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
Menu
:::

原力學堂

  • 本場訂於10月9日在花蓮縣瑞穗鄉山里十六家辦理部落原力學堂「保種圃規劃與栽培技術班」
    本場訂於10月9日在花蓮縣瑞穗鄉山里十六家辦理部落原力學堂「保種圃規劃與栽培技術班」

    花改場部落學堂進入山里十六家為族人建立保種圃及繁殖技術

     

        為了振興部落文化,找回傳統農耕技藝及復育植物,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10月9日,假布農教舉辦原力學堂「山里十六家保種圃規劃與栽培技術班」,吸引山里十六及其他部落族人前來學習,參加學員均表示獲益匪淺,課程內容有助於建立保種圃及繁殖技術,促進傳承與延續傳統文化。

    花蓮農改場宣大平副場長致詞
    花蓮農改場宣大平副場長致詞

        花蓮農改場宣大平副場長表示,部落有豐富的生態資源,隨處可見野生及栽培傳統作物,除了與族人生活息息相關外,還蘊含著傳統農耕智慧、飲食文化及機能性功能,具有產品開發、體驗遊程潛力,開闢部落新興產業。希望族人找回傳統作物種源及運用傳統作物,花蓮農改場也會協助保種繁殖,保護種源及穩定生產,後續提供產品及遊程開發與運用,不僅讓傳統文化能永續發展,也能兼顧原鄉經濟發展。

     

        山里十六家的祖先,早年從中央山脈遷移至海岸山脈,後落腳於奇美部落附近,至今已超過60年以上歷史。族人為了自給自足,以及保存傳統文化,幾乎每戶旁有家庭農園,種植一般農作物及傳統作物。近年來由教會的牧師,帶領族人為遊客解說農園作物及其文化,惟農園較零亂且缺乏各自特色,專業栽培實務也薄弱,因此期望能建立保種圃及繁殖技術知識,達到保種與延續傳統文化目的。

    花蓮農改場提供數種植物供部落種植
    花蓮農改場提供數種植物供部落種植

        本次依部落需求量身訂作課程,安排保種圃育苗繁殖技術介紹及實作、保種圃規劃及管理實務、種子分享會等。花蓮農改場原住民研究室蘇育賢講師分享繁殖技術及栽培要領,實作課程特別提供數種原民作物現場操作播種、扦插,強化族人對作物保種繁殖技術,增加農園物種多樣性及特色。

     

        另外在保種圃規劃及管理實務,讓族人劃出自己家庭農園概況圖及分享種植狀況及經驗,同時由講師提供栽培注意事項,為了提升學習效益,帶領族人到戶外鄰近家庭農園現場指導教學,建議族人如何規劃保種圃,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最後介紹農園管理實務,包含採種技術、土壤肥培管理、友善資材介紹及使用、病蟲害防治等。

    帶領族人到戶外鄰近家庭農園現場指導教學
    帶領族人到戶外鄰近家庭農園現場指導教學

        最後一堂種子分享會,由田貴貞牧師引導族人分享自己家庭農園種植的傳統作物種子,包含小米、布農族常種的各式豆類等,現場除了互相提供自己的種子外,也讓每一位族人親自說故事。其中巫利花族人帶來了多種豆類,介紹自己種子的來源、種植方式、食用方式及農耕傳統文化,現場氣氛相當熱鬧歡樂。

    巫利花族人分享自己家庭農園種植的傳統作物種子
    巫利花族人分享自己家庭農園種植的傳統作物種子

        山里十六家田貴貞牧師表示,本次課程內容豐富且實用,包含保種育苗繁殖技術介紹及操作、管理實務及種子分享會等,符合族人的期待,不僅可以增進繁殖技術知能,並透過提供種源及分享會,增加農園物種多樣性,未來期待能夠為部落旅遊増添更多亮點,同時促進傳承與延續山里十六家傳統文化。

    2024-10-16
  • 本場訂於10月11日在花蓮縣豐濱鄉貓公部落辦理部落原力學堂「酒麴植物保種繁殖及食品衛生安全班」
    本場訂於10月11日在花蓮縣豐濱鄉貓公部落辦理部落原力學堂「酒麴植物保種繁殖及食品衛生安全班」

    花改場為貓公部落族人建立酒麴植物保種技術及食品衛生安全觀念

     

        為了振興部落釀酒文化,提升傳統酒麴技藝及復育酒麴植物,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113 年10月11日,假豐濱社區發展協會舉辦原力學堂「貓公酒麴製作及保種繁殖班」。除了貓公部落族人,也吸引奇美、清水、復興等族人參與,更有來自台東鹿野族人前來學習。此次課程內容有助於建立酒麴植物繁殖技術,提升衛生安全觀念,促進傳承與延續原住民文化。

    花蓮農改場楊大吉場長致詞
    花蓮農改場楊大吉場長致詞

        花蓮農改場楊大吉場長表示,各部落都有釀酒文化,且製作過程具特殊文化性,尤其貓公部落近年來積極透過活動,不僅傳承酒麴文化,更要發展成產業。雖然族人有傳統酒麴技藝,但是其中較為學理部份,如判斷好壞菌、掌握品質關鍵、種源穩定生產等,就須要藉助科學力量,協助建立酒麴SOP及保種技術。此外協助系統性典藏傳統文化,保留先人智慧,並製作食農教材,培育部落人才幼苗。期待貓公部落在技術導入、讀本製作、知識保存等協助下,創造另類經濟產業模式,同時也能兼顧傳統文化薪火相傳。

    花蓮農改場原住民研究室蘇育賢講師分享酒麴植物繁殖技術及栽培技巧
    ♦花蓮農改場原住民研究室蘇育賢講師分享酒麴植物繁殖技術及栽培技巧

        貓公部落藉由舉辦活動方式,讓部落釀酒師、年輕人共同參與,不僅酒麴技藝能展現及流傳,也能傳授給部落青年。惟受到氣候變遷、文化失傳及酒品易取得影響,酒麴植物不再如往昔易採取或耕種,造成部落常向外取得原料。此外,耆老有純熟的酒麴技藝,但是製作過程中影響釀酒品質因素等衛生安全意識,也是族人較為欠缺知識。

     

        本次課程依部落需求量身訂作課程,安排酒麴植物採種繁殖技術介紹、採種繁殖技術實作、保種圃管理實務、酒麴製作衛生安全等。花蓮農改場原住民研究室蘇育賢講師分享各部落的酒麴植物特性、採種技術、繁殖要領及後續管理技巧等,實作課程則準備貓公部落常用的7種酒麴植物做為實作材料,現場操作播種、扦插、種子處理等,強化族人對作物保種繁殖技術。為了增進學習趣味性,課堂結束後安排寓教於樂的有獎徵答活動,現場熱鬧又歡樂。

    除了介紹酒麴植物繁殖技術及栽培技巧,實作課也讓族人現場操作扦插繁殖
    ♦除了介紹酒麴植物繁殖技術及栽培技巧,實作課也讓族人現場操作扦插繁殖

        另外在保種圃管理實務,帶領族人至經營的開心農場,先由族人分享種植狀況、經驗及栽培困境等,再由蘇育賢講師及助教現場教學指導,針對問題提出保種圃改善建議,包含灌排水設置、畦床建置等,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同時亦提供栽培管理建議及善用友善資材,包含土壤肥培管理、友善資材介紹及使用、病蟲害防治等。

    帶領族人至開心農場  由講師及助教現場教學指導
    ♦帶領族人至開心農場  由講師及助教現場教學指導

        最後一堂由花蓮農改場陳柏翰助理研究員,除了分享造成一般食品腐敗、食品中毒原因、預防及保存方法外,也針對部落釀酒衛生安全角度,介紹米發酵產品流程、酒麴組成、釀酒原料管制、避免黃麴毒素方法等,也詳細從菌種選擇、水源處理、容器設備消毒、加工過程環境及人員衛生等,如何降低加工污染及預防的策略。

     

        此次課程貓公部落青年、釀酒師踴躍參與,學習態度相當認真,青年在衛生安全課程與講師有熱烈互動,而釀酒師雖然年長,上課也很專心聆聽。豐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建安表示,感謝花蓮農改場安排內容豐富又實用課程,同時族人也反應獲益匪淺。除了訓練一環,未來還有加工技術升級協助,對於酒麴文化推動及產業發展,有起臨門一腳助益作用。

    族人學習繁殖技術成果
    ♦族人學習繁殖技術成果

    2024-10-15
  • 本場訂於7月29日在花蓮縣瑞穗鄉奇美部落辦理部落原力學堂「農產品加工及風味餐盒設計班」
    本場訂於7月29日在花蓮縣瑞穗鄉奇美部落辦理部落原力學堂「農產品加工及風味餐盒設計班」

    花改場協助奇美部落開發南瓜球及獵人便當 提升產品及遊程價值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促進原民特色農產業發展,7月29日在奇美教室辦理原力學堂「農產品加工及風味餐盒設計班」,協助奇美部落族人運用在地農作物研發加工產品及開發獵人便當,提升產品及遊程價值。本次除了有奇美部落,還吸引來自屋拉力、山里十六家及台東海端鄉等族人共襄盛舉,現場座無虛席。

       

        花蓮農改場楊大吉場長表示,奇美部落是一個古老的部落,又被認為是阿美族文化發源地,至今仍保留許多傳統文化習俗。族人運用豐富自然景觀、傳統文化及泛舟資源,發展文化泛舟及深度旅遊體驗活動。此外,為了解決部落農業發展瓶頸,農業部所屬11個試驗改良場所共同執行「找回原力-原鄉生態永續新農業核心技術研發與擴散」綱要計畫,導入農業科技能量,在保種、生產、加工及休閒體驗、人才培育等面向輔導,近三年成果相當豐碩,為原鄉找到新出路,奇美部落正是其中的輔導部落。

    花蓮農改場陳柏翰助理研究員介紹食品加工概述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楊大吉場長致詞

    花蓮農改場陳柏翰助理研究員介紹食品加工概述/♦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楊大吉場長致詞

        族人欲善用遊客消費潛力,開發其它作物加工產品,拓展銷售管道。另近年來運用山林資源及原民傳統生活,轉型發展獵人營,希望運用部落食材,開發原味的餐盒,提供遊客體驗獵人生活之餘,也能品嚐精緻而美味的風味餐,同時也期望加強對食品衛生及標章相關知識。

     

       本次依部落需求量身訂作課程,安排二級加工技術及三級休閒餐飲理論實務兼顧相關課程,包含食品加工及南瓜球加工實作、餐飲衛生安全及食品標示、獵人便當餐盒及菜色設計及實作等。花蓮農改場陳柏翰助理研究員分享食品加工及安全觀念,強化族人對食品管理及預防中毒知識。花蓮衛生局陳麗卿專任助理將課堂融入有獎徵答方式,吸引族人踴躍參與,提升餐飲衛生及食品標示觀念。

    部落青年學習製作南瓜球 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劉燕玲經理教族人如何烹調獵人便當食材

    部落青年學習製作南瓜球/♦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劉燕玲經理教族人如何烹調獵人便當食材

       動手操作的實作課程,特別受到學員喜愛。南瓜球製作簡單易學,不僅材料容易取得,器具也是家庭常用,讓學員迅速能學以致用。花蓮農改場陳柏翰助理研究員表示,南瓜球要達到漂亮外形,須注意輕壓次數及火侯控制。獵人便當餐盒及菜色設計由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劉燕玲經理教學,運用部落常用食材為主,在各組學員相互合作下,烹調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餐點,成品令人垂涎三尺。

    學員學習成果-令人垂涎三尺的南瓜球 學員製作色香味俱全的獵人便當

    學員學習成果-令人垂涎三尺的南瓜球/♦學員製作色香味俱全的獵人便當

       奇美部落工班幹部丁文娟小姐表示,本次課程內容豐富且實用,南瓜球製作、獵人便當餐盒設計等課程,所用之食材大都來自部落所種植的農作物及野菜為主,不僅可以增加銷售契機,更能讓遊客體驗融合在地特色的趣味遊程,未來期待能夠為部落旅遊増添更多亮點。

    2024-08-07
  • 本場訂於7月23日在花蓮縣瑞穗鄉梧繞部落辦理部落原力學堂「文旦肥培及病蟲害防治班」
    本場訂於7月23日在花蓮縣瑞穗鄉梧繞部落辦理部落原力學堂「文旦肥培及病蟲害防治班」

    提升梧繞部落族人文旦肥培及病蟲害防治能力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促進原民特色農產業發展,7月23日在鶴岡文旦形象館辦理原力學堂「梧繞部落文旦肥培及病蟲害防治班」,協助強化梧繞部落族人建立文旦肥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提升產品產量及品質。除了有梧繞部落種植文旦族人,還有屋拉力、奇美及立山等部落族人共襄盛舉,現場座無虛席。

       

        梧繞部落是鶴岡文旦主要產地之一,氣候及土壤適宜文旦的生產。當地族人大多種植文旦維生,全年經濟收入幾乎仰賴文旦收成,是部落重要的經濟來源。部落文旦已有數十年以上栽植歷史,有些樹齡己超過十年以上,因此提高品質是柚農重視的管理技術。

     

    1-羅峰村長向學員致詞 2-花蓮農改場簡梓承助理研究員介紹有機液肥製作及運用

    ♦羅峰村長向學員致詞/♦花蓮農改場簡梓承助理研究員介紹有機液肥製作及運用

        花蓮農改場在開課前與部落主要種植文旦的族人,包含文旦班幹部、頭目與村長等,討論需要迫切輔導之技術。反映期待在肥培及病蟲害防治上,學習如何讓品質提升及資材節約上再精進,因此本次規劃有機液肥製作及運用、病蟲害防治及生態營造、益生菌擴培等課程。

     

        花蓮農改場簡梓承助理研究員表示,有機質肥料即時供肥能力不如化學肥料,液態肥料成另一項不錯的選擇,可增進土壤肥力、促進吸收營養及增強對抗病蟲害能力,並減少化學肥料施用量。此外,強調8月份即將來臨,採收前於葉面施肥,噴施鉀肥含量高的液態肥料為主,現場也讓學員學習配製有機高鉀的液態肥料。

    4-林立副研究員介紹文旦要病蟲害防治及生態系統服務 3-除部落文旦專業農友參與,也有青農一同學習

    ♦林立副研究員介紹文旦要病蟲害防治及生態系統服務/♦除部落文旦專業農友參與,也有青農一同學習

        林立副研究員介紹文旦重要病蟲害特性、最佳防治時機及各式防治方法,尤其推薦節省成本的甲基丁香油陷阱作法、綜合防治效果佳等。此外,介紹生態系統服務在文旦栽培的重要性、營造方法,藉由多樣化的植物,增加天敵數量,以制衡害蟲,進而減少農藥施用及支出。

    現場讓學員配製有機高鉀液態肥料 銨廷農場廖中豪場長說明光合菌培養的步驟及所需材料

    ♦現場讓學員配製有機高鉀液態肥料/♦銨廷農場廖中豪場長說明光合菌培養的步驟及所需材料

        銨廷農場廖中豪場長表示,光合菌可以讓作物根系變旺盛,有助吸收營養,產量就會提升,化學肥料或農藥的使用量也就相對的降低,在蔬菜、果樹都有不錯的效果。現場講師示範操作,如何簡易培養光合菌方法,學員跟著做中學,學中做。

     

        梧繞部落文旦農友黃明雄青農,主要種植水稻、文旦,一開始遇到瓶頸都是向長輩請益,也會參加外面的課程,增進栽培技術技能。他表示運用液肥及益生菌、生態系統服務等,不僅提升品質,也能節省資材,更可以運用在水稻栽培上。課程結束也是部落落實應用的開始,倘若遇有任何有關液肥製作、生態營造、益生菌運用等問題,花蓮農改場會扮演堅強的輔導後盾,竭誠為族人服務。

    2024-08-07
  • 本場訂113年7月17日於花蓮縣光復鄉馬佛部落辦理部落原力學堂「酒麴製作及保種繁殖班」
    本場訂113年7月17日於花蓮縣光復鄉馬佛部落辦理部落原力學堂「酒麴製作及保種繁殖班」

      酒麴製作及保種繁殖班 找回馬佛部落釀酒文化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了振興部落釀酒文化,找回傳統酒麴製作及復育酒麴植物,113年7月17日在馬佛部落魚的家休閒農場辦理「酒麴製作及保種繁殖班」第一階段之課程,協助建立酒麴製作知識及植物繁殖技術,促進傳承與延續酒麴植物及釀酒文化。有馬佛部落及其他部落的族人踴躍參與,現場座無虛席。

     

        花蓮農改場劉興榮科長表示,為了解決部落長期農業發展瓶頸,農業部所屬11個試驗改良場所共同執行「找回原力-原鄉生態永續新農業核心技術研發與擴散」綱要計畫,透過導入農業科技能量,希望為原鄉找到新出路。無論在技術層面的保種、生產及加工,或是知識建立層面的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數位典藏、人才培育、休閒體驗等不同面向,近三年輔導成果相當豐碩,部落已經出現轉變契機,未來仍會持續和部落打拼,再創另一成果佳績,達到提升部落經濟、促進青年回流目標。

    3-阿美族法拉罕.阿蹦講師詳細介紹酒麴製作過程 4-學員採集酒麴植物後至教室進行整理修剪

    ♦阿美族法拉罕.阿蹦講師詳細介紹酒麴製作過程/♦學員採集酒麴植物後至教室進行整理修剪

        隨著阿美族酒麴製作技術逐漸流失,同時族人也意識到面臨斷層的危機,開始積極回復傳統酒釀文化技藝。本次課程依馬佛部落對傳統知識建立之需求,規劃酒麴製作及保種繁殖課程,由於酒麴製作需要時間發酵,因此本次課程分二階段進行,分別第一階段是7月17日及第二階段是8月1日。

    部落年輕女性學員參與課程 為酒麴文化向下紮根 6-學員認真洗滌酒麴植物

    部落年輕女性學員參與課程 為酒麴文化向下紮根/♦學員認真洗滌酒麴植物

        本次是第一階段課程,包含認識馬太鞍耆老傳承酒麴植物、傳統酒麴實作、食品衛生與安全-以酒釀為例等課程。師資陣容堅強,邀請具有酒麴教學經驗的法拉罕.阿蹦講師,她表示各部落製作酒麴所用之植物略有不同;除了在製作過程中要保持衛生乾淨外,還需特別注意在發酵過程的環境溫度控制,才能釀造出道位的味道。花蓮農改場陳柏翰助理研究員則表示,降低釀酒加工污染方法,菌種、水源乾淨、器具消毒、人員衛生等要注意。

    7-學員進行搓圓步驟 9-馬佛部落常用的12種酒麴植物

    學員進行搓圓步驟/♦馬佛部落常用的12種酒麴植物

        馬佛部落青年陳林俊佑表示,了解酒麴製作的長輩愈來愈少,而且酒麴植物也在部落裡逐漸消失,為了找回部落製作釀酒文化技藝,因此參與此次研習課程。藉此課程了解到傳統製作酒麴過程及植物運用,回去後會把學到知識推廣到部落,更希望在即將到來的豐年祭,族人能喝到傳統手作酒釀飲品,文化傳承的意義更為深遠。

     

        馬佛部落農友及族人表示,感謝花蓮農改場為部落文化振興盡心盡力,第一階段課程規劃相當滿意,除了酒麴製作及植物運用貼近部落文化外,酒麴製作講師更是由部落族人擔任,了解族人學習需求及方式,學習及溝通無障礙。第二階段將於8月1日辦理,將教授酒麴釀造及酒麴植物保種技術,期勉學員持續參與第二階段課程,獲得完整知識。

    2024-07-17
  • 本場訂113年4月30日於花蓮縣卓溪鄉清水部落辦理部落原力學堂「小米栽培管理及傳統文化班」
    本場訂113年4月30日於花蓮縣卓溪鄉清水部落辦理部落原力學堂「小米栽培管理及傳統文化班」

    小米栽培管理與文化課程 清水部落族人熱烈迴響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促進原民特色農產業永續發展,4月30日於卓溪鄉公所辦理今年度第一場部落原力學堂「清水部落小米栽培管理及傳統文化班」,有卓溪鄉清水部落及鄰近部落的原民農友參與。另外農業部農糧署東區分署余宣穎專員、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詹于諄專案經理也共同與會,共同關心部落產業發展。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宣大平副場長致詞卓溪鄉公所林萬金秘書致詞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宣大平副場長致詞/♦卓溪鄉公所林萬金秘書致詞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宣大平副場長表示,本場重視原民產業,近年來執行找回原力綱要計畫,透過農業科研力量,解決原鄉產業、文化傳承及生態維護等問題,成果相當豐碩。本次課程也是計畫其中一環,期望把科技成果回饋部落,將小米種原、文化能在卓溪鄉發揚光大。卓溪鄉公所林萬金秘書表示,小米對布農族是有歷史意義,除了維持祖先傳統農耕智慧外,族人也要與時俱進,結合現代保種、耕種等技術,延續小米生命及文化傳承。

    現場展示許多小米品種穗的不同樣貌學員對不同族群的小米品種相當有興趣
    ♦現場展示許多小米品種穗的不同樣貌/♦學員對不同族群的小米品種相當有興趣

        首先由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孫正華副研究員淺顯精要講述部落在地種原保存與應用,從傳統農耕和飲食文化知識、原民農耕智慧保存與利用、原民農耕文化資產保存及應用、傳統農耕技術優質化與價值化等面向介紹,展現輔導部落成果。

        接著由臺東區農業改良場張芳魁助理研究員講解小米栽培管理技術,從現代技術角度介紹小米品種選育、生長期最適溫度、土壤選擇、整地、播種育苗及移植方法、雜草管理、水分及施肥管理、病蟲鳥害防治、收穫及採後處理等,詳盡解說小米的科學化栽培管理。此外清水部落種植小米有豐富經驗的吳玉蘭農友,則是從實際耕種者視角,分享種植小米技術及碰到問題與對策等經驗,與族人交流及相互切磋。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張芳魁助理研究員講解小米栽培管理技術阿之寶團隊負責人陳秀美分享布農族小米文化內涵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張芳魁助理研究員講解小米栽培管理技術/♦阿之寶團隊負責人陳秀美分享布農族小米文化內涵

        阿之寶團隊的負責人陳秀美,分享多年文獻蒐集及田野調查成果,展現布農族小米文化內涵,包含布農族的神秘圖紋「祭事曆」、傳統布農族小米採收及米倉、布農族小米品系等介紹。陳老師製作祭事曆塊板,提供族人觀賞;另攜帶不同族群如布農族、排灣族、魯凱族所種植的小米品種,展示穗的不同樣貌,現場引起族人共鳴。

    講師提供祭事曆塊板,提供族人觀賞清水部落吳玉蘭農友分享種植小米的寶貴經驗
    講師提供祭事曆塊板,提供族人觀賞/♦清水部落吳玉蘭農友分享種植小米的寶貴經驗

        結訓座談由宣大平副場長主持,農友反映熱烈,表示感謝辦訓單位課前提供上課資訊,也提出山坡地如何種植小米、防鳥網及灌溉設施補助等問題,現場在座講師給予完善回應及補充。農友在座談會亦分享料理小米經驗,為大家額外增加小米傳統利用的知識。

    小米結穗時搭設防鳥裝置
    小米結穗時搭設防鳥裝置

    2024-05-02
  • 本場於112年11月9日於花蓮縣卓溪鄉辦理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及部落原力學堂「石平部落樹豆栽培管理及加工應用班」
    本場於112年11月9日於花蓮縣卓溪鄉辦理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及部落原力學堂「石平部落樹豆栽培管理及加工應用班」

    花改場開辦樹豆原力學堂 提升石平部落族人栽培管理及加工運用能力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促進原民特色農產業發展,112年11月9日於卓溪鄉古風國小石平分校辦理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及部落原力學堂「石平部落樹豆栽培管理及加工應用班」,部落農友、婦女、青農及其它鄉鎮地區農友踴躍參與,課程廣受族人熱烈迴響。

     

        花蓮農改場表示,石平部落主要生產水稻、果樹為主,並零星種植雜糧作物。在地組織為發展傳統原民作物,欲投入樹豆一、二級生產,振興地方農特產業,今年初曾參與樹豆省工機械化採收技術觀摩會,會後期望提出栽培管理輔導之需求。花蓮農改場除已至部落輔導播種栽培外,有鑑於族人缺乏精進之栽植技術及多元化產品開發思維,後續為了提升樹豆栽培管理及機械化運用,以及產品開發應用能力,辦理樹豆栽培管理及加工應用課程,加強部落族人對原民作物耕種及產品運用之相關知能,振興地方傳統產業永續發展。

     

    樹豆加工課程非常實用,族人爭相現場學習
    樹豆加工課程非常實用,族人爭相現場學習

       

    本次課程以部落農友訓練需求及產業技術缺口,開設「樹豆栽培管理及加工應用」為主題的課程,內容規劃樹豆栽培管理及機械化採收、樹豆加工應用簡介及焙炒加工實作等。花蓮農改場樹豆栽培技術專家陳緯宸助理研究員表示,為改善傳統樹豆栽培以人力採收方式收穫且部落人力老化之困境,目前已初步建立樹豆機械化採收的技術,協助族人也能高效率採收樹豆。

     

    陳緯宸助理研究員介紹樹豆栽培管理及機械化採收 族人與講師互動熱絡
    樹豆加工課程非常實用,族人爭相現場學習/族人與講師互動熱絡

     

        陳柏翰助理研究員介紹樹豆加工應用,以及加工實作課程,啟發族人對於初級加工產品的新思維。陳助理研究員表示,樹豆是原鄉非常重要的作物,富含蛋白質,提供部落勇士們充足的體力,因此又有「勇士豆」的美稱,此外,在原住民傳統文化及生活中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實作研磨的樹豆粉,有無限利用可能性,建議可以開發多樣化二級加工產品,也可以結合體驗活動,開發部落農遊套裝行程。

     

    陳柏翰助理研究員介紹樹豆加工應用及焙炒加工流程 焙炒後的樹豆,冷卻後再進行研磨成樹豆粉末
    花改場開辦樹豆原力學堂 提升石平部落族人栽培管理及加工運用能力/焙炒後的樹豆,冷卻後再進行研磨成樹豆粉末

       

        本次課程也吸引來自其它部落種植樹豆的族人參與,學員對課程安排及師資陣容相當滿意。石平部落農友包志明,在部落主要種植水稻、果樹,也有零星種植雜糧作物。他表示樹豆機械化採收,可以協助解決部落人力老化的問題,另外樹豆粉也提供部落開發創新料理思維。課程結束也是部落落實應用的開始,倘若遇有任何有關樹豆栽培管理、省工機械化採收技術及加工應用等問題,花蓮農改場會扮演堅強的輔導後盾,竭誠為族人服務。

     

    焙炒後的樹豆,冷卻後再進行研磨成樹豆粉末 族人手中拿著原始的樹豆果實,以及磨粉之後的樹豆粉
    焙炒後的樹豆,冷卻後再進行研磨成樹豆粉末/族人手中拿著原始的樹豆果實,以及磨粉之後的樹豆粉

     

     

    2023-11-15
  • 本場於112年11月7日於花蓮縣瑞穗鄉辦理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及部落原力學堂「屋拉力部落文旦栽培管理及包裝設計班」
    本場於112年11月7日於花蓮縣瑞穗鄉辦理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及部落原力學堂「屋拉力部落文旦栽培管理及包裝設計班」

    花改場辦理屋拉力部落文旦課程 強化栽培管理技術及產品包裝設計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促進原民特色農產業發展,112年11月7日於鶴岡教會3樓教室辦理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及部落原力學堂「屋拉力部落文旦栽培管理及包裝設計班」,屋拉力部落文旦產銷班班員、青農、其它農友及瑞穗鄉公所人員踴躍參與,課程廣受農友熱烈迴響。

     

    文旦柚族人上課認真寫筆記
    文旦柚族人上課認真寫筆記

     

        花蓮農改場劉興榮科長表示,生產優良的文旦果品品質,農友須要不斷吸收農業新知,精進栽培技術,以利進入多元市場。另外,為了拓展優良品質的文旦果品銷售通路,除技術要與時俱進外,亦期望增進通路多樣性,開發自有品牌,打開直銷通路管道。因此,本課程針對提高文旦果實品質栽培技術、在地文化故事及包裝設計等技能,增進部落文旦農友栽培技術及開發通路能力。

     

    花蓮農改場劉興榮科長致詞
    花蓮農改場劉興榮科長致詞
     

     

        本次課程以部落農友訓練需求及產業技術缺口,開設「文旦栽培管理及包裝設計」為主題的課程,內容規劃提高文旦果實品質栽培技術、發掘在地文化故事及包裝設計發想等。花蓮農改場文旦栽培技術專家劉啟祥助理研究員表示,近年來導入文旦早收栽培技術後,原以往節氣至白露前後才能採收文旦,已打破傳統採收時間,不僅可以避開天災風險及紓緩銷售壓力,品質也可以維持。除了介紹文旦早收栽培技術外,也提醒未來整年度的栽培管理、肥培及相關注意事項,以利來年培養高品質的文旦果品。

     

    劉啟祥助理研究員介紹提高文旦果實品質栽培技術 文旦族人與講師互動熱絡
    劉啟祥助理研究員介紹提高文旦果實品質栽培技術/文旦族人與講師互動熱絡

     

        阿金姐工作坊彭巧嫻經理則分享「阿金姐工作坊」品牌是如何與地方文化故事連結,並進行包裝設計發想的整個過程,以及研發加工產品思維與目標客群設定,開發自有品牌。彭巧嫻經理表示,原住民文化內涵豐富,建議部落族人也可以多去發掘文化特色,相信可以開發具有原味的獨特包裝設計,拓展直銷通路管道。

     

    阿金姐工作坊彭巧嫻經理分享發掘在地文化故事及包裝設計發想 阿金姐工作坊彭巧嫻經理於現場展示農場產品並讓學員品嚐
    阿金姐工作坊彭巧嫻經理分享發掘在地文化故事及包裝設計發想/阿金姐工作坊彭巧嫻經理於現場展示農場產品並讓學員品嚐​​​​​​​

     

        本次課程也吸引來自其它部落種植文旦柚的族人參與,學員對課程安排及師資陣容相當滿意。住在屋拉力的林誠雄,是部落種植文旦柚的農友,也是榮獲農業部全國百大青農。他表示課程相當實用,講師也很樂於分享及回應學員的問題,族人獲益良多。倘若遇有任何有關文旦栽培管理及包裝設計等問題,花蓮農改場會扮演堅強的輔導後盾,竭誠為族人服務。

    2023-11-10
  • 本場於112年11月2日於富里鄉公所二樓會議室辦理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及部落原力學堂「原民作物栽培管理及利用班」
    本場於112年11月2日於富里鄉公所二樓會議室辦理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及部落原力學堂「原民作物栽培管理及利用班」

    花改場辦理原民作物課程 農友佳評如潮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促進原民特色農產業發展,112年11月2日於富里鄉公所二樓會議室辦理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及部落原力學堂「原民作物栽培管理及利用班」,富里鄉農會契作農戶、臨近部落原民農友踴躍參與,課程廣受農友熱烈迴響。

      花蓮農改場劉興榮科長表示,為輔導原鄉特色作物,近年來積極運用農業科研力量,研發新品種、技術改進及開發機能性等,成果相當豐碩。唯研究的努力及成果,仍要回饋部落及產業,目前已成功技轉予基層農民組織,落實技術應用於產業。為了推廣原民作物及增進契作農戶與原民農友職能,透過講習提升其栽培技術及應用價值,期望部落特色產業永續發展。

    花蓮農改場劉興榮科長致詞吳伊婷助理研究員介紹紫蘇栽培管理與利用
    花蓮農改場劉興榮科長致詞(左圖)\吳伊婷助理研究員介紹紫蘇栽培管理與利用

      本次課程以「原民作物栽培管理及利用」主題,針對花蓮農改場近年來研究原民作物成果,如山苦瓜、山胡椒、紫蘇等特色作物,推廣栽培技術、機能性開發及利用。課程內容包含紫蘇栽培管理與利用、山苦瓜品種介紹與栽培管理、山胡椒栽培技術管理、台灣原香山胡椒香氛產業鏈及創新加值運用、山胡椒香水DIY體驗操作等。師資陣容堅強,邀請花蓮農改場原住民與機能作物研究人員及業界講師,為農友深入淺出說明。

    吳岱融科長介紹山苦瓜品種介紹與栽培管理邱晨助理研究員介紹山胡椒栽培技術管理
    吳岱融科長介紹山苦瓜品種介紹與栽培管理(左圖)\邱晨助理研究員介紹山胡椒栽培技術管理

      花蓮農改場吳伊婷助理研究員除了介紹紫蘇適宜生長環境、栽培技術、肥培與病蟲防治外,也對其用途及功能詳加說明。吳岱融科長分享近年來研發山苦瓜1至8號的品種育成,以及各品種栽培管理及機能性特色。邱晨助理研究員則説明山胡椒適宜生長環境、成份功效,再分享其解決產業困境的栽培技術研發成果。澄逸行銷有限公司陳炫良執行長則分享與公部門、原鄉共同攜手合作打造的山胡椒香氛產業鏈及創新加值運用成果,另外安排山胡椒體驗實作課程,讓每位農友做中學,DIY製作山胡椒香水產品,開啟農友對山胡椒產品應用思維。

    澄逸行銷有限公司陳炫良執行長說明山胡椒香水DIY製作過程學員體驗山胡椒香水製作
    澄逸行銷有限公司陳炫良執行長說明山胡椒香水DIY製作過程(左圖)\學員體驗山胡椒香水製作

      本次課程也吸引來自北部新竹、基隆農友共襄盛舉,結束後學員對課程安排及講師教學態度與專業技術相當滿意。住在富里鄉的蘇俊龍,是種植水稻的青農,也是富里鄉農會契作戶。他表示課程相當充實,尤其理論配合實作等教學方法,激發興趣與共鳴;講師也很熱忱,農友的問題都可以即時回應。最後,呼籲各位農友,倘若遇有任何有關山苦瓜、山胡椒、紫蘇栽培管理與利用等問題,花蓮農改場會扮演堅強的輔導後盾,竭誠為民服務 。

    學員製作完成的小瓶裝山胡椒香水
    學員製作完成的小瓶裝山胡椒香水

    2023-11-06
  • 本場於112年9月27日於西林村辦公處二樓會議室辦理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及部落原力學堂「山蘇栽培管理與加工利用班」
    本場於112年9月27日於西林村辦公處二樓會議室辦理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及部落原力學堂「山蘇栽培管理與加工利用班」

    提升原鄉山蘇品質及加價運用課程 獲西林部落族人熱烈迴響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促進原民特色農產業發展,112年9月27日於西林村辦公處二樓會議室辦理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及部落原力學堂「山蘇栽培管理與加工利用班」,西林部落山蘇產銷班班員及農會人員踴躍參與,課程廣受農友熱烈迴響。

      西林部落的山蘇規模是萬榮鄉之冠,已超過20年以上栽培歷史。近年來族人加入友善耕作行列,惟對防治資材認識及施用有待加強;另對於施肥僅憑經驗無客觀判斷基準,亦對花蓮農改場土壤肥力服務欠缺認識。此外,族人大都利用鮮葉為主,缺乏產品多元化運用能力,且在部落舉辦活動之際,僅有鮮葉做靜態展售,現場少有配合加工活動與遊客密切互動,進行產業推廣及加值運用。

    花蓮農改場簡梓丞助理研究員針對土壤肥力診斷服務,配合土壤採様袋,詳細介紹如何在田區取樣要領、裝袋與填寫方法
    花蓮農改場簡梓丞助理研究員針對土壤肥力診斷服務,配合土壤採様袋,詳細介紹如何在田區取樣要領、裝袋與填寫方法

      依據部落山蘇農友需求及技術缺口,花蓮農改場客製化針對肥培管理、土壤採樣、防治資材使用及加工應用等提供相關知識,期望彌補族人從事山蘇經營不足之能力,提升地方特色農產品的品質及推廣運用。本次課程包含山蘇肥培管理及土壤採樣介紹、環境友善病蟲防治資材介紹及應用、山蘇加工應用及實作課程等。邀請花蓮農改場土壤肥料、植物保護、農產加工等研究人員,為族人用淺顯易懂、深入淺出表達方式,以及配合相片、實物、實作等授課方式說明。

    吳佳宜助理研究員為了讓族人較易了解環境友善病蟲防治資材,現場搭配資材實物,說明各資材於田間使用方法
    吳佳宜助理研究員為了讓族人較易了解環境友善病蟲防治資材,現場搭配資材實物,說明各資材於田間使用方法

      花蓮農改場簡梓丞助理研究員針對族人常用的有機質肥料,説明其施用方法及田間肥培管理;另外土壤肥力診斷服務方面,則配合採様袋詳細介紹田區取樣原則、裝袋及報告解讀方法。吳佳宜助理研究員一開始先介紹山蘇常見的病蟲害種類及病徵辨識,接著針對族人較為生疏的環境友善防治資材,現場配合實物個別說明其施用方式及注意事項。陳柏翰助理研究員除了介紹目前山蘇加工的產品種類及應用趨勢外,實作課程則配合族人展售時安排體驗活動需求,設計適合與遊客互動的山蘇麵製作,實地讓族人從做中學,了解製作過程及應用。

    族人於課堂相互討病蟲防治資材用途及注意事項陳柏翰助理研究員介紹製作山蘇麵配方、所需器具及前置處理作業
    族人於課堂相互討病蟲防治資材用途及注意事項(左圖)\陳柏翰助理研究員介紹製作山蘇麵配方、所需器具及前置處理作業

      太魯閣族高珠蘭,是部落種植山蘇資深農戶之一。她表示,感謝花蓮農改場為族人量身訂做實用的課程,配合實物說明及動手實作等教學方法,提升族人學習興趣與共鳴;師資陣容堅強,尤其講師教學態度很熱忱,提出相關問題都可以即時回應,族人受益甚多。最後,呼籲各位族人,結訓之後倘若遇有任何有關山蘇栽培管理與加工利用等問題,花蓮農改場會扮演族人堅強的學習後盾,竭誠為民服務。

    族人製作完成的山蘇麵成品
    族人製作完成的山蘇麵成品

    2023-10-06
  • 本場於112年9月19日於春日部落多功能活動中心辦理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及部落原力學堂「葛鬱金加工運用及體驗服務班」
    本場於112年9月19日於春日部落多功能活動中心辦理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及部落原力學堂「葛鬱金加工運用及體驗服務班」

      織羅部落開設葛鬱金加工運用及體驗服務班 課程廣受族人好評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促進原民特色農產業發展與競爭力,112年9月19日於春日部落多功能活動中心辦理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及部落原力學堂「葛鬱金加工運用及體驗服務班」,有織羅部落團隊及其他農友參與,課程廣受學員喜愛。

      織羅部落為了振興傳統文化,積極復耕部落特色作物,並召集族人共組團隊,運用閒置空間,打造部落的產業推廣中心。在導覽服務方面,整合傳統美食、文化導覽、農事體驗等,推出不同天數的客製化遊程;另外,遊客也能透過預約方式,品嘗織羅的在地美味料理。花蓮農改場為了協助原鄉產業永續發展,持續輔導織羅部落,開發相關體驗活動與部落美食,期望提升部落旅遊曝光度及就業機會。

    花蓮農改場陳柏翰講師介紹葛鬱金烘焙品應用及操作說明
    花蓮農改場陳柏翰講師介紹葛鬱金烘焙品應用及操作說明

      織羅部落推廣葛鬱金加工品及其體驗活動已行之有年,深獲消費者青睞;為滿足遊客日新月異遊憩需求及期待,需要持續開創新產品、強化體驗活動設計及餐飲服務品質,以提升服務滿意度及回客率,發展部落特色永續性產業。為因應部落發展之需求,花蓮農改場邀請相關領域的產官專家,開設葛鬱金加工應用及示範操作-以烘焙品為例、體驗活動流程設計與操作實務、桌邊服務禮儀實務等課程。

    中華民國社會發展學會林綺瑩講師介紹體驗活動流程設計與操作實務
    中華民國社會發展學會林綺瑩講師介紹體驗活動流程設計與操作實務

      花蓮農改場陳柏翰助理研究員表示,為了輔導部落開發葛鬱金新產品,增加體驗及餐點多樣性,教導部落利用葛鬱金粉製作餅乾。除了說明配方、流程及注意事項外,現場也讓學員做中學。為優化部落體驗活動,提升遊程滿意度,邀請中華民國社會發展學會林綺瑩講師分享許多新潮又吸引力的農事體驗,透過案例介紹及建議,打開部落體驗活動新思維。為精進團隊桌邊禮儀,強化顧客服務品質,邀請部落原味料理及服務評審郭秋孜老師,說明桌邊服務禮儀要領,現場也讓學員擺設餐具及演練接待。

    學員親自演練餐具佈置及禮儀應對學員分組製作葛鬱金餅乾
    學員親自演練餐具佈置及禮儀應對(左圖)/學員分組製作葛鬱金餅乾

      部落族人張秀美是團隊的重要幹部,參與農事體驗、傳統風味餐核心人物。她表示本次課程主題,貼近部落團隊的需求,師資陣容堅強,學員獲益良多,並提出未來開課建議,增加葛鬱金麵包產品開發等課程。最後,呼籲各位族人,結訓之後遇有任何有關葛鬱金加工運用及體驗服務等問題,請和講師保持連繫,花蓮農改場也會扮演堅強的輔導後盾,竭誠為您服務。

    製作完成的葛鬱金餅乾成品
    製作完成的葛鬱金餅乾成品

    2023-09-27
  • 本場於112年9月22日於月眉上部落辦理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及部落原力學堂「火蔥栽培管理與病蟲害防治班」
    本場於112年9月22日於月眉上部落辦理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及部落原力學堂「火蔥栽培管理與病蟲害防治班」

      花改場開辦特色作物火蔥課程 找回月眉部落亮點產業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促進原民特色農產業發展與原力重現,112年9月22日於月眉上部落辦理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及部落原力學堂「火蔥栽培管理與病蟲害防治班」,月眉部落火蔥農友及農會人員踴躍參與,課程廣受族人好評。

      花蓮農改場表示,月眉部落是火蔥主要產地,該地區農友具有多年栽培經驗,惟近年栽培遇到瓶頸,影響產量及品質,再加上國內缺乏火蔥相關研究,因此近年來花蓮農改場開始積極進行試驗,投入火蔥栽培技術建立,以農業科研力量來解決原鄉亮點產業的關鍵問題。

    花蓮農改場吳伊婷助理研究員介紹火蔥栽培管理技術
    花蓮農改場吳伊婷助理研究員介紹火蔥栽培管理技術

      投入研究工作後,已有現階段成果展現,因此逶過講習或觀摩會,陸續分享給族人參考及應用,後續倘有研究新成果,也會到部落辦理相關活動進行宣導,持續關心及輔導產業發展。花蓮農改場的部落原力學堂行動列車開到月眉部落,針對族人的技術缺口,開設火蔥栽培管理技術、火蔥病蟲害整合性管理、有機友善適用植物保護資材介紹等課程。

    花蓮農改場蔡依真副研究員介紹火蔥病蟲害整合性管理及有機友善適用植物保護資材介紹現場讓族人了解植物保護資材

    花蓮農改場蔡依真副研究員介紹火蔥病蟲害整合性管理及有機友善適用植物保護資材介紹(左圖)/現場讓族人了解植物保護資材

      本次課程將目前研究進度成果、新資料蒐集及防治資材推薦等,與族人共同分享。花蓮農改場吳伊婷助理研究員除介紹火蔥親緣關係、如何儲藏方法外,尤其把研究成果向族人說明,強調把握適宜種植時間,對於生育及收益影響很大。蔡依真副研究員則表示,火蔥目前尚無核准用藥,提醒族人勿施用農藥以免有藥殘疑慮,並推薦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及IPM整合性管理,讓族人遇到惱人的病蟲害不再無所適從。

      部落火蔥農戶雖然有多年種植經驗,卻顯少知道如何科學管理才能培育出產量及品質兼顧的火蔥,尤其碰到棘手的病蟲害問題,往往束手無策或是憑經驗解決。部落前頭目古新添是月眉種植火蔥農戶之一;他表示本次課程主題,與族人的技術缺口貼近,惟族人已習慣的農事操作,要立即接受新的觀念及技術,仍然需要時間適應,且農友大都為年長者居多,須要不斷學習及接觸,逐漸應用新的栽培技術作法。

    族人學習如何操作藥劑稀釋換算表古新添前頭目與講師互動熱絡
    族人學習如何操作藥劑稀釋換算表(左圖)/古新添前頭目與講師互動熱絡

      火蔥產業要永續發展,透過建立栽培規範、導入防治技術,逐步穩定產量品質,提升族人收益,讓在地青年看到希望而願意返鄉投入。相信具特色文化產業有後代族人傳承後,可以延續月眉部落經濟命脈。最後,呼籲各位族人,課程結束後遇有任何有關火蔥栽培管理與病蟲害防治等問題,歡迎隨時與花蓮農改場連絡,並竭誠為您服務。  

    2023-09-25
  • 本場於111年11月14日(一)上午8時30分於花蓮縣光復鄉舉辦「111 年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原民作物栽培管理及在地留種技術班」
    本場於111年11月14日(一)上午8時30分於花蓮縣光復鄉舉辦「111 年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原民作物栽培管理及在地留種技術班」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蓮場)於本(111)年11月14日(一)在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辦理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原民作物栽培管理及在地留種技術班」,課程吸引來自太巴塱、其他部落及農友的熱情參與。

     

    花蓮場劉興榮課長開訓
    花蓮場劉興榮課長開訓
     

        花蓮場劉興榮課長開訓表示,近年來透過原住民相關計劃執行,已有初步試驗成果,期望藉由與部落族人的分享與交流,增進對原民作物的農業新知及技術,強化經濟栽培的能力,提升原鄉特色產業競爭力。本次課程邀請研究同仁,分享花蓮原鄉部落特色種原在地留種技術、火蔥栽培管理與利用、樹豆栽培管理及機械化採收等課程。

     

        花蓮原鄉部落特色種原在地留種技術,由花蓮場吳伊婷助理研究員授課,吳助理研究員表示原鄉特色作物種類豐富,部落以採集方式保種,無種原繁殖技術,藉由介紹現代化種原保存技術,可協助部落重新建立種原及保存遺傳資源。授完課程後,透過種原交流及分享,講師也提供種子給與會學員回去種植。

     

    花蓮場吳伊婷助理研究員介紹火蔥栽培管理與利用 花蓮場黃佳興助理研究員授課介紹樹豆栽培管理及機械化採收
    花蓮場吳伊婷助理研究員介紹火蔥栽培管理與利用(左圖)/花蓮場黃佳興助理研究員授課介紹樹豆栽培管理及機械化採收

       

        樹豆栽培管理及機械化採收,由花蓮場黃佳興助理研究員授課,黃助理研究員表示,樹豆為原鄉重要的雜糧作物,由於採用人工採收,造成成本大幅提升,透過課程介紹該場在栽培技術及機械化採收之目前研究成果,期能降低人力成本,並提升產品產量與品質。

     

        火蔥栽培管理與利用,由花蓮場吳伊婷助理研究員授課,吳助理研究員表示,火蔥為阿美族重要野菜之一,目前最有規模的產區在壽豐鄉月眉村,藉由課程介紹火蔥試驗成果,包含不同區域栽植的火蔥,栽植的現況為何,以及病蟲害調查成果及防治要領,提供族人種植火蔥的參考,強化朝向經濟栽培所需的技術,提升競爭力。

     

    太巴塱族人與講師互動熱絡 與會族人認真聆聽及勤作筆記
    太巴塱族人與講師互動熱絡(左圖)/與會族人認真聆聽及勤作筆記

       

    課程結束後,族人對安排的課程很滿意。在課程當中,與各位講師有非常熱列的互動。其中部落青農蕭明山表示,介紹的作物與部落連結性高,建議未來可以再安排相關實用的課程,增加族人的原民作物農業新知。呼籲各位族人有任何問題,花蓮場會扮演好輔導的角色,族人隨時可以與講師連繫。

     

    111年度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

    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部落原民作物栽培管理及在地留種技術班課程表

    日期:111年11月14日(一)上午08時30分
    地點: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 (花蓮縣光復鄉富愛街15號旁)

    ※COVID-19病毒防疫期間,請遵守以下參加原則:

    1.為維護個人安全與健康,請參與活動者全面配戴口罩與攜帶個人防護用品。

    2.如有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慢性疾病患者,應避免參加活動。

    3.當日現場實施體溫檢測,若有發燒者,將勸導儘速就醫後在家休養。

    時間

    議程

    主持人/主講人

    08:30~09:00

    報到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09:00~09:10

    長官及來賓致詞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09:10~10:00

    樹豆栽培管理及機械化採收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黃佳興助理研究員

    10:10~11:00

    火蔥栽培管理與利用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吳伊婷助理研究員

    11:10~12:00

    花蓮原鄉部落特色種原在地留種技術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吳伊婷助理研究員

     

    2022-11-07
  • 本場於111年11月16日(三)上午9時30分於花蓮縣萬榮鄉舉辦「111 年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山胡椒栽培管理及產品開發班」
    本場於111年11月16日(三)上午9時30分於花蓮縣萬榮鄉舉辦「111 年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山胡椒栽培管理及產品開發班」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蓮場)於本(111)年11月16日(三)在紅葉村辦公處,辦理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山胡椒栽培管理及產品開發班」,課程吸引來自紅葉、其他部落及農友的熱情參與。

    花蓮場楊大吉副場長開訓致詞 課程吸引來自紅葉、其他部落及農友的參與
    花蓮場楊大吉副場長開訓致詞(左圖)/課程吸引來自紅葉、其他部落及農友的參與

        花蓮場楊大吉副場長開訓表示,近年來透過原住民相關計劃執行,進行山胡椒種子發芽、種苗繁殖及分辨公母等試驗,期望建立部落特有農作物的栽培技術,強化經濟栽培的能力,提升原鄉特色產業發展。本次課程邀請國立宜蘭大學專家學者,分享山胡椒苗木養護與出栽管理、醫療保健用途及產品開發等課程,增進苗木至出栽管理要領,以及提升機能性成份如何衍生相關產品開發的觀念。

    國立宜蘭大學花國鋒教授介紹山胡椒醫療保健用途及產品開發 紅葉部落山胡椒農友與講師互動熱絡
    國立宜蘭大學花國鋒教授介紹山胡椒醫療保健用途及產品開發(左圖)/花蓮場開設山胡椒栽培管理及產品開發班 紅葉部落族人滿載而歸

        部落缺乏後續相關產品開發,期能透過講授山胡椒醫療保健用途及產品開發,開創產品利用與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特別邀請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花國鋒教授,針對山胡椒醫療保健用途及產品開發進行分享。花教授表示,山胡椒利用價值極高,從果實、葉子、根部等萃取物可以做為醫療保健用途。此外,更可以開發相關二級產品,提升產品利用價值。

    國立宜蘭大學鍾智昕副教授介紹山胡椒苗木養護與出栽管理
    花蓮場開設山胡椒栽培管理及產品開發班 紅葉部落族人滿載而歸

        山胡椒為紅葉部落重要的特色農產品,具有發展潛力。惟目前山胡椒栽培採用較粗放管理模式,缺乏優良的栽培管理技術。也特別邀請國立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鍾智昕副教授授課,針對山胡椒苗木養護與出栽管理進行介紹。鍾副教授分享扦插技術、苗木健化處理、培養介質選擇、健化後苗木適宜出栽氣候環境及後續栽植環境需求等。

    族人試用國立宜蘭大學研究團隊開發的山胡椒保養產品 與會族人認真聆聽及勤作筆記
    族人試用國立宜蘭大學研究團隊開發的山胡椒保養產品(左圖)/與會族人認真聆聽及勤作筆記

        課程結束後,族人對安排的課程很肯定,收穫滿滿。在課程當中,與二位講師有熱烈的互動及交流。部落山胡椒農友古金榮表示,今天安排的課程很實用,建議未來可以再安排相關的課程,持續增加族人對山胡椒栽培管理及產品開發的新知。呼籲各位族人有任何問題,可以再與國立宜蘭大學講師連繫,或與花蓮場原住民與機能性作物研究室的同仁連絡。

     

    111年度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

    花蓮縣萬榮鄉紅葉部落山胡椒栽培管理及產品開發班課程表

    日期:111年11月16日(三)上午09時30分
    地點:紅葉村辦公處 (花蓮縣萬榮鄉紅葉村ㄧ鄰11之2號)

    ※COVID-19病毒防疫期間,請遵守以下參加原則:

    1.為維護個人安全與健康,請參與活動者全面配戴口罩與攜帶個人防護用品。

    2.如有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慢性疾病患者,應避免參加活動。

    3.當日現場實施體溫檢測,若有發燒者,將勸導儘速就醫後在家休養。

    時間

    議程

    主持人/主講人

    09:30~10:00

    報到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0:00~10:10

    長官及來賓致詞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0:10~11:00

    山胡椒醫療保健用途及產品開發

    國立宜蘭大學
    花國鋒教授

    11:10~12:00

    山胡椒苗木養護與出栽管理

    國立宜蘭大學
    鍾智昕副教授

     

    2022-11-08
  • 本場於111年9月13日(二)上午9時30分於宜蘭縣大同鄉舉辦「111年度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原住民地區行動學堂-英士部落椴木香菇栽培與管理」
    本場於111年9月13日(二)上午9時30分於宜蘭縣大同鄉舉辦「111年度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原住民地區行動學堂-英士部落椴木香菇栽培與管理」

        為輔導原鄉特色農產業發展,提升栽培與管理技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蓮場)於本(111)年9月13日(二)在大同鄉英士村社區活動中心,辦理「宜蘭縣大同鄉英士部落段木香菇栽培與管理班」,課程吸引來自宜蘭英士部落族人、其他部落及宜蘭地區農友的熱情參與。

    族人完成5小時的專業課程,並取得結業證書
    ►族人完成5小時的專業課程,並取得結業證書

        花蓮場林正木助理研究員表示,大同鄉位於海拔800到1200公尺山區,有聞名遐邇的四南高冷蔬菜,是國內重要的夏季蔬菜產地。另外,還有一項農特產品段木香菇,主要種植區域在英士、寒溪、崙埤、松羅等部落。經與公所、族人討論需求後,安排段木香菇栽培技術及菇類病蟲害防治,以及部落養菇農的栽培歷程及經驗分享等課程。

    農業試驗所菇類專家李瑋崧助理研究員,介紹段木香菇栽培技術
    ►農業試驗所菇類專家李瑋崧助理研究員,介紹段木香菇栽培技術

        本次課程安排段木香菇栽培技術,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的菇類專家李瑋崧助理研究員擔任講師,詳細介紹常用的段木樹種、接種孔鑽打與封口、平放及立木養菌作業、走菌溫度調控及採收期管理等。講師強調,出菇中要適時調整遮蔭或補充環境濕度,並防止蝸牛、蛞蝓、螨類、跳蟲侵害,以維持香菇的產量及品質。

    部落族人與講師熱絡的互動
    ►部落族人與講師熱絡的互動

        第二節安排菇類病蟲害防治,同樣是邀請農業試驗所的李瑋崧助理研究員擔任講師,仔細介紹常見病蟲害及軟體動物等種類、適宜形成生態環境及對應的防治方法。講師表示,防治重於治療,栽培期間須維持及確認栽培環境的衛生管理。倘若生產過程中,若遇到農藥使用相關問題,亦可參考「植物保護手冊」。

    馬告有機農場呂心宥講師,介紹養菇農的歷程及栽培經驗分享
    ►馬告有機農場呂心宥講師,介紹養菇農的歷程及栽培經驗分享

        下午則安排部落養菇農的歷程及栽培經驗分享,邀請馬告有機農場呂心宥農友擔任講師,呂講師在部落種植段木香菇約12年,目前產品有段木香菇、段木木耳、猴頭菇等,栽培及銷售方面經驗豐富。介紹菇場建置、適合樹種種類、立木養菌、選菇及烘乾等實務分享。另外,亦分享在行銷的經驗,如何拓展通路及品牌建立。講師也鼓勵農友,私下可以到菇場觀摩,增加實地參觀機會。

    呂心宥農友現場帶段木香菇,實地介紹鑽洞植菌作業及注意事項
    ►呂心宥農友現場帶段木香菇,實地介紹鑽洞植菌作業及注意事項

        課程結束後,學員完成5小時的專業課程,並取得結業證書。族人對安排的課程很滿恴,因此在課程當中,與講師有熱絡的互動。其中來自部落的潘嵗族人表示,上下午安排的課程很精彩紮實,理論及實務兼顧,增加段木香菇的農業新知。花蓮場呼籲,未來各位族人有任何問題,多與講師保持連絡,花蓮場也會扮演好轉介的輔導角色。

     

    111年度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原住民地區行動學堂

    宜蘭縣大同鄉英士部落椴木香菇栽培與管理班課程表

    日期:111年9月13日(二)上午09時30分
    地點:宜蘭縣大同鄉英士村呂心宥農場教室

    ※COVID-19病毒防疫期間,請遵守以下參加原則:

    1.為維護個人安全與健康,請參與活動者全面配戴口罩與攜帶個人防護用品。

    2.如有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慢性疾病患者,應避免參加活動。

    3.當日現場實施體溫檢測,若有發燒者,將勸導儘速就醫後在家休養。

    時間

    議程

    主持人/主講人

    09:30~10:00

    報到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0:00~10:10

    長官及來賓致詞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0:10~11:00

    椴木香菇栽培技術

    農業試驗所
    李瑋崧助理研究員

    11:10~12:00

    菇類病蟲害防治

    農業試驗所
    李瑋崧助理研究員

    13:10~14:00

    英士村部落養菇歷程及栽培經驗分享

    馬告有機農場
    呂心宥小農

    14:10~16:00

    英士村部落馬告有機農場參訪

    馬告有機農場
    呂心宥小農

     

    2022-09-27
  • 本場於111年7月19日(二)上午9時30分於宜蘭縣大同鄉舉辦「111年度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原住民地區行動學堂-樂水部落小米栽培與利用班」
    本場於111年7月19日(二)上午9時30分於宜蘭縣大同鄉舉辦「111年度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原住民地區行動學堂-樂水部落小米栽培與利用班」

    花蓮場辦理小米栽培與利用班 提升樂水部落傳統產業發展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蓮場)於本(111)年7月19日在樂水社區活動中心二樓教室,辦理「宜蘭縣大同鄉樂水部落小米栽培與利用班」,課程吸引來自樂水部落、其他部落及鄉鎮的農友熱情參與。

     

        花蓮場林正木助理研究員開訓表示,大同鄉小米主要分布在崙埤村、樂水村、英士村、松羅村及寒溪村等,大約總面積約2.5-3.0公頃。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對大同鄉來說,是與文化連結非常重要的作物,與祖先的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受到市場影響,一般水稻也被族人種植,至於小米族人從不放棄栽培,也一直保留在部落。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黃子芸助理研究員,講授小米栽培與管理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黃子芸助理研究員,講授小米栽培與管理

        為了提升小米栽培技術,增進產品產量與品質;以及強化加工利用,提升產品的利用價值及行銷技能。此外,小米到豐收時,時常被鳥危害,影響小米當季的產量。為了提升小米的產量、品質及產品的價值,克服鳥的危害。因此,規劃小米栽培與利用研習,希望小米不僅在部落一直發展下去,也能夠精進族人對小米的栽培及利用,增進行銷賣點,進而運用科技,解決鳥害的問題。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郭東禎先生,介紹運用雷射裝置驅趕小鳥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郭東禎先生,介紹運用雷射裝置驅趕小鳥

        本次課程安排了小米栽培與管理,邀請臺東區農業改良場黃子芸助理研究員,講授小米栽培與管理,如何栽培出優質的品質及產量;鳥害綜合防治方針,邀請花蓮場郭東禎先生,介紹運用雷射驅趕小鳥;原穀傳說公司周思源執行長,則是介紹小米加工研發及通路行銷經驗分享,周思源執行長說明了近年來研發各項產品的經驗,以及行銷通路之管道。

    原穀傳說公司周思源執行長,介紹小米加工研發及通路行銷經驗分享
    ►原穀傳說公司周思源執行長,介紹小米加工研發及通路行銷經驗分享

        族人對5小時的課程非常滿意,尤其對驅趕裝置及產品研發的課程,與講師有熱絡的互動。樂水族人曾勝二表示,小米是部落重要的農產,與部落的文化、生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不僅作為食用外,也是祭典不可多得的物品。本次的課程內容貼切部落的需求,可以促進部落的傳統作物延續發展。課程結束後,有任何問題,可以再與講師保持連繫,花蓮場也會適時提供協助,或是轉介相關單位。

    課程吸引來自樂水部落、其他部落及鄉鎮的農友熱情參與
    課程吸引來自樂水部落、其他部落及鄉鎮的農友熱情參與
     

     

    111年度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原住民地區行動學堂

    宜蘭縣大同鄉樂水部落小米栽培與利用班課程表

    日期:111年7月19日(二)上午09時30分
    地點:宜蘭縣大同鄉樂水村活動中心

    ※COVID-19病毒防疫期間,請遵守以下參加原則:

    1.為維護個人安全與健康,請參與活動者全面配戴口罩與攜帶個人防護用品。

    2.如有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慢性疾病患者,應避免參加活動。

    3.當日現場實施體溫檢測,若有發燒者,將勸導儘速就醫後在家休養。

    時間

    議程

    主持人/主講人

    09:30~10:00

    報到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0:00~10:10

    長官及來賓致詞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0:10~12:00

    小米栽培與管理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黃子芸助理研究員

    13:10~14:00

    鳥害綜合防治方針介紹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郭東禎先生

    14:10~16:00

    小米加工研發及通路行銷經驗分享

    原穀傳說公司
    周思源執行長

     

    2022-08-25
  • 本場於111年8月16日(二)上午9時30分於宜蘭縣大同鄉舉辦「111年度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原住民地區行動學堂-四季部落蔬菜栽培與管理班」
    本場於111年8月16日(二)上午9時30分於宜蘭縣大同鄉舉辦「111年度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原住民地區行動學堂-四季部落蔬菜栽培與管理班」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蓮場)於本(111)年8月16日(二)在大同鄉四季村社區活動中心,辦理「宜蘭縣大同鄉四季部落蔬菜栽培與管理班」,課程吸引來自宜蘭縣四季、南山族人的熱情參與。

    課程吸引來自四季、南山族人參與
    ►課程吸引來自四季、南山族人參與

    花蓮場林正木助理研究員開訓表示,大同鄉四南高冷蔬菜區位在四季及南山村海拔800到1200公尺山區,主要種植高麗菜、大白菜等高冷蔬菜,以鮮甜聞名,頗受消費者喜愛,是國內重要的夏季蔬菜產地。經與公所、農友討論需求後,安排蔬菜病蟲害防治管理及蔬菜採後處理,推廣產銷履歷安全用藥,以及對批發市場運銷及分級包裝等課程。

    本次課程安排蔬菜之病蟲害防治管理,邀請花蓮場植物保護研究室的吳佳宜助理研究員擔任講師,詳細介紹高冷蔬菜,如高麗菜、大白菜等,常見的病蟲害及防治方法。講師強調,病蟲害綜合管理首重預防勝於治療,除使用化學藥劑外,亦搭配不同的手段與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可達事半功倍的成效。

    花蓮場植物保護研究室吳佳宜助理研究員,介紹甘藍病蟲害防治管理
    ►花蓮場植物保護研究室吳佳宜助理研究員,介紹甘藍病蟲害防治管理

    並安排產銷履歷安全用藥課程,詳細介紹申請產銷履歷的農友,參考臺灣良好農業規範 (TGAP),依據各項查核表單調整生產流程,並詳實紀錄生產栽培過程。生產過程中,若遇到農藥使用相關問題,可參考「植物保護資訊系統」及「農藥資訊服務網」相關網站。

    第三節安排蔬菜採後處理,邀請花蓮場蘭陽分場園藝研究室楊素絲副研究員擔任講師,除了採收後處理的目的及對蔬菜生理影響,也強調溫度是所有貯藏條件要素中首先須要考慮的項目。另外,亦介紹影響蔬菜採收後劣變的內在及環境因素、一天中最適採收的時間、適當貯藏條件及失水的防止方法。

    花蓮場蘭陽分場楊素絲副研究員,介紹蔬菜採後處理
    ►花蓮場蘭陽分場楊素絲副研究員,介紹蔬菜採後處理

    最後一堂安排批發市場運銷及分級包裝,則由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賴兆欣副理擔任講師,介紹拍賣作業流程與運作,包含進貨、拍賣、結帳、貨款撥付及蔬果農藥殘留檢驗等。此外,也和農友分享農友在分級包裝的注意事項。課程結束後,講師也鼓勵農友到現場參觀及實地觀摩,加強瞭解對拍賣的流程與運作。

    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賴兆欣副理,介紹批發市場運銷及分級包裝
    ►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賴兆欣副理,介紹批發市場運銷及分級包裝

    課程結束後,學員都有完成5小時的專業課程,並取得結業證書。族人對安排的課程很滿恴,因此在課程當中,與各位講師有非常熱列的互動。其中黄金村農友表示,也是四季村村長,建議未來可以再安排相關的課程,增加族人的農業新知。花蓮場呼籲,未來各位族人有任何問題,花蓮場會扮演好輔導的角色,另外每周二,也會安排駐診服務,請族人善加運用。

    111年度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分群分級農業專業訓練原住民地區行動學堂

    宜蘭縣大同鄉四季部落蔬菜栽培與管理班課程表

    日期:111年8月16日(二)上午09時30分
    地點:宜蘭縣大同鄉四季村活動中心

    ※COVID-19病毒防疫期間,請遵守以下參加原則:

    1.為維護個人安全與健康,請參與活動者全面配戴口罩與攜帶個人防護用品。

    2.如有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慢性疾病患者,應避免參加活動。

    3.當日現場實施體溫檢測,若有發燒者,將勸導儘速就醫後在家休養。

    時間

    議程

    主持人/主講人

    09:30~10:00

    報到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0:00~10:10

    長官及來賓致詞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0:10~11:00

    甘藍病蟲害防治管理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吳佳宜助理研究員

    11:10~12:00

    產銷履歷安全用藥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吳佳宜助理研究員

    13:10~14:00

    蔬菜採後處理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楊素絲副研究員

    14:10~16:00

    批發市場運銷及分級包裝

    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
    賴兆欣副理

    線上報名連結(名額有限):https://forms.gle/gsceiFKc8wGdQtGeA

     

    2022-08-22
  • 本場訂於111年07月13、15、28日於光復鄉太巴塱部落舉辦原力部落行動學堂「尋找不對的手」活動
    本場訂於111年07月13、15、28日於光復鄉太巴塱部落舉辦原力部落行動學堂「尋找不對的手」活動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蓮場)於本(111)年7月13日在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教室,辦理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把不對的手變對手」,課程吸引來自部落的婦女及年輕人共襄盛舉。

        花蓮場邱叔媛課長表示,在過去保鮮技術不發達的年代,原住民們運用鹽醃漬豬肉,使其可以保存數周至數月不等,供上山打獵的男子們攜帶食用,也可在客人來訪時做為佳餚款待。鹽雖然可以增加豬肉的保存性,但若沒有注意到製作時的環境與衛生,或鹽添加的量,鹹豬肉仍有可能壞掉,或產生不好的氣味。

    花蓮場邱叔媛課長在操作前,完整說明醃肉(Siraw)製作流程及重點事項 
    ►花蓮場邱叔媛課長在操作前,完整說明醃肉(Siraw)製作流程及重點事項

        花改場為了想解決這個問題,在族人教導下學習製作醃肉,再用科學化的方法解讀醃肉的加工程序,花了半年的時間建立保證會成功的加工程序,而且材料很簡單,只用豬肉跟鹽巴兩種。不過,在處理上有幾個小技巧要注意。

    部落婦女及年輕人一起來學習,認真的把1.5斤的肉均勻的抹鹽巴 族人製作完成的半成品
    ►部落婦女及年輕人一起來學習,認真的把1.5斤的肉均勻的抹鹽巴(左圖);族人製作完成的半成品

        由於醃肉要經過一定時間的醱酵,本次把不對的手變對手活動,分3次時間進行及製作流程,第一次是7月13日,把1.5斤的肉均勻的抹鹽巴,之後緊密的排在缸子中,蓋起來,並放在陰涼處;第二次預定7月15日,把肉抹第二次鹽巴,之後緊密的排在缸子中,蓋起來,並放在陰涼處;第三次預定7月28日,驗收成果。

        邱叔媛講師表示,雖然製作過程並不難,有幾個重點要注意。第一個肉要新鮮;第二個手要要洗乾淨並且擦乾。若可以噴酒精更好。第三個臉要戴口罩;第四個容器要洗乾淨,用擦乾或噴酒精皆可;第五個是掌握時間,第1天用1.5斤的肉再下36公克鹽(4%),第3天再下72公克鹽(8%),再繼續存放2~3週,放在陰涼處,等待成功與否。

    教學團隊指導族人的第一次的成品
    ►教學團隊指導族人的第一次的成品

        取之於部落,用之於部落。花改場將成果回饋給族人以表達感謝之意。請大家一起來用最簡單的鹽與豬肉兩樣材料試做看看!希望每個人不但都是對的手,而且還都是好手(高手)!。希望下次族人於7月15日再回來繼續完成後續的工作,並看看自己親手做的醃肉成果如何,一起把不對的手變對手,也為部落的醃肉製作延續命脈。

    課程結束後進行測驗,驗收知識學習的成果 全體合照留影 為活動劃下句點
    ►課程結束後進行測驗,驗收知識學習的成果(左圖);全體合照留影 為活動劃下句點

     

    111年度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原力部落行動學堂-光復鄉太巴塱部落

    「尋找不對的手」活動行程表

    ※COVID-19病毒防疫期間,請遵守以下參加原則:

    1.為維護個人安全與健康,請參與活動者全面配戴口罩與攜帶個人防護用品。

    2.如有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慢性疾病患者,應避免參加活動。

    3.當日現場實施體溫檢測,若有發燒者,將勸導儘速就醫後在家休養。

    第一天時間:111年7月13日(三)上午11時
    地點: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
    (花蓮縣光復鄉富愛街15-1號)

    時間

    議程

    講師

    10:30~11:00

    報到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1:00~11:10

    長官及來賓致詞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1:10~12:00

    阿美族醃肉製作(一)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講師:邱淑媛副研究員
    助教:陳怡茹小姐
    鍾玉美小姐

    第二天時間:111年7月15日(五)上午11時
    地點: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
    (花蓮縣光復鄉富愛街15-1號)

    時間

    議程

    講師

    11:00~11:30

    報到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1:30~12:00

    阿美族醃肉製作(二)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講師:邱淑媛副研究員
    助教:陳怡茹小姐
    鍾玉美小姐

    第三天時間:111年7月28日(四)上午11時
    地點: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
    (花蓮縣光復鄉富愛街15-1號)

    時間

    議程

    講師

    11:00~11:30

    報到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1:30~12:00

    阿美族醃肉製作-成果驗收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講師:邱淑媛副研究員
    助教:陳怡茹小姐
    鍾玉美小姐

    2022-07-13
  • 111年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秀林鄉部落原力學堂06/21-山苦瓜栽培管理及利用班
    111年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秀林鄉部落原力學堂06/21-山苦瓜栽培管理及利用班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蓮場)於本(111)年6月21日下午,和花蓮縣秀林鄉公所合作辦理「111年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山苦瓜栽培管理及利用班」,課程吸引來自秀林及鄰近部落的族人熱情參與。

     

        為培育原民部落農業專業人力,今年起花蓮場陸續辦理「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系列相關課程,內容包括傳統作物生產栽培技術、農產加工創新產品研發技術、農業遊程規劃與筷閃餐廳活動等,以因應原鄉未來發展多元化趨勢,提升部落產業競爭力。花蓮場林正木助理研究員開訓時表示,該場與公所攜手協助族人開發秀林鄉具有潛力發展的作物,配合公所積極推廣山苦瓜,提升族人農業經濟效益。

    花蓮場吳岱融助理研究員,詳細介紹山苦瓜栽培技術管理
    花蓮場吳岱融助理研究員,詳細介紹山苦瓜栽培技術管理

        本次課程邀請花蓮場吳岱融助理研究員,詳細介紹山苦瓜栽培技術管理,奠定族人山苦瓜栽培應具備的技術能力;觀自在有機農場林瑞鵬場長,從山苦瓜之栽培利用及行銷經驗角度,分享近幾年栽種山苦瓜2號的實務經驗,從實際栽植過程及加工、行銷等,同時引導族人投入山苦瓜的注意事項。講師透過由淺入深的詳細說明,並配合簡報相片及實際案例分析,學員與講師交流與互動相當熱烈,増加學員對山苦瓜栽培技術管理的認知及實務栽植、應用能力。

    觀自在有機農場林瑞鵬場長,分享近幾年栽種山苦瓜2號的實務經驗,從實際栽植過程及加工、行銷等,同時引導族人投入山苦瓜的注意事項
    觀自在有機農場林瑞鵬場長,分享近幾年栽種山苦瓜2號的實務經驗,從實際栽植過程及加工、行銷等,同時引導族人投入山苦瓜的注意事項

        花蓮場在本場秀林鄉辦理第二場「111年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受到學員的肯定,為部落山苦瓜示範農戶及興趣的族人,增進了山苦瓜栽培管理及利用先備知識。未來部落山苦瓜示範農戶碰到任何山苦瓜種植的問題,歡迎與2位講師持續連絡,花蓮場也會扮演好輔導的角色,協助族人順利種植。

    族人提出問題與講師交流與互動
    族人提出問題與講師交流與互動

     

    111年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秀林鄉部落原力學堂06/21-山苦瓜栽培管理及利用班

     

    日期

    開課名稱

    講師背景資料

    課程時數

    山苦瓜栽培管理及利用班

    06/(21)

    山苦瓜栽培技術管理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吳岱融助理研究員

    13:30-16:00

    (2小時)

    06/(21)

    山苦瓜之栽培利用及行銷經驗分享

    觀自在農場

    林瑞鵬

    2022-06-23
  • 111年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秀林鄉部落原力學堂05/31-有機驗證及農產加工利用班
    111年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秀林鄉部落原力學堂05/31-有機驗證及農產加工利用班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蓮場)於本(111)年5月31日下午,和花蓮縣秀林鄉公所合作辦理「11年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有機驗證及農產加工利用班」,課程吸引來自秀林及鄰近部落的族人熱情參與。

     

        為培育原民部落農業專業人力,今年起花蓮場陸續辦理「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系列相關課程,內容包括傳統作物生產栽培技術、農產加工創新產品研發技術、農業遊程規劃與筷閃餐廳活動等,以因應原鄉未來發展多元化趨勢,提升部落產業競爭力。花蓮場劉興榮課長開訓時表示,該場與公所攜手協助族人善加運用部落原有之傳統作物,開發具特色加工產品,同時也鼓勵開發秀林鄉具有潛力發展的作物,提升族人農業經濟效益。

    花蓮場陳柏翰助理研究員,分享農產品加工與農產加值打樣中心商品化輔導
    ►花蓮場陳柏翰助理研究員,分享農產品加工與農產加值打樣中心商品化輔導

        本次課程邀請花蓮場陳柏翰助理研究員,分享農產品加工與花蓮場農產加值打樣中心商品化案例輔導;林妙娟驗證人員,詳細介紹有機驗證申請與實務案例介紹;農糧署東區分署嚴靜瑛課長說明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輔導措。講師透過由淺入深的詳細說明,並配合簡報相片及實際案例分析,使得學員與講師交流與互動相當熱烈,増加學員對有機驗證申請、有機及友善環境政策的認知及提升農產加工能力。

    林妙娟驗證人員,詳細說明有機驗證申請與實務案例介紹
    ►林妙娟驗證人員,詳細說明有機驗證申請與實務案例介紹

    農糧署東區分署嚴靜瑛課長講授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輔導措
    ►農糧署東區分署嚴靜瑛課長講授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輔導措

        花蓮場在秀林鄉「111年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第二場次將在6月21日辦理,為部落山苦瓜示範農戶及興趣的族人,量身設計山苦瓜栽培管理及利用課程。欲報名的秀林鄉農友,可逕向秀林鄉公所溫小娟小姐報名(電話:03-8612116轉523);對於課程內容有任何問題,可逕向花蓮場農業推廣課林正木先生(電話:03-8521108轉195)洽詢 。

     

    111年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秀林鄉部落原力學堂05/31-有機驗證及農產加工利用班

     

    日期

    開課名稱

    講師背景資料

    課程時數

    有機驗證及農產加工利用班

    05/(31)

    有機驗證申請與實務說明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課長退休

    林妙娟

    13:30-17:00

    (3小時)

    05/(31)

    農產品加工與農產加值打樣中心商品化輔導分享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陳柏翰助理研究員

    05/(31)

    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輔導措施說明

    農糧署東區分署

    嚴靜瑛課長

     

    2022-06-02
共20筆資料,第1 / 1頁,每頁顯示20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