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
Menu
:::

原力亮點

找回原住民傳統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 典藏與復育雙管齊下

瀏覽次數:74次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找回原住民傳統農耕智慧,維持農業的多樣性與永續性,並協助振興原鄉農產業,在農業部的「找回原力-原鄉生態永續新農業核心技術研發與擴散」綱要計畫支持下,進入原鄉部落盤點與紀錄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完成建立數位典藏網站,將記錄到的原住民傳統智慧以數位化的方式妥善保存及透過網路展示,更收集原鄉作物種原送入種原庫保存,同時於保種圃繁殖,讓原民傳統農耕智慧生生不息。

 

    花蓮區農改場繼前年與多羅滿公司合作踏查秀林鄉大同大禮部落、花蓮市撒固兒部落、光復鄉砂荖部落、瑞穗鄉奇美部落、卓溪鄉卓清部落等5處,盤點記錄了當地傳統作物種植、採集、利用與文化等,為妥善保存與推廣這些寶貴的資料,花蓮區農改場去年與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合作,利用該中心的開放博物館平台,建立了「原民傳統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數位典藏」網站。將前年所紀錄到的照片及知識等資料,上傳於數位典藏平台,建置這5 處部落的子網頁,已完成120筆資料典藏,例如,卓清部落耆老發現古老的耕地長出遺失多年的散穗高粱,又如硬質玉米、油芒、小米等雜糧以及黃藤、西洋菜、鵲豆等多種野菜等原民作物的傳統農事管理與飲食文化。也利用花蓮市撒固兒部落的素材,製作了「河海的子孫」的線上展覽,把素材串聯成有意義的故事,從由來的傳說、傳統的生活、獨特的料理及族群的變遷,讓大家更認識撒奇萊雅族。

花蓮區農改場將「原民傳統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數位典藏」網站連結建立於官網首頁,歡迎大眾踴躍點選參閱 
花蓮區農改場將「原民傳統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數位典藏」網站連結建立於官網首頁,歡迎大眾踴躍點選參閱

    除了花蓮區農改場外,臺東區及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亦同時加入此數位典藏的行列,將各自盤點轄區內部落的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上傳於此數位典藏平台,目前「原民傳統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數位典藏」網站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harvestwisdom已建置了花蓮、台東及高雄等處,共13個部落典藏網頁。在農業部的找回原力綱要計畫支持下,將持續新增、維護部落典藏資料及辦理數位策展,將部落無形的知識寶藏,用有形的方式保留下來,帶領大眾從農耕與飲食,看見原鄉蘊藏的深遠智慧!


花蓮區、臺東區及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與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合作,共同建立「原民傳統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數位典藏」網站

    近年花蓮區農改場也陸續出版部落藏寶盒一系列叢書,及發芽-花蓮原住民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專刊,期望經由書籍及典藏網站,把部落傳統智慧的種子撒播到各個角落慢慢發芽。與此同時,花蓮區農改場也將部落踏查收集到的各種傳統作物種子,例如:小米、陸稻、高粱、油芒、黑芸豆、花豆等,送入該場的種原庫保存,此外,也於該場內進行繁殖、觀察與試驗,並嘗試以科學方法找出傳統農耕知識的原理,例如:小米、紅藜及玉米等作物共耕防鳥的傳統農耕方法,期望透過復育部落種原與農耕知識,讓大家看見原民傳統智慧的光。

  
♦花蓮區農改場將各部落踏查收集到的各種傳統作物種子,進行保種與復育/♦花蓮區農改場陸續出版部落藏寶盒一系列叢書,及發芽-花蓮原住民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專刊,這些專刊已在官網開放線上瀏覽及下載

 
♦花蓮場於田間測試小米、紅藜及玉米等作物共耕防鳥的傳統農耕方法/♦花蓮場於溫室進行部落種子的育苗

Top