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谷線部落原力學堂規劃及成效評估
原鄉多位處偏遠,具備天然自然環境,保有豐富的特色作物資源,其潛力卻未受人為開發及推廣;隨著社會變遷、部落人力改變及氣候異常,影響部落特色農產業發展。為了振興部落特色農產業,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簡稱花改場) 執行「找回原力綱要計畫」:盤點農業技術缺口及培訓需求,規劃部落原力學堂,導入特色作物新技術及經營管理,同時實施成效評鑑,提升部落人力素質。
課程規劃及實施
本 (112) 年度著眼於縱谷線重點部落,包含花蓮縣卓溪鄉石平、萬榮鄉西林部落,以下介紹執行人力培育計劃成效及輔導成果,課程規劃內容如表一。
♦課程規劃內容及參與人數
一、石平部落
花蓮縣卓溪鄉石平部落主要生產水稻、果樹為主,並零星種植雜糧作物。在地組織為發展傳統原民作物,曾派員參與花改場本 (112)年3月30日「樹豆省工機械化採收技術觀摩會」,並期望提出栽培管理輔導之需求。
♦陳柏翰講師介紹樹豆加工應用及焙炒加工流程
部落欲投入樹豆一、二級生產,振興地方農特產業,惟缺乏精進之栽植技術及多元化產品開發思維,同時人力短缺影響產業推動。有鑑於此,除已至部落輔導播種栽培外,後續為了提升樹豆栽培管理、機械化運用以及產品開發應用能力,規劃了樹豆栽培管理及機械化採收、樹豆加工應用及實作等課程,加強部落族人對原民作物耕種及產品運用之相關知能,振興地方傳統產業永續發展。
♦部落婦女學習樹豆焙炒及注意事項
二、西林部落
花蓮縣萬榮鄉西林部落的山蘇規模是鄉內之冠,已超過 20 年以上栽培歷史。近年來族人加入友善耕作行列,惟對防治資材施用有待加強;另對於施肥僅憑經驗無客觀判斷基準,亦對花改場土壤肥力診斷服務欠缺認識。
♦簡梓丞講師介紹土壤肥力診斷服務
♦吳佳宜講師介紹環境友善病蟲防治資使用方法
此外,部落利用鮮葉為主,缺乏產品運用能力,且在部落舉辦活動之際,僅有鮮葉做靜態展售,現場少有配合加工活動與遊客密切互動,進行產業推廣及加值運用。因此,規劃山蘇肥培管理、土壤採樣、防治資材使用及加工利用等課程,有助於提升族人欠缺能力、地方特產品質及推廣運用。
♦陳柏翰講師介紹製作山蘇麵配方及前置處理作業
課程成效評估
為了評估課程效益,採用前後測、滿意度問卷等方式,進行成效評估:前後測方面,講師針對課程重點,設計 10 個測驗題目,包含5 題是非、5 題選擇題,先於課前讓學員填答一次,全部課程結束後再測驗一次,前後測的題目完全相同;滿意度問卷方面,設計封閉式調查問卷共 14 題項,包含行政規劃、課程規劃、講師講授態度及專業、工作人員服務及項目、自我精進、分享及持續學習等,採單選題方式勾選,學員對題項勾選其中一個認同程度選項 (包含非常同意、同意、普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等),分別給予 5 分至 1 分。
一、前後測結果分析
經過前後測驗後,分別回收及整理測驗卷,並刪除遺漏答題的測驗卷。「山蘇栽培管理與加工利用班」回收 21 份有效樣本,經統計分析前測平均成績為 64.76 分,後測平均成績90.48 分,進步幅度有 39.71%,同時進行成對樣本 t 檢定,t 值為 10.115,顯著性 0.000 (少於 0.05),表示前後測具有顯著性差異,後測分數比前測分數高;「樹豆栽培管理及加工應用班」回收 26 份有效樣本,前測平均成績為 64.76 分,後測平均成績 90.48 分,進步幅度有 39.71%,同時進行成對樣本 t 檢定,t 值為 6.771,顯著性 0.000 (少於 0.05),表示前後測具有顯著性差異,後測分數比前測分數高。因此,經過前後測驗,結果兩班學員的農業知能皆有明顯提升,兩班進步幅度總平均提升10.18%,前後測結果及分析,學習效果良好。
二、滿意度結果
滿意度調查結果,西林部落辦理之「山蘇栽培管理與加工利用班」,14 題項滿意度在 4.62 至 4.86 間,滿意度在滿意至非常滿意間,其中前 3 名為「講師講解很清楚」、「上課方式安排」、「上課場地安排」,總平均滿意度為 4.73,表示在滿意以上;石平部落辦理之「樹豆栽培管理及加工應用班」,14 題項滿意度在 4.16 至 4.32 間,滿意度在滿意至非常滿意間,其中前 3 名為「讓我增加農業知識及技能」、「講師具有專業知識」、「課程很實用」,總平均滿意度為 4.25,表示在滿意以上。在兩班 14 題項平均滿意度在 4.44 至 4.56間,滿意度在滿意至非常滿意間,其中前 3 名為「上課方式安排」、「講師講解清楚」、「農業知識及技能提升」,滿意度結果及分析如表三所示。
♦各場次14題項之滿意度結果
未來展望
原力學堂規劃皆事先透過與部落農友、在地組織進行多次訪談及討論,瞭解部落特色農作物的經營現況、技術缺口及上課方式需求。經由深入部落瞭解輔導需求,規劃符合課程需求內容,從滿意度調查分析,也可以反映出族人對課程有滿意以上之程度,且貼切產業技術缺口。此外,在前後測結果,有效提升族人的知能。
目前學習成效係運用反應及學習層面評估,即針對前後測及滿意度進行測量,瞭解學員上完課程後,能立即看出是否有吸收內容知識,以及對課程規劃的滿意度,做為未來課程規劃參考。為了考量成效評估完整性及深入了解學習成效,可以採取質性訪談方式,進行追蹤學習成效,未來可以納入學員知識運用情形調查,用來評估學習成效及未來輔導方向。未來原力學堂不僅要培養部落農業專業種子,促進產業發展,更期盼成為培育人才的搖籃。
作者: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林正木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