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
Menu
  • 農用感知驅鳥裝置榮獲113年創作獎金牌
  • 林正木113年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
  • 倪禮豐助理研究員獲頒中華土壤肥料學會113「双桂土壤科學獎」
  • 林正木金推獎
  • 113農業部研發成果優良管理組
  • 陳季呈研究員優良管理人員獎
  • 榮獲2023apsaa銀獎
  • 黃佳興個人事業獎
  • 2023國家創新獎
  • 本場榮獲 國家農業科學獎社經發展類
  • 榮獲2023TSAA特優
  • 蔡依真副研究員榮獲111年模範公務員
  • 綠色化學應用及創新獎
  • 有機中心榮獲金質獎和鑽石綠建築
  • 2021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
  • 榮獲第二屆永續善農獎「技術創新組」
:::

找回原力-原鄉生態永續新農業

計畫緣起

瀏覽次數:5077次

原住民僅占全球5%人口,原鄉土地卻擁有全球80%的生物多樣性,因此在全球農業面臨氣候變遷、物種逐漸消失等困境時,在原鄉推動兼顧生產、生態、生活的永續農產發展模式,具有重要性與急迫性,因此計畫主要目的為回應原鄉部落的期待、生態環境維護及國家農業發展需求,投入科技與研發能量,以達成原鄉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共榮共存的目標。

原民傳統農耕文化蘊涵了生態環境調適與生物多樣性保全利用的智慧,因此找回原民傳統生態農耕模式,就能維護生態環境、恢復傳統農耕文化與吸引原鄉青農回流,本計畫以「找回原力」為願景,推動五大主軸計畫「原鄉力—永續利用之傳統知識傳承」、「原産力—適地一級產業經營技術」「原創力—二三級產業發展及串聯」、「原生力—地景經營及綠色給付」、「原動力—部落基礎資料建立/內外橫向聯繫推廣」,打破過往單點部落輔導的侷限性,整合原鄉廊道區域性發展,以「原鄉廊道軸線」做為示範實踐場域,推動原民作物參與式保種,輔導符合原民耕作型態的栽培技術,從中發展農業與生態衝突調適策略、農業地景經營之生態給付機制等,並以原民風土特色發展產業,讓部落農耕文化得以保留,同時提升部落經濟、促進青年回流,讓原鄉農業、生態、生活得以永續經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