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
Menu
  • 114年農用感知驅鳥器
  • 113黃佳興個人事業獎
  • 2025農業永續金獎
  • 林正木113年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
  • 倪禮豐助理研究員獲頒中華土壤肥料學會113「双桂土壤科學獎」
  • 林正木金推獎
  • 113農業部研發成果優良管理組
  • 陳季呈研究員優良管理人員獎
  • 榮獲2023apsaa銀獎
  • 2023國家創新獎
  • 本場榮獲 國家農業科學獎社經發展類
  • 榮獲2023TSAA特優
  • 蔡依真副研究員榮獲111年模範公務員
  • 綠色化學應用及創新獎
  • 有機中心榮獲金質獎和鑽石綠建築
  • 2021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
  • 榮獲第二屆永續善農獎「技術創新組」
:::

原力亮點

原鄉農業人力輔導措施推動 原力學堂規劃及成效

瀏覽次數:102次

    為了活絡部落人力資源,促進原鄉農產業發展,近年來本場執行「找回原力綱要計畫」,盤點農業技術缺口及培訓需求,並深入部落辦理行動式學堂,減少族人舟車勞頓之苦。去(112)年度在193線重點部落推動原民農業人才培訓之「部落原力學堂」,培訓成果豐碩,族人對課程都非常滿意與肯定,學習成效也非常良好,為部落農產業人才打下基礎。

 

培訓需求及成果

 

    去年度於193 線重點部落辦理行動式學堂,包含花蓮縣壽豐鄉月眉部落、瑞穗鄉屋拉力部落、玉里鎮織羅部落,針對技術缺口與訓練需求規劃課程,以下介紹課程內容及輔導成果。

 

月眉部落

 

    壽豐鄉月眉部落是火蔥主要產地,農友具有多年栽培經驗,惟對於栽培方法規範及病蟲害知識之需求殷切。近年來花改場建立栽培模式及病蟲害資訊,辦理觀摩會時受到農友熱烈迴響,族人亦反映未來繼續辦理相關活動。因此,安排火蔥栽培管理技術、病蟲害整合性管理模式等現階段成果,以及推廣適用有機友善植物保護資材等課程,持續加深族人運用新知,期望振興月眉部落特色農業發展與永續經營。

 

講師為月眉部落族人講授火蔥栽培管理技術
講師為月眉部落族人講授火蔥栽培管理技術

 

屋拉力部落

 

    位於瑞穗鄉屋拉力部落,是花蓮文旦的主要產地之一。柚農具有豐富的實務經驗,但是技術仍要精進及升級,本場開發「早收栽培技術」,可以減輕產銷壓力,值得族人採用;此外,柚農仰賴行口銷售,議價空間有限。除栽培技術須與時俱進外,更要開發自有品牌,拓展直銷通路。因此,安排早收及提高文旦果實品質栽培技術、在地文化故事及包裝設計等課程,增進部落農友栽培技術及開發通路能力。

 

講師介紹全年文旦栽培技術,提高果實品質
講師介紹全年文旦栽培技術,提高果實品質

 

織羅部落

 

    織羅部落「米86」積極振興傳統文化,復耕特色作物,並運用閒置空間,打造產業推廣中心。在導覽服務方面,整合傳統美食、文化導覽、農事體驗等,推出客製化遊程;遊客也能透過預約方式,品嘗在地美味料理。推廣葛鬱金加工品及其體驗活動行之有年,惟滿足遊客日新月異需求及期待,是團隊需要面臨的課題。因此,開設葛鬱金加工產品、強化體驗活動設計及服務品質等課程,加強團隊加工運用及服務品質,提升滿意度及回客率。

 

織羅部落米86團隊學習葛鬱金餅乾製作
織羅部落米86團隊學習葛鬱金餅乾製作

 

本場課程符合部落期望及學習效果良好

 

     本場藉由滿意度、前後測等方式,探討族人對課程認同程度及學習成效,據以改善教學方式及上課內容,以便未來持續規劃更貼近族人學習情境的課程。前後測是於課前請講師設計5題是非題,5題選擇題。測驗分「前測」及「後測」,前測於課前請學員填答;後測則於結束後再施測。滿意度是設計14題問項,於課程結束後讓學員填寫,並勾選其中一個認同程度。

 

前後測結果分析

 

    經過前後測驗結果,「葛鬱金加工運用及體驗服務班」前測平均成績61.67分,後測平均成績80.56分,進步幅度三成一;「火蔥栽培管理與病蟲害防治班」前測平均成績46.77分,後測平均成績65.16分,進步幅度三成九;「文旦栽培管理及包裝設計班」前測平均成績64.00分,後測平均成績78.40分,進步幅度二成二。

 

滿意度歸納題項
♦滿意度歸納題項

   

    經前後測驗結果,各班在後測分數都比前測分數高,且整體進步平均幅度三成,顯示經過學習後學員知能明顯提升。

 

滿意度結果分析

 

    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三場次的滿意度皆在4.50以上,月眉部落平均值最高達4.89,屋拉力部落平均值4.73次之,織羅部落平均值4.51,顯示出整體滿意度皆在滿意以上,課程深受部落族人的肯定。

 

    為利於探討14題項滿意度結果,加以歸納簡化題項,經滿意度調查分析。最滿意的是「講師表達及專業」、「課程貼近產業技術缺口」、「農業經營知識提升」等,顯示族人對講師表現、課程需求及知能提升,皆有滿意以上認同。講師不僅安排花改場的研究人員,也有來自業界的講師,藉由曾接觸農友的經驗進行因材施教,採取貼近農友的表達方式,深入淺出說明。此外,經由實地盤點部落農產業問題及技術缺口,安排符合族人學習需求的課程,均是呈現極佳滿意度的原因。

 

    除了滿意度主觀問卷,同時透過客觀性的前後測驗,也證實能提升族人的農業知識。其次在「訓練安排及規劃」、「課程實用及易讀性」、「知識分享及持續參與」等也達有滿意以上認同。行動學堂落實就地學習精神,並在上課時間及教學方式也充分符合族人要求。教材內容部份,課前會審核把關,以利呈現完善資料;為達理論實務兼顧,配合實用性的實作或演練。在有限教育資源下,族人願意分享及持續參與課程,期盼知識能散播至部落各處。

 

族人善用所學及運用

 

   為追蹤培訓成效,進行學員訓練移轉訪談,問項綜含課堂所教知識及技術之運用情形及未來開課建議?以下為重點整理如上表。

 

    綜合質性訪談結果,織羅部落族人對於所教之葛鬱金烘焙品加工、桌邊禮儀能學以致用,並觸類旁通。然而在體驗活動設計課程,可以搭配實際操作,提升技能運用效果。月眉部落年輕族人較能接受新觀念及技術,其餘抱持觀望態度,有族人做出成效會促進實施,融入於耕作行為中,未來可以採取試驗種植戶推廣。屋拉力部落族人對所學能運用及領悟,惟少數新進農友可以配合個別現場方式進行輔導。

 

結語

 

    原力學堂規劃先透過與部落焦點農友、在地組織進行訪談,瞭解部落特色農作物的經營現況、技術缺口及上課方式需求。透過滿意度調查分析,可以反映出族人對課程規劃有滿意以上之認同程度,且內容貼近產業技術缺口。此外,在前後測結果,族人職能獲得顯著提升,訓練成效良好。

 

    為了進一步探討學員對所學知識運用情形及未來開課建議,進行成效追蹤調查,結果顯示族人對所學有實際應用,並對經營有幫助,未來更希望能持續學習及安排現場輔導,進一步改變行為及增進新知運用。未來原力學堂不僅要培育部落農業專業種子,促進產業發展,更期盼成為培育人才的搖籃,為部落提供農業經營創新理念及技術,提升人力素質。

 

文章作者: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林正木助理研究員、陳佳利研究助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