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
Menu
  • 農用感知驅鳥裝置榮獲113年創作獎金牌
  • 林正木113年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
  • 倪禮豐助理研究員獲頒中華土壤肥料學會113「双桂土壤科學獎」
  • 林正木金推獎
  • 113農業部研發成果優良管理組
  • 陳季呈研究員優良管理人員獎
  • 榮獲2023apsaa銀獎
  • 黃佳興個人事業獎
  • 2023國家創新獎
  • 本場榮獲 國家農業科學獎社經發展類
  • 榮獲2023TSAA特優
  • 蔡依真副研究員榮獲111年模範公務員
  • 綠色化學應用及創新獎
  • 有機中心榮獲金質獎和鑽石綠建築
  • 2021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
  • 榮獲第二屆永續善農獎「技術創新組」
:::

原力亮點

返鄉打拼咖啡產業 力求開創部落新農業-太魯閣族青農李志祥

瀏覽次數:36次

    來自重光部落的李志祥 (族名:Hagay Lowlang)原來是海軍士官長,看到部落新興產業已有族人做出成績及打出名氣,未來發展無可限量,因此退役後亦決定返鄉投入咖啡生產,運用產銷班人脈及資源,學習栽培、後製技術,腳踏實地經營,逐步開創自己的品牌通路。

 

從小在部落長大 與大自然為伍

 

    時光回溯 30 年前,重光部落的小孩在幼兒園同樂,李志祥的身影卻不在其中,而是跟著父母親到上山務農,學習作物的種植、管理、採收等作業,田間的生薑、玉米、花生、桂竹、梧桐、蕗蕎、果樹等作物,是他童年最難忘的事物。

 

主要種植阿拉比卡品種鐵比卡
♦主要種植阿拉比卡品種鐵比卡

 

    大半兒時的時光,李志祥都與大自然為伍,也逐漸培養了對農業的興趣,他娓娓道來:「山上不僅是我長大最懷念的地方,也帶給我許多美好的回憶。」李志祥比其它同齡小孩高大健壯,接觸農業時間早,對作物的基本管理技術都難不倒他,也能適應農業場域,安然自得地工作。

 

從軍入伍 也不忘家鄉農作物及人情味

 

    部落工作機會較少,年輕人大都往外求發展,無論是升學或就業,都到外地追逐自己的夢想。李志祥也在這股風氣下,高中畢業後考取軍校,父母親也鼓勵兒子趁年輕時出去奮鬥,未來退役後還是可以返鄉從農,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李志祥帶著長輩的期許,跟隨年輕人向外發展的步伐,離鄉背景投入軍旅 21 年。雖然常年在外地從軍,仍不忘家鄉的農作物及族人人情味,當放長假時,就會返家與親友相聚,踏入熟悉的山上下田。

 

優渥電焊工作 仍選擇返鄉發展

 

    退伍前曾習得一技之長,以備不時之需,增加生活技能。這項手工電焊技能,原來只是想要學學入門就好,沒想到越學越有興趣,繼續深入學習,甚至考取了甲級證照,還一度受徵詢到北部造船公司工作。但他很快自覺到,相對於當電焊技師,陪伴家人及接觸大自然更令他心動,於是毅然決然放棄優渥的工作,選擇返鄉工作。

 

    除了維持基本開銷,在部落打零工賺取生活所需,也不與族人關係脫鉤。為了融入部落,積極參與教會、協會等組織,協助部落事務,不帶架子熱心地服務族人,並期望自己在部落找到定位及永續發展。

 

因醫師引導 走入咖啡世界

 

    近年來重光咖啡名聲鵲起,部落新產業有了曙光,紛紛吸引其他族人跟進,部落掀起咖啡研究及經營的熱潮,期盼在新產業找到希望。李志祥也跟隨流行,試試水溫,透過朋友取得阿拉比卡品種鐵比卡。剛好部落咖啡達人戴醫師正尋找能在農場管理咖啡的幫手,解決平時無法抽空管理咖啡的困境。

 

參加咖啡相關課程
♦參加咖啡相關課程

 

    李志祥腦海中只有一個信念,就是向前輩學習比賺取工資更重要,即向戴醫師毛遂自薦,宣稱自己會比照在軍中完成任務的精神來管理咖啡,獲得戴醫師的信任與同意。戴醫師成為了李志祥的良師益友,在農場幫忙過程期間,教授他許多種植及後製的知識,興趣跟著升溫,讓他也開始在自己農地上認真地投入咖啡生產。

 

參加產銷班 穩健經營

 

    為了整合族人的力量,107年部落成立產銷班,召集種植咖啡的族人。李志祥體認團隊重要性,在軍中時他是團隊一員,任務完成是靠著每位成員合作,務農也是同樣道理。若採取單打獨鬥的方式經營,當遇到產銷問題時,可能陷入求助無門的窘境,而且他也不想成為見識淺薄的井底之蛙,加入組織可以減少走冤枉路,既然部落在招兵買馬,便加入了咖啡產銷班。李志祥表示:「與咖啡農一同交流、學習,可以快速增進自己的咖啡知識及技術,同時產銷班設備齊全,降低投資成本壓力。」

 

與咖啡農一同交流、學習
♦與咖啡農一同交流、學習

 

積極參與課程 縮短學習歷程

 

    李志祥雖然在學生時代就經常跟隨父母親到山上務農,管理過梧桐、桂竹、生薑、玉米、花生、果樹等作物,然而咖啡對他來說是一種陌生作物,頂多有喝咖啡的經驗,卻從來沒有接觸過。李志祥是咖啡門外漢,為了要取得咖啡的知識,除了與班員討教外,只要農會、公所、縣政府等單位開設相關課程,他都會積極參與,很少缺席。李志祥表示:「有問題就詢問咖啡前輩或專家,另外也會透過上課來增進知識,碰到相關問題就直接詢問授課講師,甚至會到咖啡園進行移地學習,同時上課的同學也會互相切磋,分享實務經驗。」這幾年不斷地學習及努力,在咖啡品質競爭獲得佳績,並受到輔導單位肯定,也獲得模範農民表揚。

 

運用產銷班設備, 降低投資成本壓力
♦運用產銷班設備, 降低投資成本壓力

 

鼓勵部落族人返鄉投入在地產業

 

    留在部落務農的大多是上了年紀的長輩,重光部落也面臨相同的問題,若要延續部落產業、文化,鼓勵下一代接手勢在必行。李志祥表示,在地就業若難以維持生計,無法收入穩定,年輕人在部落發展會有點困難。然而部落有了新產業問世,這幾年有族人扮演領頭羊角色,努力打拼及發展產業,更整合成立產銷班,已逐步開闢產製銷的一貫作業;同時為了提升技術及品質,參加競賽,屢獲佳績,成功打開部落咖啡名氣,為族人找到回家的路。有了前人的舖路,鼓勵部落族人預先規劃目標並下定決心,返鄉投入在地產業。

 

 

積極參加展售活動,推廣產品
♦返鄉打拼咖啡產業 力求開創部落新農業 太魯閣族青農李志祥

 

未來五年開創銷售通路

 

目前李志祥種植的咖啡樹齡未滿 5 年,產季時果實稀稀疏疏,產量及品質尚未趨於穩定,還未邁入經濟量產階段。由於產量不足,無法穩定供應市場,因此尚未建立常期銷售通路。採收的果實,都是自己採收處理及後製,並網購包裝禮盒,目前以交際、伴手禮、參加展售等推廣用途,或是有人少量訂也會提供,逐步打出個人品牌,漸漸在市場闖出名號,為產品建立通路做準備。李志祥表示:「展望 5 年後咖啡有穩定的產量,再為後續的銷售通路打算, 也希望有青農投入及一起合作銷售。」

 

作者: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林正木助理研究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