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
Menu
:::

原力亮點

找回原力—原鄉特色作物保種與教學示範場域建置

瀏覽次數:450次

    原民部落傳統栽培雜糧、蔬菜及特用作物種原多透過自行留種或野外採集而得,但作物種原在經歷長期自行留種繁殖栽種後,固可留下許多適應當地環境之地方品種,但因部落人口沒落及傳承斷層,加上缺乏合適之作物保種技術,許多原始種原正快速流失。此外,作物天然雜交及留種種原混雜也常造成栽培作物田間管理困擾及產品品質下降,導致商品價值降低。因此,藉由導入現代化作物種原保存技術,協助部落重新建立種原,將有助於保存原民特色作物之珍貴遺傳資源。此外,協助建置部落食農教育教學與展示場域,也可有效傳承與培力部落農耕文化,協助原民傳統文化永續保存與應用。

於台東縣、高雄市及花蓮縣等原鄉部落建立7處原鄉傳統作物種原保種圃,帶動作物保種、原味飲食、部落體驗旅遊等原鄉農耕智慧經濟 訪談台東縣、高雄市及花蓮縣等原鄉部落,探詢地方傳統作物特色、利用方式及分布地域,尋找適合設置參與式保種圃地點
►於台東縣、高雄市及花蓮縣等原鄉部落建立7處原鄉傳統作物種原保種圃,帶動作物保種、原味飲食、部落體驗旅遊等原鄉農耕智慧經濟(左圖);訪談台東縣、高雄市及花蓮縣等原鄉部落,探詢地方傳統作物特色、利用方式及分布地域,尋找適合設置參與式保種圃地點

    本年度已於台東、高雄及花蓮等多處原鄉部落蒐集樹豆、黑米及車輪茄等原鄉傳統作物類種原共112種。於台東縣關山鎮電光部落、海端鄉加拿部落、鹿野鄉山領榴部落、延平鄉桃源部落、卑南鄉達魯瑪克部落,高雄縣霧台鄉神山部落及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部落等地建立7處傳統作物種原保種圃。為傳承及協助原民傳統文化永續保存與應用,規劃於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建置部落保種廚房教學場域,目前已完成委託規劃設計。

辦理保種圃田間實習輔導,輔導部落接手管理保種圃,營造保種圃成為種原利用傳承的基地 盤點部落種原保存現況及需求,蒐集保種作物清單,著手蒐集各類種原,並藉由導入現代化作物種原保存技術,協助部落重新建立種原,將有助於保存原民特色作物之珍貴遺傳資源
辦理保種圃田間實習輔導,輔導部落接手管理保種圃,營造保種圃成為種原利用傳承的基地(左圖);辦理保種圃田間實習輔導,輔導部落接手管理保種圃,營造保種圃成為種原利用傳承的基地

珍稀種原經部落或種源提供人同意,備份至國家種原庫長期保存,同時與臺東場及高雄場合作共同進行異地保種,降低珍稀種原遺失風險 依作物種原繁殖特性,進行發芽率或成苗率調查。小米、臺灣藜、樹豆、小萊豆、翼豆及木虌果等重要種原進行重要農/園藝性狀調查,建立種原特性資料,協助部落進行保種
►珍稀種原經部落或種源提供人同意,備份至國家種原庫長期保存,同時與臺東場及高雄場合作共同進行異地保種,降低珍稀種原遺失風險(左圖);依作物種原繁殖特性,進行發芽率或成苗率調查。小米、臺灣藜、樹豆、小萊豆、翼豆及木虌果等重要種原進行重要農/園藝性狀調查,建立種原特性資料,協助部落進行保種

文章作者: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潘昶儒分場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