連繫。
111年度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
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部落原民作物栽培管理及在地留種技術班課程表
日期:111年11月14日(一)上午08時30分
地點: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 (花蓮縣光復鄉富愛街15號旁)※COVID-19病毒防疫期間,請遵守以下參加原則:
1.為維護個人安全與健康,請參與活動者全面配戴口罩與攜帶個人防護用品。
2.如有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慢性疾病患者,應避免參加活動。
3.當日現場實施體溫檢測,若有發燒者,將勸導儘速就醫後在家休養。
時間
議程
主持人/主講人
08:30~09:00
報到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09:00~09:10
長官及來賓致詞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09:10~10:00
樹豆栽培管理及機械化採收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黃佳興助理研究員10:10~11:00
火蔥栽培管理與利用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吳伊婷助理研究員11:10~12:00
花蓮原鄉部落特色種原在地留種技術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吳伊婷助理研究員 - 2022-11-07
-
- 本場於111年11月16日(三)上午9時30分於花蓮縣萬榮鄉舉辦「111 年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山胡椒栽培管理及產品開發班」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蓮場)於本(111)年11月16日(三)在紅葉村辦公處,辦理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山胡椒栽培管理及產品開發班」,課程吸引來自紅葉、其他部落及農友的熱情參與。
花蓮場楊大吉副場長開訓致詞(左圖)/課程吸引來自紅葉、其他部落及農友的參與花蓮場楊大吉副場長開訓表示,近年來透過原住民相關計劃執行,進行山胡椒種子發芽、種苗繁殖及分辨公母等試驗,期望建立部落特有農作物的栽培技術,強化經濟栽培的能力,提升原鄉特色產業發展。本次課程邀請國立宜蘭大學專家學者,分享山胡椒苗木養護與出栽管理、醫療保健用途及產品開發等課程,增進苗木至出栽管理要領,以及提升機能性成份如何衍生相關產品開發的觀念。
國立宜蘭大學花國鋒教授介紹山胡椒醫療保健用途及產品開發(左圖)/花蓮場開設山胡椒栽培管理及產品開發班 紅葉部落族人滿載而歸部落缺乏後續相關產品開發,期能透過講授山胡椒醫療保健用途及產品開發,開創產品利用與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特別邀請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花國鋒教授,針對山胡椒醫療保健用途及產品開發進行分享。花教授表示,山胡椒利用價值極高,從果實、葉子、根部等萃取物可以做為醫療保健用途。此外,更可以開發相關二級產品,提升產品利用價值。
花蓮場開設山胡椒栽培管理及產品開發班 紅葉部落族人滿載而歸山胡椒為紅葉部落重要的特色農產品,具有發展潛力。惟目前山胡椒栽培採用較粗放管理模式,缺乏優良的栽培管理技術。也特別邀請國立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鍾智昕副教授授課,針對山胡椒苗木養護與出栽管理進行介紹。鍾副教授分享扦插技術、苗木健化處理、培養介質選擇、健化後苗木適宜出栽氣候環境及後續栽植環境需求等。
族人試用國立宜蘭大學研究團隊開發的山胡椒保養產品(左圖)/與會族人認真聆聽及勤作筆記課程結束後,族人對安排的課程很肯定,收穫滿滿。在課程當中,與二位講師有熱烈的互動及交流。部落山胡椒農友古金榮表示,今天安排的課程很實用,建議未來可以再安排相關的課程,持續增加族人對山胡椒栽培管理及產品開發的新知。呼籲各位族人有任何問題,可以再與國立宜蘭大學講師連繫,或與花蓮場原住民與機能性作物研究室的同仁連絡。
111年度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
花蓮縣萬榮鄉紅葉部落山胡椒栽培管理及產品開發班課程表
日期:111年11月16日(三)上午09時30分
地點:紅葉村辦公處 (花蓮縣萬榮鄉紅葉村ㄧ鄰11之2號)※COVID-19病毒防疫期間,請遵守以下參加原則:
1.為維護個人安全與健康,請參與活動者全面配戴口罩與攜帶個人防護用品。
2.如有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慢性疾病患者,應避免參加活動。
3.當日現場實施體溫檢測,若有發燒者,將勸導儘速就醫後在家休養。
時間
議程
主持人/主講人
09:30~10:00
報到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0:00~10:10
長官及來賓致詞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0:10~11:00
山胡椒醫療保健用途及產品開發
國立宜蘭大學
花國鋒教授11:10~12:00
山胡椒苗木養護與出栽管理
國立宜蘭大學
鍾智昕副教授 - 2022-11-08
-
- 本場於111年9月13日(二)上午9時30分於宜蘭縣大同鄉舉辦「111年度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原住民地區行動學堂-英士部落椴木香菇栽培與管理」
-
為輔導原鄉特色農產業發展,提升栽培與管理技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蓮場)於本(111)年9月13日(二)在大同鄉英士村社區活動中心,辦理「宜蘭縣大同鄉英士部落段木香菇栽培與管理班」,課程吸引來自宜蘭英士部落族人、其他部落及宜蘭地區農友的熱情參與。
►族人完成5小時的專業課程,並取得結業證書花蓮場林正木助理研究員表示,大同鄉位於海拔800到1200公尺山區,有聞名遐邇的四南高冷蔬菜,是國內重要的夏季蔬菜產地。另外,還有一項農特產品段木香菇,主要種植區域在英士、寒溪、崙埤、松羅等部落。經與公所、族人討論需求後,安排段木香菇栽培技術及菇類病蟲害防治,以及部落養菇農的栽培歷程及經驗分享等課程。
►農業試驗所菇類專家李瑋崧助理研究員,介紹段木香菇栽培技術本次課程安排段木香菇栽培技術,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的菇類專家李瑋崧助理研究員擔任講師,詳細介紹常用的段木樹種、接種孔鑽打與封口、平放及立木養菌作業、走菌溫度調控及採收期管理等。講師強調,出菇中要適時調整遮蔭或補充環境濕度,並防止蝸牛、蛞蝓、螨類、跳蟲侵害,以維持香菇的產量及品質。
►部落族人與講師熱絡的互動第二節安排菇類病蟲害防治,同樣是邀請農業試驗所的李瑋崧助理研究員擔任講師,仔細介紹常見病蟲害及軟體動物等種類、適宜形成生態環境及對應的防治方法。講師表示,防治重於治療,栽培期間須維持及確認栽培環境的衛生管理。倘若生產過程中,若遇到農藥使用相關問題,亦可參考「植物保護手冊」。
►馬告有機農場呂心宥講師,介紹養菇農的歷程及栽培經驗分享下午則安排部落養菇農的歷程及栽培經驗分享,邀請馬告有機農場呂心宥農友擔任講師,呂講師在部落種植段木香菇約12年,目前產品有段木香菇、段木木耳、猴頭菇等,栽培及銷售方面經驗豐富。介紹菇場建置、適合樹種種類、立木養菌、選菇及烘乾等實務分享。另外,亦分享在行銷的經驗,如何拓展通路及品牌建立。講師也鼓勵農友,私下可以到菇場觀摩,增加實地參觀機會。
►呂心宥農友現場帶段木香菇,實地介紹鑽洞植菌作業及注意事項課程結束後,學員完成5小時的專業課程,並取得結業證書。族人對安排的課程很滿恴,因此在課程當中,與講師有熱絡的互動。其中來自部落的潘嵗族人表示,上下午安排的課程很精彩紮實,理論及實務兼顧,增加段木香菇的農業新知。花蓮場呼籲,未來各位族人有任何問題,多與講師保持連絡,花蓮場也會扮演好轉介的輔導角色。
111年度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原住民地區行動學堂
宜蘭縣大同鄉英士部落椴木香菇栽培與管理班課程表
日期:111年9月13日(二)上午09時30分
地點:宜蘭縣大同鄉英士村呂心宥農場教室※COVID-19病毒防疫期間,請遵守以下參加原則:
1.為維護個人安全與健康,請參與活動者全面配戴口罩與攜帶個人防護用品。
2.如有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慢性疾病患者,應避免參加活動。
3.當日現場實施體溫檢測,若有發燒者,將勸導儘速就醫後在家休養。
時間
議程
主持人/主講人
09:30~10:00
報到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0:00~10:10
長官及來賓致詞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0:10~11:00
椴木香菇栽培技術
農業試驗所
李瑋崧助理研究員11:10~12:00
菇類病蟲害防治
農業試驗所
李瑋崧助理研究員13:10~14:00
英士村部落養菇歷程及栽培經驗分享
馬告有機農場
呂心宥小農14:10~16:00
英士村部落馬告有機農場參訪
馬告有機農場
呂心宥小農 - 2022-09-27
-
- 本場於111年7月19日(二)上午9時30分於宜蘭縣大同鄉舉辦「111年度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原住民地區行動學堂-樂水部落小米栽培與利用班」
-
花蓮場辦理小米栽培與利用班 提升樂水部落傳統產業發展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蓮場)於本(111)年7月19日在樂水社區活動中心二樓教室,辦理「宜蘭縣大同鄉樂水部落小米栽培與利用班」,課程吸引來自樂水部落、其他部落及鄉鎮的農友熱情參與。
花蓮場林正木助理研究員開訓表示,大同鄉小米主要分布在崙埤村、樂水村、英士村、松羅村及寒溪村等,大約總面積約2.5-3.0公頃。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對大同鄉來說,是與文化連結非常重要的作物,與祖先的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受到市場影響,一般水稻也被族人種植,至於小米族人從不放棄栽培,也一直保留在部落。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黃子芸助理研究員,講授小米栽培與管理為了提升小米栽培技術,增進產品產量與品質;以及強化加工利用,提升產品的利用價值及行銷技能。此外,小米到豐收時,時常被鳥危害,影響小米當季的產量。為了提升小米的產量、品質及產品的價值,克服鳥的危害。因此,規劃小米栽培與利用研習,希望小米不僅在部落一直發展下去,也能夠精進族人對小米的栽培及利用,增進行銷賣點,進而運用科技,解決鳥害的問題。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郭東禎先生,介紹運用雷射裝置驅趕小鳥本次課程安排了小米栽培與管理,邀請臺東區農業改良場黃子芸助理研究員,講授小米栽培與管理,如何栽培出優質的品質及產量;鳥害綜合防治方針,邀請花蓮場郭東禎先生,介紹運用雷射驅趕小鳥;原穀傳說公司周思源執行長,則是介紹小米加工研發及通路行銷經驗分享,周思源執行長說明了近年來研發各項產品的經驗,以及行銷通路之管道。
►原穀傳說公司周思源執行長,介紹小米加工研發及通路行銷經驗分享族人對5小時的課程非常滿意,尤其對驅趕裝置及產品研發的課程,與講師有熱絡的互動。樂水族人曾勝二表示,小米是部落重要的農產,與部落的文化、生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不僅作為食用外,也是祭典不可多得的物品。本次的課程內容貼切部落的需求,可以促進部落的傳統作物延續發展。課程結束後,有任何問題,可以再與講師保持連繫,花蓮場也會適時提供協助,或是轉介相關單位。
►課程吸引來自樂水部落、其他部落及鄉鎮的農友熱情參與
111年度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原住民地區行動學堂
宜蘭縣大同鄉樂水部落小米栽培與利用班課程表
日期:111年7月19日(二)上午09時30分
地點:宜蘭縣大同鄉樂水村活動中心※COVID-19病毒防疫期間,請遵守以下參加原則:
1.為維護個人安全與健康,請參與活動者全面配戴口罩與攜帶個人防護用品。
2.如有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慢性疾病患者,應避免參加活動。
3.當日現場實施體溫檢測,若有發燒者,將勸導儘速就醫後在家休養。
時間
議程
主持人/主講人
09:30~10:00
報到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0:00~10:10
長官及來賓致詞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0:10~12:00
小米栽培與管理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黃子芸助理研究員13:10~14:00
鳥害綜合防治方針介紹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郭東禎先生14:10~16:00
小米加工研發及通路行銷經驗分享
原穀傳說公司
周思源執行長 - 2022-08-25
-
- 本場於111年8月16日(二)上午9時30分於宜蘭縣大同鄉舉辦「111年度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原住民地區行動學堂-四季部落蔬菜栽培與管理班」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蓮場)於本(111)年8月16日(二)在大同鄉四季村社區活動中心,辦理「宜蘭縣大同鄉四季部落蔬菜栽培與管理班」,課程吸引來自宜蘭縣四季、南山族人的熱情參與。
►課程吸引來自四季、南山族人參與花蓮場林正木助理研究員開訓表示,大同鄉四南高冷蔬菜區位在四季及南山村海拔800到1200公尺山區,主要種植高麗菜、大白菜等高冷蔬菜,以鮮甜聞名,頗受消費者喜愛,是國內重要的夏季蔬菜產地。經與公所、農友討論需求後,安排蔬菜病蟲害防治管理及蔬菜採後處理,推廣產銷履歷安全用藥,以及對批發市場運銷及分級包裝等課程。
本次課程安排蔬菜之病蟲害防治管理,邀請花蓮場植物保護研究室的吳佳宜助理研究員擔任講師,詳細介紹高冷蔬菜,如高麗菜、大白菜等,常見的病蟲害及防治方法。講師強調,病蟲害綜合管理首重預防勝於治療,除使用化學藥劑外,亦搭配不同的手段與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可達事半功倍的成效。
►花蓮場植物保護研究室吳佳宜助理研究員,介紹甘藍病蟲害防治管理並安排產銷履歷安全用藥課程,詳細介紹申請產銷履歷的農友,參考臺灣良好農業規範 (TGAP),依據各項查核表單調整生產流程,並詳實紀錄生產栽培過程。生產過程中,若遇到農藥使用相關問題,可參考「植物保護資訊系統」及「農藥資訊服務網」相關網站。
第三節安排蔬菜採後處理,邀請花蓮場蘭陽分場園藝研究室楊素絲副研究員擔任講師,除了採收後處理的目的及對蔬菜生理影響,也強調溫度是所有貯藏條件要素中首先須要考慮的項目。另外,亦介紹影響蔬菜採收後劣變的內在及環境因素、一天中最適採收的時間、適當貯藏條件及失水的防止方法。
►花蓮場蘭陽分場楊素絲副研究員,介紹蔬菜採後處理最後一堂安排批發市場運銷及分級包裝,則由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賴兆欣副理擔任講師,介紹拍賣作業流程與運作,包含進貨、拍賣、結帳、貨款撥付及蔬果農藥殘留檢驗等。此外,也和農友分享農友在分級包裝的注意事項。課程結束後,講師也鼓勵農友到現場參觀及實地觀摩,加強瞭解對拍賣的流程與運作。
►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賴兆欣副理,介紹批發市場運銷及分級包裝課程結束後,學員都有完成5小時的專業課程,並取得結業證書。族人對安排的課程很滿恴,因此在課程當中,與各位講師有非常熱列的互動。其中黄金村農友表示,也是四季村村長,建議未來可以再安排相關的課程,增加族人的農業新知。花蓮場呼籲,未來各位族人有任何問題,花蓮場會扮演好輔導的角色,另外每周二,也會安排駐診服務,請族人善加運用。
111年度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原住民地區行動學堂
宜蘭縣大同鄉四季部落蔬菜栽培與管理班課程表
日期:111年8月16日(二)上午09時30分
地點:宜蘭縣大同鄉四季村活動中心※COVID-19病毒防疫期間,請遵守以下參加原則:
1.為維護個人安全與健康,請參與活動者全面配戴口罩與攜帶個人防護用品。
2.如有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慢性疾病患者,應避免參加活動。
3.當日現場實施體溫檢測,若有發燒者,將勸導儘速就醫後在家休養。
時間
議程
主持人/主講人
09:30~10:00
報到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0:00~10:10
長官及來賓致詞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0:10~11:00
甘藍病蟲害防治管理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吳佳宜助理研究員11:10~12:00
產銷履歷安全用藥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吳佳宜助理研究員13:10~14:00
蔬菜採後處理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楊素絲副研究員14:10~16:00
批發市場運銷及分級包裝
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
賴兆欣副理線上報名連結(名額有限):https://forms.gle/gsceiFKc8wGdQtGeA
- 2022-08-22
-
- 本場訂於111年07月13、15、28日於光復鄉太巴塱部落舉辦原力部落行動學堂「尋找不對的手」活動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蓮場)於本(111)年7月13日在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教室,辦理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把不對的手變對手」,課程吸引來自部落的婦女及年輕人共襄盛舉。
花蓮場邱叔媛課長表示,在過去保鮮技術不發達的年代,原住民們運用鹽醃漬豬肉,使其可以保存數周至數月不等,供上山打獵的男子們攜帶食用,也可在客人來訪時做為佳餚款待。鹽雖然可以增加豬肉的保存性,但若沒有注意到製作時的環境與衛生,或鹽添加的量,鹹豬肉仍有可能壞掉,或產生不好的氣味。
►花蓮場邱叔媛課長在操作前,完整說明醃肉(Siraw)製作流程及重點事項花改場為了想解決這個問題,在族人教導下學習製作醃肉,再用科學化的方法解讀醃肉的加工程序,花了半年的時間建立保證會成功的加工程序,而且材料很簡單,只用豬肉跟鹽巴兩種。不過,在處理上有幾個小技巧要注意。
►部落婦女及年輕人一起來學習,認真的把1.5斤的肉均勻的抹鹽巴(左圖);族人製作完成的半成品由於醃肉要經過一定時間的醱酵,本次把不對的手變對手活動,分3次時間進行及製作流程,第一次是7月13日,把1.5斤的肉均勻的抹鹽巴,之後緊密的排在缸子中,蓋起來,並放在陰涼處;第二次預定7月15日,把肉抹第二次鹽巴,之後緊密的排在缸子中,蓋起來,並放在陰涼處;第三次預定7月28日,驗收成果。
邱叔媛講師表示,雖然製作過程並不難,有幾個重點要注意。第一個肉要新鮮;第二個手要要洗乾淨並且擦乾。若可以噴酒精更好。第三個臉要戴口罩;第四個容器要洗乾淨,用擦乾或噴酒精皆可;第五個是掌握時間,第1天用1.5斤的肉再下36公克鹽(4%),第3天再下72公克鹽(8%),再繼續存放2~3週,放在陰涼處,等待成功與否。
►教學團隊指導族人的第一次的成品取之於部落,用之於部落。花改場將成果回饋給族人以表達感謝之意。請大家一起來用最簡單的鹽與豬肉兩樣材料試做看看!希望每個人不但都是對的手,而且還都是好手(高手)!。希望下次族人於7月15日再回來繼續完成後續的工作,並看看自己親手做的醃肉成果如何,一起把不對的手變對手,也為部落的醃肉製作延續命脈。
►課程結束後進行測驗,驗收知識學習的成果(左圖);全體合照留影 為活動劃下句點111年度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原力部落行動學堂-光復鄉太巴塱部落
「尋找不對的手」活動行程表
※COVID-19病毒防疫期間,請遵守以下參加原則:
1.為維護個人安全與健康,請參與活動者全面配戴口罩與攜帶個人防護用品。
2.如有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慢性疾病患者,應避免參加活動。
3.當日現場實施體溫檢測,若有發燒者,將勸導儘速就醫後在家休養。
第一天時間:111年7月13日(三)上午11時
地點: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
(花蓮縣光復鄉富愛街15-1號)時間
議程
講師
10:30~11:00
報到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1:00~11:10
長官及來賓致詞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1:10~12:00
阿美族醃肉製作(一)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講師:邱淑媛副研究員
助教:陳怡茹小姐
鍾玉美小姐第二天時間:111年7月15日(五)上午11時
地點: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
(花蓮縣光復鄉富愛街15-1號)時間
議程
講師
11:00~11:30
報到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1:30~12:00
阿美族醃肉製作(二)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講師:邱淑媛副研究員
助教:陳怡茹小姐
鍾玉美小姐第三天時間:111年7月28日(四)上午11時
地點: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
(花蓮縣光復鄉富愛街15-1號)時間
議程
講師
11:00~11:30
報到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1:30~12:00
阿美族醃肉製作-成果驗收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講師:邱淑媛副研究員
助教:陳怡茹小姐
鍾玉美小姐 - 2022-07-13
-
- 111年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秀林鄉部落原力學堂06/21-山苦瓜栽培管理及利用班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蓮場)於本(111)年6月21日下午,和花蓮縣秀林鄉公所合作辦理「111年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山苦瓜栽培管理及利用班」,課程吸引來自秀林及鄰近部落的族人熱情參與。
為培育原民部落農業專業人力,今年起花蓮場陸續辦理「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系列相關課程,內容包括傳統作物生產栽培技術、農產加工創新產品研發技術、農業遊程規劃與筷閃餐廳活動等,以因應原鄉未來發展多元化趨勢,提升部落產業競爭力。花蓮場林正木助理研究員開訓時表示,該場與公所攜手協助族人開發秀林鄉具有潛力發展的作物,配合公所積極推廣山苦瓜,提升族人農業經濟效益。
►花蓮場吳岱融助理研究員,詳細介紹山苦瓜栽培技術管理本次課程邀請花蓮場吳岱融助理研究員,詳細介紹山苦瓜栽培技術管理,奠定族人山苦瓜栽培應具備的技術能力;觀自在有機農場林瑞鵬場長,從山苦瓜之栽培利用及行銷經驗角度,分享近幾年栽種山苦瓜2號的實務經驗,從實際栽植過程及加工、行銷等,同時引導族人投入山苦瓜的注意事項。講師透過由淺入深的詳細說明,並配合簡報相片及實際案例分析,學員與講師交流與互動相當熱烈,増加學員對山苦瓜栽培技術管理的認知及實務栽植、應用能力。
►觀自在有機農場林瑞鵬場長,分享近幾年栽種山苦瓜2號的實務經驗,從實際栽植過程及加工、行銷等,同時引導族人投入山苦瓜的注意事項花蓮場在本場秀林鄉辦理第二場「111年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受到學員的肯定,為部落山苦瓜示範農戶及興趣的族人,增進了山苦瓜栽培管理及利用先備知識。未來部落山苦瓜示範農戶碰到任何山苦瓜種植的問題,歡迎與2位講師持續連絡,花蓮場也會扮演好輔導的角色,協助族人順利種植。
►族人提出問題與講師交流與互動111年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秀林鄉部落原力學堂06/21-山苦瓜栽培管理及利用班
日期
開課名稱
講師背景資料
課程時數
山苦瓜栽培管理及利用班
06/(21)
山苦瓜栽培技術管理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吳岱融助理研究員
13:30-16:00
(2小時)
06/(21)
山苦瓜之栽培利用及行銷經驗分享
觀自在農場
林瑞鵬
- 2022-06-23
-
- 111年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秀林鄉部落原力學堂05/31-有機驗證及農產加工利用班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蓮場)於本(111)年5月31日下午,和花蓮縣秀林鄉公所合作辦理「11年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有機驗證及農產加工利用班」,課程吸引來自秀林及鄰近部落的族人熱情參與。
為培育原民部落農業專業人力,今年起花蓮場陸續辦理「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系列相關課程,內容包括傳統作物生產栽培技術、農產加工創新產品研發技術、農業遊程規劃與筷閃餐廳活動等,以因應原鄉未來發展多元化趨勢,提升部落產業競爭力。花蓮場劉興榮課長開訓時表示,該場與公所攜手協助族人善加運用部落原有之傳統作物,開發具特色加工產品,同時也鼓勵開發秀林鄉具有潛力發展的作物,提升族人農業經濟效益。
►花蓮場陳柏翰助理研究員,分享農產品加工與農產加值打樣中心商品化輔導本次課程邀請花蓮場陳柏翰助理研究員,分享農產品加工與花蓮場農產加值打樣中心商品化案例輔導;林妙娟驗證人員,詳細介紹有機驗證申請與實務案例介紹;農糧署東區分署嚴靜瑛課長說明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輔導措。講師透過由淺入深的詳細說明,並配合簡報相片及實際案例分析,使得學員與講師交流與互動相當熱烈,増加學員對有機驗證申請、有機及友善環境政策的認知及提升農產加工能力。
►林妙娟驗證人員,詳細說明有機驗證申請與實務案例介紹
►農糧署東區分署嚴靜瑛課長講授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輔導措花蓮場在秀林鄉「111年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第二場次將在6月21日辦理,為部落山苦瓜示範農戶及興趣的族人,量身設計山苦瓜栽培管理及利用課程。欲報名的秀林鄉農友,可逕向秀林鄉公所溫小娟小姐報名(電話:03-8612116轉523);對於課程內容有任何問題,可逕向花蓮場農業推廣課林正木先生(電話:03-8521108轉195)洽詢 。
111年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秀林鄉部落原力學堂05/31-有機驗證及農產加工利用班
日期
開課名稱
講師背景資料
課程時數
有機驗證及農產加工利用班
05/(31)
有機驗證申請與實務說明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課長退休
林妙娟
13:30-17:00
(3小時)
05/(31)
農產品加工與農產加值打樣中心商品化輔導分享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陳柏翰助理研究員
05/(31)
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輔導措施說明
農糧署東區分署
嚴靜瑛課長
- 202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